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窝竹
  窝竹
  种中文名:窝竹
  种拉丁名:fargesia brevissima yi
  种别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箭竹属
  属拉丁名:fargesia
  国内分布:四川东部特产。生于海拔2000—2400米的高山平地或坡地。模式标本采自巫溪县红池坝。
  海拔:2000-2400
  命名来源:[journ.bot.res. 5(4): 128. 1985]
  中国植物志:9(1):402
  系中文名:纤枝系
  系拉丁名:ser.ampullares
  组中文名:圆芽箭竹组
  组拉丁名:sect.ampullares yi
  亚族中文名:筱竹亚族
  亚族拉丁名:thamnocalaminae keng f.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竿柄长7—14厘米,径粗1.1—2.5厘米;节间长2--12毫米,实心。竿高3—5米,径粗1-3厘米,梢端直立;节间长10—15厘米,基部节间长3—5厘米,圆筒形.坚硬,幼时密被白粉,无毛。纵向细肋通常不发达,中空,竿壁厚2-4毫米;箨状隆起;竿环隆起,与箨环等高,幼时有白粉,有时具箨鞘基部之残留物。竿芽三角状锥形,肥厚,近贴竿或其上部者不贴竿,边缘密生灰褐色短纤毛。竿每节簇生4—8枝,枝与竿常作30度的夹角开展,上举,直径1—1.7毫米。笋紫绿色或紫色,无毛;箨鞘迟落,软骨质,矩形,光亮,顶端圆形,背面无毛,基部被白粉,纵向纹在鞘上部及两侧明显,边缘无纤毛;箨耳及鞘口缒毛俱缺;箨舌微作“山”字形或三角状弧形,无毛,高约1毫米;箨片自立,三角形或线状披针形,无毛,平直或微皱折,基部与箨鞘顶端近等宽,不易自箨鞘脱落,边缘平滑。小枝具2—4叶;叶鞘长2.6—3.6厘米,边缘通常无纤毛;叶耳及鞘口缝毛俱缺;叶舌截形,无毛,高约1毫米;叶柄长2—3毫米;叶片披针形,长5—11厘米,宽7-15毫米,基部阔楔形,下表面灰绿色,无毛,次脉3或4对,小横脉明显,叶缘的一侧具小锯齿,另一侧近于平滑。花枝未见。笋期6月。
  用途:笋可食用;竿可劈篾编制筐、箩及背篓等。
  产地分布:四川东部特产。生于海拔2000—2400米的高山平地或坡地。模式标本采自巫溪县红池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