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欧亚红松鼠
目录
欧亚红松鼠
  (学名:sciurus vulgaris)是松鼠族下的一个物种,属於一种居於树上的杂食性囓齿动物,在欧亚大陆等地均十分常见。虽然如此,但在英国它们的数目却不断下降,主因是作为入侵物种的灰松鼠有更强的适应性及觅食能力
描述
  欧亚红松鼠的标准头体长约为19至23cm,尾巴长15至20cm,体重为250至340g,雄性与雌性体重相约,并不存在两性异形的情况。一般认为松鼠长长的尾巴能够帮肋它们平衡,特别是在树与树之间跳跃及枝干上快跑的时候。睡眠的时候卷覆身体也起了保温的作用。
  披上灰色冬装的欧亚红松鼠的侧影
  披上灰色冬装的欧亚红松鼠的侧影
  随时间增长及地点的不同,它们身上的皮毛也会呈现不同颜色,由黑到棕甚至红色。在英国,红色的皮毛就最常见,而在欧亚的其他地区,不同颜色皮毛的品种则同时存在,就像人类的发色一样。 每年它们都会季节性地更换皮毛两次,夏天披上的皮毛较细薄,冬天则厚重色沉。更特别的是这个品种会在每年的8月至11月期间,在耳朵上长出明显的耳羽(en:ear-tuft),这种变化是它们独有的特徵。加上一身亮红的皮毛,使一般人也可以把它们从灰松鼠及美洲红松鼠等近似种中分辨出来。 它们腹上的体毛则是一致的乳白色。 与其他松鼠一样,它们都有锋利及弯曲的爪,容许它们攀上即使是悬於半空的树枝上。
繁殖及死亡
  交配期一般在晚冬2月至3月期间,及在6月至7月的夏天。每次最多可诞下两窝,而每窝的数目由一般的3至4只甚至最多的6只,一般视乎雌性的体重。怀孕期约为38至39日。由母亲独力照顾并在无外来帮助的情况下诞下胎儿,每胎仅重10至15g。在出生第21天便有毛发覆盖,眼睛及耳朵在3至4星期後打开,42天後牙齿完全长出。初生的欧亚红松鼠在40天後便能进食硬的食物,并由此开始可以离巢觅食。虽然如此,但它们仍会吮吸其母亲的乳液直至8至10星期後完全断奶为止。
  每到交配期间,而雌性达致某一个体重後,就会进入动情周期。雄性透过雌性动情周期间独有的气味去找寻雌性。虽然没有求偶的表徵,但雄性仍会花上近一小时的时间去追逐异性。通常出现的情况是数只雄性追逐一只雌性,直至其中一只占了明显的优势,而这只一般是体型较大的品种,就会赢得异性交配权。它 们会交配数次,并与不同的对象进行多次交配。如食物短缺,繁殖可能会被延迟。一般雌性会於翌年诞下它们的第一窝。
  欧亚红松鼠的寿命一般为3年,某些个别例子可长达7年以上,但最多不会超越十年。存活率与秋冬季节期间树木长出的果实数目有直接的关系。平均计算约75%至85%的初生松鼠会在它们第一个冬天後死亡,而剩下来的一半则於下一个冬天离开吧
生态及习性
  欧亚红松鼠原生於温带针叶林,而在温带阔叶林也有其踪迹。与其他松鼠一样,它们爱在针叶树丫上建立自己的巢穴(英语:drey)。这些巢穴都由松鼠们利用捡拾回来的树枝,组成一个约25至30cm左右的半球型的底,然後混入苔藓、树叶、树皮及野草等构筑而成。有些时候也会栖身在地穴及由啄木鸟所留下的洞穴里。觅食时多为独行侠,怕羞及拒绝分享食物;但在个别时期,例如非繁殖季节及特别在严冬,它们也会共聚在巢穴内互相取暖。群居时会形成阶级制度,也有因性别而产生的分野。占有领导地位的个体并不一定是雄性,但普遍倾向体型较大及年纪较老的;如由雄性领导,则常发现它的活跃范围明显较其他从属的松鼠为大。
  图中可清楚看到耳朵旁的耳羽
  图中可清楚看到耳朵旁的耳羽
