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王屋山联系方式电话:0391-6733358
地址:位于济源市西北40公里处王屋山投诉电话焦作旅游投诉电话:0391-3992511
河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371—6550677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王屋山景区荣誉国家级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王屋山门票价格30元/人
王屋山开放时间7:30-18:30
王屋山自驾攻略自驾车:
1)北京、天津、河北的游客走京珠高速到新乡下,再上新济路即到。山西的游客走207国道即到济源;山东客人途径商丘或兰考上开洛高速至孟津下,再上207国道经吉利即到。
2)豫南地区及湖北、湖南游客走京珠高速至郑州,上开洛高速至孟津下,再上207国道经吉利即到。
3)豫东地区商丘、开封的游客走301国道上开洛高速至孟津下,再上207国道经吉利即到。
4)豫西地区及陕西游客走洛三高速至孟津下,再上207国道经吉利即到。
5)豫北地区鹤壁、安阳的游客走京珠高速至新乡下,再上新济路即到。
王屋山玩法爬山、观光、休闲
雄伟秀丽的王屋山位于河南的西北部,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因“山形如王者车盖”,故称王屋山。王屋山绝顶海拔1715.7米,相传为轩辕黄帝祈天之所,名曰“天坛”。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也是愚公的故乡,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的记载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
雄伟秀丽的王屋山位于河南的西北部,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因"山形如王者车盖",故称王屋山。王屋山绝顶海拔1715.7米,相传为轩辕黄帝祈天之所,名曰"天坛"。
王屋山是愚公的故乡,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的记载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雄伟秀丽的王屋山位于河南的西北部,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因"山形如王者车盖",故称王屋山。王屋山绝顶海拔1715.7米,相传为轩辕黄帝祈天之所,名曰"天坛"。
王屋山在河南济源市西北四十五公里处。它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与唐都洛阳隔河相望,是江、淮、黄、济四渎之一的济水发源地。山名的由来,一是说“山有三重,其状如王者之屋,故名王屋”,一说是“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王屋山也”。王屋山1715.3米,山顶有一石坛,为轩辕皇帝祭天之所。“皇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策》、《阴符册》遂乃克伏蚩尤之党,自此天坛之始也。”故又称天坛山。天坛山也叫阳落山。是依据刘禹锡的“阳落天坛上,依稀似玉京”而来。魏华存的《清虚真人王君传》记载,称其师傅王褒得道成仙后,被封为“太素清虚真人,领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故王屋山又称为“小有清虚之天”。据杜光庭的《天坛王屋山圣迹记》中所云“元始天王曰: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总首也”和司马承贞的《天地宫府图·十大洞天》之书中记载“第一王屋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六十里,属西城王君(王褒)治之”从此王屋天坛进入神山之列,小有清虚成为天下洞天之首。唐宋(金)元明历代皇帝均到此祭天,天下道士也以到此修道为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游山玩水作诗赋词,一时王屋山名声大燥。山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山上道观林立,香烟缭绕,真可谓“三里一观,五里一宫”成为王屋山道教的鼎盛时期。
