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 : 互联网 : 电脑网络软件 : 摄影 > 笔记本电脑
目录
No. 1
  便携式电子计算机的一种.因外形略像笔记本,所以叫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的介绍
  portable、laptop、notebook computer,简称nb,又称手提电脑或膝上型电脑,是一种小型、可携带的个人电脑,通常重1-3公斤。当前的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而功能却越发强大。为了缩小体积,笔记型电脑通常拥有液晶显示器(也称液晶屏lcd)。除了键盘以外,有些还装有触控板(touchpad)或触控点(pointing stick)作为定位设备(pointing device)。
  就现在来看,笔记本电脑从用途上一般可以分为4类:商务型、时尚型、多媒体应用、特殊用途。商务型笔记本电脑的特征一般可以概括为移动性强、(电池)续航时间长;时尚型外观特异也有适合商务使用的时尚型笔记本电脑;多媒体应用型的笔记本电脑是结合强大的图形及多媒体处理能力又兼有一定的移动性的综合体,市面上常见的多媒体笔记本电脑拥有独立的较为先进的显卡,较大的屏幕等特征;特殊用途的笔记本电脑是服务于专业人士,可以在酷暑、严寒、低气压、战争等恶劣环境下使用的机型,多较笨重。
笔记本电脑的组成
  外壳:外壳除了美观外向对于台式计算机更起到对于内部器件的保护作用。较为流行的外壳材料有:工程塑料、镁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塑料)。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外壳兼有工程塑料的低密度高延展及镁铝合金的刚度与屏蔽性,是较为优秀的外壳材料。一般硬件供应商所标示的外壳材料是指笔记本电脑的上表面材料,托手部分及底部一般习惯使用工程塑料。
  液晶屏(lcd):笔记本电脑从诞生之初就开始使用液晶屏作为其标准输出设备,其分类大致有:stn、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 等。现今民用级别的液晶屏较为优秀的有夏普(sharp)公司的“超黑晶”及东芝公司的“低温多晶硅”等,这两款都是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tft)液晶屏。除了屏幕外液晶屏的发光设备也是非常的重要,质量较差的灯管会使得液晶屏的色温偏差非常的严重(主要是发黄或者发红)。
  处理器:处理器是个人电脑的核心设备,笔记本电脑也不例外。和台式计算机不同,笔记本的处理器除了速度等性能指标外还要兼顾功耗。不但处理器本身便是能耗大户,由于处理器温度升高而升高的笔记本电脑的整体散热系统的能耗也不能忽视。
  散热系统:笔记本电脑的散热系统由导热设备和散热设备组成,其基本原理是由导热设备(现在一般使用热管)将热量集中到散热设备(现在一般使用散热片及风扇,也有使用水冷系统的型号)散出。不为人知的散热设备还有键盘,在敲敲打打之间键盘也将散去大量的热量。
  定位设备(pointing device):笔记本电脑一般会在机身上搭载一套定位设备(相当于台式电脑的鼠标,也有搭载两套定位设备的型号),早期一般使用轨迹球 (trackball)作为定位设备,现在较为流行的是触控板(touchpad)与指点杆(pointing stick)。
  硬盘:硬盘的性能对系统整体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硬盘是不是越大越好呢?当然不是。因为硬盘越大,相对地搜寻资料的时间也越久。目前的主流笔记本电脑至少应该配备有10gb或者12gb容量的硬盘,可以保证移动办公有充足宽裕的空间。而需要经常移动上网的用户,为了存储大量的硬盘缓冲和下载的软件,这一容量的硬盘也应该足够了。但是,如果你是需要以笔记本电脑来代替台式电脑,又或者你没有任何备份设备的话,如cd-rw或zip等等 ,如果你是经常制作一些多媒体的演示文件的话,由于声音、图像动画等文件都需要占据大量的硬盘空间,这时,可以选择12gb或者20gb容量的硬盘。当然,如果你非常注重硬盘性能,可以选择ibm最新型的5200 r/min的30gb超大容量硬盘。
  由于受发热量、耗电量和体积等因素的限制,笔记本电脑硬盘的转速、持续传输速度和随机传输速度都低于台式机硬盘。现在主流台式机的硬盘转速为7200rpm,而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才刚刚达到4200rpm。目前最快的笔记本电脑用硬盘转速为4900rpm,而硬盘普遍转速平均为4200rpm左右。一般用户是不容易察觉它们的差别的。
  现有的笔记本电脑用硬盘有四种厚度规格17mm、12.5mm、9.5mm和7mm。使用何种厚度的硬盘主要由笔记本电脑内部硬盘仓的空间决定。部分笔记本电脑在设计时留下的空间较大用17mm的硬盘一般来说可以使用17mm硬盘的全内置笔记本电脑由于整体厚度会较大因此现在较少使用。而目前12.5mm厚度的硬盘最大容量已达到18gb可以充分满足笔记本电脑用户的需求。目前多数笔记本电脑采用的驱动器方案是:硬盘通过专用插口可以方便地插入或取出,这点比台式机方便得多;有些高档笔记本电脑还可以同时插入第二块硬盘。
  电池与台式电脑不同,电池不仅是笔记本电脑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使用的方便性。对笔记本电脑来说,轻和薄的要求使得对电池的要求也非同一般。idc的研究报告显示与重量、显示尺寸、背光等因素相比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使用时间是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
  笔记本电脑上普遍使用的是可充电电池,同时也提供对一般民用交流电的支持,这样就等于为电脑提供了一台性能极其优良的ups。但是能否与民用交流电共用,这就要看电池的种类了。现在能够见到的电池种类大致有三种。一种是较为少见的镍镉电池,这种电池具有记忆效应,即每次必须将电池彻底用完后再单独充电,充电也必须一次充满才能使用。如果每次充放电不充分,充电不满或放电不净都会导致电池容量减少;第二种是镍氢电池,这种电池基本上没有记忆效应,充放电比较随意,因此在使用时,可以在将笔记本电脑所配的电源适配器接入交流电的同时使用电脑。此时如果电池处于不足状态,就可以一边充电一边使用电脑,如果交流电停电,电池可以自动供电。以上两种电池的单独供电时间标称一般不会超过2个小时,实际使用时间一般在1个小时左右。价格方面这两种电池相差不大。第三种锂电池是目前的主流产品,特点是高电压、低重量、高能量,没有记忆效应,也可以随时充电;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同样重量的锂离子电池比镍氢电池的供电时间延长5%,一般在2个小时以上,有的甚至能达4个小时,采用最新技术的超长时间锂电池单电可以高达6至7.5小时如果采用第二块电池还可支持3小时共同使用可长达9至11小时视使用情况而定 可满足全天移动办公的需要。中高档笔记本电脑都配备这种电池。
  除了电池自身的容量和质量之外,笔记本电脑的电源管理能力也是用户必须考虑的。目前几乎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支持acpi电源管理特性,主板的控制芯片组也可以通过控制内存的时钟,将内存设置于低电状态来减少能耗。intel speedstep技术通过降低处理器速度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另外一个和电池相关的是电源适配器,最好具有当电池充满后就自动停止充电而仅向主机供电的功能,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电池过分充电,有利于延长电池的寿命。同时,一些高端笔记本电脑在电路设计时大量采用低功率的电子元件其耗电量相对会降低许多。
  声卡和显卡 目前笔记本电脑普遍都使用16位的声卡,也有32位的。但它们音响效果的区别不是普通人耳朵能够听出来的。因此16位声卡的笔记本电脑完全可以适于一般办公和娱乐。
  笔记本电脑里没有独立的显卡,而是把显示芯片集成在了主板上。如同cpu一样,笔记本电脑显示芯片的制造和设计也采用了比台式电脑显示芯片更高的工艺水平。目前台式电脑显示芯片的工艺水平普遍是0.25微米工艺,而笔记本显示芯片也采用了更为先进的0.18微米工艺。
  一般显示芯片足以满足常用办公软件的需要。但随着3d多媒体软件的应用和专业制作的需要,以及pentium Ⅱ/Ⅲ处理器对多媒体和agp的良好支持,笔记本电脑显示芯片的3d显示性能变得日益风行,各厂商也纷纷推出了支持agp显示、带有3d加速功能的笔记本电脑。 目前在笔记本电脑的显示芯片方面,ati公司的产品很好,尤其是ati公司推出rage lt pro芯片开始,一直到后来的rage mobility-p、rage mobility m1以及最新的rage mobility 128,日益巩固了在高端笔记本电脑显示芯片市场的地位。此外,诸如trident cyber9525dvd和silicon motion lynx3dm的产品使得笔记本显示芯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
