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韵 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according to original poem's rhyming words》 |
诗人: 陈棣 Chen Di
莫讶经旬笑语乾,谁令插手斗筲间。 长篇险语怀东野,俗状尘客愧北山。 车马无堪泥淖滑,蛟龙不放水云閒。 翻思九夏无涓滴,天意何如向日悭。 |
《次韵 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according to original poem's rhyming words》 |
诗人: 方岳 Fang Yue
海棠寂寂香埋玉,山雨浪浪负双足。 闭门长憾虎头痴,对客不供貂尾续。 径呼伯雅相拍浮,试坐毛锥三沐浴。 满身花片为谁春,政欠太虚明月烛。 |
《次韵 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according to original poem's rhyming words》 |
诗人: 方岳 Fang Yue
书册元非幕府才,江山牵率老夫来。 略分秋色归吟卷,又误春蓑下钓台。 有意及时常轗轲,无心於物莫惊猜。 幽居亦有穷生活,麦陇蔬畦手自栽。 |
《次韵 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according to original poem's rhyming words》 |
诗人: 方岳 Fang Yue
久矣寒窗美曲肱,绝交书到短檠灯。 向来问舍渔樵侣,肯作归堂粥饭僧。 耕罢夕阳牛觳觫,睡残明月鹤鬅鬙。 年来老懒力学相似,见兔何能便放鹰。 |
|
请鉴赏:
|
|
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
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步韵。世传次韵始于 白居易 、 元稹 ,称“元和体”。 唐 元稹 《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原注:“ 乐天 曾寄予千字律诗数首,予皆次用本韵酬和,后来遂以成风耳。”一说始于 南北朝 。 明 焦竑 《焦氏笔乘·次韵非始唐人》:“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载 王肃 入 魏 ,捨 江 南故妻 谢氏 ,而娶 元魏帝 女,故其妻赠之诗曰:‘本为薄上蚕,今为机上丝。得路遂腾去,颇忆缠绵时。’继室代答,亦用丝时两韵。是次韵非始 元 白 也。” |
|
也称“步韵”。作旧体诗的一种方式,依照所和诗的用韵次序写和诗。 |
|
次韵 cìyùn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如黄鲁直《次的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关于次韵诗之始,前人数有始于唐代元稹、白居易之说。如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白乐天。”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讲得更为具体:“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也持此论。至近代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仍称:“诗次韵,始于唐之元、白、皮、陆,而盛于宋之苏、黄。”今人卞孝萱先生《唐代次韵诗为元稹首创考》进而考证出次韵诗系元稹首创,并云创始时间为元和五年(810年),创始之作为元稹在江陵府所作《酬乐天书怀见寄》等五首。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却将悲与病,来对郎陵翁。”(《全唐诗》卷283)卢纶和诗《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为:“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全唐诗》卷277)
据傅璇琮先生《卢纶考》,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798年、799年)间,《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当作于贞元中,可见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次韵之体至迟在贞元年间就出现了,所以不能说次韵诗始自元、白,更不能说系元稹首创。
例:
刘景文《奉寄苏内翰》:
倦压鳌头靖左鱼,笑寻颍尾为西湖。
二三贤守去非远,天一清风今不孤。
四海共知霜鬓满,重阳曾插菊花无。
聚星堂上谁先到,欲傍金樽倒玉壶。
苏轼和《次韵刘景文见寄》诗:
谁上柬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
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鹤孤。
烈士家风字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
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
|
- n.: write and reply in poems according to original poem's rhyming wor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