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词汇 :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中国风景名胜 : 中国 >山西 > 运城 >芮城县 > 永乐宫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永乐宫
  在山西省芮城县北龙泉村五龙庙附近。相传是道教祖师之一吕洞宾(号纯阳子)的故居,初为吕公祠,后毁于火。1262年重建,名大纯阳万寿宫,后改称永乐宫,又称纯阳宫。主要建筑有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有元代精美壁画960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o. 2
永乐宫
永乐宫
永乐宫
永乐宫
永乐宫
  永乐宫联系方式地址:运城市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乐镇上.
  邮编:044000永乐宫投诉电话运城旅游投诉电话:0359-2085615
  山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351-732501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永乐宫门票价格30元/人永乐宫节庆活动运城也和山西的其他地方一样,有着丰富的节庆活动,永济市的“正月十五”非常的热闹,每个镇区代表团都要表演节目,有首阳的背冰最为著名,表演者光这身子在正月十五背着冰块游街,其场面可谓精彩,每年都有三天,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还有关公文化节等等。永乐宫最佳旅游时间最佳旅游时间:5月——10月永乐宫导游图永乐宫美食运城风味小吃著名的有闻喜煮饼、烧麦、豆沙糕、老劲子麻花、稷山麻花、解州羊肉泡馍、晋南醪糟、“三倒手”硬面馍等等。永乐宫住宿运城市住宿比较方便,自助旅行的游客可下榻于红旗西路的张家北巷两侧,这一带小旅馆与网吧较多。其它情况请看运城宾馆饭店.永乐宫购物运城土特产十分丰富,最著名的有北相羊肉胡卜,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久负盛名,制作方法是:把烙熟的白面薄饼切成丝条,加鲜羊肉汤煮成,再加香油、葱花、红辣椒面等调料。味道清爽,油而不腻,滋补身体,为当地群众性的名吃佳品。运城市北相镇人做的最好,故名。
  闻喜煮饼是闻喜县生产的著名糕点类食品,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煮饼外裹一层芝麻,滚圆状。将芝麻团掰开,便露出外深内浅的栗色皮层和绛白两色分明的饼馅,可拉出几厘米长的细丝。营养丰富,酥沙不皮,甜而不腻,久不变质,越嚼越香。
  芮城麻片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产于黄河北岸的芮城县。是用芝麻、小米汤、熟面粉、大豆油、柠檬酸、广东榴花白糖等十余种原料和质软甘甜的芮城井水精制而成。片薄如纸,晶莹透光,其味蜜甜,入口酥脆,食后有余香。经盛夏而不粘连,存放久而不变味。长久食用,有舒肝健脾、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补充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之功效,老幼咸宜。在市场上享有声誉。
  芮城酱莱,制作考究,花样30多种。酱笋、酱苴兰、酱包瓜、豆瓣酱被评为省优质食品。其特点是香甜酥脆,色泽金红,透明发光,色、香、味俱佳。
  运城池盐,因运城曾古名潞村,又名“潞盐”;又因盐运使曾驻解州,也叫“解盐”;还因盐呈颗粒状,人们也称“颗盐”。池盐颗粒大,色洁白,质地纯净,含芒硝和镁元素较多,不但可供人食用,且是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用池盐腌制的酱菜,色正味美,久存不腐。
  稷山板枣,主要产区在稷山县陶村、姚村、南阳、辛庄、吴村等地,是当地的传统特产,早已闻名国内外,板枣呈长圆形,体大肥硕,红光闪闪,肉厚核小,质地细密,含糖分多,干制后含糖率达74%。板枣味道甘美,富有弹性,久储不干。板枣还有不易裂缝腐烂、大枣核小、小枣无核等特点。目前,已开办工厂加工成金丝蜜枣,大量出口外销。
  运城席张白水蜜杏,主要产于席张五马、李家坟一带,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这种杏个大形圆,淡黄透白,略缀红色,皮薄肉厚,质细汁多,含纤维少,味甜醇香,并含有果酸、果糖、蛋白质、钙、磷、镁、铁、抗坏血酸等。
  蒲州青柿,古蒲州一带产的柿子,以果皮薄、肉细浆多、味甜无籽和最容易脱涩的特点而诱人。品种颇多,有猪头柿、珠柿、木柿、板柿和青柿等,其中青柿更属上品。用青柿加工成的柿饼,无核、绵软、香甜、饼霜厚。把青柿饼掰开,能拉出一尺多长的油丝。把这种柿饼放在碗里,用浓茶一冲,便可溶化为汤汁。青柿饼个头特别大,经过加工,可以在柿饼上面雕成各种图案。所以,在明清两代,是地方官向皇宫进贡之品。
