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穗花杉
目录
No. 1
  拉丁名 amentotaxus argotaenia (hance) pilger
  中文名 穗花杉
  拉丁科名 taxaceae
  中文科名 红豆杉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浙江(龙泉)、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西藏(墨脱)、甘肃(文县)
  现状 渐危种。穗花杉为本属中分布最广的种,但因森林采伐过度,生态环境恶化,植株越来越少,且生长缓慢,种子有休眠期,易遭鼠害,天然更新力较弱,林内幼树幼苗罕见,有濒危的危险。
  海拔下限(米) 500
  海拔上限(米) 1800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7一10米;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成片状脱落;小枝对生或近对生,绿色或黄绿色;冬芽无树脂道,芽鳞交互对生,宿存于小枝基部。叶对生,排成之列,具短柄,线状披针形,质地厚,革质,直或微曲,长3一11厘米,宽6一11毫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微反卷,上面深绿色,中脉隆起,下面有之条与绿色边带等宽或近等宽的粉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雄球花交互对牛,排成穗状,通常2-4(稀1或5-6)穗生于小枝顶端,长5一6.5厘米,每雄蕊具2一5(多为3)花药;雌球花生于当年生枝的叶腋或苞腋,梗较长,有6一10对交互对生的苞片,胚珠单生。种子翌年成熟,下垂,椭圆形,被囊状假种皮所包,长2一2.5厘米,直径1一1.3厘米,先端具短尖,成熟时假种皮鲜红色,基部具宿存的苞片;种梗长1一1.4厘米,扁四棱形。
  特性 分布区跨五个地带(即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温度条件随着纬向梯度的递变,差异悬殊。但在南部,穗花杉只出现在垂直带谱上;在北缘也很星散,局限于较暖的地区。而分布点较集中的地方为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山地。气候温凉潮湿,雨量充沛,年平均温12--19℃;年降水量约1300--2000毫米左右,穗花杉多分布在雾线以上,年相对湿度在85%以上;光照较弱,多散射光。立地的土壤为花岗岩、流纹岩、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黄棕壤, ph值4.5—5.5,富含腐殖质。穗花杉生于林—下,为阴性树种。在群落中个体稀少,属偶见种。 常见的上层树种有多脉青冈 cyclobananopsis multinervis cheng et t.hong、栲castanopsis.fargesii franch.、银木荷 schima argentea pritz.、虎皮楠daphniphvllum oldhami (hemsl.) rosenth、薄叶润楠machilus leptophvlla hand.-mazz.等。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雌球花授粉而不及时受精,2至3月后花粉管萌发,胚珠逐渐变成种子,翌年5--6月种子成熟。
  保护价值 穗花杉为我国特有种,分布星散,东自浙江龙泉、西至西藏墨脱,对研究植物区系和红豆杉科分类有一定的意义。树形秀丽,种子秋后成熟时假种皮呈红色,极为美观,为优美的庭园观赏树种。
  保护措施 穗花杉分布区内已建有不少保护区,建议列入保护对象,保护好母树及其自然环境,促进天然更新。
  栽培要点 种子繁殖,但种子有休眠期,采种后须层积贮藏数月之久,通过后熟方可播种。幼苗期注意蔽荫,保持土壤湿润。本种为阴性树种,栽培地应避免直射光照。也可用扦插法繁殖。
花木百科
  穗花杉介绍
  穗花杉 (Amentotaxus argotaenia(Hance)Pilger)
  科属:
  红豆杉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7-10米;树皮灰褐色或红褐色,成片状脱落;小枝对生或近对生,绿色或黄绿色;冬芽无树脂道,芽鳞交互对生,宿存于小枝基部。叶树生,排成2列,具短柄,线状披针形,质地厚,革质,直或微曲,长3-11厘米,宽6-11毫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微反卷,上面深绿色,中脉隆起,下面有2条与绿色边带等宽或近等宽的粉白色气孔带。雌雄异株,雄球花交互对生,排成穗状,通常2-4(稀1或5-6)穗生于小枝顶端,长5-6.5厘米,每雄蕊具2-5(多为3)花药;雌球花生于当年生枝的叶腋或苞腋,梗较长,有6-10对交互对生的苞片,胚珠单生。种子翌年成熟,下戥椭圆形,被囊状假种皮所包,长2-2.5厘米,直1-1.3厘米,先端具短尖,成熟时假种皮鲜红色,基部具宿存的苞片;种梗长1-1.4厘米,扁四棱形。
  分布与习性:
  分布于浙江南部龙泉,福建北部建阳、浦城、中部永安、大田与西南部上杭、永定、南靖、平和,江西西部铜鼓、宜丰、万载、永新,湖南南部浏阳、衡阳、祁东、祁阳、黔阳、绥宁、通道、城步、新宁、江华、宜章,广东乐昌、连山、阳山、英德、罗浮山、新丰、封开、高要、增城、惠东,香港,广西资源、龙胜、三江、融水、蒙山、金秀、苍梧、玉林、龙州、十万大山,贵州东南部黎平、雷山、三都与北部赤水、绥阳、松、梵净山,湖北西部兴平、利川、神农架,四川东部有广东省南部巫溪、石柱、南川与中部眉山,甘肃东南部文县有西藏东南部墨脱等地。生于海拔500-1400(-1800)米地带的林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分布区跨五个地带(即北热带、南亚热带、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温度条件随着纬向梯度的递变,差异悬殊。但在,穗花棚只出现在垂直带谱上;在北缘也很星散局限于较暖的地区。而分布点较集中的地方为中五热带和南亚热带的山地。气候温凉潮湿、雨量充沛,年平均温12-19,年降水量约1300-2000毫米左右,重花杉多分布在雾线以上,年相对湿度在85%以上;光照较弱,多散射光,立地的土壤为花岗岩、流纹岩、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黄棕壤,PH值4.5-5.5,富含腐殖质。穗花棚生于林下,为阴性树种,在群落中个体稀少,属偶见性树种。常见的上层树种有多青冈。
  繁殖与栽培:
  种子繁殖,但种子有休眠期,采种后须层积贮藏数月之久,通过扣熟方可播种。幼苗期注意遮荫,保持土壤湿润。本种为阴性树种,栽培地应避免直射。
  应用:
  渐危种。红豆杉为我国特有种,分布星散,东自浙江龙泉、西至西藏墨脱,对研究植物区系和红豆杉科分类有一定意义。树形秀丽,种子秋后成熟时假种皮呈红色,极为美观,为优美的庭园观赏树种。
  图片:
包含词
穗花杉族穗花杉属短叶穗花杉台湾穗花杉
云南穗花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