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属 : 中草药 : 生鲜餐饮 > 紫菜
目录
No. 1
  红藻门,红毛菜科。藻体紫红、紫褐或带褐绿色,为薄膜型叶状体,基部以盘状固着器附着于浅海岩石上。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沿海。富含蛋白质和碘、磷、钙等,可供食用、药用。
zǐ cài zǐ cài
  紫菜属植物的通称
No. 3
  一种生长于浅海岩石上的藻类植物,紫色,种类多。甘紫菜富蛋白质和碘、磷、钙等物质,可供食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四·紫菜》﹝集解﹞引 孟詵 曰:“紫菜生 南海 中,附石,正青色,取而乾之,则紫色。”
蔬菜-紫菜
  zǐcài
  英文名:laver
  红藻门(rhodophyta)原红藻纲(protoflorideophy-ceae)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orphyra)的统称。紫菜含有高达29~35%的蛋白质以及碘、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味鲜美,除食用外还可用以治疗甲状腺肿大和降低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以温带为主。现已发现约70余种。自然生长的紫菜数量有限,产量主要来自人工养殖。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条斑紫菜(p.yezoensis) 和甘紫菜(p.tenera)是主要的养殖种类。
简史
  早在1400多年前,中国北魏《齐民要术》中就已提到“吴都海边诸山,悉生紫菜”,以及紫菜的食用方法等。唐代孟诜《食疗本草》则有紫菜“生南海中,正青色,附石,取而干之则紫色”的记载。至北宋年间紫菜已成为进贡的珍贵食品。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不但描述了紫菜的形态和采集方法,还指出紫菜主治“热气烦塞咽喉”,“凡瘿结积块之疾,宜常食紫菜”。养殖历史很悠久。日本渔民可能在17世纪上半叶已用竹枝和树枝采集自然苗,并进而用竹帘和天然纤维水平网帘进行养殖。长期以来紫菜苗只能依赖天然生长,来源有限,故养殖活动的规模不大。1949年英国k.m.德鲁首先发现紫菜一生中很重要的果孢子生长时期是在贝壳中度过的,这为研究天然苗的来源开辟了道路。接着,日本黑木宗尚和中国曾呈奎分别于1953年和1955年揭示了紫菜生活史的全过程,为人工育苗打下了理论基础。此后,紫菜养殖才进入全人工化生产时期,产量开始得到大幅度提高。
生物学特性
  紫菜外形简单,由盘状固着器、柄和叶片3部分组成。叶片是由1层细胞(少数种类由2层或3层)构成的单一或具分叉的膜状体,其体长因种类不同而异,自数厘米至数米不等。含有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叶黄素、藻红蛋白、藻蓝蛋白等色素,因其含量比例的差异,致使不同种类的紫菜呈现紫红、蓝绿、棕红、棕绿等颜色,但以紫色居多,紫菜因此而得名。
  紫菜的一生由较大的叶状体(配子体世代)和微小的丝状体(孢子体世代)两个形态截然不同的阶段组成。叶状体行有性生殖,由营养细胞分别转化成雌、雄性细胞,雌性细胞受精后经多次分裂形成果孢子,成熟后脱离藻体释放于海水中,随海水的流动而附着于具有石灰质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成长为丝状体。丝状体生长到一定程度产生壳孢子囊枝,进而分裂形成壳孢子。壳孢子放出后即附着于岩石或人工设置的木桩、网帘上直接萌发成叶状体。此外,某些种类的叶状体还可进行无性繁殖,由营养细胞转化为单孢子,放散附着后直接长成叶状体。单孢子在养殖生产上亦是重要苗源之一。
  紫菜叶状体多生长在潮间带,喜风浪大、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的海区。耐干性强;适宜光照强度为5000~6000勒克斯,具有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的特点,属高产作物。对低温的适应力随藻体水分含量不同而变化,在快速干燥至含水20%时,经-20℃左右的低温冷藏数月到1年,放回海水中仍能恢复活力。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广,但以1.020~1.025为宜。丝状体耐干性差,要求低光照,故自然分布于低潮线以下。在气温开始下降、有海水流动的条件下,壳孢子形成后往往在每天上午9~11时大量放散,呈明显的日周期性。