  平陆百合,地处中条山下的平陆县,盛产百合。由于质量好,营养价值高,有“中条参”的美称。它是由野生百合移植培育来的。个头大,肉厚,后味不苦,瓣内无柴。最大的重三两以上,一般的也在二两左右。鲜嫩时,鳞茎如一朵白莲。收获后的鲜百合,放置起来干而不烂,埋入湿土可终年保持鲜嫩。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淀粉、维生素,并含有少量钙、磷、铁等。药用价值高,具有补中益气,温肺止咳,安神、清心之功效。白花鲜百合,成为当地治疗支气管炎,失眠症的佳品。平陆罐头厂已制成百合罐头,颇受顾客欢迎。
  晋南泡泡糕,晋南的侯马、临汾、芮城等地,有一种独特的风味食品,当地人称之为“泡泡糕”,即泡泡油炸糕。泡泡糕,是在油炸过的糕表面起了许多鼓起来的泡泡,人们便按它的外观起名为泡泡糕。泡泡糕用料简单,用白面、猪油、糖、陈皮、香料等做原料,做起来工艺较为复杂。要经过烫面、制馅、油炸等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程序。油糕从油锅捞上来后,看上去好像一朵含苞待放牡丹花,泡似银絮、白中微黄,吃起来香甜、酥、脆。侯马市一位老师傅屈志明,他制作的“太后御膳泡泡糕”,晶莹透亮,酥脆香甜。这种原来专供清代末年慈禧太后享用的食品,是用人参、党参、黄芪等十余种名贵中药泡汁和面,以白糖、玫瑰、樱桃、核桃仁等为馅,油煎而成,不但香甜可口,而且有滋阴补肾延年益寿的功效。
  晋南无碱馍,山西南部的老百姓把馒头叫馍,把无碱馒头叫做“无碱馍”。山西南部地区的老百姓制作发酵后的蒸馍时有不在面里放碱的传统做法。这种做法已延传了数千年,发酵后的面虽然不放碱,但蒸出来却甜香可口,个头大,吃着比放过碱的味道还要好。在白面发酵时,首先要掌握发酵的程度。把发酵的“叫子”,即含有酵母菌的面团和到新面中去,在夏天也只要发酵三到四个钟头,面已经充分膨胀时,即停止发酵。把生面加入到发酵的面中,最大量的生面也须控制在发酵过的面的三分之一内。把这三分之一以内的面掺到发酵过的面中,连续揉搓,反复加工,使生面与发酵面完全和匀后,稍稍停放几十分钟到个把钟头可做成馍的形状上笼蒸制,蒸出来的馍即是无铁馍。把馍制作成各种各样的动物形状,那就是著名的“晋南面塑”了。
  新绛云雕、螺钿,是一种雕漆工艺品,是山西民间家庭摆设品,旧称剔犀。这种产品在元代至明代时曾盛极一时。制作云雕产品,在做好的胎型上,以不同的颜色漆层层堆起,然后剔刻出图案花纹,不同的颜色的漆层就从刀口暴露出来,花纹最常见的是云纹,统称之为“云雕”。新绛云雕、螺钿产品,线纹圆润、漆光莹亮照人,趣味古朴醇厚,而且设计制作出了许多造型优美、图案新颖、品种齐全、生动别致的云雕、螺钿产品,为传统工艺品生产的发展增添了异彩。永乐宫玩法参观、摄影、旅游、
  山西芮城的永乐宫是一座道教宫观,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宫址原在芮城西向20公里的永乐镇上,这里据(道藏)中有关典籍和宫内碑文记载,是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的诞生地。吕氏死后,乡人将他的故居改为“吕公祠”。金末,吕洞宾的故事越传越远,奉祀的人逐渐增多,祠堂便扩充成道观,后在蒙古太宗三年(1231)被火烧毁。现在的永乐宫是元代修成的。当时全真教领袖邱处机很受朝廷宠信,这一教派又奉吕洞宾为祖师,于是皇帝下令把观升级为宫。并派河东南北两路道教提点潘德冲主持营建此宫,用十五年时间,于中统三年(1262)完成主体建筑,到至正十八年(1358)才完成壁画,施工期前后110多年,几乎与元朝共始终。明清虽小有修葺,但基本上保存了元代的原貌。解放后,因永乐宫旧址在三门峡水利工程淹没区内,于是从1959年开始,化了七年功夫,将全部建筑和壁画迁到新址复原保存。
  永乐宫内主体建筑共五座,除宫门为清代所建以外,其他均为元建,有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大殿,各殿都有精美的壁画,总面积达960平方米,题材丰富,笔法高超,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永乐宫主殿为三清殿,又名无极殿,原来供奉三清的神像。三清是道教名词。道教认为天上有最高的三种仙境,叫王清、上清、太清。其中居住三位最高天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太上老君。道教中又有“一气化三清”之说,这里的“三清”则是指元始天尊的化身。三清殿雄伟壮丽,台基高大,前檐装舸扇,四壁无窗。殿内用减柱法,空间宽阔。壁画布满四壁和神龛内外,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全部面积计403.3平方米,像一条巨大的彩带,环绕整个大殿。作者是洛阳马君祥父子等人,绘于元泰定二年(1325)。全殿只是一幅画,名为《朝元仙杖图》,即诸神朝拜道教始祖元始天尊的图像。中心是八个主神,帝后装束,四周围绕二百九十多个值日神,有帝君、仙伯、真人、天丁、力士、星宿、金童、玉女等。排成前后四层,形成长长的行列。主像稍大,有三米以上,朝拜者两米多。人物神情各异,有的注视,有的对语,有的沉思,有的倾听。如此众多而巨大的神像组织在统一的构图中,整齐而不呆板,繁复而不杂乱,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使动态一致、倾向一致、服饰大致相似的人群,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画中线条严谨,简练,流畅,有的线长达数米。神像的面部表情能用各种不同的线来表现,眉眼特别有神,皱眉肌的变化,以及眼与其他各部的关系处理得准确巧妙,使同样严肃的面孔上显示出各自不同的个性。此外,画面色彩单纯明朗,用“重彩勾填”法,设色多以石青石绿为主,道具背景富有装饰性。衣冠和宝盖部分,大量运用沥粉贴金,使色调既灿烂又沉厚,画面更显得主次分明。《朝元仙杖图》气魄宏伟,人物生动,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白描技法的高度水平。
