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槁木
目录
No. 1
槁木
  枯槁的树干形如~。
gǎo mù gǎo mù
  已经死亡干枯的树木,形容毫无生气
No. 3
  心如槁木
No. 4
  但令心似莲花洁,何必身将槁木齐。——五代蜀· 贯休《山居诗》
No. 5
  亦作“槀木”。
  枯木。《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槀木。” 孔颖达 疏:“止如槀木者,言音声止静感动人心,如似枯槀之木止而不动也。” 唐 李山甫 《山中答刘书记寓怀》诗:“骨将槁木齐,心同止水浄。”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老子》书五千语,要在不攖人心;以不攖人心故,则必先自致槁木之心,立无为之治。”
No. 6
  一、形如槁木
  槁:干枯。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后用“形如槁木”形容身体瘦得像干枯的木头。
  巴金《春》四:“我心上的伤痕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纵然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我也如何能够忘记!”
  二、“槁木三年,不必为邦旗”
  《成之闻之》简29—30上抄录有如下一段话:
  《君》曰“襄我二人,毋有合在音”曷?道不悦之辞也。君子曰:唯有其恒而29可,能终之为难。“槁木三年,不必为邦旗”何?言寅之也。是以君子贵30 《君》是《尚书》中的一篇,“襄我二人,毋有合在音”,今传本作“襄我二人,汝有合哉”。这是先引《尚书》的文字,然后略作解释,并引用君子的话进一步申说。从文气上看,“槁木三年,不必为邦旗”应该是独立于“君子曰”的,而且很明显是作者引用的一句古话。《成之闻之》篇引用古语,一般后面都加“曷”字,然后以“言”或“此言”来说明,这是读者一望便知的。该句话的出处和意义,整理者并没有进行解释。郭沂曾经对《成之闻之》有一个疏证,他解释这句话说:
  “槁木三年,不必为邦旗”盖为古语。槁木,枯木也。邦,为疆界;旗,为标志。全句大意为:枯木用过三年之后,就不一定能作为疆界标志来继续使用了。为 什么呢?“言寅之也”。“寅”,盖为不恒、易毁之义。枯木用过三年之后,已经朽烂,自然就不能作为疆界标志来继续使用了。此语谓枯木无恒,不能善始善终,从而喻众人无恒,不能善始善终。③
  三、潺槁木姜子
  潺樟科 lauraceae木姜子属 litsea
  常绿乔木。叶互生,倒卵状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5-10(-26)厘米,先端钝圆,幼叶两面被毛,老时下面被毛或近无毛。侧脉8-12对,叶柄被灰黄色绒毛。伞形花序单生或几个簇生于短枝上。雌雄异株。花被片不完全或缺,能育雄蕊15枚或更多。果球形。
英文解释
  1. n.:  dead tree
法文解释
  1. n.  bois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