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正朔(zhēng-) : 一年的第一天:正朔朝会于庙。 |
|
| 一年中的第一天,即农历正月初一 |
|
| 帝王新颁的历法 |
|
| 定正朔 |
谓帝王新颁的历法 That the new emperor awarded the calendar |
| 谓帝王新颁的历法。古代帝王易姓受命,必改正朔;故 夏 、 殷 、 周 、 秦 及 汉 初的正朔各不相同。自 汉武帝 后,直至现今的农历,都用 夏 制,即以建寅之月为岁首。《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 孔颖达 疏:“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损也。 周 子、 殷 丑, 夏 寅,是改正也; 周 半夜、 殷 鸡鸣、 夏 平旦,是易朔也。”《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三国 蜀 雍闿 《答严》:“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匈奴 奉 汉 正朔, 匈奴 便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 中国 的一部分。” |
农历正月初一 Who started the first lunar month |
| 农历正月初一。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每遇大礼,车驾斋宿,及正朔朝会於此殿。” |
|
| 一年第一天开始的时候。正和朔分别为一年和一月的开始。夏历以冬至后第二个月为正月,天历以冬至所在的月份为正月,夜半为朔。从汉武帝时候和太初历直至今天的夏历,都用夏正。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常重定正朔。《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孔颖达疏:“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建也。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周秦改正朔不改月次辨》。 |
|
正朔 一年第一天开始的时候。正和朔分别为一年和一月的开始。夏历以冬至后第二个月为正月,天历以冬至所在的月份为正月,夜半为朔。从汉武帝时候和太初历直至今天的夏历,都用夏正。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常重定正朔。《礼记·大传》:“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孔颖达疏:“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建也。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周秦改正朔不改月次辨》。
正朔的沿革
商朝以夏朝十二月为正,周朝以夏朝十一月为正,秦朝以夏朝十月为正。汉代刘邦未袭秦之正朔服色。
自汉武帝改用夏正以后,后世的帝王一般只改年号而不改正朔,只有武则天,太平天国等改正朔。这里要说的是很多文献都称,今天所用的农历就是夏历,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事实上今天的农历只是沿用了夏正,而没有用夏朔,具体到大小月,闰月等的计算更是与夏代大不相同。
夏以天明为朔,商以鸡鸣为朔,周以夜半为朔。则体现了计时的进步,因为天明时间受天气、季节影响很大,鸡鸣也不准确,而夜半则可通过天文观测精确确定。
对后世的影响
虽然汉以后朝代很少改正朔,但改年号,颁历法仍然是天子体现皇权的重要手段。旧时称历书为皇历,盖因历书必由皇帝所颁。直到近代,历法正朔,仍被视作是政权的标志。比如,清末,革命党所办报纸多以黄帝纪元,以表明不承认清的合法性,是以不使用清的正朔。甚至于今天的海外反共人士仍有以不用公元纪年,来强调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的。又如,孙中山,毛泽东皆在开国之日宣布使用西历并以民国/公元纪年,足见改朝必改正朔的观念仍然深入人心。 |
|
- n.: the first day of lunar year, new calendar promulgated by the empero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