笔记本电脑的诞生
  对于这个问题,业界有着不同的解答。
  1996年,美国《电脑杂志》提到康柏于1982年11月推出了一款手提电脑,重28磅(约合14公斤),这应该算是最早的笔记本电脑雏形。但ibm却拒绝接受这个说法,坚持认为它在1985年开发的一台名为pc convertible的膝上电脑才是笔记本电脑真正意义上的“开山鼻祖”。
  美国人争吵不休,大洋那边的日本人也不乐意了。因为他们认定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是东芝公司的t1000,这款于1985年推出的产品采用intel 8086 cpu,512kb ram,并带有9英寸的单色显示屏,没有硬盘,可以运行ms-dos操作系统。
  实际上,之所以会发生“谁制造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争执,关键在于日本人和美国人对笔记本电脑前身的理解不同。上世纪80年代初,ibm开发出个人pc后,人们梦想着开发出一种能够随身携带的pc产品。1983年,《国家电子》杂志首度提出了“手提电脑”的概念,后来这个概念又演变为“膝上型电脑”,当时包括苹果、ibm和康柏等公司都推出了这种产品。在美国人看来,正是“膝上型电脑”的发展催促了笔记本电脑的诞生。
  而在同时期的日本,东芝、松下和索尼等厂商则热衷于开发一种被称为“移动pc”的产品,“移动pc”基于ibm ps/2系统,使用外接电源。严格来讲,当时日本人所开发的“移动pc”更接近于今天的笔记本电脑。尤其是日本厂商在开发“移动pc”的过程中强调便携性,这与美国人设计那种笨重得需要扛起来才能移动的“膝上型电脑”形成鲜明对比。更为关键的是,正是在东芝t1000推出之后,笔记本电脑相关的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才纷纷出现,市场开始全面快速的发展。
  2001年,《美国计算机协会学报》在纪念pc诞生20周年的一篇报道中写了“1985年,东芝推出t1000,第一次给人们带来了‘笔记本电脑’的概念。”
笔记本电脑的技术
  intel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诞生,使笔记本电脑朝着便携,低能耗,高性能的方向发展。
  nvidia的goforce系列显卡将笔记本电脑的移动图形处理性能大为提升,使原先仅能进行简单办公处理的笔记本电脑有了高清电影与游戏的功能。
  sony、apple发布的小型笔记本电脑(sony vaio sz、macbook air)使笔记本微型化成为可能,开创了寻找笔记本电脑便携与性能平衡点的路程。
  以华硕、intel为代表推出的廉价pc eee pc、classmate pc使笔记本的价格大为降低,让人人拥有笔记本电脑成为可能。
笔记本电脑的介绍
  英文名称为NoteBook,俗称笔记本电脑。portable、laptop、notebook computer,简称NB,又称手提电脑或膝上型电脑(港台称之为笔记型电脑),是一种小型、可携带的个人电脑,通常重1-3公斤。其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而功能却越发强大。像Netbook,也就是俗称的上网本,跟PC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便携带方便。
  与台式机电脑相比,他们的基本构成是相同的(显示器、键盘/鼠标、CPU、内存和硬盘),但是笔记本电脑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便携性就是笔记本相对于台式机电脑最大的优势,一般的笔记本电脑的重量只有2公斤多一些,无论是外出工作还是外出旅游,都可以随身携带,非常的方便。
  其主要优点: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超轻超薄是其的主要发展方向,它的性能会越来越高,功能会更加丰富。其便携性和备用电源使移动办公成为可能,因此越来越受用户推崇,市场容量迅速扩展。
  并不是每个笔记本都适合每个人,通常厂商会对其产品进行分门别类的划分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笔记本电脑从用途上一般可以分为4类:商务型、时尚型、多媒体应用、特殊用途。商务型笔记本电脑的特征一般为移动性强、(电池)续航时间长;时尚型外观特异也有适合商务使用的时尚型笔记本电脑;多媒体应用型的笔记本电脑是结合强大的图形及多媒体处理能力又兼有一定的移动性的综合体,市面上常见的多媒体笔记本电脑拥有独立的较为先进的显卡,较大的屏幕等特征;特殊用途的笔记本电脑是服务于专业人士,可以在酷暑、严寒、低气压、战争等恶劣环境下使用的机型,多较笨重。学生使用电脑主要用于教育、娱乐;发烧级本本爱好者不仅追求高品质而且对齐全的设备接口要求很高。
笔记本电脑的组成
  外壳
  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既是保护机体的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影响其散热效果、“体重”、美观度的重要因。笔记本电脑常见的外壳用料有:合金外壳有铝镁合金与钛合金,塑料外壳有碳纤维、聚碳酸酯PC 和ABS工程塑料。
  铝镁合金:铝镁合金一般主要元素是铝,再掺入少量的镁或是其它的金属材料来加强其硬度。因本身就是金属,其导热性能和强度尤为突出。铝镁合金质坚量轻、密度低、散热性较好、抗压性较强,能充分满足3C产品高度集成化、轻薄化、微型化、抗摔撞及电磁屏蔽和散热的要求。其硬度是传统塑料机壳的数倍,但重量仅为后者的三分之一,通常被用于中高档超薄型或尺寸较小的笔记本的外壳。而且,银白色的镁铝合金外壳可使产品更豪华、美观,而且易于上色,可以通过表面处理工艺变成个性化的粉蓝色和粉红色,为笔记本电脑增色不少,这是工程塑料以及碳纤维所无法比拟的。因而铝镁合金成了便携型笔记本电脑的首选外壳材料,目前大部分厂商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均采用了铝镁合金外壳技术。
  缺点:镁铝合金并不是很坚固耐磨,成本较高,比较昂贵,而且成型比ABS困难(需要用冲压或者压铸工艺),所以笔记本电脑一般只把铝镁合金使用在顶盖上,很少有机型用铝镁合金来制造整个机壳。
  钛合金:钛合金材质的可以说是铝镁合金的加强版,钛合金与镁合金除了掺入金属本身的不同外,最大的分别之处,就是还渗入碳纤维材料,无论散热,强度还是表面质感都优于铝镁合金材质,而且加工性能更好,外形比铝镁合金更加的复杂多变。其关键性的突破是强韧性更强、而且变得更薄。就强韧性看,钛合金是镁合金的三至四倍。强韧性越高,能承受的压力越大,也越能够支持大尺寸的显示器。因此,钛合金机种即使配备15英寸的显示器,也不用在面板四周预留太宽的框架。至于薄度,钛合金厚度只有0.5mm,是镁合金的一半,厚度减半可以让笔记本电脑体积更娇小。
  钛合金唯一的缺点就是必须通过焊接等复杂的加工程序,才能做出结构复杂的笔记本电脑外壳,这些生产过程衍生出可观成本,因此十分昂贵。目前,钛合金及其它钛复合材料依然是IBM专用的材料,这也是IBM笔记本电脑比较贵的原因之一。
  碳纤维:碳纤维材质是很有趣的一种材质,它既拥有铝镁合金高雅坚固的特性,又有ABS工程塑料的高可塑性。它的外观类似塑料,但是强度和导热能力优于普通的ABS塑料,而且碳纤维是一种导电材质,可以起到类似金属的屏蔽作用(ABS外壳需要另外镀一层金属膜来屏蔽)。因此,早在1998年4月IBM公司就率先推出采用碳纤维外壳的笔记本电脑,也是IBM公司一直大力促销的主角。据IBM公司的资料显示,碳纤维强韧性是铝镁合金的两倍,而且散热效果最好。若使用时间相同,碳纤维机种的外壳摸起来最不烫手。碳纤维的缺点是成本较高,成型没有ABS外壳容易,因此碳纤维机壳的形状一般都比较简单缺乏变化,着色也比较难。此外,碳纤维机壳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如果接地不好,会有轻微的漏电感,因此IBM在其碳纤维机壳上覆盖了一层绝缘涂层。
  聚碳酸酯PC:是笔记本电脑外壳采用的材料的一种,它的原料是石油,经聚酯切片工厂加工后就成了聚酯切片颗粒物,再经塑料厂加工就成了成品,从实用的角度,其散热性能也比ABS塑料较好,热量分散比较均匀,它的最大缺点是比较脆,一跌就破,我们常见的光盘就是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运用这种材料比较显著的就是FUJITSU了,在很多型号中都是用这种材料,而且是全外壳都采用这种材料。不管从表面还是从触摸的感觉上,这种材料感觉都像是金属。如果笔记本电脑内没有标识的话,单从外表面看不仔细去观察,可能会以为是合金物。
  ABS工程塑料:ABS工程塑料即PC+ABS(工程塑料合金),在化工业的中文名字叫塑料合金,之所以命名为PC+ABS,是因为这种材料既具有PC树脂的优良耐热耐候性、尺寸稳定性和耐冲击性能,又具有ABS树脂优良的加工流动性。所以应用在薄壁及复杂形状制品,能保持其优异的性能,以及保持塑料与一种酯组成的材料的成型性。ABS工程塑料最在的缺点就是质量重、导热性能欠佳。一般来说,ABS工程塑料由于成本低,被大多数笔记本电脑厂商采用,目前多数的塑料外壳笔记本电脑都是采用ABS工程塑料做原料的。
