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中草药 : 民间偏方 : 动物 : 被子植物 > 玄参
目录
No. 1
  亦称“ 玄臺 ”。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冠淡黄绿色,结卵形蒴果,根可入药。《神农本草经》卷三:“﹝玄参﹞气味苦,微寒,无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餘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玄参》﹝释名﹞引 陶弘景 曰:“其茎微似人参,故得参名。”
No. 2
  亦称"玄台"。
No. 3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冠淡黄绿色,结卵形蒴果,根可入药。
No. 4
  玄参 radix scrophulariae
  (英)figwort root
  [别名] 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 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咸,逐马,馥草,黑参,野脂麻,
  [来源] 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的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长圆柱形或纺锤形。茎具四棱,有沟纹。下部叶对生,上部叶有的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10~15cm,边缘具细锯齿,齿缘反卷,骨质,并有突尖。聚伞圆锥花序大而疏散,轴上有腺毛;花萼5裂,裂片边缘膜片;花冠褐紫色,上唇长于下唇;退化雄蕊近圆形。蒴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溪边、山坡林下及草丛中。主产浙江。
  [采制]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子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
  [性状] 根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咸。
  [化学成份] 含微量挥发油、植物甾醇、油酸、亚麻酸、糖类、左旋天冬酰胺及生物碱。
  [性味] 性微寒,味甘、苦、咸。
  [功能主治] 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用量9~15g。
  玄参
  (一)概述
  别名元参、黑参、浙玄参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aensis heml.),以根入药。有滋阴降火,润燥生津,消肿解毒的作用。治疗肿毒、咽喉作痛、伤寒、烦渴等。生产于长江流域各省,以浙江产量大,品质佳。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根肥大略弯曲,表面棕色或黑褐色。茎方形,直立,高达200厘米左右。叶对生有柄,狭卵形,先瑞尖,边缘锯齿。夏天茎稍开多数小花集成圆椎状聚伞花序,花冠筒部呈壶状,边缘唇形,绿紫色。蒴果卵形,种子细小。
  (三)生长特性
  玄参适应性很强,喜欢温暖湿润性气候。较耐寒、耐旱,排水良好的地方均可种。喜欢肥沃的腐殖质土和沙壤上为好。黏土、低畦地不宜种玄参,忌连作,隔3~4年才能种玄参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土层深厚沙质壤土,荒山阳山坡种植,前茬豆科、禾本科为好。玄参根入土很深,吸肥能力强,故需深耕,施足基肥,75000千克/公顷,经细耙平再作高25厘米,底部宽45-60厘米,顶宽30厘米左右的高垄,采用畦作,畦宽120厘米左右,长随地形和种量而定。
  2.繁殖方法
  分株、种子、扦插等方法。主要用芽繁殖为生产上常用,用种子繁殖率低。
  (1)根芽繁殖
  在北方冷凉气候,秋天收玄参时把带芽的根状茎,东西排放于宽100厘米,深120厘米的坑内,堆25厘米左右高。覆一层沙士,以见不到芽为止,以后随气温的变化逐渐加厚20厘米左右,坑内温度保持在0~2℃。第二年春天气温升高逐渐往下撤土,防止芽突长。4月份把根茎掰成数块,每块上面带有2~3个芽头,按行距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挖穴栽植,每穴一个,有3个芽眼,芽的顶端向上,栽深约3厘米,再覆土5厘米,浇水。气温比较暖和的地方,也可在秋天,收获时,随收随栽,栽法同上。如果春季栽,把收获的玄参,芽头部分取下,放室内晾1~2天之后放在挖好的30厘米深的坑,把芽头放入坑内上面盖一层薄薄的草或土,坑内不能露雨,有积水。在3月左右即栽,万不能太迟,方法同上。
  (2)分株繁殖
  种植后的第二年春季,玄参每蔸萌发很多幼苗,当幼苗长成30~45厘米高的时候,每兜玄参除了留中间2-3株外,其余全部拔出作繁殖材料,在整好的畦内,按穴斜插,覆土,浇水。
  (3)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产量比较低,但用种子繁殖生长快,一年即可出产品,而且病害少。
  在南方种植玄参,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2月份进行。秋播在10~11月上旬进行。春播可当年收,但品质比较差,秋播生长快,在次年即收获,而品质、产量比春播好,多为育种土作采用。
