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 : 种子植物 : 林业树种 > 油杉属
目录
No. 1
  属中文名:油杉属
  属拼音名:youshanshu
  属拉丁名:keteleeria
  中国植物志:07:34
  描述:keteleeria carr. 油杉属,松科,11种,除2种产越南外,余均为我国特有,产秦岭以南、西南、中南至东部,其中最常见的为铁坚油杉k. davidiana beissn.和油杉k. fortunei carr.,材质好,供建筑、桥梁、家具、农具用。常绿乔木;树皮粗糙,有不规则的沟纹;芽卵形或球形,芽鳞常宿存于新枝的基部;叶线形,扁平,革质,因基部扭转而成2列,中脉在表面凸起,叶脱落后留有圆形叶痕;球花单性同株;雄球花4-8个簇生。雄蕊多数,花药2枚;花粉有气囊;雌球花由无数螺旋排列的珠鳞与苞鳞组成,花期苞鳞大,先端3裂,珠鳞生于苞鳞之上,二者基部合生,每苞鳞有胚珠2枚,花后珠鳞增大成种鳞;球果直立,一年成熟,种鳞木质,宿存;种子有翅;子叶2-4枚。本属在外表上和cenphalotaxus有点相似,惟其叶痕圆形,扁平或凹陷,树皮鳞片状,而后者的叶痕卵形或不规则的形状,且叶柄的基部宿存于枝上达3-4年之久。
  所有物种:
  海南油杉
  黄枝油杉
  江南油杉
  矩鳞油杉
  青岩油杉
  柔毛油杉
  台湾油杉
  铁坚油杉
  铁坚油杉(原变种)
  油杉
  油杉属
  云南油杉
分类地位
  油杉属(Keteleeria)是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松杉纲(Coniferopsida)、松杉目(Pinales)、松科(Pinaceae)的1属。
种属分布
  油杉属共12种,包括:海南油杉(Keteleeria hainanensis)、黄枝油杉(Keteleeria calcarea)、江南油杉(Keteleeria cyclolepis Flous)、矩鳞油杉(Keteleeria oblonga)、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Carr.)、青岩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 )、柔毛油杉(Keteleeria pubescens)、台湾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 var. formosana)、铁坚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 Beissn.)、旱地油杉(Keteleeria xerophila)、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等。除两种分布于越南外,其他均为中国特有种。其中分布区较旱地油杉广的5种为:铁坚油杉、云南油杉、江南油杉、油杉和在石灰岩山地新发现的黄枝油杉。
  该属的化石出现在欧洲、美国西部及日本的渐新世至上新世地层中。第四纪冰期后,残遗的油杉属植物仅分布于中国秦岭以南、雅砻江以东、长江中下游以南及台湾、海南岛及越南。
  油杉属植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均较松科其他各属为低,零星生于温暖湿润的丘陵、低山或中山下部。为深根性喜光树种,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根系发达、粗壮,具发达的皮层,能贮藏较多的水分,能耐干旱生境。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低山丘陵生长较快,直径年生长可达1厘米,是优良的造林树种。
形态特征
  黄枝油杉常绿乔木;树皮粗糙,有不规则的沟纹;枝条不规则互生,小枝基部有宿存芽鳞;冬芽无树脂。叶、芽鳞、雄蕊、苞鳞、珠鳞和种轮均螺旋状排列。芽卵形或球形,芽鳞常宿存于新枝的基部;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扁平,革质,在侧枝上通常因基部扭转而成2列,中脉在表面凸起,上面无或有气孔线,下面有两条气孔带;叶内有2 个边生树脂道。叶脱落后留有圆形叶痕。