唐代是王屋山道教的兴盛期。各方名道纷纷聚集于此,潜心修道、羽化升天。最著名的有司马承贞、贺兰栖真、李含光、燕萝子、玉真公主等。由于玄宗皇帝特别青睐王屋山,拨赋大量资金在王屋山修建了全国最大的皇家道观建筑群。从天坛山的三清殿、玉皇殿、轩辕殿、王母洞到十方院、阳台宫、紫微宫、清虚宫、迎恩宫、三官殿、玄台殿等方圆数十里,组成了庞大的道教宫院。为三清、四御、三官、十方、雷祖、西王母等先天元神均建立了宫殿。有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三清殿、供奉紫微大帝的紫微宫、供奉天皇大帝的阳台宫、供奉清虚大帝的清虚宫、供奉天、地、水大帝的三官殿、供奉雷祖的玄台殿、还有供奉十方救苦天尊的十方院、供奉西天王母的王母洞、也有供奉人文始祖的轩辕皇帝殿。真可谓众神归位、各得其所。王屋山既是分散的道观,又是完整的体系。自上而下充分体现了道教三十六重天的学说。正如李益《登天坛夜见海日》中描述“朝浮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的情景。特别是女神西王母所住山洞,更是清净幽雅、怪石嶙峋、高大宽敞、周迥万里,洞中四十八条街,相互贯通,众神仙各有其所。被盛誉为“天下第一洞天”小有清虚之天。著名的道教《三皇经》就出于此洞,也称《小有三皇经》。
王屋山除了为神仙建的宫殿外,还为著名的道士建有大量的宫殿,如为纪念司马承贞而修建的“白云道观”、为纪念燕萝子而修建的“燕萝子祠”、为著名道士贺兰栖真修的“奉仙观”、为玉真公主修建的“灵都观”,还有“长春观”、“通仙观”、“虚皇观”、“上观”、“下观”等等不计其数。凡在神话故事中那些虚无缥缈之地,在王屋山也可找到踪迹。如上天梯、南天门、瑶池、太上老君炼丹处、琼林台、仙人台、栖鹤台、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就连《红楼梦》中贾宝玉出生时口中所含的玉,也是女娲娘娘在此补天时遗留下的一块“五色补天石”。
在唐宋金元时期。从唐开元十五年,司马承贞被唐玄宗诏入王屋山自选形胜以来。有众多道士先后被皇帝直接任命于此,主持各宫各观。充分体现了皇家道观的赫赫声威。他们到此后或修或建,为完整皇家道观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在道教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著名道士茅山派第四代家师司马承贞,王屋山阳台宫第一任主持,据《唐王屋山中岩台正一先生碑碣》载,司马承贞二十一岁时从师于潘师正,在嵩山学道,大约在周武时去浙江天台山居桐柏观。在唐开元十五年奉诏入京,命其到王屋山自选形胜兴建阳台观,后于开元二十八年卒,钦封贞一先生,享年八十九岁。葬于紫薇宫之西北松台,俗称“道士坟”。著名道士李含光,广陵江都人。开元十七年从师司马承贞于王屋山。司马承贞去世后,受玄宗皇帝之诏,为阳台宫钦封第二任主持。女道士柳默然,字希音,河东虞乡人。继司马承贞故居阳台宫主持,精勤斋戒,谨严操履,于开成五年卒,享年六十八岁。刘道清,号纯清子,幼年出家。任阳台宫主持多年,弟子无数,并有弟子多人先后任阳台宫主持。道士王志佑,是已知名的最后一位阳台宫主持。他在大正四年开始,历时十二年对阳台宫重新进行了修缮,工成后改观为宫。名曰:阳台万寿宫。张探玄,字体微,贞玄先生,南阳人。游历海岳,止于王屋,营缮灵都观居之。天宝元年卒,享年七十六岁。玉真公主,睿宗之爱女,玄宗之胞妹。天宝二年十六岁的玉真公主奉旨随茅山派第四代宗师司马承贞学道。玄宗皇帝专门在玉阳山为其营建道观,亲题扁额“灵都观”。并派出宫娥侍女、大批随从护驾修行。一时间朝野震动,学教之风大兴,王屋山随之进入最鼎盛时期。张志谨,字伯恭,号神宁子,温县人。金泰和年间泛海为商,后辞亲学道,拜丘处机为师。云游各地二十余年,于金大正四年到王屋山灵都观。见殿堂废坏,率徒修葺。不久卒,后追赠为广玄真人。孙志玄,(张志谨弟子)法号不详,继张志谨遗志代掌观事。完成宫观修复之后,道众已得百人之多,于1250年升观为宫,号曰:灵都万寿宫。燕真人,失其名,号燕萝子,王屋山人。居阳台宫之侧(现愚公故居),后晋天福年间得烟霞养道之决,食千年灵异之参,拔宅升天。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就出于此。贺兰栖真,宋代著名道士,号宗玄大师。曾拜骊山白鹿观观主冯洞元为师。洞元去世后,访道于终南,结茅于岩曲。先居嵩山紫虚观,后徒王屋奉仙观。真宗诏见礼遇甚厚,赐号宗玄大师,特免观田之赋。大中祥符三年卒,为奉仙观第一任著名主持。莹然子,密州胶西县人。十六岁拜王重阳弟子刘处玄为师,1237年主持天坛十方院,期间多次率徒修复宫殿。所授弟子多人成为王屋山各宫观知宫、知观。1241年宋德方及其弟子陈志忠,先后主持和修葺天坛三清殿、十方院、紫微宫、清虚宫等。申志贞,字正之,山西高平人。拜李志常为师,宪宗六年李志常去世,由郝志诚主教,被任命为紫微宫宫事。历时十四载,调离他任。明清时代住山道士均不见记载。
