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 : 遵义市区 : 商丘 : 忻州 : 成都 [显示全部] > 白云寺
目录
《白云寺 Baiyun Si》
诗人: 许宏 Xu Hong

白云寺
白云寺
  踏破苔痕一径斑,白云飞处见青山。
  不知浮世尘中客,几个能知物外闲。
《白云寺 Baiyun Si》
诗人: 黄义贞 Huang Yizhen

  巘云宝刹诵瑶编,屋上灵云每见连。
  知是苍穹相表异,却教瑞气日缠绵。
  絪緼像护清虚界,洁白光涵兜率天。
  老我欲过金子{上奥下山},细探灵迹恨无缘。
《白云寺 Baiyun Si》
诗人: 王商翁 Wang Shangweng

  幽人何处住,古寺白云高。
  问路不知远,到山方觉劳。
  半窗看竹石,一枕听松涛。
  我亦清幽者,煮茶读楚骚。
No. 4
白云寺
白云寺
白云寺
  白云寺投诉电话长沙市旅游投诉电话:0731-5810110
  湖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731—4717614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白云寺位于宁乡县城西35公里的回龙山。始建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85年),后毁于火,清顺治年间重建,后屡加修葺,寺宇主大小房屋300间,有南楚灵山之称。。
  
  正殿供二十四位诸天,各殿共有大型佛像30多尊,有左宗棠等名流题写的匾额40多块。1951年日新月异后,僧人离寺,房屋被占用。“文化大革命”中,寺院被毁。1988年,群人集资重建山门和正殿,成为县境内旅游点,1989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No. 5
白云寺
  白云寺投诉电话忻州旅游投诉电话:0350-3028354
  山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351-732501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白云寺,创建年代不详,但据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的碑刻记载,当时曾对白云寺内的南殿进行过修补。以后,民国19年时又曾重修。寺院背靠南坡山,面对东山顶,山载危岩,下临深谷,依山做基,就岩起屋,结构奇特,造形协调。其殿宇楼阁的布局,地方特色颇浓,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系。回廊可周旋,街道能上下,是一座劳动人民别出心裁的杰作。在离寺不远处的西南山岩石缝中,有碗口粗的几股泉水,谷称“龙崖涌泉”,四时长流,大旱不枯。白云寺,整座寺院规模宏大,保护完整。全寺占地面积为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30平方米,有殿堂50余间,是一处前后三进的幽深院落。在中轴线上,最南是东西向的高大外墙,正中为山门,墙顶筑有关公楼。第一进院落,在穿过月台后即为明代嘉靖年间所建的过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前后檐带走廊,前面四根明柱均为八角形石柱,东西两边各建有舍房一排。二进院内,地势明显升高。院内大殿,是七洞十字窑,外有前檐走廊,正中有释迦牟尼塑像一尊,刻画生动逼真。殿顶座楼房三间,正中设置一尊木雕千手观音像。东西两边,是各带有宽大走廊的窑洞五间。顺大佛背后,穿小径而上,即第三进院。院内,正面三间地窑,东西各有十字窑三间。再沿南面两条八字形砖梯而上,从两边窑顶可进入最高处后殿。后殿是五间十字窑,窑间广阔,屋宇高大,内有泥塑10尊,外面满壁装饰,十分壮观。整个白云寺,处于山顶,林木簇拥,布局别具一格,雕塑栩栩如生,真可谓一处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的游览避暑胜地。
No. 6
白云寺
白云寺
白云寺
  白云寺联系方式地址:河南省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的白云焦白云寺投诉电话商丘旅游投诉电话:0370-3282036
  河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371—6550677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白云寺景区荣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寺门票价格10元
