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诗人: 滕翔 Teng Xiang
海翻波浪绕危峰,无尽岩前此界空。 不是灰心求佛者,片时艰住寂寥中。 |
|
普照寺联系方式地址:岱麓凌汉峰下。
邮编:271000普照寺投诉电话泰安市旅游投诉电话:0538-8264469
山东省旅游投诉电话:0531-8296342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普照寺景区荣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照寺门票价格10元普照寺节庆活动天贶节农历六月初六
公元1008年农历六月初六天降天书于泰山,于是宋真宗大举封禅,为感谢上天,不仅在岱庙修建天贶殿,而且定农历六月初六为天贶节。此节现已延习成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看望双亲的节日,或晒衣、晒书的日子。
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
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是日,用水灌浴佛像。泰山附近此节又增加了庆贺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诞辰的内容,三位一体,自古以来都十分隆重。普照寺开放时间7:30——18:00普照寺最佳旅游时间4-11月是最好的季节普照寺特别提醒泰安近年来陆续开辟了不少现代化的娱乐场所,网球、保龄球、康乐、桑拿等娱乐保健项目一应俱全,可满足不同旅游者的娱乐需求。。普照寺美食泰山餐饮中最负盛名的是泰山豆腐宴与野菜宴。历代帝王来泰山,均“食素斋,整洁身心”以示虔诚。泰安风味小有名气,“荷花豆腐、芙蓉豆腐、奶汤白菜、豆腐丸子、巧炸赤鳞鱼、凉拌鲜黄花菜、凉拌山丁香”等均味道鲜美,清香可口。
普照寺住宿现有星级宾馆9家,旅游涉外饭店14家,共有床位5320张,低中档宾馆饭店、招待所300多家,床位3万张。
泰山顶上有各种档次的住宿,三星级“神憩宾馆”标准间门市价500元(淡季可砍到300元),还经常客满,不过也有照床位算的,每位100元,最好能在上山前打个电话预订,电话:0538-7937004。此外,岱顶天街还有一家一星级的仙居宾馆。山上私人小旅馆最低10元的叠床还算干净,山上经常断水,要洗澡是不行的,一些旅馆以“有水”来招徕生意,可信度值得怀疑。晚上上山可能会没地方住了,要租军大衣,5—15元/件,清晨看日出时也可御寒。
泰山脚下的泰安市,无论是价格,还是宾馆设施,都要比山上更胜一筹。主要星级宾馆有:东岳大街的“泰山华侨大厦(四星级)”、红门路岱宗坊的“泰山宾馆(三星级)”、岱宗大街210号的“泰山大酒店(三星级)”、虎山东路北首的“瑶池大酒店(二星级)”等。
普照寺购物肥城桃、泰山板栗、宁阳大枣,并称“泰山三大特产”;沉香狮子、温凉玉、黄釉瓷葫芦,并称“泰山三宝”。此外,泰山参、泰山核桃、泰山大货山楂、泰山红玉杏、泰山美人梨(俗称小白梨)、三岔红星苹果、鹿角菜以及“中国八珍”之一的赤鳞鱼等,亦小有名气。
普照寺交通市内公交14路到达。普照寺玩法参观、祭寺、旅游、
普照寺始创于元朝,取佛光普照之意,是六朝古刹。它位于凌汉峰前,峰峦环抱,一涧低流,苍松翠柏掩映,依山而建,是一组完整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
位于岱麓凌汉峰下,取“佛光普照”之意而得名。清人有“门前几曲流水,寺后千寻碧峰,鸟语溪声断续,山光云影玲珑”的赞咏。寺内东院禅舍清幽,西院绿竹千竿,前院钟鼓楼对峙,中院依次有山门、大雄宝殿、摩松楼等建筑。冯玉祥将军曾隐居于此,他的墓就在普照寺的西侧。
寺院以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形成三进式院落。两侧配以殿庑、禅房和花园等。西北墙上嵌碣8砖,东北墙下立明、清时重修碑。
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时,以泰山习俗和民生疾苦为题材,写了很多白话诗,自称“丘八诗”,由赵望云配以漫画,刻制成碣,立于院中。后尽毁,现已重刻。后院为菊林院,有松一株,冠大如棚,袅袅婷婷,清代光绪年间何焕章游山至此,题“一品大夫”。后院正房与摩松楼相接,额题“菊林旧隐”曾为康熙初年元玉僧居所。现辟为纪念馆。其楹联为:“松曰好青竹曰好绿,天吾一砖地吾一瓦” |
|
