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 郑州公交站 : 宜宾市区 : 朋口镇 : 元固乡 : 彭营乡 : 峄山镇 : 孙寺镇 : 伯乐集镇 : 汶上集镇 : 三十里铺镇 : 冶山村 : 桥湾社区 : 三元村 : 二墩村 : 庆祝村 : 牧马湖村 : 忠孝村 : 高巷村 : 晏公村 : 张巷村 : 草洲村 : 联合村 : 芦龙社区 : 南尖村 : 东风村 : 雷庄村 : 陶庄村 : 掌鼓村 : 季桥村 : 沂湖村 : 光华村 : 小关社区 : 龙集社区 : 花园村 : 新华社区 : 阴平镇 : 付庄镇 : 罗西乡 [显示全部] > 李庄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李庄投诉电话宜宾市旅游投诉电话:0831-96927
  四川省旅游投诉电话:028—86657308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李庄景区荣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李庄交通每日有班轮和汽垫船各二班上下;一级水泥公路里程25公里,每日有近百班大、中客车往返,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位于宜宾市东郊19公里的长江南岸,隔江与大桂轮山对峙,与长江有机融合,形成了“江导岷山,流通楚泽,峰排桂岭,秀毓仙源”的自然景观。这里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捷,历史悠久(建镇至今1450多年),人文景观荟萃。199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1995年被列为国家、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内有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赏价值的慧光寺、玉佛寺、东岳庙等“九宫十八庙”;有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称为“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的旋螺殿,与“奎星阁”、“白鹤窗”、“九龙石碑”共称古镇四绝。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国立同济大学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如、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五、六年,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1940年秋,日机对昆明、滇缅狂轰滥炸,迫使在昆明的同济师生第六次迁校。在宜宾人口拥挤,无法安置,南溪士绅多不乐意的情况下,李庄开明士绅召集各界人士商议,一致欢迎同大迁驻李庄,并发出“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的电文。
人民日报创始人之一、原总编辑 People's Daily, one of the founders, former editor-in-chief
  李庄,男,1918年7月1日出生,河北省徐水县人。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中纪委委员,第三、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1938年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1939年作为《民族革命》通讯社记者报道抗日救亡运动。
  1940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晋冀豫日报编辑、记者。
  1942年1月至1945年5月,任华北新华日报编辑、记者、采访科科长、通信科科长、编辑科科长、编委会委员。
  抗日战争期间,他撰写《在保卫大武汉的紧急声中纪念鲁迅先生》、《敌后三月》、《歼敌老虎嘴》等通讯和文章,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映太行根据地军民抗击日寇的战斗生活。
  1945年6月至1946年4月,任太行新华日报通讯部副部长。1948年,党中央决定将华北《人民日报》改建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他参与创建工作,历任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主任、农村工作部主任、编委会委员等职。追忆李庄
  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在太行新华日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新华社北平分社、华北人民日报工作,历任通讯部副部长、采访科科长、编辑科科长、编辑主任、采访部部长。
  解放战争期间,他采写的《为七百万人民请命》、《真理的胜利》等报道,愤怒谴责国民党给黄泛区人民造成的灾难,热情歌颂晋冀鲁豫军民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生活。他参与组织了开国大典前后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他发表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等记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的系列报道,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不朽名篇。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李庄担任中英法三国记者组成的朝鲜战地国际记者团领队,深入朝鲜战场第一线。多次出入汉城和朝鲜半岛南部采访,是中国新闻工作者抗美援朝战地采访第一人。他先后发表了《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复仇的火焰》等大量新闻和通讯作品。
  1957年11月,赴莫斯科任《苏中友好》杂志顾问、专家组组长。
  1960年3月归国后,先后任人民日报社农村部、国内部、总编室主任。
  1965年10月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受到迫害。
  1977年3月任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编委会委员。
  1983年11月任人民日报社总编辑、编委会委员。1995年8月离休。
  2006年3月3日,李庄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著有《新纪元集》、《我在人民日报四十年》、《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晚耕集》、《难得清醒》等文集。
四川宜宾历史文化名镇 Sichuan Yib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owns
  李庄,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因镇境有一天然大石柱俗名“李庄”而得名。
  李庄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即为古僰人聚居地,属古僰国、僰侯国地。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置南广县,治设今李庄。清咸丰时李庄为南溪县最大的场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庄为南溪县第三区公所治所,1983年9月,随李庄区划归宜宾市领属。
  李庄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原号称有"九宫十八庙"的古建筑群,现较完好地保存的有明代的慧光寺、东岳庙、旋螺殿,清代的禹王宫、文昌宫、南华宫、天上宫、张家祠等10余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庙宇、殿堂建筑的特点。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图像生动,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镇内的羊街、席子巷等,风格古朴,反映了明、清时代川南乡镇的民风民俗。
  该镇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央营造学社、中国大地测量所、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等知名度很高的高等学府、研究机构等陆续从北京、南京、上海等地辗转内迁李庄镇,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先后迁回原处。这对李庄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里气候宜人,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捷,历史悠久(建镇至今1450多年),人文景观荟萃。1992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1995年被列为国家、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镇内有体现明清建筑特点的庙宇、殿堂、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有很高古文化欣赏价值的慧光寺、玉佛寺、东岳庙等“九宫十八庙”;有被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称为“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的旋螺殿,与“奎星阁”、“白鹤窗”、“九龙石碑”共称古镇四绝。
  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国立同济大学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如、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五、六年,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
  1940年秋,日机对昆明、滇缅狂轰滥炸,迫使在昆明的同济师生第六次迁校。在宜宾人口拥挤,无法安置,南溪士绅多不乐意的情况下,李庄开明士绅召集各界人士商议,一致欢迎同大迁驻李庄,并发出“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的电文。
近义词
李庄村
李庄社区
李庄居委会
李庄镇
李庄乡
包含词
李庄乡李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