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在王屋山之阳。这是一条从王屋山主峰延伸下来的南北走向的大山梁。山梁西面是愚公村,东面是小有河,愚公村的人每天要到小有河去取水,正是这条大由梁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所以愚公要带领他的子子孙孙挖掉它。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条大山梁中间,确实断开一条很大的山口,远远看去,真似人工开挖的一样。如今的王屋山是山奇洞幽,风光万千,主要的旅游景点有阳台宫、紫微宫、天坛顶和王母洞。攀登天坛峰是游"王屋"的主要内容,整个旅游线路长达50公里。
阳台宫在王屋山脚下愚公村的西侧,是王屋山旅游线路的起点。现存的建筑是自南而北,依山就势,由低到高,错落有致,气势恢宏,显示出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阳台宫始建于唐,现存的主体建筑三清殿和玉皇阁为明正德年间重修。最为游人瞩目的是三重檐阁式建筑玉皇阁,凌空欲飞的飘逸之势,令人们叹为观止。主体建筑上的几十对石刻柱子,使这座宗教圣地成为石刻艺术的殿堂;柱子上刻有翻滚的云龙、朝风的百鸟、闹梅的喜鹊、牧羊的苏武;过海的八仙、战蚩尤的黄帝等,无一不初期如生,呼之欲出。阳台宫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其中的一株七叶菩提树,树围近3米,高14米,传为唐代所留。
更有趣味的是,如果站在阳台宫前的石阶上击掌,就会听到"da巩"的鸟叫声,当地人说这是"凤凰鸣"。阳台宫所以有凤鸣之声,传说是该宫建在了凤尾根部。如果登高面望,人们就会发现,阳台宫后面的天坛峰状似凤首,对天而鸣。宫前的九条大山岭合称九芝岭,自北向南以扇面形展开,状如风尾。附近的几座小山岭犹如凤肩、凤背、凤腰、凤翅和凤心。山民们把这种奇异的地形叫做"丹凤朝阳",阳台宫建在这里,可以说是"风水宝地"。
王屋山腰的环山渠,里王屋山人民的骄傲,是愚公后代搬山治水的丰碑。沿着水渠可以盘桓至山中,再顺着一条小河上行,便可以到达紫微宫。紫微宫是攀登天坛峰的起点,传说李世民叔父李道宗曾在此隐居,后来司马承贞也在这里住过。紫微宫内有一棵很大的银杏树,八人才能合抱,有"七楼八拐棍"之称,树上挂满了各路信奉者敬献的幔帐。 |
|
王屋山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也是愚公的故乡,愚公挖山的故事因《列子》的记载和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中的引用而家喻户晓。 |
|
一谓“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也”。一谓“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 |
|
王屋山主峰海拔1715.7米,主峰之巅有石坛,据说为轩辕黄帝祭天之所,“黄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党,自此天坛之始也”。故又称天坛山。
魏华存《清虚真人王君传》称其师王褒(字子登)得道后,被封为“太素清虚真人,领小有天王、三元四司、右保上公,治王屋山洞天之中”。故王屋山又称小有清虚之天,被列为十大洞天之首。杜光庭《天坛王屋山圣迹记》云:“元始天王曰:夫小有洞天者,是十大洞天之首,三十六小洞天之总首也。”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十大洞天》曰:“第一王屋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小有清虚之天,在洛阳河阳两界,去王屋县六十里,属西城王君(王褒)治之。”
道教何时传入王屋山,已难稽考。南北朝以前,仅见若干道士居此山服丹成仙的传说,《真诰》卷五云:“毛伯道、刘道恭、谢稚坚、张兆期,皆后汉时人也。学道在王屋山中,积四十余年,共合神丹。毛伯道先服之而死,道恭服之又死,谢稚坚、张兆期见之如此,不敢服之,并捐山而归。去后,见伯道、道恭在山上。二人悲愕,遂就请道,与之茯苓持行方,服之皆数百岁。”
唐代是王屋山道教的兴盛时期,有一大批道士居此修道。开元十二年(724)。司马承祯奉召入京师,旋命于王屋山置阳台观以居之,曾于此处著《修真秘旨》十二篇行于世。至开元二十三年卒,享年八十九,葬于王屋山西北之松台。