  欧亚红松鼠的食粮主要是种子,特别是毬果内的种子它们都可以俐落地取出。此外真菌、鸟蛋、浆果及幼枝等亦可供果腹,抓破树皮而获取的树汁也是食物来源之一。研究显示它们一生中的60至80%的时间是在搜索食物及进食。红松鼠有积壳防饥的习惯,它们会把剩馀的食物贮藏起来,可能是埋在泥下及树木上隐蔽角落等,以供食物短缺时使用。虽然红松鼠多能够记回自己所收藏食物的区域,但它们空间记忆的准确性及持久性都不及其敌灰松鼠,因此他们常需要花时间去找回自己收藏好的食物,而更有部分将永埋土下而不复见天日。它们一般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与其他红松鼠共用生活空间是很常见的事。 一天之中的活跃时间主要在早上及午後到傍晚,中午时分则多躲在巢内以避开正午严热的天气及猛禽的搜捕。冬天则有不固定的习性:如需收集食物则会更长时间留在户外,如天气恶劣也会有整天不离开巢穴的情况。
  栖树性的捕猎者包括松貂、野猫、白鼬等,主要攻击幼小的个体;鸟类中,猫头鹰及猛禽中的苍鹰及普通鵟等也会捕食它们。当它们停留在地上的时候就会引来赤狐及野狗的垂涎。人类活动当中的对生境的破坏、路面意外及打猎活动无可避免地影响著红松鼠的种群数目及它们的死亡率。
保育及威胁
欧亚红松鼠 保育及威胁
  不少欧亚红松鼠因它们亮丽的毛皮而备受捕猎。因此在欧洲,欧亚红松鼠是受保护的物种。在伯恩签订的欧洲野生物及自然栖地保育公约(bern convention)附录iii中列为受保护动物,而在iucn红色名录中也列为近危品种,在某些数量丰富的地区,仍会有人因美丽的皮毛而猎杀它们。虽然欧亚红松鼠的存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挑战,但在英国的数目却大幅度减少了。对比起灰松鼠在英国有过二百万头,这种原生松鼠总数却少於14万头,当中有85%是在苏格兰。自北美引入灰松鼠当然是数量剧减的其中原因,但它们原本居住的林地遭到砍伐及备受破坏也不无影响。
  为了保护这种原生物种,英国政府自2006年1月起开始对数量庞大的灰松鼠进行捕猎,并得到大部分保育团体的支持。而实际上自1998年起在北威尔斯的安格尔西岛就已经有这类型的活动。这些活动均有助恢复它们的数目,而其後将欧亚红松鼠成功引进到纽巴勒森林(newborough forest)更保障了它们及後得以保存。此外,英国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行动方案〉的其中一个参与国,亦选定了红松鼠作为他们保育的其中一员,并联同多个本地保育团体进行不同类型的研究及保护。例如位於英格兰西北部坎布里亚郡内的马勒斯坦山谷的保育行动等。
  除了英国面对灰松鼠的入侵外,意大利的皮埃蒙特自从1948年有两对灰松鼠成功逃脱并进入当地生态圈後,1970年的一次统计中已发现红松鼠种群数目有下跌的趋势。有科学家忧虑灰松鼠将会扩散至整个欧洲。
  灰松鼠之所以对欧亚红松鼠种群数目出现这样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 灰松鼠能轻易地消化毬果,但红松鼠则不能;
  * 灰松鼠身上带有一种松鼠病毒,这病毒绝少杀死灰松鼠,但对红松鼠来说却致命非常。
  * 红松鼠在面对威胁及压力时,将不能如常生育。
  * 灰松鼠的体能远较红松鼠为好,灰松鼠的体重一般可达400至800g,头体长25至30cm,比红松鼠为大。
  须注意的是红松鼠与灰松鼠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敌对关系,直接的暴力冲突并不是导致红松鼠数目下降的因素。
  2007年12月在英国的一个研究显示,欧洲松貂的数目与减少灰松鼠有间接的关系。该研究观察到欧洲松貂在扩展其势力范围时,灰松鼠的数目有显著下降。理论推测灰松鼠在地面的时间较红松鼠为长,因此以捕食松鼠为生的松貂会较大机会捕捉到灰松鼠,从而减少它们的数量。