  显示屏
  显示屏是笔记本的关键硬件之一,约占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显示屏主要分为LCD与LED。
  LCD的分类及主要特点LCD是液晶显示屏的全称,主要有TFT、UFB、TFD、STN等几种类型的液晶显示屏。
  笔记本液晶屏常用的是TFT,TFT屏幕是薄膜晶体管,是有源矩阵类型液晶显示器,在其背部设置特殊光管,可以主动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这也是所谓的主动矩阵TFT的来历,这样可以大的提高响应时间,约为80毫秒,有效改善了STN(STN响应时间为200毫秒)闪烁模糊的现象,有效的提高了播放动态画面的能力。和STN相比,TFT有出色的色彩饱和度,还原能力和更高的对比度,太阳下依然看的非常清楚,但是缺点是比较耗电, 而且成本也较高。
  LED的分类及主要特别
  LED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的英文缩写。LED应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LED单管应用,包括背光源LED,红外线LED等;另外就是LED显示屏。
  中国在LED基础材料制造方面与国际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就LED显示屏而言,中国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水平基本与国际同步。LED显示屏是由发光二极管排列组成的一显示器件。它采用低电压扫描驱动,具有:耗电少、使用寿命长、成本低、亮度高、故障少、视角大、可视距离远等特点。
  LCD与LED的主要区别
  LED显示器与LCD显示器相比,LED在亮度、功耗、可视角度和刷新速率等方面,都更具优势。LED与LCD的功耗比大约为10:1,而且更高的刷新速率使得LED在视频方面有更好的性能表现,能提供宽达160°的视角,可以显示各种文字、数字、彩色图像及动画信息,也可以播放电视、录像、 VCD、DVD等彩色视频信号,多幅显示屏还可以进行联网播出。而且LED显示屏的单个元素反应速度是LCD液晶屏的1000倍,在强光下也可以照看不误,并且适应零下40度的低温。利用LED技术,可以制造出比LCD更薄、更亮、更清晰的显示器,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简单地说,LCD与LED是两种不同的显示技术,LCD是由液态晶体组成的显示屏,而LED则是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显示屏。LED显示器与LCD显示器相比,LED在亮度、功耗、可视角度和刷新速率等方面,都更具优势。
  处理器
   处理器可以说是笔记本电脑最核心的部件,一方面它是许多用户最为关注的部件,另一方面它也是笔记本电脑成本最高的部件之一(通常占整机成本的20%)。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基本上是由4家厂商供应的:Intel、AMD、VIA和Transmeta,其中Transmeta已经逐步退出笔记本电脑处理器的市场,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能够看到。在剩下的3家中,Intel和AMD又占据着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
  不过,同样是Intel的处理器,由于产品新旧更替和不同定位的原因,也存在多个不同的系列,简单来说可以划分为三类:
  Intel处理器:
  1 Core架构处理器: 中文名为酷睿处理器,这是Intel于2006年1月初发布的全新架构产品,包括双核心的Core Duo处理器和单核心的Core Solo处理器。酷睿处理器不仅分为单双核,还分为标准电压(即型号以T开头的)、低电压(型号以L开头)和超低电压(型号以U开头)3种,分别针对不同应用需求。标准电压版处理器应用于主流的笔记本电脑,此类产品多采用14英寸甚至更大的屏幕,偏重于计算性能。低电压版处理器通常用于12英寸屏幕的产品,追求性能与功耗的平衡。超低电压版的处理器,往往用于那些追求超高移动便携特性的产品,屏幕尺寸较小,电池寿命很长。
  Core架构的处理器具有非常出色的性能和功耗控制水平,是Intel发展的重心,Intel的台式机、服务器处理器也都采用此架构,代号为Conroe的新一代台式机处理器已经被正式命名为Core 2 Duo,并于2006年7月23日正式发布。
  2 Pentium-M处理器: 这款处理器是伴随着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共同出现的。最开始,这款处理器是以主频来标示型号的,例如Pentium-M 1.6GHz等,但是到了2004年5月,伴随着代号为Dothan的新内核的出现,Pentium-M开始转向一种新的命名方式,例如1.6GHz的Pentium-M处理器(Dothan内核)被命名为Pentium-M 725。到了2005年初,随着Sonoma平台的问世,Pentium-M处理器的型号进一步升级到以数字“0”结尾,1.6GHz的Pentium-M处理器又开始叫做Pemtium-M 730。Pentium-M 1.6GHz、Pentium-M 725、Pentium-M 730,这三者主频完全相同,但是Pentium-M 1.6GHz是第一代迅驰搭配的处理器,采用Banias内核,二级缓存容量为1MB,前端总线频率为400MHz;Pentium-M 725则是Dothan内核的处理器,二级缓存容量2MB,前端总线频率为400MHz;Pemtium-M 730是Sonoma平台笔记本电脑搭配的处理器,同样也是Dothan内核、2MB二级缓存,但是前端总线频率升高到了533MHz。
  3 Celeron-M处理器: 这就是常说的赛扬处理器,它的最大优势就是廉价,通常售价都在100美元以下,而劣势则是性能落后,主要表现在二级缓存容量更小、前端总线频率更低、功耗稍高等等。Celeron处理器也采用了类似Pentium-M处理器的命名方式,只不过系列名称是以“3”打头,例如Celeron-M 380,就是指主频为1.6GHz、前端总线频率400MHz、二级缓存容量1MB。
  AMD处理器:
  AMD针对笔记本电脑处理器有2个系列——Turion 64(炫龙)和移动版Sempron(闪龙)。前者是主流的高性能型号,基于AMD Athlon 64这样的出色架构,并且同样支持64位技术,根据设计功耗的不同,分为Turion 64 ML系列和Turion 64 MT系列,前者最大功耗为35W,后者为25W。而根据主频和二级缓存容量的不同,MLMT系列又进一步分析分为ML-37、ML-34MT-34、ML-32MT-32、ML-30MT-30等。本次参加评测BenQ JoyBook R23,所采用的就是主频为1.8GHz、512KB缓存的MT-32。
  移动版的Sempron处理器是简化版的产品,类似于Intel的Celeron产品,其最大优点就是便宜(Sempron比Celeron还要便宜许多),因此许多售价不足6000元甚至更便宜的笔记本电脑,都有可能搭配这款处理器。
  为了提高移动处理器的竞争力,2006年5月17日,AMD发布了针对笔记本电脑的双核处理器Turion 64 X2,这是第一款64位的双核移动处理器。虽然Turion 64 X2比Intel的Napa平台晚到了4个多月,但是比Intel 发布的64位双核处理器Merom还是早了几个月。
  据了解,在国内最早出现的采用Turion 64 X2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是清华同方品牌,型号为超锐K220。而HP、Acer、Asus也在国外先后发布了采用Turion 64 X2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但未明确表示何时在国内推出相应的产品。针对AMD的这一动作,2006年5月28日,Intel也发布了多款笔记本电脑处理器新品,并对已有的几款双核处理器进行了降价。新发布的处理器型号包括Core Duo Processor T2700(主频高达2.33GHz)、Core Solo Processor T1400(主频1.83GHz)以及期望已久的双核超低电压版的Core Duo Processor 2500,相信很快超轻薄笔记本电脑的性能也会因此而上一个台阶。
  散热底座
  对笔记本电脑来说,在性能与便携性对抗中,散热成为最关键的因素,笔记本散热一直是笔记本核心技术中的瓶颈。有时笔记本电脑会莫名奇妙的死机,一般就是系统温度过高导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设计了散热底座,好的底座可以延长笔记本电脑使用寿命。
  1、散热底座的原理
  散热,其实就是一个热量传递过程——传导、对流、辐射等几种方式。通常在台式机中主要是风冷技术,这包括CPU、显卡、电源及机箱的散热风扇等,在笔记本电脑中,风冷依旧的主要的散热方式,绝大数的散热方式是:风扇+热管+散热板的组合。很多笔记本电脑采用铝镁合金的外壳,对散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笔记本电脑底部一般都有散热通风口,或吸入或吹出,对笔记本电脑的散热都非常重要。笔记本电脑在设计的时候也考虑到散热问题,往往会用垫脚将机身抬高,但是在温度过高的时候,就显得比较勉强。
