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修理 : 电线电缆 : 冶金 > 润滑系统
目录
No. 1
  润滑系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和冷却。润滑系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
  燃料进入引擎燃烧后,将燃料的内能转换成「功」来使引擎运转,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功」都用来驱动引擎的运转,因为引擎中机件间的摩擦会消耗引擎产生的功,而将其转换为热能。为了降低磨差来保护引擎,必须有一润滑系统来润滑引擎。
  机油的功用没错,机油正是在引擎中扮演润滑的角色。机油除了能润滑引擎降低摩擦外,还有防止引擎金属腐蚀、消除进入引擎中的灰尘及其它污染物、在活塞与汽缸壁间帮助燃烧室气蜜、为活塞及轴成等零件冷却及消除引擎内不必要的产物。
  机油的循环引擎中大部分的机油都储存于油底壳中,机油的循环由随引擎转动之机油泵浦驱动,自油底壳将机油吸出,经过机油滤清器滤掉杂质后,高压的机油从引擎的机油流道流至引擎各处,润滑或冷却各个机件,最后在流回油底壳中。
  引擎中会有极少量的机油进入燃烧室被燃烧,所以机油有少量的消耗是正常的。然而若过量的机油由活塞与汽缸壁的间隙往上进入燃烧室称为「上机油」,而机油由汽缸头之阀系间隙向下流入燃烧室中则称为「下机油」,二者都是所谓的「吃机油」。引擎若是有吃机油的现象,当然机油会消耗很快,而且因为机油大量燃烧的关系,会自排气管排出淡青色的烟,此时必须去保修场检查是「上机油」或「下机油」,好对症下药。
  机油的选用机油依据其成分可分为全合成、半合成及矿物油,一般来说,全合成机油在引擎中随引擎运转的衰退程度较低,而矿物油的衰退程度较高。但是若是车辆都能在原厂指定之换油里程(图库 论坛)或时间内更换机油,就算使用矿物油,也不会对引擎造成任何伤害。
  机油除了有成分上的不同,也在「黏度指数」上有区别。黏度指数是指机油黏度随温度改变的程度,目前最常使用的机油黏度分类是依照sae号数分类,不同的号数对应不同的黏度范围,号数越大代表黏度越大。sae编号后方加上w者指适用于寒冷气候的机油,其编号越小者黏性越小,引擎在寒冷的冬天越容易启动。
  机油号数除了sae 50 (例) 或sae 10w (例) 等单级机油外,还有如10w-40等之复级机油,复级机油能同时满足高温与低温的使用需求。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多为复级机油,复级机油于w之前的号数越低、后方的号数越高者,表示该机油能适用的气候范围较大。以台湾的气候状况,10w-40已经能满足,若引擎长时间以高负荷、高转速运转者,则可选用黏度较高的机油。
什么是润滑系统
  所谓润滑系统,指的是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剂的一系列的给油脂、排油脂及其附属装置的总称。润滑系统可分为五种,即循环润滑系统,集中润滑系统,喷雾润滑系统,浸油与飞溅润滑系统,油和脂的全损耗性润滑系统
  虽然润滑系统的设计要根据各种机械设备的特点和使用条件而定,但它总是由几种主要元件(如液压泵、油箱、过滤器、冷却装置、加热装置、密封装置、缓冲装置、安全装置、报警器等)所组成,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的具体工况选择或设计出由各种元件组成的润滑系统
  。
保证润滑系统的基本要求
  一般而言,机械设备的润滑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1)保证均匀、边续地对各润滑点供应一定压力的润滑剂,油量充足,并可按需要调节。
  2)工作可靠性高。采用有效的密封和过滤装置,保持润滑剂的清洁,防止外界环境中灰尘、水分进入系统,并防止因泄漏而污染环境。
