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海南大风子
目录
No. 1
  拉丁名 hydnocarpus hainanensis (merr.) sleum.
  中文名 海南大风子
  拉丁科名 flacourtiaceae
  中文科名 大风子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广东(海南岛)、广西(龙州、宁明)、
  现状 濒危种。海南大风子为热带、南亚热带季雨林树种。由于生长在低海拔的山区外围,人为活动频繁,受到严重破坏,更新不良,天然资源日趋枯竭。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5米,胸径达50厘米;树皮暗灰带绿色,平滑;大枝平展呈蛇走状;小枝稍向上斜伸,无毛。叶互生,.薄革质,长圆形,长9一13(一19)厘米,宽3一6厘米,先端短急尖而钝头,基部楔形,全缘或具不规则的浅波状锯齿,侧脉7一8对,在两面稍隆起,网脉显著;叶柄长1一1.5厘米。花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腋生,长1一1.5厘米;雄花密集,萼片4,椭圆形,花瓣4,肾状卵形,边缘有睫毛,雄蕊约12,花丝基部粗壮,疏生短柔毛;雌花的花被与雄花相似而略大,退化雄蕊约15枚,子房密生黄色茸毛,1室,有5侧膜胎座,胚珠多数,几无花柱,柱头3,扁平三角形,顶端2浅裂。桨果球形,直径4-6厘米,果皮革质,密被黑褐色茸毛;种子约20,长约1.5厘米。
  特性 海南大风子多生于低山丘陵地区。分布区的年平均温一般21--25℃,极端最低温2℃,年降水量1400--1800毫米,干湿季明显至不太明显,相对湿度为80--85%。土壤多为褐色棕红壤或山地红壤,在石灰岩地区也能正常生长。一般喜生于沟谷和岩石裸露的河岸阶地,居于林冠的第二层林层,天然结实率弱,更新不良,林下幼苗、幼树稀少。上层树种主要有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 chen、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 (l.) skeels、大果水翁cleistocalyx conspersipunctattum merr.et perry.、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等。花期4--5月,果期8--10月。
  保护价值 海南大风子的种子油富含副大风子酸和晁横酸等,其有效成分比泰国大风子 hydnocarpus anthelmintica pierre还高,可供消炎和治麻风病、牛皮癣、风湿病等症。木材结构密致,材质坚硬而重,耐磨、耐腐,为海南的优良名材。
  保护措施 海南大风子在海南虽然分布较广,但植株数量稀少,且近年森林砍伐较快,在许多地区已日趋绝灭。为此,在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必须列为保护对象,严禁砍伐,同时应尽快采种育苗,试种人工林,以免绝灭。
  栽培要点 果实成熟时呈黑色。采收后摊放晾干,砸破果皮,取出种子,晾干后用湿沙贮藏,以防干燥。待翌春条播,播后十天左右开始发芽,发芽率达70--80%,小苗必须遮荫。一年后苗高40厘米左右,即可出圃定植。
花木百科
  海南大风子介绍
  海南大风子 (Hydnocarpus hainanensis(Merr)Sleum.)
  科属:
  大风子科
  别名: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5米,胸径达50厘米;树皮暗灰带绿色,平滑;大枝平展呈蛇走状;小枝稍向上斜伸,无毛。叶互生,薄革质,长圆形,长9-13(-19)厘米,宽3-6厘米,先端短急尖而钝头,基部楔形,全缘或具不规则的浅波状锯齿,侧脉7-8对,在两面稍隆起,网脉显著;叶柄长1-1.5厘米。花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腋生,长1-1.5厘米。雄花密集,萼片4,椭圆形,花瓣4,肾状卵形,边缘有睫毛,雄蕊约12,花丝基部粗壮,疏生短柔毛;雌花的花被与雄花相似而略大,退化雄蕊约15枚,子房密生黄色茸毛,1室,有5侧膜胎座,胚珠多数,几无花柱,柱头3,扁平三角形,顶端2浅裂。桨果球形,直径4-6厘米,果皮革质,密被黑褐色茸毛;种子约20,长约1.5厘米。
  分布与习性:
  分布于海南尖峰岭、坝王岭、吊罗山、七指岭、五指山、黎母山、鹦歌岭和崖县的罗蓬岭、落笔洞、南山岭等地及广西龙州、宁明。海南岛的文昌、琼海、万宁、儋县、屯昌等县曾有记载。越南北部亦有分布。
  海南大风子多生于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分布区的年平均温一般21-25℃,极端最低温2℃,年降水量1400-1800毫米,干湿季明显至不太明显,相对湿度80-85%。土壤多为褐色棕红壤或山地红壤,在石灰岩地区也能正常生长。一般喜生于沟谷和岩石裸露的河岸阶地,居于林冠的第二林层,天然结实力弱,更新不良,林下幼苗、幼树稀少。上层树种主要有降香黄檀DalbergiaodoriferaT.Chen、海南薄桃Syzyaiumcumini(L.)Skeels、大果水翁CleistocalyxconspersipunctattumMerr.EtPerry.岭南山竹子GarciniaoblongifoliaChamp.等。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繁殖与栽培:
  果实成熟时呈黑色。采收后摊放晾干,砸破果皮,取出种子,晾干后用湿沙贮藏,以防干燥。待翌春条播,播后十天左右开始发芽,发芽率达70-80%,小苗必须遮荫。一年后苗高40厘米左右,即可出圃定植。
  应用:
  渐危种。海南大风子的种子油富含副大风子酸和晁酸等,其有效成分比泰国大风子HydnocarpusanthelminticaPierre还高,可供消炎和治麻风病、牛皮癣、风湿病等症。木材结构密致,材质坚硬而重,耐磨、耐腐,为海南的优良名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