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琼州学院联系方式地址:海南省五指山市
邮编:572200
电话:0898-8662259586637338
琼州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1977年创办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大专班。办学29年来,学院立足海南少数民族地区,面向全省,辐射省外,服务地方,坚持师范性、突出民族性、发展多科性、增强适应性,为社会输送了2万多名专门人才,成为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培养基地,为我省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坐落在海南中南部生态环境优美的翡翠山城——五指山市,校区散布在该市南圣河两岸,校园内绿树掩映,景色秀丽。校园占地721亩,校舍面积16.7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04.6万元,馆藏图书68.6万册(其中纸质图书50.6万册、电子图书18万册)。学院设有12个教学系,42个本专科专业,在校生7000多人,生源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学院现有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物理、生物、化学等5个实验中心;下辖15个分室;78个校内外实践基地。
学院有教职工600多人,专任教师近4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硕士研究生学位以上教师均达到30%以上。既有全国模范教师,也有省师德标兵和“双师型”教师,还聘请了多名外籍教师担任教学工作。
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院具有招收外籍留学生资格。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拿大、美国、新加坡、香港等13个国家与地区的高校开展专家讲学、学者互访、互派留学生等交流活动,并与加拿大西蒙雷泽大学和温哥华祥达旅游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院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同时,积极进行学术科研活动。近两年来,公开出版了一批著作、教材,发表了一大批学术论文,其中100多篇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被sci收录3篇,ei收录3篇。在民族研究方面,近年来共承担各类课题27项,出版著作12部。其中,《海南黎族初中数学教学与师资培养的综合改革研究》获2001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黎族教育史》、《黎族合亩制研究》、《海南史》等一批著作均获得海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出版民族文化研究丛书一套,已出版的有《历史的跨越——黎族原“合亩制”地区的变革》、《五指山风韵——海南少数民族文学探析》、《五指山基业——海南少数民族教育探究》。
学院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不断强化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办学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现在,学院正朝着既定的发展战略目标持续发展,“十一五”规划后,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发展到20000人。 |
|
琼州学院是创建于1958年的老牌公办二本高校,也是祖国最南端三亚市唯一 一所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公办省属普通全日制综合性本科院校。学校正往目标:“国际化、开放型、特色鲜明的品牌大学” 不断努力创新发展中,现占地1472亩,学院拥有两大校区,主校区坐落在世界闻名、中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胜地——“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三亚市,分校区坐落在海南中南部生态环境优美、四季气候宜人的“翡翠山城”——五指山市。学院现有13个教学系(部),65个本、专科专业,各类在校生10000多人,生源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
五指山的青翠挺拔,凝聚着琼州学院的坚毅顽强;三亚湾的蔚蓝澎湃,孕育着琼州学院的远大理想。琼州学院愿以海纳百川的胸怀诚揽天下英才,广招天下学子,携手共创学院持续和谐发展的新辉煌!
热忱欢迎莘莘学子报考教育部十大援外教育基地之一的高等学府——琼州学院!! |
|
学院2008年已经启动“100名博士”和“10—20名学科带头人”的人才引进工程,计划用3-5年全部完成,说明三年后学校将拥有几百名博士教师。
聘请瑞典林雪平大学终身教授刘大可、德国柏林艺术大学马勒特教授、清华大学王建国教授等一些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学科带着人或客座教授。学院现有教职工7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占60%以上,教授、副教授及研究生以上学位教师均占专任教师的40%以上,聘请外籍教师多名。各学科均有一批教学资质卓越,经验丰富且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的学科带头人与中青年学术骨干,有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省优秀专家津贴的专家、学者多名。
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办学综合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馆藏图书、教学实验实践配置及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均超过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本科院校办学标准。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建立了一批省、校级重点学科、“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与特色专业建设点等,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6年至2008年,共承担省级以上课题96项,仅2008年我院就有六人喜获国家、教育部科研基金立项课题;2007年获得7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其中,“根灌(ROOT IRRIGATION)”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非傍轴光束质量研究” 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居国际先进水平,《探地雷达反问题的同伦算法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出版专著和教材74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44篇,被SCI收录26篇,被EI收录16篇,其它收录1篇。学院重视海南黎、苗族本土文化的研究,独具特色,成果丰硕。2008 年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在我校揭牌成立,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三亚城市节点获准在我校三亚校区设立。 |
国际交流 International Exchange |
依托三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国际优势,学院科学谋划发展新蓝图,向更宽广的办学方向拓展,把我院建设成为“国际化、开放型、特色鲜明的品牌大学”。学院重视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的文化与学术交流,同加拿大、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与地区的高校开展包括合作研究、学术互访、互派教师、交换学生等国际合作联合办学关系,吸引更多的高水平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合作研究,为学生赴海外学习和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2008年,学院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仅有的10个“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之一,建起与国际交流合作接轨的教育平台,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培训高级人才。 |
办学特色 School characteristics |
我院三亚校区 “军民共建基地” 隆重揭牌, “军民共建” 作为高校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它不仅改造学生的灵魂,也改造学校的学风和校风,是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有益尝试,更是彰显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一个创意,它对于我校探索一种崭新的社会实践教育形式,培育一种崭新的大学精神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办学理念、教育理念、育人理念,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习型、实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认真做好“助困”工作,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为贫困生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多种经济援助;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各类比赛大奖26项,其中,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团体三等奖,2006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一等奖,2007年又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教育,2005—2007年,学院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荣获“2007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2007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全国当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平均数。
学院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学科结构,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协调发展,办学特色进一步凸现。一所办学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富有突出区位优势和鲜明特色的本科院校——琼州学院,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祖国最南端,跻身于全国高校之林! |
|
由教育部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的第六次对发展中国家教育援助人才培训工作会议2008年已经在南京举行。会议为南京农业大学等教育部教育援外10个基地授牌。据悉,此次获得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的10所院校为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贵州大学和琼州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因在执行教育部中国肯尼亚高教合作计划项目、援外人才培训项目、政府教育援非项目、成立全国首家非洲农业研究中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而位列其中。 |
|
琼州学院附中(海南第二中学) |
|
三亚连学校都美得这么迷人琼州学院111台阶 三亚连学校都美得这么迷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