文化表现
  * 北欧神话中,走遍世界之树并散播流言蜚语的拉塔托斯克,正是一只红松鼠。实际上,它不断地往来居於根部的恶龙尼德霍格及树顶的巨鹰维德佛尔尼尔,并反覆羞辱它们。
  * 著名英国童书插画家碧雅翠丝·波特的一本书籍《松鼠胡来的故事》,当中描述的正是欧亚红松鼠
  * 英国道路安全委员会自1960年代起用一只拟人的红松鼠作为主角(名字是英语:tufty the squirrel),教导当地小孩道路安全的重要性。全盛时期的会员数目超过二百万人。
  * 在古时的芬兰,松鼠毛在货币流通前是以物易物中的重要角色。因此直到现在,"squirrel pelt"(中译松鼠的毛皮)这术语仍被普罗大众理解为金钱的意思。
分布及分类学
  有研究指欧亚红松鼠有超过40个亚种,但当中部分的分类并不有很实在的被辨别出来。据1971年出版的一份刊物中指出,至少有16种亚种已被确认,而这批亚种也堪作为分类学的应用。
  * s. v. altaicus serebrennikov, 1928
  * s. v. anadyrensis ognev, 1929
  * s. v. argenteus kerr, 1792
  * s. v. balcanicus heinrich, 1936
  * s. v. bashkiricus ognev, 1935
  * s. v. fuscoater altum, 1876
  * s. v. fusconigricans dvigubsky, 1804
  * s. v. infuscatus cabrera, 1905
  * s. v. italicus bonaparte, 1838
  * s. v. jacutensis ognev, 1929
  * s. v. jenissejensis ognev, 1935
  * s. v. leucourus kerr, 1792
  * s. v. mantchuricus thomas, 1909
  * s. v. meridionalis lucifero, 1907
  * s. v. rupestris thomas, 1907
  * s. v. vulgaris linnaeus, 1758
物种名称
  中文名称 欧亚红松鼠
   拉丁学名 Sciurus vulgaris(Linnaeus, 1758)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啮齿目 Rodentia
  科: 松鼠科 Sciuridae
  属: 松鼠属 Sciurus
外形特征
  披上灰色冬装的欧亚红松鼠的侧影 欧亚红松鼠的标准头体长约为19至23cm,尾巴长15至20cm,体重为250至340g,雄性与雌性体重相约,并不存在两性异形的情况。一般认为松鼠长长的尾巴能够帮肋它们平衡,特别是在树与树之间跳跃及枝干上快跑的时候。睡眠的时候卷覆身体也起了保温的作用。
  披上棕色皮毛的欧亚红松鼠 随时间增长及地点的不同,它们身上的皮毛也会呈现不同颜色,由黑到棕甚至红色。在英国,红色的皮毛就最常见,而在欧亚的其他地区,不同颜色皮毛的品种则同时存在,就像人类的发色一样。 每年它们都会季节性地更换皮毛两次,夏天披上的皮毛较细薄,冬天则厚重色沉。更特别的是这个品种会在每年的8月至11月期间,在耳朵上长出明显的耳羽,这种变化是它们独有的特征。加上一身亮红的皮毛,使一般人也可以把它们从灰松鼠及美洲红松鼠等近似种中分辨出来。 它们腹上的体毛则是一致的乳白色。 与其他松鼠一样,它们都有锋利及弯曲的爪,容许它们攀上即使是悬于半空的树枝上。
