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石浦渔港古城投诉电话宁波市旅游投诉电话:0574-87291299
浙江省旅游投诉电话:0571—85117419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石浦渔港古城门票价格成人60元,学生、儿童30元石浦渔港古城美食象山县地处东海之滨,所生产的各类水产品具有体色光亮、骨质柔软、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吸收率可达95%以上)。象山除与其他中国菜肴一样,讲究刀工、火候、配料外其共性特色,概括起来是:原汁原味、清淳透鲜、嫩滑爽脆、色香俱全。
中国四大渔港之一,素有“浙洋中路重镇”之称。石浦港最早称荔港。港区长18公里,港面最宽3公里,是国家二类开放口岸,被列为全国四大群众渔港之一。有许多诸如“三月三、踏沙滩”、“祭海”等独特的风俗,其中“祭海”就是渔民出海捕鱼时,为求平安、丰收的一种仪式。
近年来,当地政府将原来自发的民间仪式组织起来,每年9月中旬都举办“中国开渔节”。内容有渔家灯会、千舟竞发开船仪式,烟火文艺晚会、“渔家乐”风情旅游、地方民间灯舞表演、祭海仪式、彩车大巡游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石浦古城沿山而筑,依山临海,人称“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它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城门就形而构,居高控港是“海防重镇”石浦古城雄姿的主要特征。老屋梯级而建,街巷拾级而上,蜿蜒曲折。
如果说渔港古城是一颗大树,那么分布在老街两旁新开发的十二个场馆就是长在这颗树上的叶子。透过簌簌作响的片片叶子,久远的历史在我们耳边回荡。石浦因渔而兴港,也因港而兴渔,使她成为历史上沿海中路一个重要的渔港、商港、军港。而散落在岛礁港湾、屋后庭前、茶余饭后的海洋文化、渔文化,也成了港城的一段历经岁月的家酿酒。
瓮城
座落于碗行街、福建街、中街交汇口,始建设于明代,清光绪年重修,现在古城墙保存完好。今重建的瓮城占地240平方米,入口设城门,上置门挺,出口为城楼重檐,由铡门组成。
石浦以瓮城为标志,分城里、城外,故称古城石浦。进入古城可以体验到过去城里繁华的商铺和百姓热闹的生活。
瓮城又称月城,它是用以增强城池防御力量、屏蔽城门的小城,有圆形的,方形的,也有不规则形状的,视地形而定。位于石浦古城南门的瓮城,呈长方形,城墙高6米,厚2.5米,内阔10米,长15米,面积约150平方米,月洞门式瓮门,镇扼在进入城内的要道上,其所处的地势非常险要,只要有人在这里守着,敌人难以攻入。瓮城的城墙上挂着杀敌的器具,敌人一旦进入,铁钉车、铁钉板、滚雷等加上弓箭就会发生巨大威力。有时为了诱敌进入,往往采取佯败假象,边打边退把敌人引入,自己从暗道遁出后关起瓮门,敌人就无处可逃了。瓮城就是一个把“瓮中捉鳖”诠释得十分传神的城池。
平民药铺“大皆春”
曾经轰动一时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向我们描绘了一曲活色生香的药铺人家故事,石浦老街中药铺老字号“大皆春”也同样有着颇具风味的药学文化,可谓药铺里处处皆文章。
“大皆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能使大家像春天一样充满勃勃生机。药铺创建于明末,铺名原本叫“同饮和”药店,后改为大皆春。“大皆春”主要经营中药,店内有加工场,生产丸、散、膏、丹、酒等100余种。
大皆春药店以出售多种名贵滋补品而出名,而且滋补品是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劳作特点(渔民)配置药方煎熬而成。特别是当众杀鹿而现场制作的鹿神丸深受顾客欢迎。根据这个典故而制作蜡像成了这个场馆的一抹亮色。
而场馆的另一个亮色是“吊篮膏药”,石浦一种特有的商业文化。吊篮膏药它严守“传媳不传女”的传统,是一种独家秘传。
乾大當铺