王屋山在唐代还建有大批宫观。主要者有:上方院,传说轩辕黄帝曾于此处访寻四山,故原称上访院。司马承祯初来王屋时,居紫霄峰,唐睿宗诏其居此,遂改名上方院。金末重修。奉仙观,在济源县城西北,唐垂拱二年(686)创建。白云道院,为纪念司马承祯(号白云子)而建,始建于唐,至明尚存。AH灵都观,唐玄宗于天宝二年(743)为玉真公主(睿宗之女) 所建,御书灵都观额。金明昌三年(1192)升观为宫,蒙古海迷失后二年(1250),加灵都万寿宫。AI清虚观,创于唐,后升观为宫,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至大德五年(1301)间重修。此外,还有青罗仙人观,三清殿,山神庙,太山庙等,盖皆建于隋唐。
宋代,王屋山道教续有发展,除原有宫观外,宋代又新建紫微宫。据雍正《河南通志》卷五十载,紫微宫在济源县西北一百里王屋山下,宋绍圣(1094~1097)初创建,元大德(1297~1307)间重修,明天顺元年(1457)再修。LB金元是王屋山道教又一兴盛期。先后有大批全真道士居此修道。王志祐,号栖神子。少业儒,长慕玄理。金正大四年(1227)至王屋山。时阳台观已遭贞祐二年(1214)兵火,尽为废墟,邑令请其主持重建。经十二年,工成而卒,年八十八。
金元时期,对王屋山原有宫观进行重修,又增建有若干宫观。金正大四年(1227)至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道士王志祐重建阳台观,工成改观为宫,称阳台宫。LH金泰和、崇庆(1201~1212)间,又于阳台宫之左,新建通仙观。元好问《通仙观记》曰:“通仙观者,初为泰和道院,郝志朴实居之。崇庆癸酉(1213),以恩例得今名。始大为崇建,堂宇廊庑,斋厨库厩,以次而具。”LI蒙古太宗十三年(1241)宋德方去王屋山,见许多宫观残坏,乃选派弟子住此山,相继重修了天坛、三清殿、上方紫微宫,其再传弟子陈志忠又在其后重修了清虚宫。
明清时期,住山道士不见记载。此后,经历道教衰落期,大部宫观废圮。至今仅存阳台宫、奉仙观若干建筑。阳台
宫内有玉皇阁、三清殿等。奉仙观内有山门、玉皇殿、三清大殿等。
千百年来,王屋山不仅是道家人物采药炼丹,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之地,它还以其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胜、陶冶情操,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皆游览于此,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诗仙李白有“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大诗人白居易也盛赞“济源山水好”。 |
|
王屋山又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于2006年申请为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265平方公里,分7个景区,125个景点。 主峰天坛山海拔1715米,是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世称“太行之脊”,“擎天地柱”。
阳台宫王屋山阳台宫在王屋山脚下愚公村的西侧,是王屋山旅游线路的起点。现存的建筑是自南而北,依山就势,由低到高,错落有致。阳台宫现存的主体建筑三清殿和玉皇阁为明正德年间重修。最为游人瞩目的是三重檐阁式建筑玉皇阁,凌空欲飞的飘逸之势,令人们叹为观止。主体建筑上的几十对石刻柱子,使这座宗教圣地成为石刻艺术的殿堂;柱子上刻有翻滚的云龙、朝风的百鸟、闹梅的喜鹊、牧羊的苏武;过海的八仙、战蚩尤的黄帝等,无一不初期如生,呼之欲出。阳台宫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其中的一株七叶菩提树,树围近3米,高14米,传为唐代所留。
千年银杏树也叫白果树,为我国五大银杏树之一,有“中国植物活化石”之美称。它为西汉时期所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树高457米,树围945米,被当地人称作“七搂八拐棍”。千百年来,这棵树吸日月之精华,蕴王屋山之灵气,自古而今,善男信女对它顶礼膜拜,试为神灵,它的果实和叶子都是很好的中药材,果实大补、银杏叶制成的银杏茶对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头晕目眩都有很好的疗效。树下有长年涓涓细流的“不老泉”,久旱不竭,清凉宜人……
王屋山森林覆盖率98%以上,珍稀动物繁多,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春天山花烂漫,夏日群山叠翠,秋采万山红遍,冬到银装素裹,是一处有万年文化积淀、千年道教文化传统的融人文、自然于一体的品位极高的山岳风景名胜区。 |