  在北方3月上旬至4月上旬,进行阳畦育苗,畦做好后深灌,进行灌水播种。把种子均匀撒播或条播,用筛子筛些细上,将种子盖上即可。上面盖上一层稻草或麦草均可,便于保墒和保温。苗出来前撤去盖草,应注意保湿,经常浇水,至苗出来,注意管理。经常拔草,苗出齐后,间苗2~3次,苗长的很细弱,要追施少量肥料,苗高6厘米时,即可定植到大田,株行距同根芽繁殖方法。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当玄参出苗时,有草就拔除,除草时松土不易过深,避免伤害根块。6月份以后植株已长大,不必再松士,有草就拔。玄参在封垄前追1~2次磷、钾肥为主,并接一些厩肥或堆肥一起施下。施肥方法,在植株旁开小穴或沟施下,覆土,盖实,进行根部培土。
  (2)间苗
  玄参定植后,第二年从根部长出许多幼苗,使报部膨大,增加产量,及时拔除多余的菌株,只留2~3株即可。
  (3)打顶
  如果作商品收获的玄参,不作种用,当花薹抽出时及时摘除,使养分集中于块根部。
  玄参比较耐旱,干旱特别严重时,适当浇点水,不易涝大水,雨季注意排除积水。
  4.病虫害防治
  (1)斑枯病
  又名“铁焦叶”、“叶枯病”。病原属真菌中一种半知菌,学名septoriascrophulariae west.。雨季较严重。南北各地普遍发生。发病初期,叶面出现紫褐色小点。中心略凹陷,后病斑扩大成多角形,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形病斑呈灰褐色,被叶脉分隔成网状,边缘围有紫褐色角状突出的宽环,病斑上散有许多小黑点。重者叶片枯死。防治方法:①收获后清园,消灭病残株。②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水和通风透气。③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数次。
  (2)白绢病
  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学名 sclerotium rolfsii sacc.。危害根及根状茎。南方易得此病。江苏6~9月发病,雨水多时严重。根部腐烂,病根及根际土壤布满白色丝绢状菌丝,并着生淡黄色至茶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菌丝和小菌核可蔓延至主茎。病株迅速萎蔫、枯死。防治方法:①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忌连作。②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多雨地区应采用高畦种植。③及时拔除病株,去除病穴土壤,并撤石灰封闭病穴。④种栽前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泡5分钟后晾干栽种。
  (3)红蜘蛛
  危害叶片,造成白点、叶黄、干枯。
  另外,还有地老虎和蚜虫危害。防治方法,地老虎人工捕捉或食饵诱杀,蚜虫危害可用乐果或烟草灰水防治。
  (五)采收加工
  玄参耐寒性较强,对轻霜仍能生长的很好。地上茎枯萎时,进行收获。收之前上掉地上茎叶,然后挖出地下块根,将带有子芽的根状茎和作药用的块根分开,把块根晾晒1~2天再抖去泥土、须根,堆积起来,使之发汗3~4天,在发汗的过程中,要经常翻动,使内外部变成黑紫色,质地柔润,闷后再晾晒,全部晒干为止。
No. 5
  【中文名】玄参(《本经》)
  【类 别】根类
  【异名】重台(《本经》),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吴普本草》),咸(《别录》),逐马(《药性论》),馥草(《开宝本草》),黑参(《孙天仁集效方》),野脂麻(《纲目》),元参(《本草通玄》)。
  【来源】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根。
  【植物形态】玄参
  多年生草本,高60~120厘米。根圆柱形,长5~12厘米,直径1.5~3厘米,下部常分叉,外皮灰黄褐色。茎直立,四枝形,光滑或有腺状柔毛。叶对生;叶柄长0.5~2厘米;叶片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20厘米,宽3.5~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近截形,边缘具钝锯齿,下面有稀疏散生的细毛。聚伞花序疏散开展,呈圆锥状;花梗氏1~3匣米,花序和花梗都有明显的腺毛;萼片5裂,卵圆形,先端钝,外面有腺状细毛;花冠暗紫色,管部斜壶状,长约8毫米,有5裂片,上面2裂较长而大,侧面2裂片次之,下面裂片最小;雄蕊4,2强,另有1枚退化的雄蕊,呈鳞片状,贴生在花冠管上;花盘明显;子房上位,2室,花柱细长。蒴果卵圆形,先端短尖,深绿或暗绿色,长约8毫米,萼宿存。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在山坡林下。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地。浙江有大量栽培,其他各地也有栽培。
  【采集】立冬前后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刷净泥沙,曝晒5~6天,并经常翻动,每晚须加盖稻草防冻(受冻则空心),晒至半干时,堆积2~3天,使内部变黑,再行日晒,并反复堆、晒,直至完全干燥。阴雨天可采取烘干法。本品易反潮,应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生霉和虫蛀。