创办于清康熙后期(1701-1722),至清同治年间转资宁波人与本地林氏。原占地约5000平方米,建筑8000平方米,由总上房(老板、掌柜)、看正房(营业评估押品)、票房、(钱房)、帐房、牌房(洗涤整理)、取房、楼头房(保卫)等组成。除经营一般典当业务外,更主要是经营渔船、渔具典当和发放信贷。其经营范围和规模,堪称东南沿海典当之最。1943年当铺大部房屋毁于日机轰炸,仅存取房与银库。2004年修缮总上房、看正房(营业房)、取房与银库。
中国扣陈列区
中国扣,又叫盘扣,是古时女孩家用灵巧纤细的手盘出来的美丽之扣。它融进了姑娘们那细腻的的心性和智慧,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享受。中国扣陈列区,就像一个专卖店一样,特色鲜明、风味独特。飞燕展翅扣、龙凤呈祥扣、石榴百子扣、梅花吐香扣、鸳鸯千秋扣、君兰婷立扣、秋菊佳色扣、荷塘春色扣、金色赏鱼扣、桃花盛开扣等,只数达600多个,式样100余种。
全国独此一家的中国扣陈列区,给了我们唯美情调的感受。姑娘、媳妇看到这些古典优雅的中国扣,恨不得马上就能拿回家好好把玩,好好装饰自己。
这些中国扣斑斓而不俗气,缤纷而不杂乱。不仅女人喜欢,而且也让男人动容。因为对于美,没有人会拒绝。
“侍郎府”内读侍郎
俞士吉,史书上对他有这么一句话:“仪表修洁,举止清雅,文采蔚然,谀之不喜,犯之不怒,伟度洪量如之”,这表达了他的胸怀像海一样宽宏大量。
走进“侍郎府”,我们看到的是俞士吉那饱含生动和感动的故事。他的一生像大海一样波涛汹涌,他的气节像海一样澄澈透亮。赈灾济民、辩释冤案、主动入狱、伏案阅卷等一个个故事都随着微缩场景而活灵活现展示在我们面前。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我们对于郑和这个名字已经非常熟悉,但俞士吉这个名字也同样应该被我们铭记:大海是他生命的主题,是他生命的梦想。
据明史记载:俞士吉(1354-1430),字用贞、号栎庵,晚号“大瀛海客”,象山人,洪武三十年(1397年)中举,官至礼部、刑部侍郎。
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出访30余国家。因郑和随船带回了沿海诸国的使者,想与大明王朝修好纳贡,所以永乐皇帝特命侍郎俞士吉出使西洋前去册封。
因此我们在出使区看到了俞士吉从象山石浦南关桥启航出使朝鲜、册封日本富士山的大型组合场景。永乐四年(1406年),俞士吉以礼部侍郎衔出使日本,册封日本富士山为“寿安镇国之山”,立碑勒石铭诗,永修睦邻友好。
渔港何处存飞魂——“亚洲飞人”馆
1992年飞越长城,1997年飞越黄河,2002年飞越布达拉宫……柯受良,因为这些撼天动地的壮举,而被誉为“亚洲第一飞人”。2003年,飞人不幸逝世,令国人扼腕长叹、痛心疾首。如今,壮士魂归故里,石浦老街专门辟出了一个场馆“亚洲飞人”,来纪念这位铁血硬汉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
走进“亚洲飞人”这个场馆,里面摆放着我们熟悉的“战车”。车在,精神在。睹物思人,看到了那作战的“冷兵器”,我们读懂的是那满腔沸腾的热血。也让我们总是回想起赛车上五星红旗划过苍穹的美丽弧线,壮怀激烈。场馆里还展示了柯受良先生的电影海报和生平之物,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位“亚洲第一飞人”的生活点滴和勇气之源。
柯受良,象山石浦人,三岁身随父母,离开家乡石浦。但他仍不忘家乡鱼水之情,生前曾多次回乡探亲,对家乡石浦的每一点进步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在他的大力倡仪下,我县于1998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他还担任过第六界中国开渔节的形象大使,对提高象山的知名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象山也因为有了他而更加生动。 |
|
石浦是个有600余年的渔港古城,位于长三角经济中心区的南翼,浙江中部沿海,宁波市象山县南部的石浦港畔,依山面港,陆地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其中沿海岛礁176个。
