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江苏 >淮安 >淮安市区 > 清江大闸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清江大闸投诉电话淮安市旅游投诉电话:0517-3605355
  江苏省旅游投诉电话:025-8341818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清江大闸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宜旅游,尤以春暖花开或秋风送爽之际为佳。清江大闸美食淮安,作为人文荟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敬爱的周总理故乡,人杰地灵、风光秀美、物产丰富,千百年来,这里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是名扬中外的淮扬菜系的发源地之一.淮安菜是淮扬菜系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端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青莲岗文化”,至迟在距今六千多年以前,当地先民已用陶器烹饪,经过数千年的变迁,至明清时期成为体系完整、风格独特、享誉南北的独立流派,和扬州等地一道,为淮扬菜系的最终形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淮安菜讲究选料和前期加工;讲究刀工的合理运用;讲究火候的恰到好处;讲究调味的和合多变;讲究菜式的丰富多彩。其中的“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鸡腿扒乌参”、“开洋扒蒲菜”、“朱桥甲鱼”、“生熏白鱼”、“风白鱼”、“清炒黄瓜鱼”、“白煮淮鲇”、“拆骨掌翅”、“炖家野”、“叉烤长鱼方”、“钦工肉圆”、“文楼汤饱”、“淮安茶馓”、“淮饺”等,早已成为淮扬菜的经典代表。《清稗类钞》录有全国五大名筵,淮安就独占其二,一为全鳝席,一为全羊席,与烧烤席、燕窝席、豚蹄席齐名天下。
  清江大闸口是指清江大闸及其附近区域。清江大闸又名若飞桥。
  清江浦原系河道名称,旧为沙河,又名乌沙河,为宋朝江淮转运使乔维岳所开凿,明朝永乐十三年即公元1415年,漕运总督陈瑄重新疏浚沙河,更名为清江浦,在清江浦上建了四道闸,其中之一为清江大闸(也叫清江闸),以清江浦所涉之地域即为清江浦镇。随着时代的变迁,清江浦又演变为清江的专用称呼了。
  大闸旁立有一座《若飞桥》石碑。1946年5月14日,苏皖边区政府为纪念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在黑茶山遇难,将大闸更名为若飞桥,1951年1月清江市人民政府重建。一天,我看到数名中国人围着一个外国人面对石碑议论什么,听翻译介绍才知道,苏联专家不明白中国人民就以这样极其简单的方式纪念一位中国共产党的杰出将领!
  旧时大闸通体为木结构,且很窄,重建后为钢筋水泥结构,宽度加倍,且美观得多。在我儿时记忆中,大闸两头近百米范围内杂乱地摆满了五金旧货地摊。在大小闸之间的中洲路两侧,沿石堤盖满了简易棚户,朝路的一面都是门面铺子,一间紧挨一间,有卖回纺布及回纺布制品的,有卖面粉袋子的,有卖铁件的,整天过往行人川流不息,特别是乡村集镇人批发回纺布和回纺布制品的较多。在面朝北的铺子间还挤着一间很窄的“文王神课”测字摊,里面坐着一位盲人老者,专替人打卦测字算命。在大闸南北两边有几处说书摊,说书人一手拿惊堂木一手拿铜锣和木槌,说一阵敲一阵,听书人有坐有站,津津乐道(那时很少有其他娱乐去处),书说到紧要处卖了关子,便有人手捧铜锣或帽子向人群要钱。
  那时运河水流湍急,在大闸旁石堤边上常年有人舀鱼,舀鱼工具是一杆长竹篙,竹篙下端连着一个长三角形的网,舀鱼人站在石堤边上,上身前倾,眼睛向下看,很是危险,一不小心会掉下河,舀上几次乃至十来次才能舀到一条鱼,鱼还不小,最小的一斤多重,大的三四斤,甚至更大,有鲤鱼鲑鱼,最多的是鲑鱼。当时我不明白,舀鱼为什么三角网总是紧贴闸门石壁由上游向下游移动,而不向上舀?长大之后我才明白,鱼多是逆水而上。
  大闸南侧向西是河南东路,河南东路起始处有条龙亭巷,据说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过清江浦时曾在此解手,后来便有人造了“龙亭”,巷子因龙亭得名;其时皇后在河对面清真寺附近小憩等候,后于此建一“凤亭”,龙凤相对。龙亭早已不见,儿时我见到的只是叫花堂,有一间大屋子,几个乞丐住在里面,冬天他们一面晒太阳一面捉虱子。