养殖
  整个过程可分为丝状体培育与叶状体养殖两个阶段。
  丝状体培育即人工采集果孢子,经培育丝状体形成壳孢子囊枝,最后形成壳孢子的过程。一般在育苗室内进行。分贝壳丝状体培育和自由丝状体培育两种方式。培养贝壳丝状体在 2、3月到9月进行。育苗室多为东西走向,以天窗和侧窗采光,或增设人工光源。培育池可分平面与立体两种。前者水深20~30厘米,培养基质──贝壳(多为文蛤壳)平放池底;后者池深50~70厘米,贝壳吊挂于池中。春季进行培育时,挑选优良紫菜放散的果孢子制成果孢子水,均匀喷撒在贝壳上,使之钻入壳内,经4~5个月即可形成壳孢子。主要的管理措施包括:①调整光强。初期为3000勒克斯,到形成壳孢子囊枝后逐渐降至500勒克斯左右;②施加营养盐。可根据不同生长期按一定比例施用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钾;③控制水温。使在整个丝状培育期间不受夏季高温和秋季提早降温影响,保证按期采苗。
  自由丝状体培育是把果孢子置于玻璃瓶内培养,使其自然生长成丝状体。培养期间的生态条件与同种紫菜的贝壳丝状体基本一致。自由丝状体多作为育种手段进行2次采苗施用,但作为生产方式仍局限于个别地区。
  叶状体养殖主要包括采壳孢子(又称采苗)、出苗管理及成菜养殖几个工序。壳孢子可在秋季海水下降到一定温度,当坛紫菜贝壳丝状体(27℃以下)和条斑紫菜丝状体(20℃以下)上的壳孢子成熟并开始放散时采集。人工培育的丝状体可在室内或海区进行收集。室内采苗时,将合成纤维或棕绳编制成网帘作为附着基质放于培养池中,使壳孢子自然附着于上;几小时后,将网帘下海张挂。海区采苗时需将网帘和人工培育的丝状体均置于海中预先设放的装置内,使壳孢子自然附于网帘上。因壳孢子放散有日周期性,放散高峰多在上午10~11点之间,因此采苗一般均需在上午进行。此外也可利用自由丝状体采壳孢子。
  网帘下海到肉眼见苗为出苗期。为了早出壮苗、全苗,须将网帘置于适宜潮位,及时清除杂藻并施肥。到成叶期要合理施肥、防止病害并适时采收。日本采用的冷藏网技术,即在幼苗长到1~3厘米时,将其快速干燥至含水量20%,连同网帘置入-20℃冷库密封保藏数十天至1年后再放回海区继续生长,既有助于避开病害发生期,又可用冷藏网帘替换紫菜质量下降的网帘,使生产的紫菜保持幼嫩。
  叶状体的养殖按网帘在海区的安置方式可分为半浮动式和全浮动筏式(见藻类养殖),前者适用于浅海滩涂,后者主要用于深海海区。这两种方式现在都采用全人工培养丝状体和人工采苗提供苗源,在生产上占主要地位。此外,中国尚有菜坛式养殖法,主要利用天然壳孢子在岩礁上养殖,单位产量高,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不稳定。中国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将条斑紫菜与坛紫菜的体细胞附着于网帘上培养叶状体也已成功。
  病害丝状体培育期间最常见的病害有黄斑病、泥红病等,均系微生物所致,净化水质和稳定培养条件即可避免。叶状体常见病为赤腐病和壶状菌病,主要靠合理密植和合理采收加以防止,严重时可采用前述冷藏网技术。
  收获与加工 叶状体约经半年时间培育后,至翌年春季可用机械或手工定期多次收割鲜菜。鲜菜经切割、清洗制饼和干燥后做成商品紫菜出售。干品既可作烹调原料,也可经再次加工成为罐头和其他食品供直接食用。
  --------------------------------------------------
中药-紫菜
  紫菜为藻类植物红毛菜科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条斑紫菜(p. yezoensis ueda.)、同紫菜(p. suborbiculata kjellm. )、甘紫菜(p. tenera kjellm.) 等多种野生紫菜的藻体。藻体紫色,一般高12—30 厘米,养殖的坛紫菜最长达4 米以上。分布辽宁至广东沿海。
  紫菜每百克可食部含水分10.3 克,蛋白质28.2 克,脂肪0.2 克,碳水化合物48.3 克,钙343 毫克,磷457 毫克,铁33.2 毫克,胡萝卜素1.23 毫克,维生素b10.44 毫克,维生素b22.07 毫克,尼克酸5.1 毫克,维生素cl 毫克,碘1.8 毫克。
  紫菜性味甘咸寒,具有化痰软坚、清热利水、补肾养心的功效。用于甲状腺肿、水肿、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脚气、高血压等。《本草纲目》载“瘿瘤脚气者宜食之”。《随息居饮食谱》载“和血养心”。脾胃虚寒者忌食。
No. 9