普照寺投诉电话濮阳旅游投诉电话:0393-6666070
河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371—6550677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清丰县文化积淀丰厚,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普照寺原名圆明寺,建于唐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后改名为普照寺。建有大殿、禅房数百间。元末为兵所毁,明洪武年间修复并增建房屋二百余间。中华民国22年(公元1933年),曾改为中山公园,建有戏楼、假山、月牙河等,其设计典雅,彩绘秀丽,系河南省文化保护单位。
南霁云将军,系唐朝魏州顿丘人,今清丰人氏,天宝14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唐明皇帝派青年将军南霁云去平叛乱,他以忠贞之志,誓与安禄山决一死战,后城陷被俘,为叛军所害。叛乱平息后,南霁云将军被诏封为开封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其英勇业绩一直被后人所敬仰。后建南将军庙,供四方百姓祭拜,已有1000余年历史,现为濮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孝子孙万代张清丰祠建于明代,现保留“隋张清丰孝子祠石碑”。他一世清贫,以打烧饼为业,善事双亲,隋文帝年间被举为孝廉,为侍奉双亲终未出仕,四邻八方愈加敬仰。唐朝大历7年(公元772年),因慕其名,以张清丰名为县名至今,即清丰县名的由来。 |
山东临沂普照寺 Shandong Linyi Puzhao |
普照寺位于山东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王羲之故居内,据《临沂县志·古迹》载“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西亚末,“永嘉之变”(公元307年—313年),临沂“诸王南迁,舍宅为寺。东有晒书台,南有泽笔池,一曰洗砚池,皆其遗址”(《集柳碑》)。
后魏时,名律寺。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赐名开元寺。北宋改称天宁万寿禅寺。伪齐刘豫时,易名普照寺。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僧妙济禅师觉海来的普照寺任主持。4年后,在沂州防御使高召的赞助下,拆除墙垣,开拓庙基,建立围墙;并架石桥,跨望月湖,将原偏僻的水池隘寺,扩成空旷之境。同进翻修殿宇,并在大雄宝殿北建藏经楼,收藏佛经5048卷。工程告竣后,在寺中庭筑亭刻碑,以记其事,此即有名的“集柳碑”。明正德年间,被封于沂州的泾王朱又对此寺进行大规模修缮,并铸大批铜佛像及1口大铁钟。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将原在城南关的忠孝祠移此,建于普照寺的西南。昔时,这一带琳宫梵宇,错落分布,苍松古桧,林立其间,为临沂城五大形胜之地。夕阳西下时,暮霭朦胧,古城沐于一片灰暗之中,唯普照寺内高耸的大雄宝殿的西山壁上,被夕辉所映射,红光熠辉,光彩夺目,堪称奇观。据说在冬至那天黄昏阳光透过墙壁小窗,射到大佛金身之上,金光灿烂分外耀眼。古琅琊八景之一“普照夕阳”即指此景。抗日战争前,寺院等仍一直保存,为省立第五中学的第三、四院。日军侵占临沂后,古建筑被破坏,古文物遭洗劫,普照寺等名存实亡。仅存的大铁钟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
现在,寺中和尚每天都要上早课(念经),每逢节日,更是一天要唱好几次。挂名为修士者不少,注册后领皈依证。
现大雄宝殿之外立有一大石碑,正面为《兰亭集序》,背面是浮雕。
附近有右军祠、鹅池、洗砚池、晒书台等景点,现在门票为13元。 |
北京海淀普照寺 Beijing Haidian Puzhao |
普照寺位于北京海淀区北安河乡大觉寺北约500米处的小山脚下。明天顺五年(1461)建。
该寺寺坐西朝东,四合布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门额曰“普照禅林”。院内正殿3间,面积90平方米,明间后檐墙处增建有神龛。院内有明代所植古银杏树一株。寺内原有明、清时建、修该寺之后碑多块。附近有贝家花园、周家坟、大觉寺和塔林等。 |