  3)结构简单,尽可能标准化,便于维修及高速调整,便于检查及更换润滑剂,起始投资及维修费用低。
  4)带有工作参数的指示、报警保护及工况监测装置,能及时发现润滑故障。
  5)当润滑系统需要保证合适的润滑剂工作温度时,可加装冷却及预热装置以及热交换器。
  在设计润滑系统时必须考虑以三种润滑要素,即:
  ①摩擦副的种类(如轴承、齿轮、导轨等类支承元件)和其运转条件(如速度、载荷、温度以及油膜形成机理等);
  ②润滑剂的类型(如润滑油、脂或固体、气体润滑剂)以及它们的性能;
  ③润滑方法的种类和供油条件等。
润滑系统和方法的分类
  目前机械设备使用的润滑系统和方法的类型很多,通常可按润滑剂的使用方式和情况分为分散润滑系统和集中润滑系统两大类;同时这两类润滑系统又可分为全损耗性和循环润滑两类。
  除以上分类而外,还可根据所供给的润滑剂类型,将润滑方法分为润滑油润滑(或称稀油润滑)、润滑脂润滑(或称干油润滑)以及固体润滑、气体润滑等。
  (1)分散润滑常用于润滑分散的或个别部件的润滑点。在分其润滑中还可分为全损耗(或“一次结油润滑”)型和循环型两种基本类型,如使用便携式加油工具(油壶、油枪、手刷、氯溶胶喷枪等)对油也、油嘴、油杯、导轨表面等润滑点手工加油,以及油绳或油垫润滑、飞溅润滑、油环或油链润滑等。
  (2)集中润滑使用成套供油装置同时对许多润滑点供油,常用于变速箱、进给箱、整台或成套机械设备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的润滑。集中润滑系统按供油方式可分为手动操纵、半自动操纵以及自动操纵三类系统。它同时又可分为全损耗性系统、循环系统是指润滑剂送至润滑点以后,不再回收循环使用,常用于润滑剂回收困难或无须回收、需油量很小、难以安置油臬或油池的场合。而循环润滑系统的润滑剂送至润滑点进行润滑以后又流回油箱再循环使用。静压润滑系统则是利用外部的供油装置,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剂输送到静压支承中进行润滑的系统。
集中润滑系统的类型
  集中润滑系统是在机械设备中应用最广泛的系统,类型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7种类型:
  (1)节流式利用流体阻力分配润滑剂,所分配的润滑剂量与压力及流孔尺寸成正比,供油压力范围为0.2~1.5MPa,润滑点可多至300以上。
  (2)单线式润滑剂在间歇压力(直接的或延迟的)下通过单线的主管路被送至喷油嘴,然后送至各润滑点.供油压力范围为0.3~21MPa,润滑点可多至此200以上。
  (3)双线式润滑剂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由一个方向控制阀交替变换流向的两条主管路送至定量分配器,依靠主管路中润滑剂压的交替升降操纵量分配器,领先主管路中润滑剂压力的交替升降操纵定量分配器,使定量润滑剂供送至润滑点.供油压力范围0.3~40MPa润滑点可多达2000个。
  (4)多线式多头油泵的多个出口各有一条管路直接将定量的润滑剂送至相应的润滑点.管路的布置可以是并联或串联安装.供油压力范围0.3~40MPa,润滑点亦可多达2000个。
  (5)递进式由压力升降操纵定量分配器按预定的递进程序将润滑剂送至各润滑点.供油压范围0.3~40MPa,润滑点在800个以上。
  (6)油雾/油气式 油雾/油气润滑是压缩空气与润滑油液混合后经凝缩嘴或喷嘴后呈现油雾或微细油滴送向润滑点的润滑方式.供油量可以调整,润滑油能随压缩空气中含有悬浮的油雾,对环境有污染,必要时可用通风装置排除废气.
  采用此润滑方式时,必须采用经过除水分和净化的压缩空气,同时,润滑油最好加抗氧化添加剂.
  油雾和油气润滑的区别是,前者的油颗粒尺寸为1~3m,而后者的油颗粒尺寸为50~100m,通常为微小油滴状,其输送距离较前者短得多.