  紫菜
  (《本草经集注》)
  【异名】索菜(《漳浦县志》),紫英(《本草从新》),子菜(《漳州府志》)。
  【来源】主要为红毛菜科植物甘紫菜的叶状体。
  【植物形态】甘紫菜
  藻体为扁平叶状体,基部有盘状固着器。具短柄,由柄上生出的叶状体呈广披针形或椭圆形,一般长可达15~20厘米,宽10~16厘米,个别的长可达50厘米,宽可达30厘米。膜质,边缘波状;幼时浅粉红色,以后逐渐变为深紫色,衰老时转为浅紫黄色。生长期(叶状体)11月至次年5月。
  生于海湾内较平静的中潮带岩石上。分布江苏连云港以北的黄海和渤海海岸。亦有栽培者。
  此外常见的尚有圆紫菜(青岛以南沿海)、长紫菜(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等数种。
  【化学成分】干紫菜含水分10%,蛋白质24.5%,脂肪0.9%,碳水化物31%,粗纤维3.4%,灰分30.3%,钙330毫克%,磷440毫克%,铁32毫克%,胡萝卜素1.23毫克%,硫胺素0.44毫克%,核黄素2.07毫克%,尼克酸5.1毫克%,抗坏血酸1毫克%。每公斤干紫菜含碘18毫克。
  甘紫菜中含核黄素,尼克酸,生物素,硫辛酸,维生素B12,胆碱比较丰富;多量自由氨基酸如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β-胡萝卜素及少量α-胡萝卜素,叶黄素,玉蜀黍黄素;藻红蛋白,藻青蛋白,叶绿素。甘紫菜中含总脂约1.7%(以干重计算),其中磷脂占35%,甘油三酯25%,甘碳四烯酸占40.8%。尚含α-蒎烯,d-柠檬烯,异松油烯,牻牛儿醇,葛缕酮,糠醛,缬草酸,甲酸,乙酸,丙酸等。
  【性味】甘咸,寒。
  ①《本草拾遗》:"味甘,寒。"
  ②《本草从新》:"甘咸,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太阴经。"
  【功用主治】化痰软坚,清热利尿。治瘿瘤,脚气,水肿,淋病。
  ①《本草经集注》:"治瘿瘤结气。"
  ②《食疗本草》:"下热气,若热气塞咽者,汁饮之。"
  ③《纲目》:"病瘿瘤脚气者宜食之。"
  ④《随息居饮食谱》:"和血养心,清烦涤热,治不寐,利咽喉,除脚气瘿瘤,主时行泻痢,析酲开胃。"
  ⑤《现代实用中药》:"治水肿,淋疾,湿性脚气,甲状腺肿,慢性气管炎,咳嗽。"
  ⑥《国药的药理学》:"干嚼之,治肺坏疽的起始性吐臭痰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
  【宜忌】①《食疗本草》:"多食胀人。"
  ②《本草拾遗》:"多食令人腹胀、发气,吐白沫,饮少热醋消之。"
蔬菜-紫菜
  zǐcài
  英文名:laver ,seaweed
  红藻门(Rhodophyta)原红藻纲(Protoflorideophy-ceae)红毛菜目(Bangiales)红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属(Porphyra)的统称。紫菜含有高达29~35%的蛋白质以及碘、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味鲜美,除食用外还可用以治疗甲状腺肿大和降低胆固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以温带为主。现已发现约70余种。自然生长的紫菜数量有限,产量主要来自人工养殖。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条斑紫菜(P.yezoensis) 和甘紫菜(P.tenera)是主要的养殖种类。
  日语称海苔(nori)。紫菜属(Porphyra)海产红藻。叶状体由包埋于薄层胶质中的一层细胞组成,深褐、红色或紫色。有性生殖结构在叶状体边缘。南北半球均有分布,生长于潮间带的高潮线,在富氮的水中(如污水排水管的出口附近)生长最好。收获干燥后可作食品,消费量超过其他海藻。东方国家人工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物。可作汤的主料、其他食物及肉类的佐料。在不列颠群岛,紫菜置于面包上烤食,味如牡蛎。
营养分析
  1.营养丰富,含碘量很高,可用于治疗因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紫菜有软坚散结功能,对其他郁结积块也有用途;
  2. 富含胆碱和钙、铁、能增强记忆、治疗妇幼贫血、促进骨骼、牙齿的生长和保健;含有一定量的甘露醇,可作为治疗水肿的辅助食品;