  笔记本的散热底座的散热原理主要有两种:
  1)单纯通过物理学上的导热原理实现散热功能。将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散热底座放在笔记本的底部,抬高笔记本以促进空气流通和热量辐射,可以达到散热效果。
  2)在散热底座上面再安装若干个散热风扇来提高散热性能。这种风冷散热方式包括吸风和吹风两种。两种送风形式的差别在于气流形式的不同,吹风时产生的是紊流,属于主动散热,风压大但容易受到阻力损失,例如日常夏天用的电风扇;吸风时产生的是层流,属于被动散热,风压小但气流稳定,例如机箱风扇。理论上说,开放环境中,紊流的换热效率比层流大,但是笔记本底部和散热底座实际组成了一个封闭空间,所以一般吸风散热方式更符合风流设计规范。
  2、散热底座的结构
  风扇型的散热底座构造其实也不复杂,一般是由金属或者塑料外壳加上内置的2--4个风扇构成,风扇的供电方案有通过笔记本USB接口供电以及外置电源供电两种,有的产品还具有扩展多个USB口的功能。大多数笔记本电脑的散热底座的风扇均采用吸风式设计,因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空气扰动造成的影响,提高散热效率。
  散热底座风扇的数量和布局也非常重要,笔记本后部往往是电池,而一些主要发热部件如:CPU和硬盘等位置相对靠中间,特别是硬盘,大多设计在手托下面,而这些部位很多散热底座往往没有设计风扇。所以选购散热底座前,最好先能弄清笔记本电脑底座几个主要部件的位置,最简单的方法是让本本开机一小时后直接手摸底部及桌面,确定最烫的几个位置就好。然后,尽量选购风扇布局较为接近发热位置的底座。尽量选购带有独立供电开关的散热底座,检查是否有防滑或者固定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大小和颜色问题依据个人喜好了。
  3、散热底座的性能
  性能判定方法:同等环境下,不使用散热底座,分别记录开机五分钟和开机一小时后的系统主要温度参数;然后使用散热底座,也记录开机五分钟和开机一小时后的系统主要温度参数;比较这四个温度值,可以大概确定该散热底座的散热性能了。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散热底座的噪音和震动问题,风扇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因素。风扇多固然增加散热效果,但是相应的耗电及噪音震动也增加了,所以一般以2~3个为宜。所以选购底座测试的时候需要留心判断下其噪音是否能够接受,是否会有震动影响电脑硬盘。
  定位设备
  笔记本电脑一般会在机身上搭载一套定位设备(相当于台式电脑的鼠标,也有搭载两套定位设备的型号),早期一般使用轨迹球 (Trackball)作为定位设备,现在较为流行的是触控板(Touchpad)与指点杆(Pointing Stick)。
  笔记本电脑
  硬盘
  硬盘的性能对系统整体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尺寸:笔记本电脑所使用的硬盘一般是2.5英寸,而台式机为3.5英寸,笔记本电脑硬盘是笔记本电脑中为数不多的通用部件之一,基本上所有笔记本电脑硬盘都是可以通用的。
  厚度:但是笔记本电脑硬盘有个台式机硬盘没有的参数,就是厚度,标准的笔记本电脑硬盘有9.5,12.5,17.5mm三种厚度。9.5mm的硬盘是为超轻超薄机型设计的,12.5mm的硬盘主要用于厚度较大光软互换和全内置机型,至于17.5mm的硬盘是以前单碟容量较小时的产物,已经基本没有机型采用了。
  转数:笔记本电脑硬盘由于采用的是2.5英寸盘片,即使转速相同时,外圈的线速度也无法和3.5英寸盘片的台式机硬盘相比,笔记本电脑硬盘现在是笔记本电脑性能提高最大的瓶颈。现在主流台式机的硬盘转速为7200rPm,但是笔记本硬盘转速仍以5400转为主。
  接口类型:笔记本电脑硬盘一般采用3种形式和主板相连:用硬盘针脚直接和主板上的插座连接,用特殊的硬盘线和主板相连,或者采用转接口和主板上的插座连接。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效果都是一样的,只是取决于厂家的设计。
  容量及采用技术:由于应用程序越来越庞大,硬盘容量也有愈来愈高的趋势,对于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来说,不但要求其容量大,还要求其体积小。为解决这个矛盾,笔记本电脑的硬盘普遍采用了磁阻磁头(MR)技术或扩展磁阻磁头(MRX)技术,MR磁头以极高的密度记录数据,从而增加了磁盘容量、提高数据吞吐率,同时还能减少磁头数目和磁盘空间,提高磁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震动性能。它还采用了诸如增强型自适应电池寿命扩展器、PRML数字通道、新型平滑磁头加载/卸载等高新技术。
  内存
  笔记本电脑的内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处理器速度较慢而导致的性能下降。一些笔记本电脑将缓存内存放置在CPU上或非常靠近CPU的地方,以便CPU能够更快地存取数据。有些笔记本电脑还有更大的总线,以便在处理器、主板和内存之间更快传输数据。
  由于笔记本电脑整合性高,设计精密,对于内存的要求比较高,笔记本内存必须符合小巧的特点,需采用优质的元件和先进的工艺,拥有体积小、容量大、速度快、耗电低、散热好等特性。出于追求体积小巧的考虑,大部分笔记本电脑最多只有两个内存插槽。
  笔记本电脑通常使用较小的内存模块以节省空间。笔记本电脑中使用的内存类型包括:
  ·紧凑外形双列直插内存模块(SODIMM)
  ·双倍数据传输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内存(DDR SDRAM)
  ·单数据传输率同步随机存取内存(SDRAM)
  ·专有技术的内存模块
  一些笔记本电脑的内存能够升级,并且能通过可拆卸面板来轻松拆装内存模块。
  笔记本内存的发展分为非标准时代和标准时代。
  混乱年代-非标准的天堂
  和其它配件一样,内存的发展也是从台式机开始的。刚开始的内存都是焊接在主板上的。内存条大致是从286时期主板上的内存条开始的,30pin、256K的,而且必须是由4条组成一个bank方可显示。30pin 、16MB在那时可是稀罕物,价格不菲。而本本的内存出现要晚的多。
  1982年11月,Compaq推出第一台IBM兼容手提计算机,采用的内存为128KB RAM。而真正的笔记本内存是始于486时代的。那时笔记本适用内存几乎是千奇百怪,一个品牌、一个机型一种适用内存,因为本身这个时代的机器就带有摸索和试验的性质,有的机器更是直接用PCMICA内存卡来做内存。
  到了586阶段,台湾厂商的笔记本的产品逐步推广使用了72pin SO DIMM标准笔记本内存,其实也存在至少4种72pin SO DIMM内存:72pin 5V FPM SO DIMM、72pin 5V EDO 72pin 3.3V FPM SO DIMM、72pin 3.3V EDO SO DIMM。这时的内存大部分和显卡一样是焊接在主板上的。
  到了Pentium MMX阶段,出现了144pin 3.3V EDO SO DIMM标准笔记本内存,也就是所说的EDO内存。这种内存需要双条搭配使用,价格依旧很贵。
  过渡使者-SDRAM
  经历了Pentium时代,CPU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这时Intel公司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内存技术----SDRAM。,至此,笔记本内存进入完全的标准内存时代。
  市场上的标准笔记本用的SDRAM都是144pin的SO-DIMM接口,而大部分PII和PIII本本使用的就是SDRAM内存。SDRAM内存生产商和牌子很多,而且价格相对来讲都不是很贵,产品性能区别不大,比较著名的品牌有kingmax,kinghorse,创见等。
  质的飞跃-DDR
  DDR SDRAM 顾名思义,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传输)的SDRAM。随着台式机DDR内存的推出,笔记本电脑也早已步入了DDR时代,其实DDR的原理并不复杂,它让原来一个脉冲读取一次资料的SDRAM可以在一个脉冲之内读取两次资料,也就是脉冲的上升缘 和下降缘通道都利用上,因此DDR本质上也就是SDRAM。而且相对于EDO和SDRAM,DDR内存更加省电(工作电压仅为2.25V)、单条容量更加大(已经可以达到1GB)。
  电池
  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都需要电流才能工作。它们都配备了小型电池来维持实时时钟(在有些情况下还有CMOS RAM)的运行。但是,与台式机不同,笔记本电脑的便携性很好,单单依靠电池就可以工作。