  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吕祖殿,因吕洞宾道号“纯阳”子而命名。这座殿与三清殿一样,天花藻井极其工巧,殿内十分宽敞。四壁和扇面墙上布满壁画,采用连环画的形式,画吕洞宾从降生到成仙度人的一生故事,共五十二幅,民间色彩浓厚。壁画总名《纯阳帝君仙游显化图》。构图严谨,连贯又很自然。每个故事情节之间用山水、云雾、树石等自然景色隔连。画上展示了元代社会生活的风貌,有亭台楼阁,酒肆茶馆,园林别墅。人物有大官、商人、平民、农夫、乞丐、学士等。还画出各种服饰装束,器皿设施。扇面墙的背面,画着钟离权度化吕洞宾的场面,画面开阔,景色秀丽,有山有水。师徒侧身对坐,钟离权正侃侃而谈,吕洞宾则低头沉思,师徒的形态活现在壁间。这一殿壁画作者是朱好古门人张道礼等人,完成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
  重阳殿又名七真殿。殿内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和七真人。七真人又称北七真,他们分别又开创了全真教七个道派,如马钰号丹阳子,创遇仙派;谭处端号长真,创南无派;刘处玄号长生,创随山派;邱处机号长春子,创龙门派;王处一号玉阳,创岗山派;郝大通号太古,创华山派;孙不二创清净派。这座殿里的壁画主要是关于王重阳的神话传说,也是用连环画形式绘成,从他降生到度化七真人成道共四十九幅,每幅都有榜题。扇面墙背面是诸神朝拜三清的图像。主像在上,诸神持宪恭贺,侍女分立两侧,面庞丰润,衣带飘扬,艺术价值很高。
  龙虎殿又称无极门,是原永乐宫的大门。殿内也有壁画,画有神茶郁垒(读如“伸舒郁律”)。这是两个门神,古书上说: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树,皤屈三千里,矮枝的东北有座鬼门,是万鬼出入的地方,神茶和郁垒二神守门,主管查阅众鬼。遇到恶鬼、坏鬼,便用苇绳捆起喂老虎。所以每年岁终时,常常画神茶郁垒并挂苇绳在门上,用来驱鬼。龙虎殿内还画有神将、神吏、城隍、土地等。城隍传说是由古代腊祭八神中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最早见于记载的是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时。唐宋后奉祀城隍遍及各地,是道教鬼神系统中守护城池的神。这些神像画得威风凛凛,怒目圆睁,也很有气魄。
No. 3
  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这个规格宏大的道教宫殿式建筑群。特别是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了精心绘制的壁画,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实属世上罕见。来到山西,自然不能放过去永乐宫欣赏元代壁画的机会。
  永乐宫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粗大的斗拱层层叠叠地交错着,四周的雕饰不多,比起明、清两代的建筑,显得较为简洁、明朗。几个殿以南、北为中轴线,依次排列。
  三清殿大型壁画的技巧臻于[化境]
  三清殿又名[无极之殿],屋脊上的鸱兽差不多高达3公尺。单看外型,这个主殿已很够气派。
  一踏进殿内,眼前漆黑一片,原来为了使壁画免受光线侵蚀,所有窗户都以深色的布帘遮着;人必须在进殿后好一会,适应了殿内的微弱的光线后才可以看到壁画。但见三清殿内的西、北、东三壁上,绘满了4公尺多高的神仙群像,三壁的画面连成一气,表现的是同一个时空。一幅题为《朝元图》的大型壁画,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龙、白虎两神为前导,南极长寿仙翁和西王母等八个主神的四周,簇拥了雷公、电母、各方星宿神及龙、蛇、猴等多位神君,还有武将、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图近300个神仙朝着同一个方向行进,形成了一道朝圣的洪流,气氛神圣、庄严。
  壁画中的神像虽然高度、朝向大致一样,但画面利用了不同的面部颜色、衣着和神态去表达不同神仙的身份、性格、帝君的神情多半比较肃穆;武将则全身披甲,鬓发飞扬;玉女则含情地微笑,有的在对话,有的在沉思,也有些在凝神、在顾盼,形象各具特色。每个神像大都只是寥寥几笔,以浓淡粗细的长线变化,就充分表现出质感的动势来。袍服、衣带上的细长线条,更多的是刚劲而畅顺地[一笔过]画上去,好像一条条钢线镶在壁画上一样,造就了迎风飞动的飘忽感,加强了画中仙人的生动性。这种画法不但承继了唐、宋以后盛行的吴道子[吴带当风]的传统,而且准确地表现了衣纹转折及肢体运动的关系,难度极高。
  在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以墨线为骨干,再填以金、朱红、青绿等色,配搭得很和谐,有些部分还用了[沥粉贴金法]增强了质感的对比,令画像的立体感和辉煌的气氛更加显现。
  不寻常的[乔迁]经历
  难以想象,现在的永乐宫如此完整的建筑群和精彩的壁画,其实并非坐落的原址上,竟是几十年前才[离乡别井]迁移而来的。
  原来,永乐宫有一段[乔迁]的特殊经历呢!
