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 > 白斑角鲨
  中文名称 白斑角鲨
  拉丁名称 squalus acanthias linnaeus
  英文名称 spiny dogfish, piked dogfish, dogfish
  分类 脊椎动物门、软骨鱼纲、角鲨目、角鲨科、角鲨属
  外形特征
  体细而延长。头平扁而长,头宽比头高为大,头长约为全长的1/5。尾细长,比头和躯干短许多,尾基上方具一凹洼,尾柄下侧自第二背鳍基底后端下方起至尾基稍后止有1纵行突起。吻长,背视三角形,两侧向前狭小,前缘钝尖,侧视尖而突出。眼大,长椭圆形,前端圆,后端尖而有一缺刻,无瞬膜,距吻端比距第一鳃孔稍近,眼径比鼻孔宽约大2倍,后缘几与口隅相对。鼻孔中大,几平横,外侧位,侧缘不向外突出,距口端与距吻端约相等(幼体),或距口端比距吻端稍近(成体);鼻间隔宽大,比鼻孔长约大2.5~3倍;前鼻瓣中部具一简单三角形突出,不分枝,出水孔暴露,后鼻瓣后部具一低平半环形薄膜。口浅弧形,近于横列,口宽等于口前吻长的2/3~4/5(幼体口较狭),口长约等于口宽的1/5;口侧具一斜形深沟,唇褶发达,上唇褶宽扁而长,约等于口宽的1/4~2/7,下唇褶较短,在口隅处为上唇褶所盖。齿上下颌同型,单齿头型,侧扁近长方形,边缘光滑,齿头外斜颇剧,里缘几与颌平行,外缘深凹,2至3行在使用;上颌齿稍狭,每侧每行14齿,下颌每侧每行11~12齿,上下颌都无正中齿。喷水孔颇大,肾形,前缘里侧具一皮膜,能关闭,位于眼后眼上缘水平线上,与眼的距离约等于眼径的1/2。鳃孔5个,颇小,下侧位,下端稍转入腹面上,前3个距离约相等,最后2个距离较近,最后1个最宽,约与眼径相等,位于胸鳍基底前方。
  背鳍2个,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鳍起点与胸鳍里角相对或稍后,距第二背鳍起点比距吻端为近;棘长约等于鳍的前缘长的2/5;上角圆钝,后缘凹入,下角延长尖突,距腹鳍起点垂直线有一大的距离。第二背鳍小于第一背鳍,距腹鳍比距尾基近许多;棘长约等于鳍前缘长的4/5;上角圆钝,后缘深凹,下角延长尖突,距尾基约与其基底长相等。尾鳍宽短,近帚形,稍小于全长的1/5,几与头长相等;尾椎轴低平;上叶颇发达,上翘;下叶前部大三角形突出,中部与后部宽短,与上叶接连,无缺刻。腹鳍近长方形,位于背鳍间隔之后半部下方,距第二背鳍比距第一背鳍近2倍或2倍以上;后缘斜直或微凹,外角钝圆,里角钝尖突出,未伸达第二背鳍起点下方(幼体),或伸达第二背鳍起点下方(成体);鳍脚宽扁,后端钝尖。胸鳍颇宽大,亚三角形,后缘浅凹,外角和里角都圆钝,鳍脚伸越第一背鳍硬棘。盾鳞具3棘突,3纵嵴。
  背面和上侧面灰褐色,下侧面和腹面白色。胎儿的背面及上侧具2纵行圆形或长形的白斑,每行约10余个;幼小者背面白斑渐消失,上侧的白斑亦减少;成体白斑几消失,仅在上侧留存几个不显明的白斑。胎儿和幼体的背鳍上部暗褐色,基部与后部浅白色,尾鳍上叶端部暗褐色,下叶边缘浅白色,胸鳍前部暗褐色,后部浅白色。成体的各鳍都呈褐色,边缘浅白色。
  分布范围 主要分布于黄海。
  生活环境 主要栖息在沿海冷水区域
  生活习性 随水温的季节变化而向南或向北洄游,以及向浅处或深处移动。主要食稍小的鱼类,也食各种软体动物及甲壳动物
  生长繁殖 卵胎生。饲养、养殖
  种群现状 在国际性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会议即将召开之际,世界自然基金会16日公布了最新的世界十大最受贸易活动威胁物种名单,白斑角鲨榜上有名。过去10年来,东北大西洋的白斑角鲨数量减少了95%以上。
  【营养价值】
  白斑角鲨,每100克含可食用部分56克
