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杆菌病是以败血病经过,并伴有内脏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牲的急性传染病,对养狐业威胁很大。
病原:本病菌为两端钝圆、平直或弯曲的小杆菌,不能形成荚膜和芽孢,长一至二微米, 宽0。2微米-0。4微米,在多数情况下呈粗大棒状单独存在,或成“v”字形,或形成短链,有一根鞭毛,能运动,染色呈革兰氏阳性。
本菌为需氧及兼厌氧性菌,培养温度37摄氏度,氢离子浓度63。09-100纳摩/升(ph7-7。2)。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肝汤和肝汤琼脂上生长良好,呈圆形、光滑平坦,粘稠透明的菌落折光观察,呈乳白黄色,在血液琼脂上,呈b型溶血,在肉汤内微混浊,形成黄色颗料深沉。
李氏杆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秋冬时期,在土壤中能保存五个月以上,在冰块内保存三至五个月。在燕麦内可保存十个月。在内骨粉内保存四至七个月,在皮张内保存六十二至九十天,在尸体内保存一点五至四个月不失活力。
本菌对高温抵抗力比较强,一百摄氏度,经十五分至三十分钟,七十摄氏度经三十分钟死亡,用琼脂培养物制的菌液,在六十至七十摄氏度经五至十分钟,六十五摄氏度以一小时死亡,二点五%石炭酸溶液五分钟,2。5%苛性钠溶液二十分钟,二点五%甲醛溶液二十分钟,75%分钟被杀死。在0。25%石炭酸防腐液的血液内可存活一年以上。
症状:幼龄北极狐患病后,精神沉郁与兴奋交替出现,食欲减退,或拒食,兴奋时表现共济失调,后躯摇摆,后肢不完全性麻痹,咀嚼肌、颈肌及枕部肌肉震颤,呈痉挛性收缩,致使颈部弯曲,有时向前伸展或歪向一侧,或仰头,有时出现转圈运动,此时病狐到处乱撞,当采食饲料时,出现颚、颈部肌肉痉挛性收缩, 从口中,流出粘稠的液体。常出现结膜炎、沔痢和呕吐。在粪便中发现淡灰色粘液或血液。成年狐有时伴有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他狐病程从出现症状起七至二十八天死亡。
有时病狐表现全身衰竭,常隐居小室内内。有的出现脑炎症状。
诊断:根据流和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变化,并结合细菌学检查可以确诊。但要与巴氏杆菌病、脑脊髓膜炎及犬瘟热等病相区别。<br>防治:对李氏杆菌病,目前尚无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防疫,特别是李氏杆菌病属于条件性传染病,病原菌在土著居民壤中滋生,在阴雨连绵的季节要加强防商改善饲养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