  镍镉(NiCad)电池是笔记本电脑中常见的第一种电池类型,较早的笔记本电脑可能仍在使用它们。它们充满电后的持续使用时间大约在两小时左右,然后就需要再次充电。但是,由于存在记忆效应,电池的持续使用时间会随着充电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电池板中会产生气泡,从而减少了可再次进行充电的电池空间总量。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是:在对电池再次充电之前,对电池进行彻底放电。镍镉电池的另一个缺陷在于,如果电池充电时间过长,它可能会爆炸。
  镍氢(NiMH)电池是介于镍镉电池和后来的锂离子电池之间的过渡产品。它们充满电后的持续使用时间更长,但是整体寿命则更短。它们也存在记忆效应,但是受影响的程度比镍镉电池轻。
  锂电池是当前笔记本电脑的标准电池。它们不但重量轻,而且使用寿命长。锂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可以随时充电,并且在过度充电的情况下也不会过热。此外,它们比笔记本电脑上使用的其他电池都薄,因此是超薄型笔记本的理想选择。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次数在950-1200次之间。
  许多配备了锂离子电池的笔记本电脑宣称有5小时的电池续航时间,但是这个时间与电脑使用方式有密切关系。硬盘驱动器、其他磁盘驱动器和 LCD 显示器都会消耗大量电池电量。甚至通过无线连接浏览互联网也会消耗一些电池电量。许多笔记本电脑型号安装了电源管理软件,以延长电池使用时间或者在电量较低时节省电能。
  声卡
  大部分的笔记本电脑还带有声卡或者在主板上集成了声音处理芯片,并且配备小型内置音箱。但是,笔记本电脑的狭小内部空间通常不足以容纳顶级音质的声卡或高品质音箱。游戏发烧友和音响爱好者可以利用外部音频控制器(使用USB或火线端口连接到笔记本电脑)来弥补笔记本电脑在声音品质上的不足。
  显卡
  显卡主要分为两大类: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性能上独立显卡要好于集成显卡。
  集成显卡是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都做在主板上,与主板融为一体;集成显卡的显示芯片有单独的,但现在大部分都集成在主板的北桥芯片中;一些主板集成的显卡也在主板上单独安装了显存,但其容量较小,集成显卡的显示效果与处理性能相对较弱,不能对显卡进行硬件升级,但可以通过CMOS调节频率或刷入新BIOS文件实现软件升级来挖掘显示芯片的潜能;集成显卡的优点是功耗低、发热量小、部分集成显卡的性能已经可以媲美入门级的独立显卡,所以不用花费额外的资金购买显卡。
  独立显卡是指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单独做在一块电路板上,自成一体而作为一块独立的板卡存在,它需占用主板的扩展插槽(ISA、PCI、AGP或PCI-E。独立显卡单独安装有显存,一般不占用系统内存,在技术上也较集成显卡先进得多,比集成显卡能够得到更好的显示效果和性能,容易进行显卡的硬件升级;其缺点是系统功耗有所加大,发热量也较大,需额外花费购买显卡的资金。独立显卡成独立的板卡存在,需要插在主板的相应接口上,独立显卡具备单独的显存,不占用系统内存,而且技术上领先于集成显卡,能够提供更好的显示效果和运行性能
  独立显卡主要分为两大类:Nvidia 通常说的“N”卡 和 ATI 通常说的“A”卡。
  通常,“N”卡主要倾向于游戏方面,“A”卡主要倾向于影视图像方面。但是,在非专业级别的测试上,这种倾向是较小的。现在随着画面的特效进入DX10.1时代,随之显卡也进行相应的升级。两大显卡厂商Nvidia和ATI相继推出新型显卡,Nvidia 100M系列 和 ATI 4000 系列,它们全部有效支持DX10.1的特效处理。
  N卡:Nvidia 100M系列市面上主要有Nvidia G102M、 Nvidia G103M、Nvidia G105M、Nvidia G110M、Nvidia G120M、Nvidia G130M这些,标号越高的产品性能越好,它们所对应的9代显卡分别是9200GS、9300GS、9400GS、9500GS、9500GT、9650GT,在此基础上性能都有较大幅提升(说明,通俗的讲“GS”“GT”代表性能(性能标示),GTX>GT>GE>GS>GSO)。而9代的显卡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厂商再用,主要有自9200-9650等。
  A卡:ATI 4000系列市面上主要有4330、4530、4570、4650这些,同样是标号越高性能愈好。也有大部分产品采用3000系列的老显卡,有3450、3470、3650等等。A卡的型号第三位数相当于N卡的GS、GT。
  显卡的性能辨别主要看:型号>性能标示>显存大小>显存频率。
  内置变压器
  一般笔记本电脑因为具有可携带性,所以有内置变压器 尤其是出国时国内外的电器额定电压不相同.所以为了满足这一点笔记本电脑一般都内置了一个变压器.使笔记本电脑的适用范围和寿命都大大增加.
笔记本电脑发展史
  笔记本电脑雏形
  1979年,Grid Compass 1109电脑问世,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对笔记本电脑制作的第一次尝试。这款电脑是英国人WilliamMoggridge在1979年为Grid公司设计的。不过这款电脑问世后的面向对象只是美国航空航天领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从扇贝上获取灵感制造的轻便电脑,普通民众是无法与其接触的。
  Grid Compass 1109电脑
  1983年5月,美国发布了世界首款彩色便携电脑---Commodore SX-64 "Executive"。这款便携电脑采用的是MOS 6510(1MHz)处理器,64K内存,320 X 200分辨率的5寸彩色显示器,内置5.25寸170K的软驱一个。
  1984年2月,IBM公司发布IBM 5155个人便携电脑。这款便携电脑采用的CPU是Intel 8088(4.77MHz),配备256K的内存(最大扩充640K),内置显示器为9寸的琥珀黄色显示器,分辨率为640 X200,采用的系统为装在磁盘上的IBM PC-DOS Version 2.10。
  真正的笔记本电脑诞生
  1985年,由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第一款笔记本电脑T1100正式问世,这款笔记本电脑目前为止是多数国内媒体公认的第一款笔记本。也就是这款笔记本的问世,开始了东芝公司在笔记本业界的20风雨路程。
  1989年9月,苹果公司面向用户推出了第一款笔记本电脑。它采用了68HC000处理器,这是Motorola68000的低电压版本,运行频率为16MHz。内存为1MB,内置了40MB的SCSI硬盘。这款笔记本采用的显示屏依旧为10寸单色液晶显示器,分辨率为600 X 400。当然也正因为性能卓越,这款笔记本的价格十分高昂。
  1991年,第一台商业上可用的、配置彩色TFT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型号为T3200SXC,CPU为Intel386SX(20MHz),内存1MB,硬盘120MB,显示屏彩色24厘米ActiveM atrix TFT,分辨率为640×480(VGA)。
  1992年10月IBM推出了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700C。
  1994年第一台配置Pentium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东芝T4900CT,Pentium处理器(75MHz)、内存8MB,硬盘772MB,26厘米TFT,分辨率为640×480(VGA)。
  1995年,ThinkPad760cd问世,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支持多媒体功能、第一个采用12.1英寸SVGA高分辨率显示的笔记本电脑。支持多媒体处理意味着笔记本电脑从纯商用开始走向更为广阔的多元化市场,此时的笔记本电脑正如当年的 PC一样,开始走向普通大众。
  笔记本零售市场逐渐成熟
  1996年是笔记本电脑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年。VGA显示屏已经几乎不再采用,SVGA的显示屏被大量采用,同时已经开始有XGA的显示屏出现。此外,硬盘的发展也推动了笔记本电脑的“瘦身”。
  同年,英特尔正式开始留意笔记本电脑专用 CPU 的研制。当时台式机的 CPU 都是采用 0.8 微米制造工艺生产的,笔记本电脑 CPU 就是在这个时候采用了 0.35 微米制造工艺生产,电压也因为英特尔采用 VRT 技术而降到 3.3V ,也是从这时开始笔记本电脑的 CPU 才真正地与台式机 CPU 划清了界限。 1997年9月,IBM公司在全球率先推出了配备14.1寸彩色液晶、DVD驱动器的笔记本电脑---ThinkPad 770。在当时,这款机器的问世意味着高分辨率大屏幕时代即将到来。