  白云寺位于河南省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的白云焦。寺坐北朝南,沿中轴经由前到后为韦驮殿、大雄宝殿、;右侧为养心殿,左侧为禅堂,共六十余间。其中罗汉殿面阔五间,单檐悬山式灰板瓦和黄琉璃瓦顶,有月台。东西两侧各有厢房五间,硬山式灰瓦顶,门下有汉白玉石狮子门枕石一对。罗汉殿两侧有“铁锅槐”,周长2.4米,高4米。生长在一口大铁锅内。韦驮殿内有大铁钟一口,重约750公斤,明朝铸造。还有香火盆,清康熙年间铸造,重约500公斤,通体铸有施主姓名。除上述外,白云寺最重要的佛教文物还有提萨婆呵经钟,又名“多宝塔”,在白云寺大雄殿后,宋代建造。高4米,九级六角,塔身上雕刻礼佛图、六僧鼓乐颂经图、《提萨婆呵》经文及日、月、鹤和莲等图案。佛公灵塔,在白云寺东北50米山丘上,建于清朝早期。石筑,楼阁式三级六角形,高4米。下部为须弥座,塔身正面阴刻楷书“佛公灵塔传曹洞宗三十一世佛公大和尚”16字。还雕刻有门窗、花、鸟、虫、草和走兽等图案。
  白云寺位于河南省豫东太平原的龙山晚期文化遗址上。相传由唐贞观年间(627-649年)高僧杰安创建,取名“观音堂”。唐开元年间四世方丈一明扩建。因当时正值夏秋时节,烟雾缭绕,白云掩堂,即更名“白云寺”。六世主持和尚头陀略加维修,至五代十国。因兵火频仍,该寺在战火中焚毁。宋崇宁年间,十六世和尚若心募化,在白云寺废墟上重又建起死回生殿堂、寮房八十余间,元朝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黄河决口,寺被大水冲毁大半。明洪武年间,经二十一世庆谋和尚垒年修葺,寺貌宏伟,较前大有改观。但从成化四年(1468年)至崇祯四年(1631年)的一百六十余年中黄河又多次决口,白云寺道当其冲,被洪水淹没塌毁惨重,长期荒废。至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众信从河北保定请来高僧佛定和尚担任三十一世方丈。因该僧道业专精,才识超人,智慧不凡,赢得了河南布政使牟钦元巡和杨府台的敬仰支持,使白云寺得以迅速扩建和发展。寺院在此间占地546亩,聚纳僧侣八百多人,有佛殿、廊房、楼阁、僧舍八百余间,达到白云寺历史之鼎盛时期。至此白云寺跻身于中州四大名寺之列,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齐名。其后又几经黄河决口,刀戈战火,社会变革等,寺院遭到严重破坏,大多数建筑被毁,仅留下三进大殿(现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方丈式、晒娃娃门楼、佛公灵塔、多宝塔等极少古建筑。
  千年古刹白云寺留下了许多诸如康熙寻父、知府私访、鲁班打工、韦驮化缘等脍灸人口、千古不绝的故事,使白云寺更富传奇色彩。相传在佛定和尚主持扩修白云寺期间,曾写诗曰:“十八年来不自由,征南战北几时休;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哪管千秋与万秋,脱去龙袍换袈裟。”诗中说得是破红尘、落发出家的清朝开国皇帝顺治曾云游至此,引出康熙三次亲临白云寺寻父的故事。正因顺治帝和康熙帝亲临之故,所以远近信善来此供献金银、粟帛、木石和慕名而来的香客终日不计其数,使得声势更大。
  现今玉佛殿门前,放着当年康熙皇帝钦笔大石匾,上书“嵩堂常赏”四个柳体大字。相传当时有一行兴和尚又称“黑和尚”,因犯戒规逃出寺院,到京都买字画。后康熙闻知,差人将他带进朝房,宿住暖阁。并与行兴和尚制了满朝弯驾、八柜藏经和用柳体书写的“清净庄严”滚龙坚匾一块,又钦赐“嵩堂常赏”四字,并于康熙四十二年亲带十二家王爷护送行兴和尚以上物件来到白云寺。皇帝出京,震动天地,引来过往州县的百姓沿路观看,从此使白云寺的名声响遍全国,黑和尚的名声也不胫而走。这就是弯驾藏龙卧虎等文物之来源。
  天王殿内安放六尊玉石佛像,为傅作义将军姑母傅凤英长老由缅甸所进献。大雄宝殿东侧有棵胸围近两米的黑槐树,因树根植于铁锅内,与铁锅交织在一起,造型奇特,形如虬龙,颇为壮观,故称“铁锅槐”,被誉为白云寺一大奇观。相传,一只凤凰叼黑槐籽坠落锅内,奇迹般地生出一棵幼苗。佛定大师惊喜道:“凤凰送子,铁锅育秀,乃宝刹之吉兆也!”于是精心护理,代代培育,成为一大奇观。大雄宝殿后有青石雕刻的九级六棱高4米的多宝塔。塔身刻有众僧拜佛图、六僧鼓乐诵经图、一佛图、《提婆呵》经文及日、月、鹤、莲花等石刻。
  “文革”期间,这座千年古刹同样也遭洗劫,佛像被洗劫一空。建筑被毁坏,许多珍贵文物被破坏流失。改革开放以来,宗教政策得以落实,白云寺也焕发了生机。1988年河南省佛教协会派印法和尚到白云寺主持寺务。印法法师到此后,不顾当时八十余岁的高龄,四处奔波,历尽寒暑,募化筹资,各殿堂得到了修葺。整修后的寺院异彩纷呈,闪闪夺目,使古色古香的千年古刹披上了时代的新装。
  如今的白云寺座北朝南,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由高到北成一中轴线;座座殿堂均为琉璃瓦盖顶,莲花脊上饰滚龙,岔脊置仙人、走兽,檐下图案新颖,雕刻精细。其中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大雄宝殿”,四个大字,在阳光的浑映下熠熠闪光。该殿占地五百余平方米。弥勒佛供奉于天王殿正中,四大天五殿护卫两侧。观音殿内观音菩萨趺坐结印,似在兰释佛家经典;十八罗汉环卫两边,韦驮菩萨气度不凡。大雄宝殿内的的三尊香樟木大佛,眼睛微睁,神态安然,褒衣博带,结咖趺坐。阿难、迦叶两位弟子站在世尊两侧合手侍立,毕恭毕敬。观音菩萨三十二化身站在海岛上,表情各异,整个画面勾划细腻,仪隽无比。玉佛殿内六尊玉佛,布局得体,慈悲庄严,神态庄严,栩栩如生。
