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 农业 : 建筑 > 桑天牛
目录
No. 1
  桑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分布于全国各蚕区。成虫啃食一年生枝条皮层,一旦皮层被啃成环状,枝条即枯死。产卵时在新枝基部咬一个产卵穴,使枝条易被风吹折或枯死。幼虫蛀蚀枝干,使桑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枯死。食性杂,尚为害柑橘、苹果、核桃、梨、枣、白杨、柞等树木。虎天牛、黄星天牛也为害桑树。
  【寄主】主要为害桑,也为害苹果、梨、槟沙果、海棠、山檀、李、樱桃、柑桔、无花果、枇杷等。
  【为害特点】成虫食害嫩枝皮和叶;幼虫于枝干的皮下和木质部内,向下蛀食,隧道内无粪屑,隔一定距离向外蛀1通气排粪屑孔,排出大量粪屑,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26—51mm,宽8—162am,黑褐至黑色,密被青棕或棕黄色绒毛。触角丝状,11节,第1、2节黑色,其余各节端半部黑褐色,基半部灰白色。前胸背板前后横沟间有不规则的横皱或横脊,侧刺突粗壮。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光亮的颗粒状突起,约占全翅长的1/4—1/3;翅端内、外角均呈刺状突出。卵长椭圆形,长6—7mm,稍扁而弯,初乳白后变淡褐色。幼虫体长60一80mm,圆筒形,乳白色。头黄褐色,大部缩在前胸内。服部13节,无足,第1节较大略呈方形,背板上密生黄褐色刚毛,后半部
  密生赤褐色颗粒状小点并有“小”字形凹纹;3—10节背、腹面有扁圆形步泡突,上密生赤褐色颗粒。蛹长30—50mm,纺锤形,初淡黄后变黄褐色,翅芽达第3腹节,尾端轮生刚毛。
  【生活习性】北方2—3年l代,广东1年l代;以幼虫在枝干内越冬,寄主萌动后开始为害,落叶时休眠越冬。北方幼虫经过2或3个冬天,于6—7月间老熟,在隧道内两端填塞木屑筑蛹室化蛹。蛹期15—25天。羽化后于蛹室内停5—7天后,咬羽化孔钻出,7—8月间为成虫发生期。成虫多晚间活动取食,以早晚较盛,约经10—15天开始产卵。2—4年生枝上产卵较多,多选直径10—15mm的枝条的中部或基部,先将表皮咬成“u”形伤口,然后产卵于其中,每处产1粒卵,偶有4—5粒者。每雌可产卵100—l50粒,产卵约40余天。卵期10—15天,孵化后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向枝条上方蛀食约1cm,然后蛀入木质部内向下蛀食,稍大即蛀入髓部。开始每蛀5—6cm长向外蛀l排粪孔,随虫体增长而排粪孔距离加大,小幼虫粪便红褐色细绳状,大幼虫的粪便为锯屑状。幼虫一生蛀隧道长达2m左右,隧道内无粪便与木屑。
  【防治方法】
  (1)桑园附近最好不种植桑树,以减少虫源。
  (2)结合修剪除掉虫枝,集中处理。
  (3)成虫发生期及时捕杀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
  (4)成虫发生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喷洒40%乐果乳油500倍液,枝干上要喷周到。
  (5)成虫产卵盛期后挖卵和初龄幼虫。
  (6)刺杀木质部内的幼虫,找到新鲜排粪孔用细铁丝插入,向下刺到隧道端,反复几次可刺死幼虫。
  (7)毒杀幼虫初龄幼虫可用敌敌畏或杀螟松等乳油10—20倍液,涂抹产卵刻槽杀虫效果很好。蛀入木质部的幼虫可从新鲜排粪孔注入药液,如50%辛硫磷乳油10一20倍液或上述药剂,每孔最多注10ml,然后用湿泥封孔,杀虫效剃良好。
  (8)试用长效内吸注干剂,可用ybz—b型树干注射机,注入长效内吸注干剂,也可用直径4—5mm钢钉在距地面50—80cm处斜向45度打孔,孔深3—4cm,然后再用橡皮头滴管或兽用注射器注入注干剂。用药量计算暂借用林木计算法,即先量树干胸径,然后换算或查出直径,每cm直径注入药量0.5ml,直径10cm以上桑树,应通过试验适当加大药量。这种方法除防治天牛有效外,还可兼治其他蛀干害虫和介壳虫、蚜虫等。
No. 2
  桑天牛
  Apriona germari(Hope)
  【分类】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
  关于其中文名称,一般称之为桑天牛(1959,陈世骧;1965,章士美,1992,萧刚柔)。在我国台湾曾称之为褐天牛(1964,张书忱)。在国内还有的称之为粒肩天牛(1989,蒋书楠),也有铁炮虫之俗称(1982,苏州蚕专)。在日本最早文献记载称之为桑天牛
  (1882,名和靖),也有称之铁炮虫的(1892,名和靖;1906,宫地良致)
  【分布】
  国内:北京、天津、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河北、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四川、江西、台湾、海南、云南、贵州、山西、陕西等省皆有分布(1992,萧刚柔)
  国外:日本、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印度、孟加拉国(1992,萧刚柔)
  【寄主】