  【药材】干燥根圆柱形,有的弯曲似羊角。中部肥满,两头略细。长约10~20厘米,中部直径约1.5~3厘米。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有顺纹及抽沟,间有横向裂隙(皮孔)及须根痕。顶端有芦头均已修齐,下部钝尖。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乌黑色,微有光泽,无裂隙。无臭或微有焦糊气,味甘,微苦咸,嚼之柔润。以支条肥大、皮细、质坚、芦头修净、肉色乌黑者为佳。支条小、皮粗糙、带芦头者质次。
  主产浙江、四川、湖北。此外,贵州、湖南、江西等地亦产。以浙江产量大,质量好。
  此外,在我国北方地区尚有北玄参的根也常作玄参应用。其区别特征在花序紧缩成穗状;花冠黄绿色;叶较窄。喜生于湿润土壤中。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化学成分】含生物碱、糖类、甾醇、氨基酸、脂肪酸、微量挥发油、胡萝卜素等。
  【药理作用】北玄参的药理作用:
  ①降压作用
  流浸膏对麻醉兔静脉注射,小量能使血压先略有上升,继则下降;大量则仅使血压下降。水浸剂、乙醇水浸液及煎剂,对麻醉犬、猫、兔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健康犬及"肾型高血比"犬,口服煎剂2克/公斤,每日二次,均表现降压作用,对后者的效力较前者更显著,减少剂量时,作用出现刚延缓。在蟾蜍心脏灌流时,流浸膏小量可呈现强心作用,剂量加大则呈中毒现象,对蟾蜍下肢血管有扩张作用。
  ②其他作用
  流浸膏对正常家兔皮下注射(5克/公斤),可使血糖略有降低。从其根中提出的p-Mcthoxycinnamic_acid对伤寒疫苗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浸剂在体外,有抗真菌作用。因含皂甙,故有显著的溶血作用,并能引起局部刺激。
  此外,同属植物S.grosslwimi中所含的总黄酮甙元有降低动物血压、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利胆等作用。S.nodosa有镇静、降压、强心、扩张血管,并有某些抗惊厥的作用。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芦头,洗净润透,切片,晾干。或洗净略泡,置笼屉内蒸透,取出晾6~7成干。焖润至内外均呈黑色,切片,再晾干。
  《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玄参后,须用蒲草重重相隔,入甑蒸两伏时后出,晒干,拣去蒲草用之。"
  【性味】苦咸,凉。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吴普本草》:"神农、桐君、雷公、扁鹊:苦,无毒。岐伯:咸。李氏:寒。"
  ③《药品化义》:"味微苦微咸略甘,性凉。"
  【归经】入肺、肾经。
  ①《药类法象》:"足少阴肾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肾三经。"
  ③《本草新编》:"入脾、肾、胃三经。"
  【功用主治】滋阴,降火,除烦,解毒。治热病伤阴,舌绎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津伤便秘,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痈肿,瘰疬,温毒发斑、目赤、白喉、疮毒。
  ①《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②《别录》:"主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癥,定五藏。"
  ③《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
  ④《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
  ⑤《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
  ⑥《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
  ⑦《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⑧《本草正义》:"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疗风热之咽痛,泄肝阳之目赤,止自汗盗汗,治吐血衄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雷公炮炙论》:"使用时勿令犯铜,饵之噎人喉,丧人目。"
  ②《本草经集注》:"恶黄耆、干姜、火枣、山茱萸。反黎芦。"
  ③《本草经疏》:"血少目昏,停饮寒热,支满,血虚腹痛,髀虚泄泻,并不宜服。"
  ④《医林纂要》:"虚寒则忌。"
  【选方】①治伤寒发汗吐下后,毒气不散,表虚里实,热发于外,故身斑如锦文,甚则烦躁谵语,兼治喉闭肿痛:玄参、升麻、甘草(炙)各半两。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以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服。(《类证活人书》玄参升麻汤)