  白云寺内,绿树掩映,苍松翠柏,遒劲挺拔;一年四季,花草飘香,景色宜人,刻石精细。经幢及须弥座石朴大方;雕刻线条柔韧的六棱三级十八角造型的佛公灵塔,洒脱秀丽、图案新颖;脊上饰有一对头顶青天、昂首相望、活拔可爱的胖娃娃门楼引人注目;枝繁叶茂,婆娑如盖的铁锅古槐高约15米,粗可三人转抱,构成了白云寺风景区一幅完整的画图。
  白云寺方丈印法法师特别注重对僧人和在家居士的教育。在各种各样的繁杂事务之余,他不失时机地组织寺院僧众打“观音七”、“地藏七”并举行多种形式的传法活动,吸引更多居士前来听经求法,并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僧众阐明佛学基本理论和慈悲舍之无量心。白云寺僧人除精研佛经,参禅修行外,还擅长其它技术。特别是印法,对中医、针灸有颇深造谐,曾义务救治了众多慕名而来的疑难病患才,体现了吾佛济世度人的特色和精神。
  白云寺的修缮得到海内外知名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台湾如虚法师给予大量捐助,该寺特意如虚法师修建了一座新颖别致的功德亭。目前,白云寺建筑宏伟,佛像齐全,有数十名僧人在此修习佛学,每日晨钟暮鼓,礼佛诵经,道风清正,声名速播。
  白云寺现任方丈印法法师,87岁,河南桐柏人,1938年出家,师从海让法师,兼任河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商丘地区佛教协会副会长,民权县佛教协会会长。现任监院妙情法师,24岁,安徽泗县人,1995年出家,师从印法法师。
No. 7
白云寺
  白云寺投诉电话遵义市旅游投诉电话:0852-8234910
  贵州省旅游投诉电话:0851-6818436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白云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中心,地理位置极佳,一年四季游览朝拜者络绎不绝。
  该寺是遵义城内第二座较大的的佛教寺院,是贵州省最早对外开放的寺院之一,是黔北对外开放的第一座寺院。白云寺初名“蚕神庙”,至今已有两百年的历史。据《遵义市地名志》记载:蚕神庙始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左右),原祀皇帝之妻、养蚕始祖螺祖。
  清道光绪十八年(1838年)编纂的《道导府志》云:蚕神庙在城外凤朝关侧,中祀先蚕。旁及陈公祠,祀知府陈玉。”据宦懋庸刻《遵义蚕神陈公祠碑》云:“公得代已去,民被泽者,去送绝声,犹言报薄,乃即自田之宇建祀西陵氏,而公之像俨然在焉。”陈玉任播州知府是清乾隆三年春至七年冬(1738-1743年),而建蚕神庙是1796的,比他离任要晚五十三年,很显然遵义人有意把蚕神与陈玉紧密地联系起来。建蚕神庙之初,庙内同时供有西陵嫘祖陈玉及其夫人之像。庙址是以当年陈玉推厂丝织的试验场改建的。至道光十八年(1839年),即陈玉去任九十六年后,清延下诏把陈玉列为名宦建祠供祀。故在蚕神庙旁(即今天的酒博物馆处)专建陈公祠,占地171平方米,供奉陈氏像。而蚕庙仍供奉西陵嫘祖和陈氏夫人像。咸丰十六年(1864年),香敏,香永二尼师自四川峨眉山学佛归来,改蚕神庙为白云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落实。在遵义市政府的关怀下,白云寺被列为全省尼众重点开放寺院之一。
  1993年至1996年对寺内原来不规范的殿宇佛像全部撤除,在原来的寺址上重新营造。经过三年的艰辛努力,一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屹立在市中心,总面积898平方米,建筑面积488平方米。现除有宏伟的大雄宝殿之外,还有观音殿、韦驮殿、三圣殿、玉佛殿等。这些大殿均是现代化建筑,宽敞明亮,为佛教徒提供很好的活动场所。各种佛像全部重新塑过,并穿金涂彩,威严壮观。
  寺内另珍藏碑刻三块。白云寺的重建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第五代应奎尼师,她在此操劳达五十九个春秋,亲建殿宇佛像的资金全部是由他筹信集而来。
  白云寺现任住持应华尼师,71岁,贵州人,1936年出家,师从相光法师。
河南洛阳白云寺 Luoyang Baiyun Si
河南洛阳白云寺
  洛阳市栾川县秋扒乡之古刹白云寺,背倚千仞白崖,高耸入云。古刹始建于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70年),与洛阳白马寺(始建于公元68年)是同时代建造的姐妹寺,距今约2000年,现存四块碑碣为证。
  昔时,晨钟暮鼓、僧众诵经礼佛声闻十里开外,香火鼎盛乃豫西一大名寺。土改期间一度遭到破坏,后毁于文革时期,有居士尚记古寺对联:红尘滚滚苦海无边,白云悠悠回头是岸。
  今日,古寺在遗址旁边重建,原遗址依然保存。
安徽庐江白云寺 Lujiang Baiyun Si
  位于安徽庐江汤池镇二鼓峰.又名白云禅寺.明洪武3年(1370年)憎妙宁建.寺内有藏经阁,撞钟楼,千年海棠,八卦井等.