  包括:桑、构、无花果、白杨、欧美杨、柳、榆、苹果、沙果、樱桃、梨、野海棠、柞、褚、刺槐、树豆、枫杨、批把、油桐、花红、柑桔等(1958,陈世骧,1965,章士美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褐色,密生暗黄色细绒毛;触角鞭状;第1、2节黑色,其余各节灰白色,端部黑色;鞘翅基部密生黑瘤突,肩角有黑刺一个。
  卵长椭圆形,稍弯曲,乳白或黄白色。
  幼虫老龄体长60mm,乳白色,头部黄褐色,前胸节特大,背板密生黄褐色短毛,和赤褐色刻点,隐约可见“小”字形凹纹。
  蛹体初为淡黄色,后变黄褐色。
  【生活习性】
  章士美(1965)研究认为成虫喜食构树、无花果、苹果等的嫩枝皮。白天取食,夜间产卵。每晚自8时半至次晨4时半左右产卵,天亮前复飞回白天的栖息木继续取食。幼虫总排泄孔15-19个,蛀道全长91.5 - 248.8cm。汪永俊(1986)在江苏调查,成虫主要在桑树和构树上补充营养;秦旦仁(1994)研究了桑天牛卵巢发育与补充营养的关系,明确桑天牛成虫取食适合的补充营植物桑树后卵巢发育正常,否则影响其正常发育,不能形成卵。高瑞桐(1994)研究桑天牛喜以构树、桑树为补充营养的原因,通过对构树和I一69杨枝皮内化学物质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构树中糖含量为I一69杨的2.3倍,构树中的酚酸含量为I -69杨的0.4倍。这可能是桑天牛选择构树为补充营养寄仁的原因。王宏乾(1986)研究,桑天牛雄虫比雌虫早羽化7-10d,羽化后的成虫白天聚集在桑树、构树上取食嫩枝皮层,3-5d交尾产卵。成虫取食桑、构树,幼虫为害杨树等,雌虫于每晚7时半以后飞往杨树上产卵。每1雌虫每晚产卵3-4粒,并于天亮前全部飞回桑、构丛中去,白天在桑、构枝上取食、交尾静伏。成虫有假死性,趋光性弱。成虫寿命因饲料不同差异很大,取食桑、构树的雌虫寿命42d,雄虫28d,一生产卵132粒。在自然条件下,成虫一般不取食杨树嫩皮,室内伺养只微量啃食,发育不完全,其寿命为4 - 5d,最长12d,不产卵即死亡。
  2a一代幼虫蛀道长1.73一3.81m,平均为2.77m, 3a一代幼虫在枝条取食后,进入主干,甚至深入根部,蛀道平均长3.89m。幼虫共产生排粪孔13一15个。卵在7d内孵化,孵化率为73.3%0,乌祖紃(1985)从产卵后至出现第一个排粪孔时间作为卵期计算,第17d为始孵期,第18d为始盛期,第20d为盛孵期,第23d为盛末期,初羽化成虫体内无卵,经一定时间后才怀卵,一般抱卵数下午比上午多,7月比8月多,6月、9月较少。桑天牛一日中的产孵时一间以夜间为上主,产卵盛期在7 -- 8月间,卵分批形成,成熟一批,产出一批。
  【为害特点】
  成虫食害嫩枝皮和叶;幼虫于枝干的皮下和木质部内,向下蛀食,隧道内无粪屑,隔一定距离向外蛀1通气排粪屑孔,排出大量粪屑,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生活习性】
  北方2—3年l代,以幼虫或未来的及孵化的卵在枝干内越冬,寄主萌动后开始为害,落叶时休眠越冬。幼虫期初孵幼虫,先向上蛀食10mm左右,即掉回头研枝干木质部一边向下蛀食,逐渐深入心材,如植株矮小,下蛀可达根际,幼虫在蛀道内,每隔一定距离即向外咬一圆形排粪孔,粪便即由虫孔向外排出,排泄孔径随幼虫增长而扩大,孔间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增长,增长幅度因寄主植物而不同。幼虫老熟后,即沿蛀道上移,超过1-3个排泄孔,先咬羽化孔的雏形,向外达树皮边缘,使树皮呈现臃肿或破裂,常使树液外流。此后,幼虫又回到蛀道内选择适当位置(一般距蛀道底70-120毫米)作成蛹室,化蛹其中。蛹室长40-50毫米,宽20-25毫米。蛹期15—25天。羽化后于蛹室内停5—7天后,咬羽化孔钻出,7—8月间为成虫发生期。成虫多晚间活动取食,以早晚较盛,约经10—15天开始产卵。2—4年生枝上产卵较多,多选直径10—15mm的枝条的中部或基部,先将表皮咬成“U”形伤口,然后产卵于其中,每处产1粒卵,偶有4—5粒者。每雌可产卵100—l50粒,产卵约40余天。卵期10—15天,孵化后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向枝条上方蛀食约1cm,然后蛀入木质部内向下蛀食,稍大即蛀入髓部。开始每蛀5—6cm长向外蛀l排粪孔,随虫体增长而排粪孔距离加大,小幼虫粪便红褐色细绳状,大幼虫的粪便为锯屑状。幼虫一生蛀隧道长达2m左右,隧道内无粪便与木屑。
  【防治方法】
  (1)保护啄木鸟,利用寄生蜂和白僵菌等。
  (2)结合修剪除掉虫枝,集中处理。
  (3)成虫发生期及时捕杀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
  (4)成虫发生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喷洒绿色威雷200-400倍液。
  (5)成虫产卵盛期后挖卵和初龄幼虫。
  (6)刺杀木质部内的幼虫,找到新鲜排粪孔用细铁丝插入,向下刺到隧道端,反复几次可刺死幼虫。
  (7)利用农林措施
英文解释
  1. n.:  Apriona germari,  Apriona germari Hope,  mulberry longicorn
包含词
连翘桑天牛黄星桑天牛中华桑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