  3. 紫菜所含的多糖具有明显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可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显著降低进血清胆固醇的总含量;
  4. 紫菜的有效成分对艾氏癌的抑制率53.2%,有助于脑肿瘤、乳腺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等肿瘤的防治。
适宜人群
  一般人均宜食用
  1. 尤其适合甲状腺肿大、水肿、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瘿瘤、淋病、脚气、高血压、肺病初期、心血管病和各类肿块、增生的患者更宜食用;
  2. 不宜多食,消化功能不好、素体脾虚者少食,可致腹泻;腹痛便溏者禁食;乳腺小叶增生以及各类肿瘤患者食用;脾胃虚寒者切勿食用。
烹饪指导
  一般内地宾馆和家庭多用水发泡洗后的紫菜沏汤,其实紫菜的吃法还有很多,如凉拌,炒食,制馅,炸丸子,脆爆,作为配菜或主菜与鸡蛋、肉类、冬菇,豌豆尖和胡萝卜等搭配做菜等等。
  食用前用清水泡发,并换1~2次水以清除污染、毒素。
食疗作用
  紫菜性味甘咸、寒,入肺经;
  具有化痰软坚、清热利水、补肾养心的功效;
  用于甲状腺肿、水肿、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瘿瘤、淋病、脚气、高血压等。
  1. 应用于肺热痰多:紫菜30克,萝卜1个,煮汤服。用紫菜治疗各种脓痰和咳嗽的方法是:将紫菜研成粉末,炼蜜为丸,每次在饭后服6克,日服2次,或干嚼紫菜也可。
  2. 用紫菜治疗缺碘性甲状腺肿大的方法是:每日用紫菜30克,陈皮3克,白萝卜1个,做汤服用。或将紫菜与鹅掌菜、夏枯草、黄芩各适量,水煎服。
  3. 治疗高血压及两眼昏花:可用紫菜与决明子一同加清水煎服。
  4. 治疗慢性气管炎:可用紫菜、牡蛎、远志各适量,水煎服。
其他相关
  中国古代已开始食用紫菜。始见载于晋代左思《吴都赋》的“纶组紫绛”,据吕延济注其中之“紫”乃“北海中草”。唐代《集异记》有采紫菜的记载。元代时, “南澳紫菜”已开始出口外销。明代《五杂俎》指出人们将荔枝、蛎房、子鱼、紫菜作为福建的“四美”,《随息居饮食谱》载“和血养心”。
  约三百多年前中国福建已用洒石灰水或放竹帘等方法繁育紫菜,食用也普及至内地。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家研究出紫菜孢子的来源问题,为人工养殖创造了条件。
备注
  1. 若凉水浸泡后的紫菜呈蓝紫色,说明该菜的干燥、包装前已被有毒物所污染,这种紫菜对人体有害,不能食用;
  2. 紫菜是海产食品,容易返潮变质,应将其装入黑色食品袋置于低温干燥处,或放入冰箱中,可保持其味道和营养
食疗价值
  红毛菜科植物甘紫菜及圆紫菜等的叶状体。又称紫英、索菜。我国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均有分布。亦有进行人工栽培者。秋、冬季采取,干燥备用(不宜多晒、暴晒)。
  [性能]味甘、咸,性凉。能软坚散结,清热化痰,利尿。
  [参考]含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B12、C,烟酸、胆碱、氨基酸(丙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碘、钙、磷、铁等成分。
  [用途]用于瘿瘤,瘰疬;咳嗽痰稠;饮酒过多,烦热不安;脚气,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煎汤,煮食,研末等。
  [注意]《本草拾遗》说:“多食令人腹痛,发气,吐白沫,饮热醋少许即消。”故本品非久服之物。
  [附方]
  1,紫菜汤:紫菜15g,加水煎服;或用猪肉与紫菜煮汤,略加油、盐调味食。
  本方独取紫菜软坚散结的功效。用于瘿瘤、瘰疬和痰核肿块。
  2,紫菜散:紫菜15g,研成细末。每次5g,蜂蜜兑开水送服。
  本方取紫菜清热化痰,蜂蜜润肺止咳。现代用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咳嗽痰稠或腥臭。
英文解释
  1. n.:  laver
法文解释
  1. n.  algue comestible
近义词
子菜, 紫英, 索菜
相关词
健康凉拌中国江苏地区大丰鲳鱼黄鱼
海苔海哲电动工具盐城水产信孚海苔优吉信孚
金银花菜谱鸡蛋美食大后宫汤菜内酯豆腐杏仁饼
凤凰卷蛋卷礼记饼家礼记特色糕点更多结果...
包含词
甘紫菜紫菜汤紫菜属坛紫菜
分类详情
甘紫菜坛紫菜条斑紫菜同紫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