河南商丘白云寺 Shangqiu Baiyun Si
河南商丘白云寺
  商丘白云寺卧佛位于商丘市民权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白云寺村,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白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原名白衣庵。相传每逢夏秋季节便白云缭绕笼罩寺院,景色奇异,故名为白云寺。整体建筑古朴典雅,雄伟壮观。 康熙二下白云寺寻父的传说在商丘一带广为流传。康熙为了寻找隐名出家的父亲顺治南游白云寺,为白云寺1200名僧人打斋供众,遇到一位自称“八乂”的烧锅僧人。康熙回京后与母后说起,聪明过人的母后将“八乂”二字合成一个“父”字。康熙恍然大悟,火速二下白云寺,但老僧已不知去向。康熙只得御书“当、堂、常、赏”四个大字,意含将田、土、巾(布)、贝(钱)赏赐僧众,而后扫兴而归。 寺内原有一施粥舍饭用的大铁锅,后弃置不用,却从中长出一棵槐树,得名“铁锅槐”,成为白云寺一大奇观。白云寺内还有大雄宝殿、多宝塔、佛公灵塔等景观。 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叫白衣庵。传说每当夏秋季节,这里白云缭绕,景色奇异,因此,更名为白云寺。该寺历史上多次毁于兵火战乱,又多次重修、扩建。近几年又进行了一次大的整修。 该寺现占地百余亩,坐北朝南。寺门雄伟,上书“白云禅寺”四个大字。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右侧为养心殿,后左侧有禅堂,禅堂左右有厢房。均系清代建筑。 白云寺内安放有6尊玉石佛像。这是傅作义将军的姑母傅凤英长老从缅甸进献的,价值30多万美元。 大殿东侧有一棵三人合抱的大槐树,长在一口大铁锅内,锅体理于土中,称为“铁锅槐”。这是白云寺的一大奇观。 大雄宝殿后,有一经栋,又名多宝塔。高4米,九级六棱,青石雕刻。塔身上刻有众僧拜佛图、六僧鼓乐诵经图、《提婆呵》经文、一佛图及日、月、鹤、莲花等。刻工精细,古朴大方。 寺东北五十米处有佛公灵塔,高4米,楼阁式,三级六棱,下部为六棱形须弥座。塔正面阴刻“佛公灵塔”、“佛洞宗三十一世佛公大和尚”十六字,塔身还刻有门、窗、花、鸟、虫、草、兽等。此塔玲珑小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河南辉县白云寺 Henan Huixian Baiyun Si
  位于河南省辉县市西35公里的白麓山下,境内林木茂密,翠竹葱笼,汩汩清泉,景色宜人,虽酷署盛夏亦无炎日蒸灼之苦。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和“油松种子园”。主要景点有:白云寺、唐银杏树、普照大禅师石塔、风水塔、五百罗汉碑、金沙、银沙泉、元极寺、龙浴寺、袁氏山庄、龙口风门等。 景区内的主体景点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称梦觉寺。寺内有单檐悬山大5间。其它中殿、山门、东西陪殿及出厦阁楼等50余间。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寺东有宋代五百罗汉碑,纪事翔实。寺西有金沙、银沙二泉,泉旁有地藏殿,建筑奇特。西临石崖,有窟名黑龙洞,深邃莫测。寺前古树参天,盛夏不见日色,为避暑胜地。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照大禅师石塔坐落于白云寺,后为一石雕喇嘛塔,五层,高4.9米,是开山住侍佛光普照大师的迁化灵塔。整个石塔刻工精细,造型优美,为元代石雕艺术稀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杏树位于白云寺门前,俗称白果树,又名公孙树,并列五株,寺院中佛殿后一株,共六株。千百年来,虽几经战火劫难仍巍然屹立。为白云寺一大景观。它是研究太行山植被的活化石,同寺院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05月25日,白云寺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太原白云寺 Baiyun Si Taiyuan
山西太原白云寺