  1998年,Intel公司的移动版PII/Celeron问世,这让笔记本的性能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 1999年,AMD Mobile K6-2发布,支持了最新的3DNow!而抛开了与Intel MMX技术的纠葛,性能上开始有了大幅的提升。Intel不甘示弱,Mobile Pentium III取代前一任CPU而再一次将移动版处理的速度提升了一个档次,同时将SSE指令带入了笔记本电脑。到了2001年3月20日,Intel抢先发布1GHz Mobile Pentium III后,将移动处理器和笔记本都带入了GHz时代,CPU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时代开始了。
  笔记本性能的飞跃
  2000年1月,Transmeta带着全新架构的“Crusoe”处理器杀入了笔记本低功耗处理器市场,这无疑也就意味着将于Intel和AMD争夺市场分额,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又将兴起。 2003年1月8日,Intel发布了全新的笔记本电脑架构Centrino,即现在我们所说的迅驰平台。该构架包括了代号为Banias的Pentium-M移动处理器、Intel855芯片组(代号Odem、Montara-GM)和一个支持802.11b/a的WLAN(无线局域网)以及Mini-PCI卡(代号Calexico)。从此开始,笔记本电脑的平台化开始深入人心。 2003年5月,日立公司将2.5寸笔记本硬盘的最快转速提升为7200rpm,最高容量提升为80G,全面开启了笔记本存储的高容量与高速时代。 2003年7月,VIA发布笔记本专用处理器汉腾(Antaur)处理器,虽然这款处理器的发布市场反应冷淡,然而却让众多笔记本爱好者看到了笔记本处理器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2003年11月,全球第一款64位处理器的笔记本在日本上市。这款笔记本配备了Athlon 64 3200+,512M DDR内存,64G硬盘,康宝光驱(可选),并搭配了15英寸SXGA液晶显示屏。 2004年1月,富士通推出了世界上首款基于S-ATA(串行)技术的笔记本硬盘。它的意义有 两方面,第一方面将笔记本硬盘的传输速率进行了再一次的扩充; 另一方面S-ATA端口在笔记本电脑设计中起到了线路的简化作用。 2005年1月9日,迅驰二代Sonoma平台正式发布。SONOMA平台的一些技术的三大中心 词就是FSB=533MHz、Intel 915、NIC(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相关新技术支持的词汇还有SATA、DDR2、HD Audio、PCI-Express等等。 2005年4月20日,东芝发布20周年纪念笔记本产品--Dynabook SS SX、Dynabook SS S20。 这两款机型都采用东芝公司的新型材料为主板原料,大幅度减少了线路并提高速度。其厚度仅为9.9mm,整体厚度为19.8mm,采用了华美的金属材质,最大待机时间长达5.4小时。
笔记本电脑的升级
  笔记本电脑的升级方式,可分为软件升级与硬件升级,软件升级包括:操作系统升级和BIOS的升级。
  BIOS的升级
  第一步先关机,必须是在Windows中选择关闭计算机选项,而不可采用合上面板的方式关机。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刷新BIOS时要用外接电源,不要用笔记本电脑的电池电源,以防在刷新过程中电池电力耗尽,导致刷新失败。作好准备工作,开机进入BIOS设置菜单,把启动顺序设置成从软驱启动。接下来到所用的笔记本电脑的厂家网站下载最新的BIOS文件,一定要检查下载的BIOS文件是否与机器型号相吻合,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将下载的BIOS文件解压到一张干净的软盘上。关机,然后按住F12键开机,开始刷新BIOS,全过程大约30秒左右,具体请参照屏幕上的提示操作,中途千万不可以把软盘从软驱中途取出。BIOS升级完成后会显示“ROM Write Successful!”,升级完成后要注意把启动顺序调回来。BIOS的升级虽然不能直接对笔记本电脑的性能产生很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升级其它硬件前升级一下BIOS可以提高笔记本电脑对新硬件的兼容性。
  硬件的升级
  CPU的升级,笔记本电脑的CPU一般都是焊接在主板上的,不可更换。虽然也有一些笔记本电脑的CPU是抽取式的可以更换,但笔记本电脑的CPU价格一般在四、五千元左右,所以升级的意义不大。
  内存的升级,在笔记本电脑升级中是最简单的,也是提高性能最明显的方式。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讲,如果采用共享方式使用,同时负责内存、显存等所有存储功能,那么相比之下笔记本内存对于整机性能的影响则更为显著。大部分笔记本电脑都预留了两个DIMM插槽,有些采用集成内存设计的不需要占用扩展槽,有些则已经占用了一个插槽来安置内存。因为笔记本内存不同于台式机的内存,有时会出现兼容性不好或不兼容的问题,买的时候要选择名牌大厂的产品,尽量选用BGA封装的内存,不仅它比TSOP封装的内存体积更小,而且BGA封装使内存芯片尽可能少的被陶瓷所覆盖,可以获得更好的散热性能。对笔记本电脑的耗电量与散热都有好处。如有条件最好经过测试之后再购买。容量方面,
  硬盘的升级,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储存的文件越来越多,原本就不大的硬盘空间越来越少。从体积上来说,笔记本电脑硬盘主要有9.5mm和12.5mm两种厚度规格。因此升级之前首先要注意尺寸,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比如超轻薄机型只能使用9.5mm的硬盘,全内置和光软互换机型既可以使用9.5mm,也可以使用12.5mm的硬盘。部分超轻薄机型还使用的是特殊规格的硬盘。所以,在升级之前,最好查看一下机器的相关说明,看看电脑能够支持多大容量的硬盘,如果不支持是否可以通过升级BIOS来解决(这时看到升级BIOS的好处了吧)。如果已经没有可供升级的BIOS,比如那些比较老的机型,建议最好是在最大容量限定的范围内来选择。对于替换下来的旧硬盘,可以买一个USB硬盘盒做一个移动硬盘。其次,还要注意一下转速最好选用高转速的硬盘,这样虽然发热量要大一些,但速度会提高很多,想想还是值得的。
  显示卡的升级,笔记本电脑的显卡分为共享显存显卡和独立显存显卡。以前的笔记本电脑,无论是共享还是独立显存的显卡,都是主板集成的,也就是说焊接在主板上,是无法升级的。现在有的厂家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带有独立的AGP插槽,如DLL等大公司的一些机型,这样就给笔记本电脑显卡的升级带来了可能。其实,大多数人用笔记本电脑,是做文字处理等办公应用,所以对显卡的3D显示功能要求并不高。如果你就是这样的话,显卡的升级意义就不大,因为现在所有的笔记本电脑,也包括一些老机型的显卡,都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些工作。但如果喜欢经常玩一些3D游戏,以及做一些图形处理的话,那你就可以考虑升级你的显卡。
  光驱的升级,一般老机器的光驱都是CD-ROM,分为内置式与外置式。内置的升级比较麻烦,需要到厂家的技术服务部门,去更换一个内置光驱模块,这样的升级花费较多。如果嫌花钱太多,那只好舍去一些便携性,选择升级成外置式的光驱。
笔记本电脑选购建议
  前期准备 必不可少
  购买前的细心准备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期准备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预算,决定适合的品牌,千万别因贪图便宜而选择品质、售后都较差的小品牌或杂牌。其次要摸清这款机器的配置情况,以及预装系统和基本售后服务。最后要知道看好机型近期的市场行情,价格走势,甚至是促销活动,这些资料都可以通过专业的网站和平面媒体查找到。而且由于网络媒体的反应速度较快,一般能第一时间洞察市场变化,只要在购买前对相关网站保持关注,就能基本摸清市场行情。
  如果觉得这些还不能包准,那就赶紧去拨打你所中意品牌的售后电话,或者通过访问相关品牌的网站都可以找到。这样你不仅能掌握到最新最准确的价格信息,还可以避免商家克扣你的赠品。
  开箱前检查相当重要
  在选好机型,并与商家谈好价钱后,就该进入繁琐,但又必须仔细的验机过程。验机主要包括验箱、验外观和验配置三个过程。
  可别小看开箱前对产品箱子的检验,这里往往是奸商设置陷阱的地方。 机器被商家拿来后,千万别着急开箱。首先我们要观察箱子的外观,如果发现包装箱发黄、发暗可就要小心了,这种箱子很可能被商家积压很久,有消费者要购买相关产品后,他们在将展示的样机装在里面,重新封口。而机箱崭新,但外面稍有小的损伤到不用太在意,这往往是运输过程中的问题,有时是无法避免的。