  ②治三焦积热:玄参、黄连、大黄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汤下。小儿丸粟米大。(《丹溪心法》)
  ③治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玄参一两,麦冬(连心)八钱。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温病条辨》增液汤)
  ④治伤寒上焦虚,毒气热壅塞,咽喉连舌肿痛:玄参、射干、黄药各一两。上药捣筛为末,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圣惠方》玄参散)
  ⑤治急喉痹风,不拘大人小儿:玄参、鼠粘子(半生半炒)各一两。为末,新汲水服一盏。(《圣惠方》)
  ⑥治瘰疬初起:元参(蒸)、牡蛎(醋煅,研)、贝母(去心,蒸)各四两。共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下,日二服。(《医学心悟》消瘰丸)
  ⑦解诸热,消疮毒:玄参、生地黄各一两,大黄五钱(煨)。上为末,炼蜜丸,灯心、淡竹叶汤下,或入砂糖少许亦可。(《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⑧治赤脉贯瞳:玄参为末,以米泔煮猪肝,日日蘸食之。(《济急仙方》)
No. 6
  玄参
  【来源】
  【原料】生石膏30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
  【制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用法】
  【功效】
No. 7
  玄参 Xuanshen
  [出处]《神农本草经》。
  [中药材学名] Radix Scrophulariae。
  (英)Figwort Root
  [别名] 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 重台,鬼藏,正马,鹿肠,端,玄台,咸,逐马,馥草,黑参,野脂麻,
  [基原]本品为双子叶植物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 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长圆柱形或纺锤形。茎具四棱,有沟纹。下部叶对生,上部叶有的互生,卵形至披针形,长10~15cm,边缘具细锯齿,齿缘反卷,骨质,并有突尖。聚伞圆锥花序大而疏散,轴上有腺毛;花萼5裂,裂片边缘膜片;花冠褐紫色,上唇长于下唇;退化雄蕊近圆形。蒴果卵形。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溪边、山坡林下及草丛中。主产浙江。
  [采制] 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子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
  [性状] 根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咸。
  [化学成份] 含微量挥发油、植物甾醇、油酸、亚麻酸、糖类、左旋天冬酰胺及生物碱。
  [性味归经] 味甘、苦、咸; 性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主治]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芦。
  [类药比较]
  玄参∶生地黄 两者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治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常相须为用。但玄参泻火解毒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瘰疬多用;生地黄清热凉血力较大,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各家论述]
  1.张元素:玄参,乃枢机之剂,管领诸气上下,肃清而不浊,风药中多用之。故《活人书》玄参升麻汤,治汗下吐后毒不散,则知为肃清枢机之剂。以此论之,治空中氤氲之气,无根之火,以玄参为圣药。
  2.《纲目》:肾水受伤,真阴失守,孤阳无根,发为火病,法宜壮水以制火,故玄参与地黄同功。其消瘰疬亦是散火,刘守真言结核是火病。
  3.《本草正》:玄参,此物味苦而甘,苦能清火,甘能滋阴,以其味甘,故降性亦缓。《本草》言其惟入肾经,而不知其尤走肺脏,故能退无根浮游之火,散周身痰结热痈。
  4.《药品化义》:戴人谓肾本寒,虚则热。如纵欲耗精,真阴亏损,致虚火上炎,以玄参滋阴抑火。凡头疼、热毒、耳鸣、咽痛、喉风、瘰疬、伤寒阳毒、心下懊憹,皆无根浮游之火为患,此有清上澈下之功。凡治肾虚,大有分别,肾之经虚则寒而湿,宜温补之;肾之脏虚则热而燥,宜凉补之;独此凉润滋肾,功胜知、柏,特为肾脏君药。
  5.《玉楸药解》:玄参,清金补水,凡疮疡热痛,胸膈燥渴,溲便红涩,膀胱癃闭之证俱善。清肺与陈皮、杏仁同服,利水合茯苓、泽泻同服。