石浦渔港古城,独特而美丽。石浦人世世代代以海为生,蕴涵出众多神奇的渔文化和渔风情,丰富而广博。尽管时代变迁,但徜徉在石浦老街中,依然可以玩味到明清建筑的丝丝风貌,渔贾文化的连绵气息。
石浦渔港古城的主街,空间封闭连续,台阶高低曲折,封火墙沿巷跨街,层层递进。集江南古镇的古朴灵秀和山城渔港的蜿蜒多变于一体。
石浦渔港古城的中街是一条保留最为完整、古老、奇特、繁华的商贸街,渔商气息十分浓厚。为什么说它古老呢,那是因为这条街道建于明洪武年间,虽然它几经修缮,但仍保留着原有风貌,其内的每块石板,每一块砖瓦、每一个依稀可辨的商家店号,都会向你们诉说600余年的风风雨雨。说它奇特,那是因为它用石板、石台阶铺设,依势镶嵌在山坡上,拾级而上,蜿蜒曲折,五道月洞门式封火墙有序地分隔,更显其独特特色。说它繁华,那是因为它长不足250米的街道,布列着100余号的大小店铺,什么山珍海味、绵缎丝绸,钱庄当铺、烟馆妓院、南北奇货、中药西药等应有具有,难怪当地民谚云:“中街石阶镶山坡、五道火墙天上挂、店铺商号密如麻,门前门后迎百舸”。 |
|
蜃雨腥风骇浪前,
高低曲折一城圆。
人家住在潮烟里,
万里涛声到枕边。
一首清代古诗勾画出了渔港古城石浦的地形特征,也道出了它的文化特色。
石浦因渔而兴港,也因港而兴渔,使她成为历史上沿海中路一个重要的渔港、商港、军港。而散落在岛礁港湾、屋后庭前、茶余饭后的海洋文化、渔文化,也成了港城的一段历经岁月的家酿酒。
石浦使中国最早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秦汉时即有先民在此渔猎生息,唐宋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渔商埠,海防要塞,浙洋中路重镇。如今,石浦时国家二类开放口岸、全国渔业第一镇、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古街古巷,昨日的时光如海潮般浸漫。
石浦古城沿山而筑,依山临海,人称“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它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城门就形而构,居高控港是“海防重镇”石浦古城雄姿的主要特征。老屋梯级而建,街巷拾级而上,蜿蜒曲折。
碗行街由街上曾有很多卖碗铺而得名,“街道爬山坡,台阶密麻麻”是它的特点。古人用拾级升降的方法,开筑了这段长147米,落差35米的“S”状街道。
福建街由福建人在康熙年间创建。让它出名,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第一部在国际上得奖的电影《渔光曲》。1933年,剧组一行30多人下榻福建街金山旅馆。
中街始建于明代,曾是繁华的商贸街,沿街有商铺100多家,几个别具特色的封火墙,是为防火防盗而建。
后街上有不少老宅,数百年的历史,历尽风雨。
古宅古迹,古老的故事带有海腥味流创。
在老街上走着,不经意就会遇见一处老宅或古迹,渔港先人留下生活印迹,历历在目。关帝庙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渔民为了乞求风调雨顺、阻挡海盗而建立;惜字亭则有一段渔民崇尚知识,珍惜字纸的古诗;“大夫第”为清末四品官员院宅,尽显大户人家的气派。
石浦渔港古城遵循“恢复历史风貌,做到整旧如旧”,对历史遗产和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保护利用,提炼原有的价值特色和文化内涵,并在规划建设中予以继承和发扬,不拘泥于外在历史面貌的恢复上,更注重了各类文史遗存内涵的丰富与创新。城内的一墙一门,一街一巷,一铺一廊,无不散发着浓郁的渔商气息,而依史重新修建的港城沧桑、耕海牧渔、江心寺、关帝庙、源生钱庄等12个特色场馆,简约而不简单,典雅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张扬,跳动着生命的音律。 |
|
石浦保留完整的有4条总长1670米的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后街组成了古朴的石浦老街。
