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哺乳动物,身体圆而长,前肢比后肢短,趾有爪,尾巴短而扁,毛深褐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洋中。毛皮很珍贵。通称海龙。 |
|
海獭enhydra lutris
分类:食肉目carnivora 鼬科mustelidae 海獭属enhydra
海獭是稀有动物,只产于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 海獭的身上长有动物界中最紧密的毛发(每平方寸有一百万根)。 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海獭是由栖息于河川中的水獭,在大约五百万年前才移居海边而进化成海兽。 因此,海獭并不像生存在于海水中已有三千五百万年的老前辈─-海狗─那样善于潜水,同时也缺乏一层厚厚的皮下脂肪以抗寒。
海獭的抗寒本领是来自体内和体外两项遗传变异,体外变异就是上述的盛长密集毛发,而体内变异则是消耗大量海鲜以盛产热能。
是故 ,海獭不但是动物界中特有最佳的毛皮兽, 同时也是地球上食量最大的动物,通常一天要消耗其体重的三分之一那么多的海鲜。换句话说,成熟海獭的体重大约是六、七十磅,所以平均每 一头一天就要吃十几磅甚至二十几磅的海鲜。
海獭是肉食兽中唯一的海栖动物。成年雄海獭体长1.47米,体重45千克。雌海獭体形娇小,体长约1.39米,体重约33千克。海獭的尾巴长约30~40厘米。它的头很小,身躯肥胖,前肢短而裸露,后肢长而扁平,趾件间有蹼,成鳍状,适于游泳和潜水。海獭主要生活在海中,仅休息和生育时上岸,甚至睡觉时也在海里漂浮。海獭是海兽中会利用工具捕食的动物。海獭具有一层厚密的体毛。它的皮毛是哺乳动物中的密度最高的。 早在260年前,人们发现海獭的皮毛是御寒的珍品,于是大量捕猎。在阿拉斯加,据说当时有一个俄国人一次就捕获上万头海獭,取皮去肉,高价出售,牟取暴利。到1911年,海獭的数量仅剩下1000头。后来,经过保护,海獭的数量才有所回升。
海獭擅长潜水,经常潜到3~10米处活动,有时潜到50米深的海底寻找食物,它们几乎不到陆地上活动,也从不远离海岸。夜晚,它们能在海面上过夜睡觉。与其它海兽相比,海獭的游泳速度算是比较慢的,每小时仅10~15千米。
海獭的食物大部分是海底生长的贝类、鲍鱼、海胆、螃蟹等,有时也吃一些海藻和鱼类。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海胆,但海胆的壳很坚硬,靠牙齿是绝对咬不开的,海獭就想出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在水下拣起海胆把它们夹在前肢下边松弛的皮囊中,很快地浮上水面,四条腿朝上仰游着,把从海底拣来的拳头大小的石块放在胸前当砧石,用前肢夹着海胆在石块上撞击,一旦发现壳敲破了,海獭便马上将里面的肉质部分吸食出来。吃饱之后,它们会将石头保存下来,反复使用。这一点海獭胜过类人猿。
海獭身上对人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它的皮毛。用海獭皮制成的衣服是御寒的极品。海水的传热比空气要快4倍,而海獭没有像鲸那样厚厚的皮下脂肪层可以保暖,它的皮下脂肪仅占体重的1.8%,但是海獭有一身厚厚的皮毛,每平方厘米有毛12万5千根,同时皮毛上还有一层脂肪,即使在深水里也能滴水不透。