  6.《本草正义》:玄参,禀至阴之性,专主热病,味苦则泄降下行,故能治脏腑热结等证。味又辛而微咸,故直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于经隧,而消散热结之痈肿。寒而不峻,润而不腻,性情与知、柏、生地近似,而较为和缓,流弊差轻。玄参赋禀阴寒,能退邪热,而究非滋益之品。《别录》所称补虚益精等辞,已觉言之过甚,乃《日华》竟称其补劳损,而景岳直谓其甘能滋阴,濒湖且谓与地黄同功,俗医遂用之于阴虚劳怯,则无根之火岂宜迎头直折,速其熄灭?且当时并不显见其害,甚且浮游之火受其遏抑,而咳呛等证,亦或少少见瘥,昧者方且归功于滋阴降火,而不知一线生阳,已渐消灭,从此不可救疗矣。此阴柔之害,与肆用知、柏者相等,则滋阴二字误之也。疗胸膈心肺热邪,清膀胱肝肾热结。疗风热之咽痛,泄肝阳之目赤,止自汗盗汗,治吐血衄血。
  7.《医学衷中参西录》:玄参,味甘微苦,性凉多液,原为清补肾经之药。又能入肺以清肺家烁热,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本经》谓其治产乳余疾,因其性凉而不寒,又善滋阴,且兼有补性,故产后血虚生热及产后寒温诸症,热入阳明者,用之最宜。愚生平治产后外感实热,其重者用白虎加人参汤,以玄参代方中知母,其轻者用拙拟滋阴清胃汤(玄参两半,当归三钱,生杭芍四钱,茅根三钱,甘草钱半)亦可治愈。诚以产后忌用凉药,而既有外感实热,又不得不以凉药清之,惟石膏与玄参,《本经》皆明载治产乳,故敢放胆用之。然石膏又必加人参以铺之,又不敢与知母并用。至滋阴清胃汤中重用玄参,亦必以四物汤中归、芍辅之,此所谓小心放胆并行不悖也。《本经》又谓玄参能明目,诚以肝窍于目,玄参能益水以滋肝木,故能明目。且目之所以能视者,在瞳子中神水充足,神水固肾之精华外现者也,以玄参与柏实、枸杞并用,以治肝肾虚而生热,视物不了了者,恒有捷效也。又外感大热已退,其人真阴亏损,舌干无津,胃液消耗,口苦懒食者,愚恒用玄参两许,加潞党参二、三钱,连服数剂自愈。《本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8.《别录》:生暴中风,伤寒身热,支满狂邪,忽忽不知人,温疟洒洒,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气,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心腹痛、坚症,定五藏。
  9.《药性论》:能治暴结热,主热风头痛,伤寒劳复,散瘤瘿瘰疬。
  10.《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
  11.《医学启源》:治心懊憹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
  12.《品汇精要》:消咽喉之肿,泻无根之火。
  13.《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玄参
  (一)概述
  别名元参、黑参、浙玄参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aensis Heml.),以根入药。有滋阴降火,润燥生津,消肿解毒的作用。治疗肿毒、咽喉作痛、伤寒、烦渴等。生产于长江流域各省,以浙江产量大,品质佳。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根肥大略弯曲,表面棕色或黑褐色。茎方形,直立,高达200厘米左右。叶对生有柄,狭卵形,先瑞尖,边缘锯齿。夏天茎稍开多数小花集成圆椎状聚伞花序,花冠筒部呈壶状,边缘唇形,绿紫色。蒴果卵形,种子细小。
  (三)生长特性
  玄参适应性很强,喜欢温暖湿润性气候。较耐寒、耐旱,排水良好的地方均可种。喜欢肥沃的腐殖质土和沙壤上为好。黏土、低畦地不宜种玄参,忌连作,隔3~4年才能种玄参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土层深厚沙质壤土,荒山阳山坡种植,前茬豆科、禾本科为好。玄参根入土很深,吸肥能力强,故需深耕,施足基肥,75000千克/公顷,经细耙平再作高25厘米,底部宽45-60厘米,顶宽30厘米左右的高垄,采用畦作,畦宽120厘米左右,长随地形和种量而定。
  2.繁殖方法
  分株、种子、扦插等方法。主要用芽繁殖为生产上常用,用种子繁殖率低。
  (1)根芽繁殖
  在北方冷凉气候,秋天收玄参时把带芽的根状茎,东西排放于宽100厘米,深120厘米的坑内,堆25厘米左右高。覆一层沙士,以见不到芽为止,以后随气温的变化逐渐加厚20厘米左右,坑内温度保持在0~2℃。第二年春天气温升高逐渐往下撤土,防止芽突长。4月份把根茎掰成数块,每块上面带有2~3个芽头,按行距45厘米,株距30厘米左右,挖穴栽植,每穴一个,有3个芽眼,芽的顶端向上,栽深约3厘米,再覆土5厘米,浇水。气温比较暖和的地方,也可在秋天,收获时,随收随栽,栽法同上。如果春季栽,把收获的玄参,芽头部分取下,放室内晾1~2天之后放在挖好的30厘米深的坑,把芽头放入坑内上面盖一层薄薄的草或土,坑内不能露雨,有积水。在3月左右即栽,万不能太迟,方法同上。
  (2)分株繁殖
  种植后的第二年春季,玄参每蔸萌发很多幼苗,当幼苗长成30~45厘米高的时候,每兜玄参除了留中间2-3株外,其余全部拔出作繁殖材料,在整好的畦内,按穴斜插,覆土,浇水。
  (3)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产量比较低,但用种子繁殖生长快,一年即可出产品,而且病害少。
  在南方种植玄参,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2月份进行。秋播在10~11月上旬进行。春播可当年收,但品质比较差,秋播生长快,在次年即收获,而品质、产量比春播好,多为育种土作采用。