  另外,包装箱往往能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很多厂商都会在包装箱上粘贴机器的身份证明——产品序号。一些大品牌还会提供产品序号的查询。还有产品序号一定要与机箱内的保修卡、笔记本身上的号码相符合才行。而对于ThinkPad笔记本普遍存在的刷号机问题,通过简单的序号查询、对比是无法辨认的。我们只能借助机身背后的COA进行识别。COA就是机器背面的Windows系列号标签,即微软的产品授权许可(Certificate Of Authenticity),行货的COA一般为红色,并附有SimpChn的字样,而水货则为蓝色。
  检查外观 分辨样机好手段
  样机是卖场里所展示笔记本的俗称,有时候会因销售人员的保护措施不当,在机身外壳有所损伤。其实大多数样机的硬件质量并无任何问题,因此如果商家肯便宜点出售,对资金紧缺的朋友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尤其是一些外壳没有损伤、或损伤很小的机器,如果能便宜500多元,还是很超值的。可恨的是,多数商家并不会这样做,而是将样机装在箱子里,重新封口以新品销售。消费者如果稍不注意,就会被其蒙混过关。
  有时候买到样机,不仅在“面子”上过不去,还会因样机出厂时间过长而减少或丧失相关服务。由于某些品牌对国际联保采用了出厂后一段时间自动生效的规定,如HP的机器通常在出厂后59天自动激活联保服务。如果您不幸买到了这些品牌的样机,很可能由于该机出厂时间过长而失去应得的售后服务。
  检查样机是件考验眼神的事情,由于样机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展示,所以仔细查看一定会发现蛛丝马迹。我们先仔细检查机器的顶盖,通过不同角度与光线的组合,查找是否有划痕。 另外,还可以检查机器的I/O端口、电源插头以及电池接口,全新的机器一定不会出现尘土、脏物,以及使用过的痕迹。
  硬件辨别 软件帮忙
  经过上面的包装箱、机器外观检验,就进入实质性的硬件配置检测环节。其实通过查看Windows的系统属性也能简单了解相关的硬件情况,但是为了更加严谨、准确,笔者还是推荐您使用一些优秀的检测程序。
  首先就要检查硬件是否符合JS所说,不过由于很多识别软件都需要机器本身安装好驱动后才能检测,无疑在准确性和便捷性上大大折扣。笔者为您推荐的Hwinfo32则是特殊的一款,它不仅能“免驱动”进行识别,还可以直接使用,无需安装。只要运行这个软件之后,一切的硬件信息就了然于胸了。
  然后就是检查LCD屏幕了,相信任何人都不想买到带有LCD坏点的笔记本,虽然厂商和商家大肆宣扬坏点3个以内属正常现象的标准,但并不能成为我们为其买单的理由。毕竟坏点的几率还是很低的,几万个人里为什么偏偏让我接受呢?因此,你大可不必在乎JS的夸夸其谈,验机时一定要多加留意。
  我们通常所指的坏点,其实是“亮点”,它是坏点中的一种,比较明显,也容易发现。目前有少数几个品牌承诺的LCD无坏点,就是指无亮点。 检测亮点的最好方法就是使用专业软件,如Noika Ntest。它是专业的显示器测试软件,能够查找亮点、偏色、聚焦不良等问题。不用安装,拷贝到硬盘里就可以直接使用,并且支持多个系统。
  我们要控制软件显示不同的图像组合,来发现LCD问题,这可到了考验眼神的时候了,您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瞧哦。只要发现问题,马上要求JS更换,他若是拿出那套理论敷衍了事,咱们大可拍屁股走人,现在可不缺买本机的地方。
  所以在你准备购机的时候,一定要准备好检测软件、U盘,并记得携带。
  保修卡 发票 售后服务的保障
  如果上面的所有检查都能通过,那么这台机器就可以交钱埋单了。不过千万别以为现在已万事大吉,索要发票和填写保修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发票是商家履行国家三包规定的唯一合法证明,如果您相信商家的花言巧语,贪图一、二百元的便宜不要发票,当机器在三包规定期内出现问题,就无法享受7天退还、15日内更换的服务。 另外,大多数厂商都在自己的售后服务条款中规定,维修时必须同时出示保修卡与发票,否则在机器的合法性上无法得到确认。
  在填写发票时还要注意,一定要将机器的型号、产品编码、填写在上面,这一般也是厂商保修条款中的规定。保修卡也一定要加盖商家的公章,并将附联交由商家邮寄给厂商。
  这样一套完整的选机指南就OK了,大家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一定能够选择出一台你满意的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的维护
  一、外壳的维护注意:不要划损外壳
   笔记本电脑的外壳通常相当光滑,一些采用铝合金属外壳设计的就更容易维护了,通常只要一块绵布便可以使外壳一尘不染,需要注意的是,在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独立的皮包或是布包将笔记本电脑装好,免得在途中划损外壳,在工作的时候,亦不要将笔记本电脑放到粗糙的桌面上,以保护外壳的光亮常新,建议可以使用湿纸巾来进行外壳的擦拭。
  二、LCD的维护注意:用清水轻轻擦拭
  笔记本电脑的外型大多数就像一本笔记本,折叠式的设计,内面分为显示屏,另一面的键盘、MOUSE操作设备,侧面为各种外设(如CD-ROM、软驱)和接口(USB、IDE、红外线接口),整体的外形设计趋着更轻巧更时尚的方向发展着。在笔记本电脑中,最容易受到损坏的是LCD,一些超薄便携型的LCD那面如果受到挤压就很容易会受到损坏,这方面要相当注意,而一些使用了铝镁合金外壳的笔记本电脑,可承受的压力会大些。建议在一般时候不要被任何物件放在笔记本电脑之上。除了防止受到挤压之外,当然要进行日常的清洁,清洁液晶显示屏最好用蘸了清水(或纯净水)的不会掉绒的软布轻轻擦拭。除此之外,在软件上运用全黑屏幕保护亦有利于LCD的寿命。
  三、键盘注意:需要防水
  键盘是使用得最多的输入设备,按键时要注意力量的控制,不要用力过猛。在清洁键盘时,应先用真空吸尘器加上带最小最软刷子的吸嘴,将各键缝隙间的灰尘吸净,再用稍稍蘸湿的软布擦拭键帽,擦完一个以后马上用一块干布抹干,记着,别让那些汤汤水水之类和你的笔记本电脑过分亲近。根据厂家的测试结论:洒向键盘的水滴是笔记本电脑最危险的杀手,它所造成的损失将是难以挽回的。幸好现在有一些笔记本电脑具备了防水键盘,这使得一些粗心大意的用户可以稍稍放心了。
  四、光驱注意:取出盘片
  现在很多笔记本电脑都配备了DVD光驱,当然这和CD光驱也是一样的维护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定期的清洗光头之外。还要注意在携带笔记本电脑出门之前,应将光驱中的光盘取出来,否则,在发生坠地或碰撞时,盘片与磁头或激光头碰撞,会损坏盘中的数据或者光驱。
  五、硬盘注意:防震与备份
  尽管笔记本电脑都标榜着其硬盘拥有非常好的防震系数。但注意:防震与备份尽管笔记本电脑都标榜着其硬盘拥有非常好的防震系数,但是震荡对于笔记本电脑的硬件的危险还是相当大的,你不应该拿重要的数据去作为赌注吧,因此,尽量在平稳的地方进行工作。当然,像台式机一样进行数据整理与备份也是必要的。
  六、电源注意:稳定性
  笔记本都可以使用市内的交流电来进行工作,这时需要注意电压是否稳定的问题,有条件的话可以配合稳压器,如果因为电流的波动大而造成笔记本的损伤,那是相当不值得的事情。
关于白牌笔记本
  家庭制造的或改装的笔记本电脑称为白牌笔记本。白牌笔记本大约占据笔记本市场的5%份额,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缓慢增长。笔记本电脑行业防止最终用户与笔记本电脑亲密接触的工作非常出色。它们将笔记本电脑制造得难以打开和改造,而且也不易购买到相关的零部件。此外,在大部分情况下,打开笔记本电脑机壳会使质保失效。
  很难找到所有需要的零部件来组装出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是类似华硕和ECS这样的厂商允许一些用户订购笔记本电脑空壳。此外,他们还允许经销商组装白牌笔记本并销售给客户,人们可以对现有部件进行改造和升级。像TechStyle这样的公司已经开展了此类业务。
主要品牌及制造商
  IBM笔记本
  IBM全称“国际商用机器公司”,1992年开始研发笔记本产品,并在1992年10月推出“ThinkPad”全系列笔记本。IBM的“ThinkPad”全系列推出以来就和商务化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以后它众多的设计中都体现了这种风格(注:“ThinkPad”是“会思考的本子”的意思),例如IBM的外壳设计,色彩设计及特有的指点杆设计,都与耐用,稳定,大方,庄重这些主题相扣,突出了鲜明的品牌特色,正因为IBM执着的个性追求,和在笔记本累计1000多种专利技术的运用,使它成了了世界笔记本品牌的代言人。
  HP笔记本电脑
  HP作为全球第一大激光打印成像制造商,和第二大笔记本,第一台式机制造商,对于他的产品当然不能小视。特别是在2002年和COMPAQ合并后笔记本研发领域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凭借打印机体系的服务网络将笔记本服务体系也很快遍布世界各地,在产品全球化后,笔记本的设计风格也更加多元化,从而使它在世界各个地区的市场占有率大大提升。特别是2004年业绩增长35%,全年销量达到了740万台,排名世界第二位,由于工厂逐渐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其产品价格大副下降。