  永乐宫的原址的芮城西南的黄河北岸,相传该地是[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家乡。1959年,那里要修建三门峡水库,永乐宫正好位于计划中的蓄水区,水库建成后它将成为淹没在几十公尺深水之下的[海底龙宫]。
  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现代鲁班]们,仔细研究如何将这近1000平方公尺的壁画完好地搬走重建。之后,他们决定先拆几座宫殿的屋顶,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锯法,用锯片极细微地将附有壁画的墙壁逐块锯下。一共锯出了550多块,每一块都划上记号。再以同样的锯法,把牢固地附在墙上的壁画分出来,使之与墙面分离,然后全部划上记号,放入垫满了厚棉胎的木箱之中。墙壁、壁画薄片和其它构件,用汽车、骡车、马车等交通工作逐步运到中条山麓,先重嵌宫殿,在墙的内壁上新铺上一层木板,再逐片地将壁画贴上,最后由画师将壁画加以仔细修饰。
  这项曾经被形容为[神仙也不容易办到]的工程,经过了近5年时间终告完成。重建后永乐宫里壁画上的切缝几乎小得难以辨别,令人难以置信地完美保留了这群壁画杰作的旷世神韵。
  永乐宫是元代兴建的规模宏伟的道观,并有精美壮丽的壁画,这和金、元时期新道派的兴盛有着密切关系。中晚唐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趋势,逐渐改变了三教鼎立的格局,并缓和了相互间尖锐的斗争。而以儒家传统观念与人生理想为核心,以佛家的思辩方式为基础,以道家养生修炼为手段,形成了士大夫与民众之中流行的趋向。宋、元间,在江西玉隆万寿宫兴起的净明忠孝道,就是儒家理学影响下产生的新道派。虽仍行符箓禁咒之术,却强调重伦理道德,注意克己践履,从而加强了宗教对人心的控制。在北方,人们向宗教祈求精神上的慰藉与解脱,也出现了新的教派。金代兴起的真大道教,不信符箓化炼,而以苦节危行,勤力耕种,自给衣食,守气养神为旨。一时乡里民众广为信奉,正如《真大道教第八代崇玄广化真人岳公之碑》上所说:“惟是为道者多能自异于流俗,而又以去恶复善之说以劝人,一时州里田野,各以其近而从之,受教戒者,风靡水流”。天眷(公元1138年至1140年)中,道士萧抱珍开创太乙教,主张以老子之学修身,以巫祝之术御世。其弟子萧道熙博学善文,符箓祭醮与玄谈哲理并重,谈玄论道,门徒达数万人。元以后真大道逐渐衰微消失。在金代兴起并最有影响的是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以三教圆通,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故名其教为全真。其弟子丘处机受到元太祖的器重,全真教在北方愈益兴盛。王重阳、丘处机都有著述流行,以阐述全真教义。
  金、元时期,道教得到统治者的利用和支持,道观的兴建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元大都金碧辉煌的道观布满全城,竟多达52宫、70观。而全真教的披云真人宋德方在山西平阳玄都观校刻道藏时,见永济永乐镇纯阳观残破,倡议扩建为宫。在尹志平、李志常等推荐下,以燕京都道录潘德冲充任何东南北路道门都提点主持建造。经营了十来年,到元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初步完成。使永乐官成为全真教宣扬教义和其正统性的祖庭之一。
  永乐宫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宫门、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据记载其后有供奉丘处机的丘祖殿(现尚存废墟),宫西部原还有披云道院。
  一般都知道永乐宫原为纯阳观,是在宋吕祖祠基础上重新修建的。实际上在吕祖传说流行以前,盛唐时期当地已有道观和天尊堂的建置。永济永乐宫旧址遗存有一石灯台,上有铭记称:“先代因官徙居,遂家河曲。今奉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陛下、法界苍生、并合邑人、先代亡父母、见在家口,建立台灯一所于村观中天尊堂前……天宝五载岁次丙戌正月癸丑朔卅日壬午建”。文中所述村观所在地“河曲”在河东蒲阪县南,也就是黄河边的永乐镇。石灯台上部有刻画的李思诲等12人跪像,线条流畅生动,人物性格气质形于仪表。反映了书及镌刻者弘农杨荣、造匠李阿贞等描绘现实人物形象的水平。村观中均为李氏女道士,当为李氏家庙。此灯台原置于道观的天尊堂前。从灯台形制可以看出天尊堂应有一定规模。村观除天尊堂外,似尚有其他殿堂或屋宇。石灯台造于天宝五年,天尊堂当建置在此之前。说明开元、天宝年间永乐镇早有道观。这一建观史实,对于当地崇尚道教,建置吕祖祠等都会有直接影响。唐代的天尊堂也正是永乐宫三清殿建置的先声。这也意味着永乐镇建置道观的历史向前推早了近千年。而蒲州在唐景云二年也早有丹崖观和灵仙观等著名道观,(注一)并屡受敕设斋醮修功德,这也会促进这一带的道教活动的开展。正因为在盛唐时期当地已有李氏崇祀天尊的家庙,以后蒲州又出现了像王拙这样一些道教壁画的能手,在思想和技艺上长时期为永乐宫的建置准备了条件。因此,永乐宫在全真教的主持下,能在蒲州以如此宏伟的规模建置成功,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及其渊源