  在北方3月上旬至4月上旬,进行阳畦育苗,畦做好后深灌,进行灌水播种。把种子均匀撒播或条播,用筛子筛些细上,将种子盖上即可。上面盖上一层稻草或麦草均可,便于保墒和保温。苗出来前撤去盖草,应注意保湿,经常浇水,至苗出来,注意管理。经常拔草,苗出齐后,间苗2~3次,苗长的很细弱,要追施少量肥料,苗高6厘米时,即可定植到大田,株行距同根芽繁殖方法。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当玄参出苗时,有草就拔除,除草时松土不易过深,避免伤害根块。6月份以后植株已长大,不必再松士,有草就拔。玄参在封垄前追1~2次磷、钾肥为主,并接一些厩肥或堆肥一起施下。施肥方法,在植株旁开小穴或沟施下,覆土,盖实,进行根部培土。
  (2)间苗
  玄参定植后,第二年从根部长出许多幼苗,使报部膨大,增加产量,及时拔除多余的菌株,只留2~3株即可。
  (3)打顶
  如果作商品收获的玄参,不作种用,当花薹抽出时及时摘除,使养分集中于块根部。
  玄参比较耐旱,干旱特别严重时,适当浇点水,不易涝大水,雨季注意排除积水。
  4.病虫害防治
  (1)斑枯病
  又名“铁焦叶”、“叶枯病”。病原属真菌中一种半知菌,学名Septoriascrophulariae West.。雨季较严重。南北各地普遍发生。发病初期,叶面出现紫褐色小点。中心略凹陷,后病斑扩大成多角形,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形病斑呈灰褐色,被叶脉分隔成网状,边缘围有紫褐色角状突出的宽环,病斑上散有许多小黑点。重者叶片枯死。防治方法:①收获后清园,消灭病残株。②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水和通风透气。③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数次。
  (2)白绢病
  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种半知菌,学名 Sclerotium rolfsii Sacc.。危害根及根状茎。南方易得此病。江苏6~9月发病,雨水多时严重。根部腐烂,病根及根际土壤布满白色丝绢状菌丝,并着生淡黄色至茶褐色油菜籽状小菌核。菌丝和小菌核可蔓延至主茎。病株迅速萎蔫、枯死。防治方法:①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忌连作。②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多雨地区应采用高畦种植。③及时拔除病株,去除病穴土壤,并撤石灰封闭病穴。④种栽前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泡5分钟后晾干栽种。
  (3)红蜘蛛
  危害叶片,造成白点、叶黄、干枯。
  另外,还有地老虎和蚜虫危害。防治方法,地老虎人工捕捉或食饵诱杀,蚜虫危害可用乐果或烟草灰水防治。
  (五)采收加工
  玄参耐寒性较强,对轻霜仍能生长的很好。地上茎枯萎时,进行收获。收之前上掉地上茎叶,然后挖出地下块根,将带有子芽的根状茎和作药用的块根分开,把块根晾晒1~2天再抖去泥土、须根,堆积起来,使之发汗3~4天,在发汗的过程中,要经常翻动,使内外部变成黑紫色,质地柔润,闷后再晾晒,全部晒干为止。
  玄参(cān)
  玄:深奥,玄妙。参:探究,领悟,参悟。玄参:参悟、探究深奥不易理解的东西。例如,“玄参南华经”就是探究深奥的南华经。
中国药典2005版
  名称:
  玄参
  汉语拼音:
  Xuanshen
  英文名:
  RADIX SCROPHULARIAE
  基原: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Hemsl.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
  性状:
  本品呈类回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鉴别:
  (1)本品横切面: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5个成群,多角形、类圆形或类方形,壁较厚,层纹明显;韧皮射线多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亦多裂隙;导管少数,类多角形,直径约至113μm.伴有木纤维。薄壁细胞含核状物。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10ml,浸泡1小时后,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哈巴苷对照品、哈巴俄苷对照品,加甲酸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7:1:2)为展开剂,用展开剂预饱和15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热风吹至斑点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2.0%。