  古迹列为十方院第一的太原白云寺 白太原白云寺云寺俗称南十方院,在太原城区东南8公里的红土沟。它在我市诸多十方院中,以规模宏大、布局别致、环境幽雅而著称,列为十方院第一。 白云寺,初名净业庵,建于明初。明崇祯十三年(1640)向东扩展,称清凉寺。清初又新建、修缮而成禅宗南岳派临济宗的道场。因寺前常有白云飘飞,故易名“白云寺”。又因寺在太原南向,俗名南十方院,是太原市佛教协会所在地。 寺依山筑砌,坐北向南,分上下两院。上院以中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构成三重院的“十”字形建筑规制。依次有楼道、山门、钟鼓楼、献殿、大雄宝殿及二层三面围楼24间。各院两侧各有配殿,供枷蓝、关羽、达摩及观音、地藏菩萨。在横轴线上,左有方丈院,右有客堂院。西侧另辟观音堂,自成格局。院中林荫蔽天,清凉爽人。院内辟曲尺围廊、蹬道、月门等,可南北穿行,东西贯通。大殿五楹,悬山式九檩结构,内有释迦牟尼和韦驮的明代脱纱坐像,四周有经柜,珍藏数千册佛经。另有石碑、铁钟、供器等珍贵的宗教文物。
  寺的东南悬崖下,另有下院,是多套四合院硬山式瓦房组成的僧人住宅,环境清幽隽秀,现改为南城区肿瘤医院。另在寺的东南山坡建有墓区,有墓塔数十座,遗迹犹存。 白云寺冬无严寒夏无炎热,达官贵人、文人学士登临游览者络绎不绝。明末傅山先生常在此游乐住宿,有《续建净业禅院碑记》、《天泽润公碑》、《茶毗羊记》碣及许多词赋传世。
  白云寺四周古木环抱,浓荫四蔽,景色幽邃。该寺利用红土沟高低地势凿修磴道,拾级而上是山门殿,殿额高悬“白云寺”三个贴金大字,左右门的门楣上书“真境”和“光寐”。寺前置石狮一对,给人一种幽深肃穆之感。殿内四角塑四大天王,大肚弥勒佛端坐殿中央,弥勒佛背後是韦驮。韦驮身穿铠甲,手执金刚杵。韦驮的塑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宝杵於两腕上;另一种是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韦驮手执金刚杵的姿势很有讲究,据佛门规定,凡是双手合十,横宝杵於两腕上的寺院,是接待寺。反之韦驮杵拄地、右手叉腰的寺院,即为不是接待寺,游方僧尼一望便知。此寺的韦驮双手合十,横宝杵于两腕上,显然是接待寺,所谓接待寺,是招待十方游方僧,故此寺又名“十方寺院”,简称“十方院”。由於此寺位於城南,又称“南十方院”。与城北有“北十方院、”之称的千寿寺相对应。
  山门殿两翼是钟鼓楼,山门殿迎面是前殿,和东、西厢构成一个前院。前殿布局是十八罗汉朝观音。西厢旁有尊泥塑“常八十”。所谓“常八十”,就是有人问他多大年纪,他总是说八十岁,再过十年问他,还是八十岁,因此“常八十”叫开了,反把他的真名忘了。相传“常八十”活了120岁,曾是李自成理发师。当初李自成劝他进京,他坚不相从,後来在此落发为僧。由於他济施贫困,免费行医,威望很高,因此圆寂後,人们为他朔了这尊像,以示怀念。
  后院正中是大雄宝殿,东厢为大士殿,西厢为地藏殿。院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其中的白皮松,高约30米,是珍稀树种。大雄宝殿的释迦牟尼佛,双目微睁,面相慈祥,踟趺坐在莲花上,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山西通志》又载:“雍正九年(1731年)僧了然重修建毗卢阁。”此阁在大雄宝殿的後面,分为两层,由於上层供毗卢佛而得名。《山西通志》载:“康熙丙寅二十五年(1686年),都司(官名)陆君兴建藏经阁五楹,四十六年(康熙)僧平山重修。”此阁也是两层,于1959年1月毁於火。
  此寺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破坏寺内木雕泥塑,包括地藏菩萨、骑狮文殊、骑象普贤、骑朝天吼观音,以及关公和八尊伽蓝护法神,全部被砸毁,唯坐像聿驮幸免。在我国佛教中韦驮是护法神,所以他的塑像都是站像。唯白云寺有一尊韦驮坐像。相传有一年闹灾荒,白云寺只剩几位老僧守寺,其馀僧人皆云游方。几位老僧数日未食,奄奄一息,在生死攸关时,有人从南方送来三车粮食。送粮者言:“前些时白云寺一名年轻和尚前去化缘,请求员外施舍几车粮食赈灾。恰逢我家小姐半身风瘫,长期卧床,百医无效。吃了这位和尚两副药,病已痊愈。感谢你们医病之恩,我家员外特意送来五车粮食。”众僧听後甚为震惊,问送粮者:“长相如何?”送粮者在山门殿看见了韦驮,对众僧说:“化缘的和尚就是他!”众僧立即在韦驮面前合十,感谢韦驮救命之恩。这批粮食不仅救活众僧,也使附近七百居民免於饿死。因此,乡亲们集资雕韦驮像。集资者认为韦驮每年三百六十天都站着太累了,故把韦驮塑雕成坐像。
  天泽和尚墓原在寺西沟口,清朝大书法家傅山撰文行书《天泽碑》,艺术价值很高,现存市内纯阳宫,天泽和尚墓塔在文革中被毁。该寺现存主要佛教建筑有天王殿、普光明殿、大雄宝殿、毗卢阁、观音殿、地藏殿、祖堂(内塑达摩、慧能、百丈、常八十和常九十像)、伽蓝殿等,大部为唐狄仁杰和清天泽和尚所建,最後一次整修是1993-1998年。该寺原传承法系为禅宗南狱派临济宗,後改为浮士宗。寺内有清朝碑记八块,现代碑记二块;珍藏《龙藏》一部。
  如今的白云寺已修葺一新,四周古木环抱,浓荫四蔽,景色幽邃。游人到此,时而木鱼声声,时而梵音悦耳,仿佛置身于佛国世界。它和北向的双塔永祚寺,南向的狄仁杰故里、唐槐园,构成太原市区东南的一条旅游线路,是太原市民踏青、避暑、秋游、赏雪的理想去处 .