  永乐官是全真教的三大祖庭之一,(注二)前后营建了近百年才最后完工。宏伟的规模、周密的筹划,使它具有极其丰富的道教艺术遗物,其中宏伟精丽的壁画更使人惊叹。三清殿是永乐官主殿,又称无极殿,面阔七间,深四间,八架椽,单檐五脊顶。前檐中央五间和后檐明间均为隔扇门,其余为墙。北中三间设神坛,其上供奉道教最高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合称为三清。三清塑像令已不存,而壁画保存尚好,只很少部分经过修补。这一铺壁画是有名的《朝元图》,壁画高4.26米,全长94.68米,总面积为403.34平方米。《朝元图》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永乐官三清殿的《朝元图》,它是集中了唐、宋道教绘画精华所形成的巨制。联系唐宋道观壁画的发展,可以了解到其艺术上的渊源。同时联系其先后差不多同时的道观壁画,作进一步比较,更能认识其在艺术上的师承以及影响。
  关于道教《朝元图》,最早可以上溯到吴道子的《五圣朝元图》。这是吴道子最有影响的道教图像,也是他唯一留存有后人临摹粉本的作品,是我们今天了解吴道子艺术成就的重要依据。《五圣朝元图》原来画在洛阳北邙山老君庙东西壁,东壁上画东华天帝君、南极天帝君、扶桑大帝及其部从;西壁上画西灵天帝君、北真天帝君及其部从。杜甫当年曾经赋诗赞颂这一作品:“……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官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这铺“妙绝动官墙”的壁画,长期被人传摹学习,并使画者从而不断获得成功,被传为艺坛佳话。宋代名画家王罐就是通过观摩此画,因而取得杰出的成就。《圣朝名画评》说:王瓘“少志于画,家甚穷匮,无以资游学。北邙山老子庙壁画,吴生所画,世称绝笔焉。瓘多往观之。虽穷冬积雪,亦无倦意。有为尘滓涂渍处,必拂拭磨刮,以寻其迹,由是得其遗法。又能变通不滞,取长舍短。声誉藉甚,动于四远。……故于乾德、开宝之间,无与敌者”。另外,宋代重修此庙时,官府拆卖壁画,有隐士购得,闭门三年潜习其艺。庙成再画,隐士画东壁天帝,对画西壁的老画工观隐士所画,竟骇然下拜,自毁其壁,请隐士毕其事。(注三)以后宋代画家武宗元也曾在老君庙重画《五圣朝元图》。现在流传的《朝元仙仗图》就是此画的部份粉本。另外一张《八十七神仙卷》也是同画的宋传粉本。两张画都不同程度地保存了吴道子遗风,是吴家样的典范作品。
  在《五圣朝元图》之后还相继出现过类似的图像,如《朝真图》、《朝会图》等。五代王建修青城山丈人观,请张素卿画希夷真君殿的《五岳朝真图》。从所记内容,可知这时创作的《朝真图》虽是朝见希夷真君,但与中原《朝元图》粉本仍有一定关系。作品一方面吸收《朝元图》千官列雁行的浩浩荡荡场面;一方面又开始表现了五岳、四渎、十二溪女、山林溪沼、树木诸神和岳渎曹吏等众多的人物,创造了各具特色的下界诸神形象。据称张素卿构思敏速,下笔如神;诡怪之质,生于笔端,善画道门尊像,天帝星君形制奇古。因此能在吴道子《朝元图》基础上,进一步有所创造。(注四) 从同一时期出现的《紫微朝会图》、《玉皇朝会图》,也可以看出其中的传承关系。《朝元图》、《朝会图》都是相类似的结构,如宋李廌在《德隅斋画品》中记载二图粉本称:“《紫微朝会图》朱梁时将军张图所作。帝被衮执圭,五星、七曜、七元、四圣左右执侍,十二宫神、二十八舍星,各居其次,乘云来下。其容色皆端敬,其服章皆严谨。道家谓玉皇大帝为众仙天子,紫微大天帝为众星天子……图作衣纹,不思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例,用浓墨粗笔如草书,颤掣飞动,势极豪放,至于作面与手,及诸服饰仪物,则用细笔轻色,详缓端慎,无一欹仄,亦一家之妙用。”“《玉皇朝会图》蜀石恪所作。天仙、灵官、金童、玉女、三官、大乙、七元、四圣、经纬、星宿、风雨雷电诸神、岳渎君长、地上地下主者,皆集于帝所。玉皇大天帝南面端扆坐,众真仰首,承望清光。见之者神爽,超然如在乎通明殿中也。”而这些图像显然都受有杜光庭在《金箓大斋宿启仪》以及《太上黄箓斋仪》上所列神祇名目的影响。
  宣和元年制《九星二十八宿朝元官服图》,道士林灵素也重新制定了斋醮制度和神祇名目。《上清灵宝大法》上保存了宣和神祇系统的三百六十分位名目,大致有以下诸神:三清、六天帝君及二帝后、三十二天帝,十太乙,日、月、星宿,三官、四圣、历代传经法师,三元、五岳及诸山神、扶桑大帝及水府诸神、酆都大帝及所属,天枢院、驱邪院、雷府等部主宰及所属,各种功曹、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吏役等,城隍土地及以上各种神祇所属兵马。这一系统成为以后制作壁画及水陆画的主要依据。也为我们了解永乐官三清殿壁画神祇提供了重要线索。
  永乐官三清殿的整铺壁画正是文献上所说的六天帝、二帝后率须众仙朝元的完整图像。玉皇大天帝和紫微大天帝等在这里正是率领朝会的所属诸神,来朝拜三清。也就是原来分散聚会的诸神,今天全都集合起来朝拜最高主神了。环绕三清塑像的斗心扇面墙上,东西面分别是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和玄元十子等;扇面墙背面为三十二天帝君;正面北壁东部是中官紫微北极大帝、天至大圣及北斗七星、十一曜、二十八宿及历代传经法师;北壁西部是勾陈星宫天皇大帝、南斗六星、二十八宿和天、地、水三官以及历代传经法师等。东壁是大上昊天玉皇上帝、后土皇地只和扶桑大帝、十二元神、五岳、四渎、地府诸神;西壁是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和十太乙、八卦、雷雨诸神;南壁两侧是青龙君、白虎君。
