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语 : 苏轼 : 电线电缆 : 宣传舆论学 : Photoshop : 美学 > 注释
目录
No. 1
  ①对书籍和文章中的语汇、内容、引文等作介绍、说明、评议的文字。中国古代对书籍的注释,因方式的不同而有“注”、“释”、“传”、“笺”、“疏”等之称。按排印位置的不同,又有“脚注”(又称“页末注”,排印于书页地脚)、“篇末注”(又称“文后注”,排印于全篇文章末尾)、“夹注”(注文夹于正文之间)等。注释所用字体一般小于正文。
  ②辞书的释义也称“注释”。
解释字句的文字 Words of text to explain
  解释字句的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若夫注释为词,解散论体,杂文虽异,总会是同。” 唐 刘知几 《史通·补注》:“既而史传小书,人物杂记……文言美辞,列於章句,委曲叙事,存於细书。此之注释,异夫儒士者矣。”《<廖仲恺集>前言》:“文中的外国地名、人名,与现在通用的译名颇不一致,为保持原貌,未加改动,其中重要的作了简略注释。”
用文字解释字句 Words to explain words
  用文字解释字句。《隋书·文学传·潘徽》:“总会旧辙,创立新意,声别相从,即随注释。”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 陶潜 《读山海经》十三首用事,今本多差误,各为注释之。”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 朱子 ﹞天文歷律度数,无不究悉,仍好为文,工於诗,工於笔札,如《楚词》、 韩 文,亦皆注释。”
No. 4
  解释字句的文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旧 蜀 本 杜 诗,并无註释。”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於一一音,有一一説,不达註释,可以达用。”《瞿秋白文集》编辑委员会《<瞿秋白文集>序》:“在文集的各部分,编者都曾经加了一些註释。”
No. 5
  用文字解释字句。《明史·顾鼎臣传》:“进讲 范浚 《心箴》,敷陈剴切。帝悦,乃自为註释,而 鼎臣 特受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纯庙博雅》:“每一诗出,令儒臣註释,不得原委者,许归家涉猎。”
No. 6
  注释(annotation)
  注释就是对代码的解释和说明。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和自己很容易看懂。为了让别人一看就知道这段代码是做什么用的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内容、背景、引文作介绍、评议的文字。中国古代分得较细,分别称之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现在一般通称注释。包含的内容很广。诸凡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是注释对象。有脚注、篇末注、夹注等形式。古籍注释列在正文之中,有双行夹注和夹注。现代书籍注释列于正文当页之下,称脚注,亦称本面注;列于文章之后或列于书籍之后者称篇末注。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全书注文的编排一般要求统一,以便于读者查考。
  注释的各种符号:
  块注释 /* */
  jsp 注释 // <!-- -->
  HTML 注释 <!-- --> /* */
  asp 注释 '
  css 注释 <!-- --> /* */
  java 注释 // /* */ /** */
  注释,著作权法术语,指对文字作品中的字、词、句进行解释。
  例如下面//后面的是vc的注释
  void CTalkDlg::OnButtonTalkSm1(UINT nFlags, CPoint point) //从数据库读取图片数据
  {
  //-------------------ado-------------------//
  extern _ConnectionPtr pConnection;//ADO连接数据库
  extern void Connect_DB(int i);
  Connect_DB(2);
  //-----------------------------------------//
  //从数据库里取JPG图像文件
  try
  {
  _variant_t vUsername,vID,vname; //变量声明
  _RecordsetPtr pRecordset;//记录集
  pRecordset.CreateInstance(__uuidof(Recordset));//创建实例
  char sSQL;
  sprintf(sSQL,"SELECT *FROM lt WHERE ltfu=0");
  pRecordset->Open(sSQL,_variant_t((IDispatch*)pConnection),adOpenStatic,adLockOptimistic,adCmdText);
  .....
百科辞典
  Zhushi
  注释
  annotation
    对书籍或文章的语汇、 内容、 背景、引文作介绍、说明、评议的文字。古人对于注释的文字分得较细,并分别称之为“注”、“释”、“传”、“笺”、“疏”、“章句”等。《礼·曲礼上》第一,孔颖达疏:“注者即解书之名,但释义之人多称为传。传谓传述为义,或亲承圣旨, 或师儒相传, 故云传。今谓之注者,谦也,不敢传授,直注已意而已。”指出“注”与“传”的同异,解释文义,“传”与“注”无别;自注曰注,师承曰传,只是形式的差异而已。“笺”则重在解意,《毛诗》首篇“郑氏笺”,孔颖达疏:“郑以毛学审备,遵畅厥旨, 所以表明毛意, 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疏”则是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或进一步发挥的文字。“章句”又是对古书文意分章析句地加以解释。以前所谓“注”、 “释”、 “传”、“笺”、“疏”、“章句”等,现在一般通称为注释
    注释所包含的内容很广, 诸凡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出处、时代背景都是注释的对象;古人串讲文章的“讲疏”,赏析评议作品的“评点”,甚至校勘与文意有关异文的“校记”,都可包括在注释的范围之内。今人对于注释的理解和运用,比古人要宽泛得多,所以其内容也广泛得多。
    注释在书籍和文章中位置的安排, 有脚注、篇末注、夹注等诸种形式。古籍注释列在正文之中,分双行小字排列,称“双行夹注”, 用括号将注文夹于正文之间者,亦属“ 夹注 ”。现代书籍注释列于正文当页之下,称“脚注”,亦称“本面注”;列于章文之后或列于书籍之后者称“篇末注”。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全书注文的编排一般要求统一,以便于读者查考。
     (周振甫)
    
英文解释
  1. :  notation,  commentary
  2. n.:  brief definition,  explanatory comment added to a text,  note or comment added to a text,  explain with notes,  annotate,  footnote,  explanatory notes,  cipher key,  scholium,  remark,  postil,  note,  gloss,  explanation,  exegesis,  annotation
  3. v.:  comment
  4. vi.:  commentate
法文解释
  1. n.  notes, annotation, commentaire
近义词
, 评注
评论, 评论文章, 批评性的分析, 言语, 评说, 话语, 说的
简明注解
相关词
思想法律社会百科辞典政治哲学古代河流书籍
专著街舞汉字中文词典字典中国文化
科学传统解释成语俗语翻译典故原文
道理说明译文赏析诗文更多结果...
包含词
注释者注释法作注释注释学注释的
注释家见注释加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