山东泰山普照寺 Shandong Taishan Puzhao |
普照寺位于泰山南麓的凌汉峰下,传为六朝古刹,又据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载,普照寺为唐宋时古刹。金大定五年(1165)奉敕重修,题为“普照禅林”,有敕牒石刻勒殿壁。后屡遭兵燹,基址独存。明宣德三年(1428)高丽僧满空禅师登泰山、访古刹,在泰山20余年,重建竹林寺,复兴普照寺,四方受法者千余人。现存明正德十六年《重开山记碑》记此事。清康熙初年名僧元玉建石堂,并于佛诞之日依古制建坛传戒。道光年间(1821-1850)建佛阁(今摩松楼)。光绪六年(1880)重修正殿和东西配殿。建国后多次修缮。1984年将后院辟为“冯玉祥在泰山”陈列室。
普照寺属禅宗临济派,是华北著名丛林。寺为四进院落,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线,左右配以殿庑、寮房、花园等,面积6150平方米,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一进山门面阔3间,门楼式建筑,门前左右置石狮一对,进门为一院,钟鼓二楼分列东西,钟楼内置石柱钟架及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铸莲瓣口形铁钟。
二进山门为二院,门内两山墙各开发券拱门。西拱门外有元代经幢一尊,记僧法海于元贞年间(1295-1297)重修普照寺的情况。
沿阶而上为三院,中为大雄宝殿,五脊硬山顶三开间,前后廊式,端庄雄伟,内供释迦牟尼鎏金趺坐铜像。东西配殿各3间,院内银杏双挺,油松对生,并有清道光年间(1821-1850)住持僧明睿及弟子所造双檐盖罩铁香炉1尊。大殿东西侧有垂花门通后院。
后院有著名的“六朝松”,古松粗达数抱,枝密盘曲四伸,树冠如盖。上有摩松楼,可摩顶观松;松下有“筛月亭”,取“古松筛月”之意。亭居高台,方形,四檐飞翘,四柱均有楹联。亭下有方形石桌,敲击四角和中央,则发出清脆如磬的五种声音,因名“五音石”。
中轴线之东,有禅院和石堂院;之西为菊林院,山房门额悬“菊林旧隐”横匾,院内有“一品大夫”松。清代主持僧元玉是位颇有成就的诗僧,别号“石堂老人”,著有《石堂文集》,其时遍植菊花,号称“菊圃”。今寺东南尚有其墓塔遗址。
普照寺为岱阳唯一的四方丛林,明洪武年间泰安府僧纲司设于此。建国后,游人很多,进香者来往不断。“文化大革命”中停止活动。1979年恢复宗教活动 |
山东淄博普照寺 Shandong Zibo Puzhao |
普照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留仙湖公园内。该寺约建于南朝陈废帝光大元年(567年)或统称为北齐时代(550-577年)建造。唐时为法相宗三祖慧沼弘法处。彼时寺内有石佛台座,上刻飞天像;又有李邕所书《尊胜陀罗尼经》经幢,且建有八角十三层石塔,今已无存。
普照寺享有盛名一千五百年,与唯识三祖住持该寺是分不开的。慧沼大师系淄川人,乃玄奘、窥基弟子,精通唯识法相之学,因之时称“唯识三祖”或“淄州大师。著有《能显中边慧日论》、《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并参禅《大宝积经》。对法相唯识教义的阐扬做出了杰出贡献。据专家考验,日本法相宗的流传即渊于唐淄州沼大师弘法胜地普照寺。
据《淄博市志》载,淄博地区的佛教在东汉时期开始形成;南北朝时建寺造像渐盛;隋唐五代及宋元明清时期似译隆兴,期间亦有时衰时盛。民国前期继有发展,但破坏也比较严重。直至1949年后17年间,普照寺仍保存了完整的山门大殿、石雕巨佛、墨迹经幢等大量珍贵文物。然而文革浩劫使千年古刹夷为平地,寺院也已成为某企业厂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建普照寺成为体现当地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的实事之一。
90年代初,在淄城高明升倡导下,重建筹备工作正式启动。经半年寻访,先得两方残碑;清顺治七年《重修古淄州普照寺正殿妆金大石佛碑赞》载:“淄州城中,侧近县署古寺,有天然石佛一躯,其大无伦。谅察源流,人力绝而天工现,令人不可思议,真天下之大观也。”清雍正二年《重修普照寺序文碑》载:“事淄邑治之东,旧有普照寺。士人又名佛寺,石佛者不事雕琢天然具足也。每逢节令,游人如蚁,吾淄一名胜也。”为重建古刹,大德高明升走遍淄城村落,终于在《淄博日报》记者陈文祥先生手中找到一张1964年摄制的石佛照片,为恢复石佛原貌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1992年6月,在政府支持下重建工程破士动工。在七家公司五百余人的齐心努力下,仅用78天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座崭新的寺院。