  这一铺《朝元图》,不仅反映了道教神祇的完整体系,而近三百身群像,男女老少,壮弱肥瘦,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在多样中取得和谐;壁画色彩精丽而沉着,线条劲健而富有气势;各各不同的虚构神仙,经过艺术家的精心构思,实际上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世间形象。帝王的崇圣之表,仙道的修真度世之颜,儒贤的高识之风,隐逸的遁世之节,武士的英烈之貌,玉女的端严之态,神鬼的威慑之状,各各不同。曲折地显示了现实中不同阶层、不同经历、不同气质、不同情思的各种人物。天篷元帅、天猷副元帅以及二十八宿、四曜等一些组合了人、兽两种生物特征的形象,使你感到惊讶,而又觉得似曾相识。利用禽兽的某些生理特征增强了人的性格化,也就是画家利用所了解的兽的特征,来突出了人物的特性。兽的人格化丰富了艺术的塑造手段。画家在《朝元图》上塑造了近三百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而每一个形象都是那样引人,那样富有情味。像是一部历史人物图像的总汇,值得你反复探索和寻味。
  三清殿壁画及其作者的采寻
  关于三清殿壁画的作者,在三清殿内原来三清塑像背后的扇面墙内侧的云气壁画上,有“河南府洛京勾山马君祥、长男马七待诏把作正殿前面七间、东山四间、殿内斗心东面一半、正尊云气五间。泰定二年六月工笔(毕)。门人王秀先、王二侍诏、赵侍诏、马十一待诏、马十二待诏、马十三待诏、范待诏、说待诏、方待诏、赵待诏”,“河南府勾山马七侍诏正尊五间,六月日工毕云气”的铭记。题记除记明所画为云气外,均未涉及其它壁画具体内容。从书写字迹考察,实为建筑彩画工题记。故未记壁画其他内容。说明这只是彩画作者,而不是指从事整个殿中所有壁画的画家。在入口《青龙君》的上部相当于纯阳殿题名的地方原应有画者题名,而在重新补绘青龙君时被忽略省去,以致无法明确知道原壁画作者。但从现有铭记可知这一堂壁画和建筑藻绘可能均完成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左右。而壁画的作者应是与制作纯阳殿的作者属同一流派或师承的人。纯阳殿壁画完成于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是朱好古的门人张遵礼、李弘宜、王椿带领人完成的。则三清殿极有可能是朱好古亲自参与制作的。关于朱好古在这一时期参与制作的还有稷山小宁村兴化寺后殿的《弥勒变》等图,兴化寺后殿北墙上有:“襄陵绘画待诏朱好古、门人张伯渊,时大元国岁次庚申仲秋蓂生十四叶工毕”题记。(注五)庚申为元仁宗延祐七年(1320年),朱好古可能是完成兴化寺壁画后,转至永济从事三清殿的壁画制作。这从兴化寺壁画风格与之相近也可以得到印证。而且主持永乐宫兴建的宋德方一直在平阳府玄都观校刻道藏,对平阳府内的绘画名家朱好古应有所知,不会不邀来从事这一宏伟工程。同时出现在朱好古家乡的壁画也可以证实是朱氏领导了两地的壁画创作。
  20世纪30年代,被日本商人盗运出国并转售给加拿大的两壁道教壁画,现藏加拿大多伦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据称原为平阳府某观壁画。这一壁画曾有宋治平二年重修之文字附记在一起,这只是盗画者为提高卖价做的手脚,不足为据。平阳襄陵西齐村原有万圣观,元至元初建。这一壁画似也完成于此前后。平阳府襄陵即朱好古之家乡,此一壁画似亦为朱好古或其门徒所绘。故与永乐官壁画在绘画传承上有一定的关系。今试将两处壁画作一比较: 平阳府道观壁画规模较小,东壁高3.17米,长10.26米;西壁高3.20米,长10.37米。因此其内容也相应地有所限制,集中表现朝元的主要神祇与部属。东壁以中宫紫微北极大帝、大上昊天玉皇上帝、后土皇地祇为中心,向北行进。前导者为天蓬大元帅、翊圣黑煞将军、北斗七星,后随者为五星、五行。西壁以勾陈星官天皇大帝、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和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为中心。前导者为天猷副元帅、佑圣真武、九官太乙,后随十二元神。两壁主神均为立像,并聚集在画面中部,这就减少了侍从部属以及仪仗等的描绘,而可以利用有限的画面主要刻画朝元诸神的形象。紫微、玉皇、勾陈、木公都是帝王装束,但是人物的颜面、须眉、气宇、神态各不相同,在相同的庄严威肃中,各具情性。后土、金母都是后妃服饰,而在相同的端严华贵中,年龄、仪容、气质、神情各不相同。十二元神、九宫太乙与北斗七星,在行进中,各具神仪,人物细微的转侧、俯仰的动态变化,增加了形象神情的多样性。并不因为相同的服饰或队列,而觉得雷同。五星由于有各自不同来历,形象各有所本。画家几乎是按道经轨范刻画的。土星作老人形,杖锡持印;水星作女人状,头戴猿冠,手持纸笔;金星形如女人,头戴西冠,白练衣,抱琵琶;火星头戴驴冠,手持弓剑;木星形若卿相,着青衣,戴亥冠,手执华果。天蓬元帅和天猷副元帅的形象最为惊人,在狰狞中显示威武,在怪异中寓含人性。两壁仙班形形色色,正是世间朝廷景象。画家把假想的神话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而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把《朝元图》创造性地推向了新的高峰。赋予旧题材以新的生命,它集中了前代同一题材的精粹,容纳了所能容纳的各种神祇。在一个统一完整的画幅中,表现了近二百九十位不同品位的神仙。主尊除描绘紫微、勾陈、玉皇、木公、后土、金母,又增加了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但三清殿的《朝元图》与平阳府道观的《朝元图》却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主尊人物虽有坐立的差异,神祇也多寡不同。但是同一人物,几乎是依据的相同粉本,如天蓬、天猷、黑煞、真武四圣如出于同一人之手,有的虽改作另一神祇,情态仍然可辨,如十二元神的戌神在三清殿虽改为太乙神,低首举笏,恭谨之仪不变。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到这两铺朝元图属于同一画派的手笔,同样都与以朱好古、张茂卿、杨云瑞为代表的襄陵画派有着密切关系。从以上诸多方面考察,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应是襄陵画师朱好古主持创作完成的。