  热量(千卡): 118 b1硫胺素(毫克): 0.01 ca钙(毫克): 41
  蛋白质(克): 22.2 b2核黄素(毫克): .05 mg镁(毫克): 30
  脂肪(克): 3.2 b5烟酸(毫克): 3.1 fe铁(毫克): 0.9
  碳水化合物(克): 0 vc维生素c(毫克): 0 ma锰(毫克): 0.03
  膳食纤维(克): 0 ve维生素e(毫克): 0.58zn锌(毫克): 0.73
  维生素a(微克): 21 胆固醇(毫克): 70 cu铜(毫克): 0.06
  胡罗卜素(微克): 1.3 钾(毫克): 285 p磷(毫克): 212
  视黄醇当量(微克): 73.3 钠(毫克): 102.2 se硒(微克): 57.02
  【药用】
  化学成分 见扁头哈那鲨。
  药理作用 见扁头哈那鲨。
  药材 1.鱼肝油为白斑角鲨的肝脏中提制的一种脂肪油。四季捕鲨,捕后取肝脏,去胆囊,切碎,放锅中通蒸气至82℃(不要超过85℃),使肝细胞破裂,油分逸出,加热水使油分离,然后过滤,除去杂质,用水洗涤,真空干燥,将原油冷却至0℃,析出固体脂肪,加压过滤,将其除去,即为鱼肝油。
  2.鲨鱼肉为白斑角鲨的肌肉。四季捕鲨,取肉鲜用。
  3.鲨鱼翅为白斑角鲨的鳍,捕后取鳍干制而成。
  应用 1.鱼肝油有滋补强壮、明目、壮骨之功。主治夜盲症、干燥性眼炎、佝偻病、软骨症、营养不良、结核病、病后恢复期,并用于幼儿及产妇的滋养剂。用量每次口服2-10毫升。
  2.鲨鱼肉有健脾利水之功。适量。
  3.鲨鱼翅有补肺气、托疮毒、消痰、健胃之功。用于肺气虚弱、疮毒等。适量。
  备注
  资料来源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31页。
  【鼠鲨和白斑角鲨未获《华盛顿公约》保护】
  http://www.enorth.com.cn
  因肉翅鲜美而备受珍爱的两种鲨鱼——鼠鲨和白斑角鲨未能获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的贸易保护。
  德国代表欧盟向《华盛顿公约》大会提交两份鲨鱼提案,要求将这两种鲨鱼纳入《华盛顿公约》附录ii中。提案在6月8日的讨论中遭到否决。尽管大多数成员国表示支持,但最终还是被少数反对派挫败。
  在整个欧洲,鼠鲨主要用于制作各种鲜肉、冻肉和腌制肉干。白斑角鲨在英国被称为“岩礁三文鱼”或者“赫斯”,用于制作炸鱼柳薯条,而由于味道鲜美,在德国则被用于制作一种名为“schillerlocken”的熏肉佳肴。鼠鲨和白斑角鲨的国际贸易一直没有得到控制,因此,其北大西洋的鲨鱼种群已经急剧减少——白斑角鲨和鼠鲨在过去10年和40年间分别骤减了95%和89%。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物种项目官员cliona o’brien指出:“由于鲨鱼捕捞方法缺乏可持续性,再加上国际鲨鱼贸易活动猖獗,目前,全球鲨鱼数量正在大量减少。白斑角鲨和鼠鲨未能列入附录ii,是政治权术战胜自然保护的结果,实在是令人汗颜。我们需要行动起来,而不是一再拖延、裹足不前。”
  traffic(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委员会)主任steven broad指出:“如果《华盛顿公约》放弃了这次机会,可能就意味着这两种鲨鱼的末日即将到来,而欧洲消费者所钟爱的海鲜美味也将就此从餐桌上消失。”全球3/4的商业鱼类资源已遭到过度捕捞,这些鱼类不是因被过分捕捞,就是还处于从枯竭的边缘恢复的过程中。
  科学家们最近发现,由于使用工业化捕鱼船只滥捕,如鲨鱼等90%的大型掠食性鱼类在海洋中已经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