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 亚细亚陆鱼 三块鱼
俗称 普氏裸鲤 鳇鱼
拉文种名 tribolodon brandti (dybowski)
英文种名 far eastern dace
分布区域 太平洋的亚洲沿岸,北自黑龙江河口, 南至日本的本洲富山县以北的沿海和河川。中国的绥芬河、图江为其产卵洄游的河流。
资源量 在绥芬河和图们江滩头鱼资源历来较为丰富,最高年产量100余吨(60年代未),近20年来资源量急剧下降,目前产量不足10吨。其原因:在浅水区集中结群产卵,易捕捞;水利设施的建设影响到亲鱼的产卵洄游;沿岸工厂排放污水, 水域污染严重,失去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活习性 冷水性唯一在海水中生活的溯河性鲤科鱼类。
繁殖习性 生长缓慢,通常为体长250毫米的中小型鱼类。性成熟较早,雄鱼2龄时性成熟,雌鱼3龄时性成熟,产卵时结成大群游到水深仅半米的岸边滩头, 产卵时雄鱼追逐雌鱼翻腾窜跃,浪花四溅,往往长达百米,产粘性卵,卵大,卵径2.5-2.8毫米,受精卵膨胀后达3.6-4.0毫米,呈桔红色。卵粘附于河底石砾上孵化, 水温在16℃时,经6天孵化,初孵仔鱼体长7-8毫米。平均怀卵量约为3万粒。滩头鱼在海中生活时的食饵为无底栖息无脊椎动物。在河流下游的食性十分复杂,食谱中有底栖寡毛类、虾蟹、田螺、摇蚊幼虫和蜉蝣、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以及金藻、甲藻和硅藻等。以季节而论,夏季以动物性食饵为主,而秋冬以植物性食饵为主。
每年分三批从日本海游入绥芬河繁衍后代;4月初游来第一批,鱼身两侧各有一条桔红色条纹,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称金滩头;5月第二批,体侧条纹为银白色,称银滩头;6月第三批,鱼身条纹浓黑,称黑滩头,数量比前两批多。
保护措施 利用滩头鱼生活在沿海,食性广,性成熟较早,繁殖力强的特点,进行人工育苗,放流,以增加滩头鱼自然资源的数量,发殿滩头鱼渔业的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