  DELL 笔记本电脑
  DELL的成长是IT业公认的一个奇迹,在1996年涉足笔记本领域后,DELL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它的成功完全归咎于DELL完善的销售模式体系,DELL的网络直销和电话直销大大降低了流通环节的成本,使它的笔记本价格大大降低,而这种模式迎合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方式,因此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将笔记本销量做到了全球第一,但是DELL的这套体系也制约了他在中高档笔记本的发展,DELL成为了“低价笔记本”的代表。
  戴尔的公司总部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圆石市(Round Rock),即公司诞生地。德克萨斯州中部也是戴尔美洲部之家,是管辖美国,加拿大,南美和拉丁美洲地区的总部。戴尔在英国的Bracknell设有地区总部,它管辖欧洲,中东和非洲。在新加坡设立的地区总部则管辖太平洋区域,包括日本,印度,中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DELL公司在以下六个地方制造电脑系统:德克萨斯州的澳斯汀市,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市,巴西的Eldorado do Sul,马来西亚(亚洲、太平洋和日本)以及中国的夏门。戴尔向世界各地出售产品和服务。戴尔还在下列国家有办事处: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巴拿马,以及波多黎各。
  TOSHIBA笔记本电脑
  东芝在笔记本领域的辉煌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是在东芝的实验室里诞生的,此后,东芝的研发技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有许多个世界第一,从1994年到2001年,笔记本销量一直排名全球第一位。在笔记本的成本控制方面,东芝也有着许多优势,特别是他在笔记本零部件的生产上,除了“CPU和操作系统”之外,其它所有零部件都能生产,2004年东芝销售了560万台笔记电本电脑,排名世界第三位,出于全球战略,东芝把主要的笔记本生产业务全部移师到中国上海和杭州。所以东芝的笔记本称得上是“平民化的国际品牌。”
  SONY笔记本电脑
  SONY是家电和电子产品的代名词,1997年开始进入笔记本领域,作为全球十大笔记本制造商之一,SONY始终走的是“时尚、高端”的路线,并以家庭消费类的产品为主,因此外型美观、漂亮成了最大的卖点。在稳定性、安全性、耐用性、人性化上较弱,SONY虽然将工厂带到了中国,但在价格上并没有太多的体现,价格依然是较贵。特别是2004年至现在,SONY个人电脑在国内大幅度亏损。高端形象已难以为继!
  BENQ笔记本
  明基电通公司成立于1986年,创业之初是宏基的一家以电脑周边配件为主营项目的子公司,1998年进入苏州工业园,制造生产有了长足发展,2001年创立BENQ品牌,2003年涉足笔记本电脑,其产品主要以台湾各厂商OEM(代工),没有自足研发能力,产品借鉴了日本笔记本的设计风格,以轻巧便携为主。做为一个地道的国产品牌,他凭着漂亮的外形设计,BENQ笔记本在一些二三级城市有一定的用户群,但总体市场表现不佳。
  三星笔记本电脑
  在韩国政府大力提畅国货的背景下,三星公司平步青云,特别在它的手机领域,2004年做到了全球第二。2001年,三星凭借它在手机上的知名度,迅速进入了笔记本领域,他完全采用了日本的设计风格,注重便携和外观,走视觉路线,但实际的反映是他的产品在稳定性、耐用性方面大打折扣,特别是散热技术,存在着一些较大的漏洞。三星笔记本的的设计和生产全部外包给了台湾一些专业笔记本制造商。在成本控制上有较大的优势。
  Lotus Digital莲花数码笔记本电脑
  莲花数码的笔记本电脑是国际君友会在全球开展的善因营销产品,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多国成员协作开发的数码产品。
英文解释
  1. :  notebook PC,  Notebook (PC)
法文解释
  1. n.  ordinateur portable
相关词
高科技电脑上网本计算机硬件处理器日本品牌
芯片组CPUINTEL电脑百科台湾华硕散热方式代工
世界500强OEM苹果电脑更多结果...
包含词
笔记本电脑桌寸笔记本电脑
二手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模具
七喜笔记本电脑长城笔记本电脑
联想笔记本电脑神舟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插口笔记本电脑配件
华硕笔记本电脑学生笔记本电脑
惠普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连锁
笔记本电脑硬件便携式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存储卡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笔记本电脑电路图超薄型笔记本电脑
超纤薄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全攻略
惠普寸笔记本电脑华硕寸笔记本电脑
宏碁寸笔记本电脑寸宽屏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的介绍笔记本电脑的组成
笔记本电脑的技术笔记本电脑的诞生
三星寸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处理器
从口红到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拆解与升级
看图学修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的拆卸升级维修
玩转笔记本电脑就这60招笔记本电脑完全活用100技
笔记本电脑应用与维护笔记本电脑维护与故障诊断
笔记本电脑维修技能速成笔记本电脑时尚体验
笔记本电脑维修标准教程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与维护
笔记本电脑维修技能实训笔记本电脑使用与维修
笔记本电脑现场维修实录随身查笔记本电脑应用技巧
2008笔记本电脑全攻略笔记本电脑维修范例大全
奇正幻影1003笔记本电脑惠普v2626au笔记本电脑
latitude笔记本电脑明基BenqS61-C24笔记本电脑
SideShow笔记本电脑清华同方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机壳材料二手笔记本电脑交易
笔记本电脑应用技术精粹笔记本电脑的对比度
与笔记本电脑的区别富士通寸笔记本电脑
索尼寸宽屏笔记本电脑东芝寸宽屏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使用与维护超级技巧1000例笔记本电脑维修完全学习手册
笔记本电脑电路分析与故障诊断笔记本电脑使用与维护从入门到精通
新型笔记本电脑关键电路维修图册关于做好重庆市笔记本电脑基地技能人才保障工作的通知
外行学笔记本电脑应用从入门到精通ThinkPad笔记本电脑应用技术精粹
新手学笔记本电脑使用与维护笔记本电脑·数码应用24小时轻松掌握
笔记本电脑选购、应用与维护大全新型笔记本电脑电路详解及常见故障维修宝典
新手学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与维护笔记本电脑选购、应用、维护全攻略
笔记本电脑选购维护入门与实例教程笔记本电脑维护与维修从入门到精通
笔记本电脑维修从入门到精通笔记本电脑故障应急速查万用全书
超级百分百-笔记本电脑完全攻略中国笔记本电脑(保外)系统服务中心
ibmthinkpadt61(7663mt1)14.1寸宽屏笔记本电脑索尼vgn-tz13/b11.1寸宽屏笔记本电脑
富士通p1610c8.9寸笔记本电脑东芝m20614寸宽屏笔记本电脑
三星r700-a00417寸笔记本电脑微星s300水晶系列13.3寸笔记本电脑
天逸f20可口可乐限量珍藏版笔记本电脑惠普compaq2710p(gx551pa)12.1寸笔记本电脑
华硕f8h725sv-sl14.1寸笔记本电脑宏碁as4920g-601g16mi-114.1寸笔记本电脑
联想天逸f21l720012.1寸宽屏笔记本电脑(火炬纪念版)笔记本电脑选购应用维护全攻略
笔记本电脑选购应用与维护大全移动与笔记本电脑的区别
移动pc与笔记本电脑的区别可口可乐限量珍藏版笔记本电脑
天逸可口可乐限量珍藏版笔记本电脑联想天逸寸宽屏笔记本电脑火炬纪念版
微星水晶系列寸笔记本电脑敦煌市锐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笔记本电脑经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