  关于朱好古,《山西通志》卷三十记:“朱好古元时襄陵人,善画山水,于人物尤工,宛然有生态。与同邑张茂卿、杨云瑞俱以画名家。人有得者若拱璧。当时号襄陵三画”。朱好古元大德十八年曾在稷山县兴化寺画《药师变》与《弥勒变》。也曾在太平县修真观画壁。《太平县志》称:“修真观在县南关西高阜处。殿壁间绘画人物,元朱好古笔。精妙入神,有龙点睛飞去”。
  从永乐宫壁画看元代民间画师的杰出成就
  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吕祖殿),殿宽五间,进深三间,八架椽,上覆单梁九脊琉璃屋顶。殿北部一间四柱神坛,前檐明次间与后檐明间皆为隔扇门,余为墙面。神坛上原为吕洞宾塑像,现已残毁。扇面墙后为《钟离权度吕洞宾图》,高3.7米,面积16平方米。相对的北门门额上为《八仙过海图》。南壁东西两侧为《道观斋供图》和《道观醮乐图》。东、北、西三壁以52幅画组成一部《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以连环组画的形式来表现传说的吕洞宾一生事迹。壁画幅高3.5米,面积为203平方米。分作上下两栏,幅与幅间用山石云树连接,每一事件既单独成章,而又能通过景色相互衔接。从总体看,全画是一个完整的青绿山水通景。从局部看,则是各自独立表现一定具体情节的画面。画中有宫廷、殿宇、庐舍、茶肆、酒楼、村塾、医馆、舟车、田野、山川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不少的画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忠实写照,从而使宗教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曲折地反映现实的作用,这在道教壁画上是具有创造性的构想。
  在南壁东侧西上角有题记:“禽昌朱好古门人古新远斋男寓居绛阳侍诏张遵礼、门人古新田德新、洞县曹德敏,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戊戌季秋重阳日工毕谨志”。后壁正中上方右侧也有画工题记:“禽昌朱好古门人古芮待诏李弘宜、门人龙门王士彦,孤峰侍诏王椿、门人张秀实、卫德,至正十八年戊戌季秋上旬一日工毕谨志”。可知这些壁画的作者及完工时间。
  重阳殿壁画基本上继承了纯阳殿的表现方法。也是用49幅画面来描述王重阳一生经历。虽然时代稍晚(东壁画中石碑上有洪武元年字样,可知壁画当完成于明洪武元年1368以后),破损亦较严重。但是从其反映道教有关事迹及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来说,仍具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其绘画风格看,仍与纯阳殿相近,当仍为朱好古门人这一派系匠师所绘。
  这一时期道观壁画以及藻绘水平,继承前代传统,在某些方面仍有所发展。由于时代风尚的转移,以及社会分工日趋繁细,画家队伍也明显分化,从事寺观壁画的画手已属于工匠的行列,不再被列入史传。而文人画家大多不再涉足寺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壁画的水平和意趣。但是道教本身的发展,促使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戏曲、绘画、雕塑等)普遍出现道教题材的作品,而且一部分匠师仍然突破时代的局限,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例如颜辉就是这一时期出身工匠,而有幸被列入画传的画师。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359年)吉州永和重修顺新宫,他在其中画过壁画,大德年间(公元1297至1307年)又在辅顺宫画过壁画。他由于长期从事壁画创作,又能画山水、人物,受到士大夫的器重,并有密切交往。因此有条件吸收文人画和民间绘画两方面的长处,在绘画上独具风格。而且在寺观壁画创作上,增加了新的形象与创意。我们今天在元代寺观壁画以及水陆画中,还能看到他的深重影响。民间画工既重粉本的流传,又父子、师徒相承,绘画技艺传承不绝,在不为世人所重的情况下,仍然产生了一些杰出的民间壁画大师。如《新元史》所载的李时,他曾在东内清宁官画樊姬、冯婕妤及唐长孙皇后进谏图壁画,在梓潼帝君祠,画九十九化及四力士献俘壁画。如见于方志和永乐宫等壁画题名的朱好古、张茂卿、杨云瑞、张伯渊、李弘宜、王椿、张遵礼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从新疆、甘肃(敦煌、麦积山)和山西等地唐、宋以来道释画的发展,可以看出元以前寺观壁画从内容到形式,已具有极为丰富的创造。因此到元代才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绘画技艺上所达到的高峰,创造出永乐宫这样杰出的道教壁画。而以朱好古为代表的襄陵画派的匠师则是这一时期杰出的宗教画大师,将永远被列于史册。中国古代宗教画具有丰富遗产,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都有着杰出的创造。