  总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1.8%(附录Ⅸ K)。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测定,不得少于60.0%。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己腈为流动相A,以1%醋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8nm。理论板数按哈巴俄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20 20→50 80→5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哈巴饿苷对照品适量,加30%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中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3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浸泡1小时后,超声处理(功率50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3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哈巴饿苷(C24H30O11)不得少于0.050%。
  炮制方法:
  除去残留根茎及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微泡,蒸透,稍晾,切薄片,干燥。
  性味:
  甘、苦、咸,微寒。
  归经:
  归肺、胃、肾经。
  功效:
  凉血滋阴,泻火解毒。
  主治: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病,白喉,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9-15g。
  用药禁忌:
  不宜与黎芦同用。
  贮藏:
  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中西药分类:
  中药(药材及饮片)
中 草 药
    RADIX SCROPHULARIAE
中国药典2000版
  玄参
  拼音名:Xuanshen
  英文名:RADIXSCROPHULARIAE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88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ningpoensisHemsl.的干燥根。冬季茎叶
  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
  至干燥。
  【性状】本品呈类圆柱形,中间略粗或上粗下细,有的微弯曲,长6~20cm,直径
  1~3cm。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沟、横向皮孔及稀疏的横裂纹和须根痕。
  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鉴别】(1)本品横切面:皮层较宽,石细胞单个散在或2~5个成群,多角形、类
  圆形或类方形,壁较厚,层纹明显;韧皮射线多裂隙。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广,亦
  多裂隙;导管少数,类多角形,直径约至113μm,伴有木纤维。薄壁细胞含核状物。
  (2)取本品粉末1g,加水饱和的正丁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
  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玄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
  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
  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
  同的两个红色主斑点。
  【检查】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ⅨK)。
  【炮制】除去残留根茎及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或微泡,蒸透,稍
  晾,切薄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能与主治】凉血滋阴,泻火解毒。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
  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疠,白喉,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9~15g。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百科大全
  玄参
  radix scrophulariae
    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Hemsl. 的干燥根。
    
英文解释
  1. :  Figwort Root,  Raidix Scrophulariae,  root of Zhejiang figwort,  radix scrophulariae,  figwort
近义词
玄台
相关词
生物分类植物学物种
包含词
玄参目玄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