*——*——*——*——*——*——*——*——*——*——*——*——*——*——*——*——*——*——*——*——*——*—
海獭是哺乳动物,生活在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和堪察加半岛沿海,善于游泳和潜水,它体长1公尺左右,尾长约30公分,只是在休息和繁殖的时候才上陆,它前肢短小,专门取食和梳刷绒毛,后肢较长,宽大而扁,成鳍状,趾间有蹼,能像桨那样划水。长长的尾巴像舵那样在前进时掌握方向。
长期以来,人们总以为自己是唯一会使用工具的智慧动物,然而,事实说明其它动物也会使用工具。海獭非常喜欢吃硬壳动物,如海胆、贻贝、蛤子等。这些动物都有很坚硬的外壳,海獭的牙齿根本无法咬碎它们。那么海獭是怎样破壳吃肉的呢?聪明的海獭想到了更坚硬的石块。它们在海底抓到海胆或其它软体动物以后,先把猎物挟藏在两个前肢下面的皮囊中,游到水面后仰躺,把随身携带的约有拳头大的方形石块放在胸博上作砧板,然后用前肢抓住猎物使劲往石头上撞击,击几下以后看一下猎物的外壳是否破碎,若未破碎,则继续用力撞击,直到壳裂肉露为止。有人统计,一头海獭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可以从海底捕获54只贻贝,在石头上撞击2237次。饱食以后,海獭把石头和吃剩的食物藏在皮囊中,即使海浪冲击也不会失落,以备再用。
海獭的睡觉十分有趣。夜幕降临,有的海獭也爬上岸来,在岩石上睡觉,但大多数时间海獭却寝于海面。它们寻找海藻丛生的地方,先是连连打滚,将海藻缠绕在身上,或者用肢抓住海藻,然后枕浪而睡,这样可避免在沉睡中被大浪冲走或沈入海底的危险。海獭的这种睡觉模式可以有效地抵御来之岸上的敌害威胁。海獭睡觉时,如果受到敌害的来犯或者受到惊忧,大多数成员立即潜水逃跑,但常有少数成员留下来,以探明引起骚动的原因。一旦发现确有危险时,就用尾巴“僻啪僻啪”地猛击水面,以此作为报警信号,通知其它成员赶快潜逃。另外海獭具有特别灵敏的嗅觉,能够嗅到8千米以外人吸咽的味道。要是有人在海滨上走过之后,如果不经几次潮水把人留下的气味刷掉,它们就不会上岸。这种灵敏的嗅觉有利于它们及早发现敌害。
海獭平时特别爱“打扮”。它的一生除了觅食和休息以外,总是用相当多的时间来梳理、舔擦自己,皮毛、头尾和四肢都不放过,连胸腹部这个“餐桌”也都洗得一乾二净,它的这种“梳妆”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海獭全靠身上的皮毛起保护作用,如果皮毛乱蓬蓬的,或者沾上了污秽,海水就会直接浸透皮肤,把身体的热量散失掉,因而会被冻死。
海獭的繁殖比较缓慢,5年才有一胎,通常一胎只有一只,双胞胎和三胞胎是极为罕见的。海獭的怀孕时间长达1年,刚生下来的海獭在头一年里,几乎是毫无抵抗力的,无论妈妈到哪里,都只能挂在胸前,据统计,每10只小海獭中只有1只小海獭在将来的时间里才有本领扩展它的领地。再加上人类的大量捕杀以谋取它珍贵的皮毛,海獭在过去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现在重视了它们的保育活动,海獭才增加到了几万头。
奇特的吃食方式
海獭喜食海蛤、海胆、石鳖、鲍鱼、贝类等有硬壳的动物,那它们是怎样来吃硬壳里面的肉呢?说来很有意思,它们潜到水底,捞起几枚贝类或海胆,塞在自己肚皮里的皱摺,再拾一块石头,游上水面后,就仰面浮着不动,把石块放在腹部,然后用前肢把海贝往石块上不停地用力敲打,直到硬壳敲碎,这样它们就能吃到里面的肉了。
高度的警惕性
