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中草药 : 饮食 > 紫贝
目录
也称文贝﹑砑螺 ﹑ Calendar also known as Lo Pui Man
  也称文贝、砑螺。海中软体动物名。壳圆质洁白,有紫色斑纹,大者至尺许。《楚辞·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闕兮朱官。”《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张翠帷,建羽盖,罔瑇瑁,鉤紫贝。”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紫贝,紫质黑文也。”
No. 2
  【紫贝的功效介绍】:
  紫贝 (《唐本草》)
  【异名】文贝(《南州异物志》),砑螺(《本草图经》),紫贝齿(《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宝贝科动物蛇首眼球贝、山猫宝贝或绶贝等的贝壳。
  【动物形态】①蛇首眼球贝贝壳小型,坚固,略呈卵圆形。
  壳长约3厘米,宽约2.4厘米,高约1.5厘米。
  贝壳表面被有一层珐琅质,光滑,有美丽的光泽。
  成贝的螺旋部为珐琅质所埋没,体螺层占全壳极大部分。
  贝壳周缘呈深褐色,前后端为淡褐色,背面有大小不同的白斑散布,腹面周缘呈灰青色。
  壳口狭长,内外两唇周缘各有细白的齿14~17个。
  幼体的壳薄,可看到2~3个螺层,壳面乳白色,背面中部有一条宽褐色带。
  体柔软,可全部缩入壳内。
  头部宽,吻短,触角长而尖,眼突出,位于触角的外侧。
  足部发达。
  生活于低潮线附近岩石或珊瑚礁的洞穴内。
  肉食性,以海绵、有孔虫及小的甲壳类动物为食。
  分布海南岛、西沙群岛一带。
  ②山猫宝贝贝壳中型,壳长约4.3厘米,宽约2.7厘米,高约2.2厘米,周缘及底部呈白色;背面呈褐色,上布有不规则的深褐色及淡蓝色的斑点。
  壳口唇周缘各有齿26~29个,齿间为血红色。
  分布同上种。
  ③绶贝(《纲目》) 贝壳中型,壳长约4.5厘米,宽约2.7厘米,高约2.1厘米。
  周缘为乳红色,上有暗蓝褐色斑点,两端呈暗褐色;背面为灰白色,具稠密褐色的不规则纵纹。
  底壳微红色,周缘有暗蓝色斑点散布。
  壳口两唇周缘微红色,各有褐色细齿23~26个。
  分布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福建、台湾等地。
  【采集】5~7月间捕取,除去肉,洗净晒干。
  【药材】全体略呈卵圆形,腹面扁平,前端略宽,前后两端均凹入呈圆口状,壳口两唇周缘有多数细齿。
  壳面平滑,有美丽的光泽。
  紫色、棕色或褐色,有多数暗紫棕色与白色交错的斑纹或圆形小点。
  质坚硬,气无,味淡。
  以紫色、壳厚、完整、洁净者为佳。
  产于海南、台湾、福建等地。
  【化学成分】绶贝的贝壳含碳酸钙90%以上,有机质约0.47%;尚含少量镁、硅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氯化物。
  煅烧后,碳酸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有机质则被破坏。
  【炮制】紫贝齿:洗净,晒干,捣碎。
  煅紫贝齿:取洗净的紫贝齿,置坩埚中,子火炉内煅红,取出放凉、捣碎。
  或研成细粉。
  【性味】咸,平。
  ①《食性本草》:平,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咸。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肝。
  【功用主治-紫贝的功效】清热,平肝,安神,明目。
  治热毒目翳,小儿斑疹入目,惊惕不眠。
  ①《唐本草》:明目,去热毒。
  ②《纲目》:治小儿癍疹目翳。
  ③《饮片新参》:清心,平肝安神,治惊惕不眠。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研末。
  外用:水飞点眼。
  【选方】治小儿痘疹入眼:紫贝一个(生用)为末,用羊子肝批开,参药末一钱,线缠,米泔煮熟,入小瓶内盛,乘热熏,候冷取出,星月下露一宿,来早空心服。
  (《婴童百问》紫贝散)
相关词
小说图书书籍情感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