  大闸向南行约100米又分叉,向东是轮船码头,向西便是清江市鼎鼎有名的花街,以布匹店、花店为主,这里卖的是花不是鲜花,而是绒花及其他头饰品或装饰品,新娘新郎、小脚老太太、大姑娘小媳妇都能买到适合自己佩戴的花和装饰品。花街向西不远就是东大街,国营百货公司、花纱布公司、新华书店都坐落在这里。那时只要有百货公司的地方便是这座城市的中心,也是最繁华的地方。1951年由商会发起,各布匹店出资,在花街上空和店铺屋檐平齐,由东向西用长幅大红布拉起了天幔,数幅并排,遮住了天空遮住了一条街,家家门口悬挂国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周年,非常隆重,看热闹的人水泄不通。
  和花街头衔接的是轮埠路,轮船码头就设在此,它面对中洲,连接花街和大闸,背靠慈云寺和文庙。码头附近有各家轮船公司的候船室和售票窗口,以及货栈,还有数家旅馆客栈。由于客货运并举,日夜繁忙,给花街大闸口带来一派繁华景象。以前商人出门做生意多以水路为主,方便、价廉、安全。比如到上海,可从清江轮船码头上船沿运河开到镇江,再换乘长江大轮抵达上海十六铺码头。解放后陆路交通逐渐崛起,轮船码头开始衰落,1959年大运河码头建成,轮埠路轮船码头也就停运了。现在轮埠路轮船码头旧址已改建为御龙园,河边停泊着四艘豪华画舫游艇,供人们沿里运河游览淮安各处景点。御龙园对面中洲公园已建成,园内仿古建筑具有淮安地方特色和传统风貌,标志性建筑清江浦六角楼屹立在公园最东端。
  清江与众不同,其他城市庙宇是文在内武在外,而清江相反,关帝庙在城内清晏园,孔子庙(即文庙)坐落在城外,这又另有历史典故了。
No. 2
  清江大闸,位于江苏省淮安市。
  它于明永乐中陈瑄所建,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完好,岿然屹立。它是我国运河史上极为罕见的一大工程建筑,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大闸经清代康雍乾嘉道各朝重修加固,最后将闸口放宽至2丈2尺。闸下溜塘深广,但却是漕粮所必经之咽喉要道。每当运粮季节,万艘漕船和12万漕军“帆樯衔尾,绵亘数里”, 蔚为壮观。过闸之艰险,淮阴籍剧作家陈白尘曾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写其亲见:“…… 原来半里宽的河面,除了越闸分去不足三分之一的河水,其余的都奔向这狭窄的闸门而来,扰如千百人同时涌向几尺宽的小门一般,你冲我撞,都想奔突而出,于是互相激荡,形成汹涌澎湃之势,而两岸石壁,回声相应,遂发出震天价的怒吼…… 。当这些怒流在约莫五丈长的狭窄的闸堂中被两岸巨石束缚得互相撞击、左右翻腾之后,终于挤出大闸的后门。后门之外,是一片与闸门前相仿佛的广阔的大闸塘,河水夺门而出之后,又形成半瀑布形倾泻而下。由于闸上与闸下的水面在洪水期相距约三丈之谱,平时相距也有一二丈,这半瀑布似的河水,便以十五度至三四十度的角度向下翻滚奔腾,在大问塘里形成无数的漩涡。在几十丈宽广的闸塘中回旋之后,它才以一泻千里之势直奔长江而去。…… ”昔时,5月闹龙船,7月放河灯,一种繁胜景象,为他处所未有。闸塘盛产爬闸蟹、?鱼,往往举网即获,也有用长竹竿系着网兜从闸背伸人捞取的。闸畔“鱼舟成市,庖肆争买’。(张展南《淮阴风土记》)
  舟船过闸,十分艰难。清初诗人吴伟业曾有诗叹道:
  岸束穿流怒,帆迟几日程。
  石高三板浸,鼓急万夫争。
  善事监河吏,愁逢横海兵。
  我非名利客,岁晚肃宵征。
  诗人查慎行的《发清江浦》诗则进而表述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南来步步远风霾,川路晨征一倍赊。
  竹落蒲帆浑不用,橹声如雁下长淮。
  编芦缚荻策成堆,大舸多从江外来。
  试问老提提畔柳,年年辛苦为谁栽?
  解放前,淮阴劳苦大众中间有一句俗语,叫“眼一瞎,跳大闸”。正因清江大闸溜塘深广,水流湍急,投身水中很快就会被卷人漩涡,不见踪影,所以无以聊生的穷苦人常有跳闸塘自尽的。
  清初诗人王士祯曾任工部分司驻淮,于此创浮桥以利行人。并在闸上置活动闸板,船过则开,船去则合。闸板断开时有摆渡往来渡客。淮阴第一次解放后,苏皖边区政府在闸上建造木桥,并命名为“若飞桥”,以纪念在“四• 八”空难事件中被难的王若飞烈士。建国以后,又建钢筋水泥的桥面。因为在市区以南重新开掘大运河新道,里运河流经市区内的一段(即清江浦)已变得水流平静,不复对往来船只形成威胁。
  《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 清江闸历史上,清江闸是京杭大运河南北的咽喉地带。2009年9月26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6枚,当中第4枚是位于江苏淮安的清江闸。该枚邮票上还印有清江闸旁的总督漕运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