石浦古城沿山而筑,依山临海,人称“城在港上,山在城中”。它一头连着渔港、一头深藏在山间谷地,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城门就形而构,居高控港是“海防重镇”石浦古城雄姿的主要特征。老屋梯级而建,街巷拾级而上,蜿蜒曲折。如果说渔港古城是一颗大树,那么分布在老街两旁新开发的十二个场馆就是长在这颗树上的叶子。
透过簌簌作响的片片叶子,久远的历史在我们耳边回荡。 石浦因渔而兴港,也因港而兴渔,使她成为历史上沿海中路一个重要的渔港、商港、军港。而散落在岛礁港湾、屋后庭前、茶余饭后的海洋文化、渔文化,也成了港城的一段历经岁月的家酿酒。
古城街巷交错,屋檐错落有致,五座饱经沧桑的月洞门式的封火墙有序排列,是历史的见证,岁月的诉说。这里有蔡楚生、王人美、聂耳一行30多人拍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第一部国际得奖片《渔光曲》时下榻的“金山旅馆”;这里有600余年的古城墙;这里有抗倭明官兵留下的“摩崖石刻”;这里更有激情、嘹亮又趣味无穷的渔家民俗文化……
深邃的渔文化底蕴、可歌可泣的海防文化遗存、红极一时的渔商文化根茎,是先民留给石浦的宝贵财富,三种文化在这里被赋予崭新的旅游文化价值。不拘泥于历史,也不拘泥于石浦,这是渔港古城的美丽所在。各具特色的14个景点分布在古城主要街道,都被赋予了新的寓意。
宏章绸庄:下层以展示昔日绸庄繁荣为主,通过海运码头卸货宏大场面,用模型较全面地反映了海上丝绸贸易在石浦的兴旺;上层别出心裁地用绸缎制作600余种,1000多个"中国扣"。蝴蝶传情、花好月圆、荣华富贵,一颗颗形象逼真的中国盘扣,仿佛看到了女孩子柔情不断似春水的心灵。
源生钱庄:下层为古时钱庄布置,由帐户、营业房、库房等组成,真实反映昔日钱庄营运场面,展示主题为 "钱眼里的趣话",通过造型漫画、文字等手法,幽默风趣地反映钱文化,给游人以轻松、回味、心灵相通的感受。
栽兴烟庄,功能布置为昔日吸食鸦片场所:下层展示烟具和贫民烟馆;上层展示旧时象片(罂粟)收割场景和雅致烟馆,从一个侧面反映吸食鸦片带来的恶果。整个馆的主题定位为“美丽的鲜花、死亡的陷阱”,警示人们远离毒品、关爱生命。
侍郎府,原为明代五朝重臣、刑部侍郎俞士吉的故居,除了展示俞士吉一生为官的主要功绩,还通过完整的明清朝服补子(胸前绣品)陈列,让游人对古代官品制度有一个感性了解。
石浦人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在祖籍石浦的“亚洲飞人”柯受良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为纪念柯受良不平凡的一生而建的飞人馆里,插着国旗的赛车曾飞过长城、飞过黄河、飞过布达拉宫,现在静静而卧。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缅怀逝去的英杰,激动感慨之余,你的心中一定会油然而生一股精神力量。
“大皆春药店”是后来在老宅基础上依原样恢复的,其中许多实物仍是原来用品,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古老传统的中药铺,仿佛使你沉浸在那个时代的撮药看病的情景。杀鹿制药活灵活现,旧社会男女授受不清的陈规陋习,充分体现在"吊篮膏药"之中,让我们领略了不一样的"大宅门"药文化。
“耕海牧渔馆”展示的是渔民劳作文化,用实景反映捕鱼捉蟹的技巧,颇有趣味性,展示千百年前的鱼骨和现代的捕捞及养殖、海螺等景象,是众多作业中最具特色的景点。另外还有渔民信奉的寺庙、当铺以及展示现代象山工艺品的艺苑等都别具一格,使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
石浦渔港古城将凭借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摩崖石刻、翠岛奇礁,得天独厚的海防文化、海商文化、渔文化、名人文化,敞开海的胸怀,迎接八方来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