  传说一,狄仁杰为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狄仁杰为官,始终保持了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流传有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更是以此为题材,编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断案传奇》,即后世四大公案之《狄公案》。传说,有一年夏天,在外地做官的狄仁杰回家探亲,路经古寺休息。在乘凉的银杏树下有一石桌,上面已罢好一盘棋。狄仁杰欲向寺院借伞遮阳,老僧指棋盘对狄亡杰说:“家有家法,寺有寺规,想借寺院的东西必须在棋盘上战胜出家人。”一向爱好下棋的狄仁杰便和老僧对弈起来,经过三十回合较量,老僧招架不住狄芒杰的“马后炮”,推棋认输。当狄仁杰一行准备离寺上路时,老僧并未拿伞,而说:“施主路上有人替你撑伞。”原来在他们头上有块白云一直跟着也们飘浮,恰似一把“天”字号的大伞替他们遮太阳。这时狄仁杰才意识到老僧临别时所说的“路上有人替你撑伞”这句话并不是戏语,因而他断言:古寺的老僧道行非浅。当狄仁杰一行将要走进狄村时,头顶上的白云不跟他们飘浮了,而是孤零零地停在红土沟上空,令人不得其解。原来狄仁杰之母前几天得重病时曾在观音菩萨前许了愿,病愈康复即重建观音堂再塑金身。现在狄母病已痊愈,正准备选地建观音堂。狄仁杰听后,当机立断将观音堂建在白云之下的红土沟。现今白云寺就是由这座观音堂上屡加扩建而成的。原观音堂三间(今仍存),坐北朝南,堂内原有塑像三尊,正中是观音菩萨,身旁两侧是手执宝瓶的金童和手拿杨柳枝的龙女。
  清朝时有位和尚将观音堂扩建为寺院,取名“白云寺”,命名乃取飘浮在狄仁杰头上的白云停在红土沟上空的传说。
  传说二,坐像聿驮。在“文革”中寺内木雕泥塑全部遭到严重破坏,唯聿驮幸免。韦驮身穿铠甲,手执金刚杵。韦驮的塑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十,横宝杵於两腕上;另一种是右手叉腰,左手握杵尖拄地。韦驮手执金刚杵的姿势很有讲究,据佛门规定,凡是双手合十,横宝杵於两腕上的寺院,是接待寺。反之韦驮杵拄地、右手叉腰的寺院,即为不是接待寺,游方僧尼一望便知。此寺的韦驮双手合十,横宝杵於两腕上,显然是接待寺,所谓接待寺,是招待十方游方僧,故此寺又名“十方寺院”,简称“十方院”。由於此寺位於城南,又称“南十方院”。与城北有“北十方院、”之称的千寿寺相对应。在我国佛教中韦驮是护法神,所以他的塑像都是站像。唯白云寺有一尊韦驮坐像。相传有一年闹灾荒,白云寺只剩几位老僧守寺,其馀僧人皆云游方。几位老僧数日未食,奄奄一息,在生死攸关时,有人从南方送来三车粮食。送粮者言:“前些时白云寺一名年轻和尚前去化缘,请求员外施舍几车粮食赈灾。恰逢我家小姐半身风瘫,长期卧床,百医无效。吃了这位和尚两副药,病已痊愈。感谢你们医病之恩,我家员外特意送来五车粮食。”众僧听后甚为震惊,问送粮者:“长相如何?”送粮者在山门殿看见了韦驮,对众僧说:“化缘的和尚就是他!”众僧立即在韦驮面前合十,感谢韦驮救命之恩。这批粮食不仅救活众僧,也使附近七百居民免於饿死。因此,乡亲们集资雕韦驮像。集资者认为韦驮每年三百六十天都站着太累了,故把韦驮塑雕成坐像。
  传说三,“常八十”。山门殿两翼是钟鼓楼,山门殿迎面是前殿,和东、西厢构成一个前院。前殿布局是十八罗汉朝观音。西厢旁有尊泥塑“常八十”。所谓“常八十”,就是有人问他多大年纪,他总是说八十岁,再过十年问他,还是八十岁,因此“常八十”叫开了,反把他的真名忘了。相传“常八十”活了120岁,曾是李自成理发师。当初李自成劝他进京,他坚不相从,后来在此落发为僧。由於他济施贫困,免费行医,威望很高,因此圆寂后,人们为他朔了这尊像,以示怀念。
  寺内还有一特色-白皮松。后院正中是大雄宝殿,东厢为大士殿,西厢为地藏殿。院内古木参天,环境清幽。其中的白皮松,高约30米,是珍稀树种。不知何时被人们当做神树供奉,你细看我拍摄的图片,就会发现,树旁悬挂着“有求必应”的旌旗。就我而言,所旅游的地方,还从未见有这种树木。