海獭白天觅食晚上睡觉,但它不睡在岸边,而是睡在海中海藻繁茂的地方,用海藻缠绕住自己的身体,这样可以防止熟睡后被海浪冲走。睡觉时海獭彼此间靠得很近,当大群海獭入睡后,总要有几只海獭在周围站岗放哨。值勤的海獭一旦发现情况后,便会发生响亮的尖叫声来唤醒入睡的海獭。
海獭睡觉十分有趣。大多数时间海獭寝于海面。它们寻找海藻丛生的地方,连连打滚,将海藻缠在身上,枕浪而睡。这种睡觉方式可抵御敌害威胁。 |
|
海獭是稀有动物,只产于北太平洋的寒冷海域, 海獭的身上长有动物界中最紧密的毛发(每平方寸有一百万根)。 根据动物学家的研究,海獭是由栖息于河川中的水獭,在大约五百万年前才移居海边而进化成海兽。 因此,海獭并不像生存在于海水中已有三千五百万年的老前辈─-海狗─那样善于潜水,同时也缺乏一层厚厚的皮下脂肪以抗寒。
海獭的抗寒本领是来自体内和体外两项遗传变异,体外变异就是上述的盛长密集毛发,而体内变异则是消耗大量海鲜以盛产热能。
是故 ,海獭不但是动物界中特有最佳的毛皮兽, 同时也是地球上食量最大的动物,通常一天要消耗其体重的三分之一那么多的海鲜。换句话说,成熟海獭的体重大约是六、七十磅,所以平均每 一头一天就要吃十几磅甚至二十几磅的海鲜。 |
|
海獭是肉食兽中唯一的海栖动物。成年雄海獭体长1.47米,体重45千克。雌海獭体形娇小,体长约1.39米,体重约33千克。海獭的尾巴长约30~40厘米。它的头很小,身躯肥胖,前肢短而裸露,后肢长而扁平,趾件间有蹼,成鳍状,适于游泳和潜水。海獭主要生活在海中,仅休息和生育时上岸,甚至睡觉时也在海里漂浮。海獭是海兽中会利用工具捕食的动物。海獭具有一层厚密的体毛。它的皮毛是哺乳动物中的密度最高的。 早在260年前,人们发现海獭的皮毛是御寒的珍品,于是大量捕猎。在阿拉斯加,据说当时有一个俄国人一次就捕获上万头海獭,取皮去肉,高价出售,牟取暴利。到1911年,海獭的数量仅剩下1000头。后来,经过保护,海獭的数量才有所回升。
海獭擅长潜水,经常潜到3~10米处活动,有时潜到50米深的海底寻找食物,它们几乎不到陆地上活动,也从不远离海岸。夜晚,它们能在海面上过夜睡觉。与其它海兽相比,海獭的游泳速度算是比较慢的,每小时仅10~15千米。
海獭的食物大部分是海底生长的贝类、鲍鱼、海胆、螃蟹等,有时也吃一些海藻和鱼类。它们最喜欢吃的食物是海胆,但海胆的壳很坚硬,靠牙齿是绝对咬不开的,海獭就想出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在水下拣起海胆把它们夹在前肢下边松弛的皮囊中,很快地浮上水面,四条腿朝上仰游着,把从海底拣来的拳头大小的石块放在胸前当砧石,用前肢夹着海胆在石块上撞击,一旦发现壳敲破了,海獭便马上将里面的肉质部分吸食出来。吃饱之后,它们会将石头保存下来,反复使用。这一点海獭胜过类人猿。
海獭身上对人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它的皮毛。用海獭皮制成的衣服是御寒的极品。海水的传热比空气要快4倍,而海獭没有像鲸那样厚厚的皮下脂肪层可以保暖,它的皮下脂肪仅占体重的1.8%,但是海獭有一身厚厚的皮毛,每平方厘米有毛12万5千根,同时皮毛上还有一层脂肪,即使在深水里也能滴水不透。 |
|
海獭是哺乳动物,生活在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和堪察加半岛沿海,善于游泳和潜水,它体长1公尺左右,尾长约30公分,只是在休息和繁殖的时候才上陆,它前肢短小,专门取食和梳刷绒毛,后肢较长,宽大而扁,成鳍状,趾间有蹼,能像桨那样划水。长长的尾巴像舵那样在前进时掌握方向。
