动物 > 红腹松鼠
  中 名:红腹松鼠(赤腹松鼠)
  英 名:red-bellied tree squirrel
  学 名:callosciurus erythraeus pallas
  分 类:啮齿目,松鼠科,丽松鼠属
  栖息地:海拔2500公尺以下森林至平地
  食 物:种子,果实,嫩芽,花
  重 量:梨45克
  头身长:20公分,尾长7.6-25.4公分
  仔 数:3-4只
  分 布:陕西, 江苏, 浙江, 安徽, 湖北, 四川, 云南, 西藏, 福建, 台湾, 海南;东南亚
  赤腹松鼠体背为灰褐,色腹部为红粟色.大都单只出现,除了生殖及哺育季外.日间活动于树上,以清晨及黄昏为高峰时间,午间在草丛间活动.
  松鼠在树上爬上爬下的速度快于地面上.除生活在原始林区外,在岩石,乔木也可发现松鼠,多为陆生,半水生.
  赤腹松鼠为台湾最常见之松鼠,俗名蓬鼠.在本省发现过四种,其亚种名很难确定.体背面深褐色,腹面栗赤色,是四亚种的共同特徵.细分的话,有的腹面为一致的深赤栗色,有的腹面中央有一杂色纵带,有的腹面中央有一灰褐色纵带,是确认亚种的根据之一.分布从平地至三千公尺均可见.生活于林木区,白天活动,但集中于清晨或黄昏时刻.喜筑巢于阔叶树上,有固定的生活领域.杂食性,主要以嫩叶,核果等为食.有剥树皮,破坏森林之行为.在秋天常将核果集中储存,以渡隆冬.每年三月,七月两次繁殖期,每胎产二至三只.
  这是台湾最常见的松鼠,从平地一直到海拔2500公尺的森林都看得到,它们的栖息地种类十分广泛,也很能适应人类破坏後的环境,不论在果园,竹林,润叶林,针叶林里,它们都可以适应得很好,几乎是在树上生活的哺乳动物当中最为优势的一种.日据时代赤腹松鼠曾经被带到日本的动物园中供人观赏,自从关东大地震,赤腹松鼠逃出园外以後,不数年已成为当地一种族群庞大的归化动物,赤腹松鼠适应力之强,由此可以想见一斑.
  赤腹松鼠的体长在20公分左右,重量多半在500公克以下,全身仅头,胸,腹部和四肢为短毛,其馀均为长毛,尤其尾毛极为膨大,故俗称为「膨鼠」.一般说来,赤腹松鼠除了腹面为红色毛以外,其馀概为橄榄褐色.不过它的体色变异极多,有时尚可发现白化个体,即使是身上具有灰白圈,块斑或条斑者也不乏见,所以昔日的学者就常因此而将之误分类为好几种.
  赤腹松鼠全年均能生殖,但以12月和5月为高峰,此时雄的赤腹松鼠会栖坐树上,昂头引吭高吼,发出向亮,单调而持续的叫声,一方面吸引雌性注意,另一方面则藉以划分领域.台湾的松鼠一般都自行营巢,很少利用现成的树洞做窝(或许是林木砍伐过度,缺乏高龄的大树可提供窝巢),松鼠的窝直径大约在40一60公分之间,为椭圆形,多数位於大树上,有时亦做在竹林里,外围以竹枝枯叶框成,层层内包,最後心部有一团直径约15公分的育雏室,这是由咬成丝带状的乾树皮,山棕或嫩叶片铺成.观察赤腹松鼠所做的巢,不由得令人佩服它们的聪明,在其营巢的地方,多半会将枝叶的心部嫩芽咬掉,使得枝叶过度分枝,长得十分茂密,而将巢穴隐匿起来.松鼠一胎大约生3一4只,算是十分多产的小动物.
  松鼠是在白天活动的动物,每日天亮它们便外出觅食,一般都是吃种籽,果实,嫩芽,花朵,但是在松鼠巢之下方,也曾发现过许多甲虫的外壳,或许它们偶尔也会捕食飞近身边的昆虫.每日正午时分,赤腹松鼠的活动会暂时停止,直到午後才逐渐外出,於黄昏时达到最高峰,日没之後松鼠回巢睡眠,在中海拔的森林里,则由飞鼠来取代晚间的活动了.
  由於台湾中海拔的原始阔叶林,长期以来遭受大量砍伐,伐木之後又采取农场化的造林,均以单一的树种为主(例如柳杉).失去天然栖息地的赤腹松鼠,由於极能适应人类干扰後的环境,同时又能随即改变食性,所以在缺乏天敌及其他动物的相互抑制下,使得赤腹松鼠在很多人工林内危害,造成林业上大量损失.例如将柳杉的顶芽咬断,使其停止成长,或是撕咬树皮或环状剥皮,使植株上层枯竭而死.虽然政府年年动用亿万钜资,施以各种毒杀,奖励捕捉的方式,仍然无法控制赤腹松鼠的危害.在各种原产哺乳动物都已亮起生存红灯的今日,唯独赤腹松鼠即因适应力特强,而成为林业上束手无策的大害.由此可知,生态环境的维护是一件全面性的要务,任何未经周密评估便率尔改变大自然原貌的行为,都将对自然生态产生极其深远而复杂的影响.赤腹松鼠被迫而改变食性所造成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