  球花单性同株;雄球花4-8个簇生于当年生枝叶腋或侧枝顶端。雄蕊多数,花药2枚,药室斜向或横向开裂;花粉有气囊;雌球花单生侧枝顶端,直立,由无数螺旋排列的珠鳞与苞鳞组成,花期苞鳞大于珠鳞,先端3裂,中裂明显,珠鳞生于苞鳞之上,二者基部合生,每苞鳞有胚珠2枚,花后珠鳞增大成种鳞;球果直立,一年成熟,圆柱形,成熟前绿色或淡绿色,熟后淡褐色或褐色;种鳞木质,宿存,上部边缘内曲或向外反曲;苞鳞长为种鳞的1/2~3/5,先端3裂,中裂窄长;种子具宽大的厚膜质种翅,下面有树脂囊,种翅几乎与种鳞等长,上面有光泽,下端边缘包卷种子。子叶2-4枚。发芽时子叶不出土。该属各种油杉的染色体基数一致,与松科绝大多数属种一样,x=12。
  该属在外表上和Cenphalotaxus有点相似,惟其叶痕圆形,扁平或凹陷,树皮鳞片状,而后者的叶痕卵形或不规则的形状,且叶柄的基部宿存于枝上达3-4年之久。
利用保护
  该属树木树干端直,木材硬度适中,结构细,干后不裂,仅含少量树脂,耐久用;为建筑、桥梁、家具等用,如最为常见的铁坚油杉和油杉等。因各种油杉多生于交通方便的低海拔山区,故屡遭砍伐,破坏严重。除云南油杉尚保存一定面积的林分外,其他各种零星残存,资源极少。又因油杉球果的不孕性种子占极大多数,林内缺乏幼苗、幼树,天然更新不良,亟待采取保护措施,促进天然更新和人工种植,以利油杉种质的保存和永续利用。
百科大全
  youshan shu
  油杉属
  Keteleeria
  松科的1属。常绿乔木,枝条不规则互生,小枝基部有宿存芽鳞;冬芽无树脂。叶、芽鳞、雄蕊、苞鳞、珠鳞和种轮均螺旋状排列。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在侧枝上通常排列成两列,两面中脉隆起,上面无或有气孔线,下面有两条气孔带;叶内有 2个边生树脂道。雌雄同株,雄球花4~8个簇生于当年生枝叶腋或侧枝顶端,雄蕊多数,花药2室,药室斜向或横向开裂,花粉有气囊;雌球花单生侧枝顶端,直立,苞鳞大于珠鳞,先端3裂,中裂明显,珠鳞腹面基部有2枚倒生胚珠。球果当年成熟,直立,圆柱形,成熟前绿色或淡绿色,熟后淡褐色或褐色;种鳞宿存,木质,上部边缘内曲或向外反曲;苞鳞长为种鳞的1/2~3/5,先端3裂,中裂窄长;种子具宽大的厚膜质种翅,下面有树脂囊,种翅几与种鳞等长,上面有光泽,下端边缘包卷种子。发芽时子叶不出土。本属各种油杉的染色体基数一致,与松科绝大多数属种一样,□=12。
  该属的化石出现在欧洲、美国西部及日本的渐新世至上新世地层中。第四纪冰期后,残遗的油杉属植物仅分布于中国秦岭以南、雅砻江以东、长江中下游以南及台湾、海南岛及越南。油杉属共12种,除两种(K.dopiana与K.roulletii)分布于越南外,其他均为中国特有种(见彩图海南油杉(Keteleeria hainanensis)。其中分布区较广的5种为:铁坚油杉、云南油杉、江南油杉、油杉和石灰岩山地新发现的黄枝油杉。
  油杉属植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均较松科其他各属为低,零星生于温暖湿润的丘陵、低山或中山下部。为深根性喜光树种,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根系发达、粗壮,具发达的皮层,能贮藏较多的水分,能耐干旱生境。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低山丘陵生长较快,直径年生长可达1厘米,是优良的造林树种。
  油杉树干端直,木材硬度适中,结构细,干后不裂,仅含少量树脂,耐久用;为建筑、桥梁、家具等用。因各种油杉多生于交通方便的低海拔山区,故屡遭砍伐,破坏严重。除云南油杉尚保存一定面积的林分外,其他各种零星残存,资源极少。又因油杉球果的不孕性种子占极大多数,林内缺乏幼苗、幼树,天然更新不良,亟待采取保护措施,促进天然更新和人工种植,以利油杉种质的保存和永续利用。
  (傅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