分布范围
  欧亚红松鼠是松鼠族下的一个物种,属于一种居于树上的杂食性啮齿动物,在欧亚大陆等地均十分常见。虽然如此,但在英国它们的数目却不断下降,主因是作为入侵物种的灰松鼠有更强的适应性及觅食能力。
生活环境
  欧亚红松鼠原生于温带针叶林,而在温带阔叶林也有其踪迹。与其他松鼠一样,它们爱在针叶树丫上建立自己的巢穴。这些巢穴都由松鼠们利用捡拾回来的树枝,组成一个约25至30cm左右的半球型的底,然后混入苔藓、树叶、树皮及野草等构筑而成。有些时候也会栖身在地穴及由啄木鸟所留下的洞穴里。觅食时多为独行侠,怕羞及拒绝分享食物;但在个别时期,例如非繁殖季节及特别在严冬,它们也会共聚在巢穴内互相取暖。群居时会形成阶级制度,也有因性别而产生的分野。占有领导地位的个体并不一定是雄性,但普遍倾向体型较大及年纪较老的;如由雄性领导,则常发现它的活跃范围明显较其他从属的松鼠为大。
生活习性
  可清楚看到耳朵旁的耳羽 欧亚红松鼠的食粮主要是种子,特别是毬果内的种子它们都可以俐落地取出。此外真菌、鸟蛋、浆果及幼枝等亦可供果腹,抓破树皮而获取的树汁也是食物来源之一。研究显示它们一生中的60至80%的时间是在搜索食物及进食。红松鼠有积壳防饥的习惯,它们会把剩余的食物贮藏起来,可能是埋在泥下及树木上隐蔽角落等,以供食物短缺时使用。虽然红松鼠多能够记回自己所收藏食物的区域,但它们空间记忆的准确性及持久性都不及其敌灰松鼠,因此他们常需要花时间去找回自己收藏好的食物,而更有部分将永埋土下而不复见天日。它们一般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与其他红松鼠共享生活空间是很常见的事。 一天之中的活跃时间主要在早上及午后到傍晚,中午时分则多躲在巢内以避开正午严热的天气及猛禽的搜捕。冬天则有不固定的习性:如需收集食物则会更长时间留在户外,如天气恶劣也会有整天不离开巢穴的情况。
  栖树性的捕猎者包括松貂、野猫、白鼬等,主要攻击幼小的个体;鸟类中,猫头鹰及猛禽中的苍鹰及普通鵟等也会捕食它们。当它们停留在地上的时候就会引来赤狐及野狗的垂涎。人类活动当中的对生境的破坏、路面意外及打猎活动无可避免地影响着红松鼠的种群数目及它们的死亡率。
生长繁殖
  两周大的欧亚红松鼠 交配期一般在晚冬2月至3月期间,及在6月至7月的夏天。每次最多可诞下两窝,而每窝的数目由一般的3至4只甚至最多的6只,一般视乎雌性的体重。怀孕期约为38至39日。由母亲独力照顾并在无外来帮助的情况下诞下胎儿,每胎仅重10至15g。在出生第21天便有毛发覆盖,眼睛及耳朵在3至4星期后打开,42天后牙齿完全长出。初生的欧亚红松鼠在40天后便能 进食硬的食物,并由此开始可以离巢觅食。虽然如此,但它们仍会吮吸其母亲的乳液直至8至10星期后完全断奶为止。
  每到交配期间,而雌性达致某一个体重后,就会进入动情周期。雄性透过雌性动情周期间独有的气味去找寻雌性。虽然没有求偶的表征,但雄性仍会花上近一小时的时间去追逐异性。通常出现的情况是数只雄性追逐一只雌性,直至其中一只占了明显的优势,而这只一般是体型较大的品种,就会赢得异性交配权。它们会交配数次,并与不同的对象进行多次交配。如食物短缺,繁殖可能会被延迟。一般雌性会于翌年诞下它们的第一窝。
  欧亚红松鼠的寿命一般为3年,某些个别例子可长达7年以上,但最多不会超越十年。存活率与秋冬季节期间树木长出的果实数目有直接的关系。平均计算约75%至85%的初生松鼠会在它们第一个冬天后死亡,而剩下来的一半则于下一个冬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