长期以来,人们总以为自己是唯一会使用工具的智慧动物,然而,事实说明其它动物也会使用工具。海獭非常喜欢吃硬壳动物,如海胆、贻贝、蛤子等。这些动物都有很坚硬的外壳,海獭的牙齿根本无法咬碎它们。那么海獭是怎样破壳吃肉的呢?聪明的海獭想到了更坚硬的石块。它们在海底抓到海胆或其它软体动物以后,先把猎物挟藏在两个前肢下面的皮囊中,游到水面后仰躺,把随身携带的约有拳头大的方形石块放在胸博上作砧板,然后用前肢抓住猎物使劲往石头上撞击,击几下以后看一下猎物的外壳是否破碎,若未破碎,则继续用力撞击,直到壳裂肉露为止。有人统计,一头海獭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可以从海底捕获54只贻贝,在石头上撞击2237次。饱食以后,海獭把石头和吃剩的食物藏在皮囊中,即使海浪冲击也不会失落,以备再用。
海獭的睡觉十分有趣。夜幕降临,有的海獭也爬上岸来,在岩石上睡觉,但大多数时间海獭却寝于海面。它们寻找海藻丛生的地方,先是连连打滚,将海藻缠绕在身上,或者用肢抓住海藻,然后枕浪而睡,这样可避免在沉睡中被大浪冲走或沈入海底的危险。海獭的这种睡觉模式可以有效地抵御来之岸上的敌害威胁。海獭睡觉时,如果受到敌害的来犯或者受到惊忧,大多数成员立即潜水逃跑,但常有少数成员留下来,以探明引起骚动的原因。一旦发现确有危险时,就用尾巴“僻啪僻啪”地猛击水面,以此作为报警信号,通知其它成员赶快潜逃。另外海獭具有特别灵敏的嗅觉,能够嗅到8千米以外人吸咽的味道。要是有人在海滨上走过之后,如果不经几次潮水把人留下的气味刷掉,它们就不会上岸。这种灵敏的嗅觉有利于它们及早发现敌害。
海獭平时特别爱“打扮”。它的一生除了觅食和休息以外,总是用相当多的时间来梳理、舔擦自己,皮毛、头尾和四肢都不放过,连胸腹部这个“餐桌”也都洗得一乾二净,它的这种“梳妆”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海獭全靠身上的皮毛起保护作用,如果皮毛乱蓬蓬的,或者沾上了污秽,海水就会直接浸透皮肤,把身体的热量散失掉,因而会被冻死。
海獭的繁殖比较缓慢,5年才有一胎,通常一胎只有一只,双胞胎和三胞胎是极为罕见的。海獭的怀孕时间长达1年,刚生下来的海獭在头一年里,几乎是毫无抵抗力的,无论妈妈到哪里,都只能挂在胸前,据统计,每10只小海獭中只有1只小海獭在将来的时间里才有本领扩展它的领地。再加上人类的大量捕杀以谋取它珍贵的皮毛,海獭在过去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现在重视了它们的保育活动,海獭才增加到了几万头。 |
|
海獭喜食海蛤、海胆、石鳖、鲍鱼、贝类等有硬壳的动物,那它们是怎样来吃硬壳里面的肉呢?说来很有意思,它们潜到水底,捞起几枚贝类或海胆,塞在自己肚皮里的皱摺,再拾一块石头,游上水面后,就仰面浮着不动,把石块放在腹部,然后用前肢把海贝往石块上不停地用力敲打,直到硬壳敲碎,这样它们就能吃到里面的肉了。 |
|
海獭白天觅食晚上睡觉,但它不睡在岸边,而是睡在海中海藻繁茂的地方,用海藻缠绕住自己的身体,这样可以防止熟睡后被海浪冲走。睡觉时海獭彼此间靠得很近,当大群海獭入睡后,总要有几只海獭在周围站岗放哨。值勤的海獭一旦发现情况后,便会发生响亮的尖叫声来唤醒入睡的海獭。
海獭睡觉十分有趣。大多数时间海獭寝于海面。它们寻找海藻丛生的地方,连连打滚,将海藻缠在身上,枕浪而睡。这种睡觉方式可抵御敌害威胁。 |
|
- n.: a sea otter
- lat.: Enhydra lutris
|
|
- n. loutre de mer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