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反应战略
目录
No. 1
  美国在60年代推行的军事战略。1959年由美国前陆军参谋长马克斯韦尔·泰勒上将倡导,60年代初为肯尼迪政府采纳。由于核垄断地位的丧失,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对美国造成“瘫痪性影响”。1961年肯尼迪政府上台后制定“灵活反应战略”,抛弃大规模报复战略中片面依赖核武器的观念,规定应当建立多样化的军事力量,即在发展核武器和导弹的时,加强常规兵力,增加在常规战争中使用的空军和海军力量,扩充陆军,以便能打各种类型的战争,包括常规战争、核战争、特种战争、局部战争和世界战争,它以常规战争作为到处挥舞的“剑”,以核力量为“盾”,打算以足够的非核部队同时在欧洲和亚洲分别同苏联和中国打两场大战,并在其他地方对付规模不大的、称为“半个战争”的紧急情况。这就是所谓的“两个半战争”。为了修改灵活反应战略,1965年约翰逊政府提出“逐步升级战略”,它是灵活反应战略的具体化。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宣告灵活反应战略以及逐步升级战略的破产。
  战略的要点是:
  (1)在继续保持对西欧控制的同时,强调美国与西欧盟国的平等伙伴关系,要求西欧各国扩充常规力量。参加美国握有决定权的多边核力量计划。
  (2)强调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口号下,通过援助、贸易、旅行、新闻事业、科技与文化交流以及资金与技术的提供,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
  (3)对第三世界“恩威并施”,一方面继续打代理人战争或直接出兵,另一方面尽力施展和平的伎俩,例如组织“和平队”派往发展中国家,提倡“把粮食用与和平”,在非洲搞“攀亲戚”活动,在拉美组织“争取进步联盟”,以取信与发展中国家。
百科大全
  灵活反应战略
  strategy of flexible response
  linghuo fonying zhanlue
  灵活反应战略(strategy。f nexibl。「es-
  即nse)1%1一l%8年美国肯尼迪政府、
  约翰逊政府奉行的军事战略。其基本点是:
  全面准备打各种战争,贡点是打特种战争和
  有限战争;以常规部队作为对外于涉的
  “剑”,以核力量作为“盾”,采取逐步升级的
  作战思想,强调根据所遇“挑战”的规模和
  性质区别对待,作出灵活、适当的反)、笙。
  5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形势发生很人
  变化。1957年,苏联先r美国试验成功洲
  际弹道导弹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在国际
  上引起巨大反响。同时,亚、非、拉各国民
  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动摇和摧毁r帝国
  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基础。美国大规模
  报复战略因此而失去作用。美国政界和军
  界的一些重要人士,如R.S.麦克纳‘材立、
  M.D.泰勒等认为大规模报复战略不再具有
  可信性。“灵活反应战略”一词首次}招现于
  美国陆军前参谋长泰勒制定的“国家军事
  计划,’中。该计kll于1955年10月l日作为
  官方文件发表。泰勒在文件中称:“大规模
  报复作为一种指导性的战略思想已经走进
  了死胡同,急需对其重新估价……我要提
  出来取代大规模报复的那种战略思想叫
  做……灵活反应战略。”60年代初,该战略
  为肯尼迪政府采纳。1967年,又成为北人
  西洋条约组织的正式战略。
  1962年10月,泰勒升任美国参谋长联
  席会议主席,他主张的灵活反应战略开始
  推行。该战略将战争区分为三类:核大战、
  有限战争和特种战争。同时主张建立一支
  “多样化”的军事力量,即在继续发展核武
  器的同时,加强常规兵力,扩充陆军,增
  强在常规战争中使用的空军和海军,以便
  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以适合情况的
  武器和部队作出反应”(《美国军事战略概
  论》第40页,国防大学出版社,1989),既
  能打核战争,又能打常规战争;既能打正
  规战争,又能打特种战争。1965年,美国
  赫德森研究所所长H.康恩提出“逐步升
  级”理论,将战争从危机到全面核大战区
  分为7个阶段、6道门槛和44个阶梯,强
  调逐步增大压力,扩大战争,迫使对方让
  步,以期不战而胜或以较小代价换取最大
  胜利。该战略理论被视为灵活反应战略
  具体化。在作战对象上,该战略将苏联视
  为主要敌人,将中国视为次要对手。在战
  争准备上,提出打“两个半战争”的指标,
  即在欧洲同苏联,在亚洲同中国各打一场
  大仗,同时在其他地区打一场镇压民族解
  放运动的小仗。在军队建设上,要求重点
  加强常规部队与特种部队,同时保持核力
  量的相对优势,建立一支具有“确保摧毁”
  能力的“第二次打击力量”。美国在越南战
  场的失败宣告了灵活反应战略的破产。
  (周伯荣)
  美国B一52轰炸机轰炸越南北方
包含词
新灵活反应战略灵活反应战略常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