  (7)混合式由上述润滑系统组成而成的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的选择原则
  在设计润滑系统时,应对机械设备各部分的润滑要求作全面的分析,确定所使用润滑剂的品种,尽量减少润滑剂和润滑装置的类别.在保证主要总值件的良好润滑条件下,综合考虑其他润滑点的润滑,要保证润滑质量。应使润滑系统既满足设备运转中对润滑的需要,又应与设备的工况条件和使用环境相适应,以免产生不适当的摩擦、温度、噪声及过早的失效。应使润滑系统供送的油保持清洁,防止外界尘屑等的侵入造成污染、损伤摩擦表面,提高使用中的可靠性。复杂润滑系统的主要元件如泵、分配阀、过滤器等应适当地组合在一起并尽可能标准化,便于接近进行维护、清洗,降低设备运转与维修、保养费用,防止发生人身、设备安全事故。
  在选择润滑系统时,要注意该系统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注意装设指示、报警和工况监控装置,预测和防止早期润滑故障,以提高设备开动率和使用寿命。
百科大全
  runhua xitong
  润滑系统
  lubricating system
    发动机中供应滑油(润滑剂)的系统。用于向轴承和齿轮的摩擦面供给滑油,起冷却和润滑作用,防止零件锈蚀,并带走杂质。
    润滑系统由油泵、油滤、喷嘴、油气分离器和散热器组成。油泵包括用于滑油增压的齿轮泵和收油的回油泵。回油中掺有大量空气,所以回油泵的总流量比增压泵要大几倍。油滤用于清除杂质,一般为网格式。增压油路内的油滤装有旁路活门,可在油滤堵塞或低温起动时保证正常供油。有时在回油泵前装有磁性堵头式检屑器,通过收集油中金属屑来发现磨损故障。喷嘴为直流式,高速轴承可以从轴承内环钻孔供油。油气分离器通常带有高速旋转转子,靠离心力将油和气分开。气较轻,可从转子中腔引往油箱上方。还有一种静止的板式油气分离器。散热器是用燃油或空气冷却滑油的装置。
    滑油系统分为闭式和开式两种。在闭式润滑系统中,散热后的滑油全部返回油箱,可继续冷却。在有的润滑系统中,散热后的滑油直接流向增压泵进口处,不返回油箱。在开式润滑系统中,用过的滑油全部排往机外,可省去回油泵等附件,但耗油增大,适于短时工作的发动机。
    润滑系统用的工作介质是润滑剂,航空发动机上使用的油类润滑剂又称滑油。滑油有矿物油和合成油两类(见润滑材料)。
     (毛可久 吴琪华)
    
相关词
自动润滑系统电脑程控润滑自动润滑工业机械润滑设备润滑泵润滑装置
润滑液压站汽车发动机动机汽车发养护柴油机清洗剂
玉柴更多结果...
包含词
微量润滑系统油雾润滑系统集中润滑系统
喷雾润滑系统汽车润滑系统多线润滑系统
双线润滑系统单线润滑系统自动润滑系统
压力润滑系统轧制润滑系统补偿润滑系统
干油润滑系统稀油润滑系统循环润滑系统
油脂润滑系统真空润滑系统发动机润滑系统
浸没式润滑系统喷雾式润滑系统粗轧机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地下室数码自动润滑系统多点自动润滑系统
干油喷射润滑系统稀油循环润滑系统稀油集中润滑系统
手动飞溅润滑系统单线集中润滑系统干油压力润滑系统
干油集中润滑系统Centro-Matic单线润滑系统Multi-Line多线润滑系统
TwoLine双线润滑系统中速磨煤机自动润滑系统润滑油集中润滑系统
干油集中压力润滑系统中央强制干油润滑系统稀油集中压力润滑系统
粗思机干油润滑系统自动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干油和稀油润滑系统
河谷(佛山)汽车润滑系统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