  寺内新恢复了文革中被损毁的关公塑像。关羽,字云长,我们山西运城人。尊称为“关公”。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唐朝时,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放进武庙。宋、元、明、清统治者,不断将其升级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 “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又把关羽庙长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在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有人说,关公是一种文化;也有人说,关公是一种精神。 “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
  如今的白云寺已修葺一新,并成为太原市佛教会所在地。该寺每年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举行大型祈祷法会,将当日布施收入捐助社会公益事业。
山西五台山白云寺 Wutai Mountain in Shanxi Baiyun Si
山西五台山白云寺
  坐落在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圣地,以文殊师利菩萨为驻持道场的山西省五台山县五台山中,它位于台怀镇南十里处,东北沿临石凉公路,西南遥望圣地佛母洞;该寺周围群山环抱,涓水潺流,风光秀丽,景色怡人,是从东中进入五台山风景区处的必经之地。 白云寺,据史册记载:她布局严谨,建筑古朴,巍峨挺拔,宏伟壮观,是五台山四大名寺古刹之一;享有“南有九华金鼎寺,北有五台山有五台白云寺”的美誉,其古老的文化历史悠久远长。在当时,该寺大殿内主要供奉的是想享誉全国的高17米的千手千眼佛像;就连所供奉的罗汉尊者塑像,其高度也是全山寺公有独一无二的。同时,她也是全国高僧师和贤达信众们前来五台山纭聚参修朝拜礼佛的首当寺院之一。其宏魄的规模,浩大的声势,精严的教威,真是享誉空前。 白云寺始建于唐朝,由于当时太原的一位道台人士所建,道台是太原一位七品官。提起道台建寺,还有一段生动真实的公案:当年,道台的线亲身患重病而久治无效,并求取秘法良方。机缘成熟,化做过路和尚的文殊菩萨向道台说之:“令贤老母的病,快是不行了吧”,闻听此言一愣的道台心想:既然这位和尚知道母亲身着病难,就一定能够治疗此病,随即乞请和尚家中面医。化做和尚的文殊菩萨来到病人床前,举臂抬手轻轻地在病人身上的上空来回一划,病母立刻痊愈。感激不尽的道台母子,问询和尚的来由身历,和尚说了句“我是五台山白云寺的和尚”,说完话便转身即自离去。不久,心怀感恩之情的道台前往五台山去寻找白云寺。可是,整个五台山山上山下角落里外找了一个遍,仍是寻之不见。当走到现在白云村的这个地方时,疲惫不堪,心有伤感委屈的道台仰无长叹,双眼泪下地唉惜道:“阿弥陀佛呀,这白云寺到底在何方啊!”就在这时,万里无云突然在道台的头上,出现莲花白云。雪棉浓厚并且凝聚不动,道台抬头一看,文殊菩萨骑着狮子稳坐白莲花云,文殊菩萨向道台微微一笑。这下,道台才全部的恍然大悟,“啊,原来白云寺就在于此啊!我知道该干什么了!”于是,欣喜不禁的道台便发心和修建了当时在五台山上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名刹古迹—白云寺! 在当时,修建白云寺所波及覆盖的领地范围之大,无一寺院能够比及。村民间经常流传一句“先造南山白云寺,后起西址碧山寺”的佳谣。因为谣中人们可以想象的到,就当时的修建工程是多么宏魄与盛大啊! 在白云寺声势显赫,闻名遐迩,是历代皇帝巡游五台山时所朝拜礼佛的改临就驾之地。康熙曾就亲驾住宿二月间,乾隆皇帝在第三巡游五台山时,亦曾作文写诗,状景抒怀。诗曰“一《白云寺》:春云出各如流,十年一度来游,底识峰台殊胜,今朝名实兼收。二《跋马》:跋马台山路,绥绥雨雪蒙:冻凝虽未宁,旭隐不为烘;虑恐寒过甚,如去景最工;轻与宁弗逸,欲与人同。至于古往今来的文人,墨这和雅士贤达们所遗留下来的绝句佳言,更是数之不尽,千古传芳! 历经数代,白云寺院香火繁盛,信众,络绎,高僧倍出。宋代朝代,有一位方丈统领白云寺、碧山寺、金灯寺和连金寺的总持管理,他就是一代著名高僧,当时白云寺的主持方丈——北风大师。在北风大师时代,四大寺院道风纯正,治学严谨,修行精苦,是五台山众多寺院中,参修佛法成就的最显著最殊胜最有威望的寺院之一,也是白云寺不断扩充修建和日趋完美的鼎盛时期。 令人痛惜的是:白乾隆十三年间,白云寺被一场大火烧至半月有余而严重损坏。随着历史的变迁,该寺又屡自然灾害的不断侵毁;加之抗日战争和“文革”期间和两次大破坏,致使现在的白云寺院公存三间龙王殿、五间五观堂和两块残缺的石碑。其零落的瓦和颓废的荒墟,惨的真是使人目不忍触,伤感致极!