|
传说中“愚公移山”的地方在王屋山之阳。这是一条从王屋山主峰延伸下来的南北走向的大山梁。山梁西面是愚公村,东面是小有河,愚公村的人每天要到小有河去取水,正是这条大由梁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所以愚公要带领他的子子孙孙挖掉它。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条大山梁中间,确实断开一条很大的山口,远远看去,真似人工开挖的一样。
而毛泽东的一篇名著──《愚公移山》使愚公精神成为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精神支柱。愚公的故乡──王屋山再次为世人所瞩目。愚公移山景点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正申请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愚公群雕有四部分组成:台阶、平台、碑廊、雕塑。
一级平台上的碑廊长28米,高4米,碑廊中间镌刻着毛泽东的亲笔题词--“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和战国时列子所著的《愚公移山》全文。两边分别刻着江泽民、李鹏、陈云、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市党政领导的题词。
二级平台上的愚公雕像高105米,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下面是由长58米,宽3米,高16米的过錾青石砌成,上面是由防花岗岩水泥构件组合而成。群雕看起来威武刚毅,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了老愚公吕三太率儿孙共同挖山的场景,愚公那种坚忍不拔、战胜困难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多少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艰苦奋斗,努力拼搏。。 |
|
Wangwu Shan
王屋山
Wangwu Shan
太行山一支脉,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济源县城西45公里处, 为豫、晋界山。 最早见于《禹贡》,山有三重,“状若王者车盖”,故名。“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中曾提到此山。 平均海拔千米, 主峰天坛山海拔1711米。山地底部由石灰岩、页岩和片岩等组成。矿产已开采的有煤、铁。森林植被较好,中山区有天然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猕猴、豹、麝和青檀、金钱槭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名胜古迹有阳台宫、清虚宫等。
(李润田) |
|
|
|
济源王屋山 | 王屋山考古 | 王屋山以东 | 王屋山风景区 | 王屋山下的传说 | 王屋山泉为别游 | 王屋山人有古文 |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 |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 归王屋山将欲赴举 | 济源王屋山大酒店 | 王屋山九里沟景区 |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 奉送刘使君王屋山隐居 | 王屋山·九里沟景区 | 王屋山第之侧杂构小亭 | 济源市王屋山旅行社 | 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 河南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 | 河南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 | 王屋山第之侧杂构小亭,暇日与群公同游 | 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居二首 | 句溪夏日送卢霈秀才归王屋山将欲赴举 | 王屋山麓黄河三峡小浪底景区 | 王屋山第之侧杂构小亭暇日与群公同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