龟兹《本生图》和《佛传图》构图的精巧,形象的动人;于阗历史故事画技艺的写实,情节的感人;北朝《羽化飞升画像》意象的玄妙,线描的灵秀;唐代《五圣朝元图》气势的宏伟,形象的端丽;宋代《鬼神搜山图》构思的奇巧,情态的生动,对山精、鬼怪被驱逐的境遇所显示的同情,都不同程度地展示了各个时代绘画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征,并同时融会和发展了前代的创造。而永乐宫壁画是唐、宋、金、元道教壁画发展的最后一个高峰,它既保存了前代的优秀传统,而又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画家在学习传统中注意变革,不断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并且在人物形象的创意上、在组织宏伟构图上、在用笔的雄健气势上、在壁画的组合方式上(在连环组画上既有统一的通景画面,又有富有情节的单独场景),都从不同方面丰富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创作经验。它也直接影响了当时及其后宗教画的创作。我们从明、清寺观壁画和水陆画中还可以看到以永乐宫为代表的宋、元道教绘画的深远影响。永乐宫这一仅存的道教壁画完整体系,是我们探索中国道教艺术发展的重要宝藏,也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宗教艺术品。它对于我们学习和继承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百科辞典 Encyclopedia
  Yongle Gong
  永乐宫
    蒙古及元代道教全真派的重要宫观。故址在山西省永济县永乐镇。元代称大纯阳万寿宫,是集元代建筑、绘画、雕塑诸艺术于一区的重要古建筑群。1953年发现,1959年因修建三门峡水库,移至山西省芮城县北郊,按原状重建。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宫址原为唐吕洞宾祠堂。金元之际,吕洞宾被道教全真派尊为祖师,始改建道观。蒙古乃马真后二年(1243),全真派著名大师潘德冲来此住持,以为皇帝祝诞为名,筹建大纯阳万寿宫。约在蒙古中统三年(1262),建成三清、纯阳、重阳3殿和廊、庑、库、厨等,被称为全真派的“东祖庭”。至元三十一年(1294)建成正门无极门,泰定二年(1325)完成三清殿壁画。元中期以后,邱处机被尊为邱祖,又增建邱祖殿。到各殿装修、绘塑完成时,已届元末,工程历时百年。明清以后改称永乐宫。宫内现存元碑8通,是研究全真派和永乐宫的重要史料。
     永乐宫平面图
    永乐宫纵深230米,主要建筑均位于中轴线上,除临街宫门为清代建筑外,自南至北依次为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都是蒙古或元朝建筑。各殿前都有宽大的月台,殿间用高甬道连通。重阳殿侧还有东西朵殿的遗址。迁建后一如原状。
    无极门 建于至元三十一年,面阔5间,长20.68米,进深2间,宽9.6米,建在高1.8米的砖砌高台基上,上覆单檐庑殿屋顶。其构架近于宋式殿堂型中的“分心槽”。斗□均挑出2层,柱头铺作上层为假昂,补间铺作为真昂,每间用1朵。中央3间在中柱之间装3副版门,东西梢间和山面用墙封闭,墙内侧绘壁画。门上匾额除记建年外,还载明是“少府梓匠”朱宝等人所造。
    三清殿 建成于蒙古中统三年以前, 面阔7间、长28.44 米,进深4间,宽15.28米,建在高2.38米的砖砌台基上,上覆单檐庑殿顶,殿内原设三清像,已毁。它的构架近于宋式殿堂型中的“金厢斗底槽”,但内槽缩小为宽3间深1间的神坛间,外槽前部及两侧扩大成2间进深,梁架也不分明□、草□。所用斗□挑出3层,柱头铺作后尾□上放一近似明清雀替的承梁构件,叫“压跳”。补间铺作梢间用1朵,余间均用2朵。殿身前檐中央5间和后檐明间均装格子门,其余为墙壁。斗□、阑额、□眼壁、平□上都有元代所绘彩画。柱子涂作黑色,阑额枋心有镂雕的串花龙和泥塑的行龙,藻井心有木雕的蟠龙,屋顶檐口及脊用绿琉璃,鸱吻用孔雀蓝色琉璃。殿内壁面满绘壁画,幅高4.3米,总面积402平方米。神坛墙内侧为元泰定二年洛阳画工马君祥弟子所绘云气,神坛墙外侧及四壁绘《朝元图》,以8个主像为中心,共绘大小神□286身。各像高约2米,形态表情各异,线条流畅,是现存最重要的元代壁画之一。(见彩图山西永济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玉女(元)、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主神(元))
    纯阳殿 建于中统三年以前,面阔5间,长20.35米,进深3间,宽14.35米,建在高2.44米的砖砌台基上,上覆单檐歇山绿琉璃脊屋顶,是供吕纯阳的殿宇,今像已不存。该殿的建筑结构也近于宋式殿堂型构架,内槽缩小成1间4柱的神坛间,前后檐和山面的梁都搭在这4根内柱上,另在四角于平□之上加抹角梁承檩,与三清殿构造相似。在殿身前檐明次间和后檐明间装格子门,其余为墙壁。殿内壁面绘《纯阳帝君仙游显化之图》,是吕纯阳的画传。画高3.6米,面积203平方米,共52题,依次排列,幅间用树石流云连接,使画面骤看宛如整幅。它是元至正十八年(1358)山西名画师朱好古门人张遵礼、李弘宜等人所绘。
    重阳殿 建于中统三年以前,面阔5间,长17.46米,进深4间,宽10.86米,建在1.53米的砖砌高台基上,上覆单檐歇山屋顶。
相关词
壁画钟离权人物画吕洞宾
包含词
永乐宫壁画山西永乐宫永济永乐宫
永乐宫道教壁画永乐宫壁画线描稿永乐宫壁画仙真像
北京市永乐宫饭店中国寺观壁画典藏·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永乐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