湖南宁乡白云寺 Hunan Ningxiang Baiyun Si
湖南宁乡白云寺
湖南宁乡白云寺
  位于湖南宁乡县西南麦田乡回龙山山顶的天然盆地上,始建于唐初。白云寺规模宏大,共有大小寺屋300多间。香火旺盛时,有僧人300余人。寺中共有大型佛像30多尊,其中以二十四诸天菩萨最为威风,形象生动。旧时寺前井中有数十只刻有明、清年号被寺中和尚放生的乌龟,一听到公鸡报晓或僧敲木鱼开餐时,便结队而出,探头探脑食取施舍的饲饵。
  白云寺山门由花岗石垒成,正中顶上石额镌刻清代名臣左宗棠题写的“南楚灵山”四大字。山门两旁刻有民国时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题写的对联:
  地净嚣尘,在绿树丛中,白云窝里;
  缘多香火,是西天活佛,南国名山。
  大殿门上方“回龙古寺”四字,龙飞凤舞,系国民党元老、书法家于右任的笔迹。寺壁题联甚多,其中有宁乡光绪进士张萼林《题回龙山寺壁》的长联,联云:
  山林常谴责,穷措大何事归来,东走东,西走西,
  想当年景况犹佳,贪得了两袖清风,一囊明月;
  菩萨独慈悲,老书憨尚能勇退,治非治,乱非乱,
  把近日情形打算,倒不如上参禅伯,下课沙弥。
  大雄宝殿之外,还建有关公殿。邑人谭其羽《题白云寺关公殿戏台》联云:
  白云生处,白日放歌,听白雪阳春,白叟也来消白昼;
  青史留芳,青山依旧,揠青龙偃月,青眼犹复仰青天。
  这些文物古迹在“文化大革命”中毁灭殆尽。上世纪80年代宁乡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宁乡县回龙山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并决定恢复具有千年历史的白云古寺。1989年白云寺公布为宁乡县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回龙山又满目苍翠,郁郁葱葱,白云寺也恢复如初,于2001年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拟公布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平遥白云寺 Pingyao, Shanxi Baiyun Si
山西平遥白云寺
  白云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平遥县卜宜乡梁家滩村
  古称西域寺,相传创建于唐,重修于明嘉靖十六年 (1537年)。后经过九次增补维修。寺坐北朝南,依山筑基,就岩起屋,南北高差30米,四进院落,层次有致,六十间殿宇尽藏于山坳丛林之中。总面积7792.6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弥陀殿、观音阁、大雄宝殿、七佛殿、观音殿、地藏殿等。
  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内均有彩塑。
广东肇庆白云寺 Zhaoqing, Guangdong Baiyun Si
  位于云溪上游的云顶峰山麓,又称鼎湖古寺。唐高宗仪凤三年(678),禅宗六祖慧能高徒智常禅师创建。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在白云寺旧址兴建鼎湖古寺,至万历三十九年竣工。清咸丰九年(1859)、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古寺由山门、花园、庭院构成,主体建筑分前后横排两列,中间以庭院相隔,内有大雄宝殿、五佛堂、檀越堂、祖堂、韦陀殿,寺前和寺侧有花园。寺内庭园古树苍郁,环境清幽。有明万历年间重修白云寺碑记等碑刻5件及石匾1件、石楹联1副。
近义词
白云寺村
白云寺居委会, 白云寺社区
包含词
白云寺村白云寺街
辉县白云寺太原白云寺
徐州白云寺白云寺景区
白云寺的传说白云寺风景区
白云寺居委会听白云寺清师琴
偕十友避暑白云寺酬汪将军携游白云寺
同刘朔斋游白云寺二首五代建安白云寺约禅师
自鄞江东泛舟至黄山桥度岭游白云寺念奴娇(宝祐丁已闰四月,偕十友避暑白云寺
念奴娇宝祐丁已闰四月偕十友避暑白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