新建寺院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自南向北依次矗立起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露天石佛,并以左右两厢房对称呼应。新塑大小佛像43尊;大雄宝殿高15米,阔17米,时深28米,可容数百僧众举行法事活动。露天石佛高10米,周长11米,重百余吨,采用墨玉石雕制,法相庄严,蔚为壮观。普照寺自此法幢高树,慧灯续燃。
目前普照寺常住僧众七人,住持为能阐法师,兼山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和秘书长,济南市协委员,淄博市佛教协会会长。监院仁静,67岁,原籍山东寿光人,能阐法师系山东济宁人,77岁,幼读私塾,16岁投湛山寺出家,礼天台巨擘倓虚法师披剃,法师授法名能阐,字云幢,意为能阐佛法,树大法幢。倓虚大师见其年少聪慧,遂收为侍着,随侍倓虚左右数十年,广学天台教观,随赴讲筵坐地参学。1940年能阐赴北京在周叔迦居士创办的高级中国佛学院学习,期间曾随宝贤法师精研法相唯识学。1947年随大师赴粤弘法,后居香港。1949年后回国,1994年率弟子五人入住普照寺广接有缘,教演天台,指归净士,使普照寺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六和敬净士道场。
能阐法师驻锡普照寺后即举办佛学讲习班,倾其所学,陆续开讲《椤严经》、《圆觉经》、《净土三经》等重要经典。近年来专弘净土法门,启建念佛堂并观自主持念佛七。同时还带领四众弟子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利乐有情,受其惠者不可计数。在能阐法师及其僧团慈霖滋润下,淄博市信众已愈数万。每逢佛事活动,普照寺人如潮涌,香飘十里,佛号梵呗遍满虚空。 |
|
陕西韩城普照寺,始建于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是1992年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位于韩城市东北10公里昝村镇吴村,建在10余米高的古寨堡南端,居高临下,颇有虎踞高山之势。是韩城元建标志性建筑。佛教文化气息浓厚。1999年开始建设的陕西省元代建筑博物馆已初具规模,现已对外开放。近年来,经过修缮保护的普照寺,被当地人称为韩城的”布达拉宫”。
韩城元代建筑多为悬山顶,墙体厚实稳重收分大,前檐柱额多为通担,这些是认识和研究元代建筑特征与风格的重要而宝贵的依据。
近几年,为了保护好元代建筑,经省文物部门批准,韩城拟将急需维修的元代建筑约十多处逐步搬迁到规模较大的元代建筑之地普照寺。现已搬迁了两处四座建筑,连同普照寺原有的古建筑及配列建筑共12座,占地8000余平主米,最终建成约二十多座的元代古建群,成为全省最大的元代建筑博物馆。
元代建筑博物馆,建在普照寺内,寺庙建在十余米高的古寨堡南端,寺门向南,拾级面上,居高临下,有虎踞高山之势。
普照寺为佛教寺院。佛教,自隋唐时期,特别在唐初就在韩城地区盛行,建寺甚多,由于历史原因,现在保留极少,普照寺是幸存的佼佼者。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照寺据记载,创建于元延祐三年即1316年,建寺后于元泰定三年,即1326年塑佛像。
普照寺主体建筑是大佛殿,殿前东有“伽蓝庙”,西有“护法庙”。殿东为“土地庙”,西为“关公庙”,殿后有“观音洞”。
大佛殿雄伟壮观,面阔五间,进深六橡。殿内有佛龛,龛上部有藻井,藻井有绘画,共130幅佳作,其中人物画33幅,花鸟虫鱼画97幅,笔黑生动,情景逼真,形态各异,堪为珍品。专家认为板画为元代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龛内有五尊彩色泥塑像,坐在工字莲花须弥座上,面相丰满,神态自然,古雅庄严,呈说法状,通高4.2米。左右站着释迦十大弟子中的阿难和迦叶两尊塑像,各通高2米。一个双唇紧闭,双手合十。一个面带笑容,拱手而立。两边龛内是两尊菩萨塑像,均盘膝坐在工字莲花须弥座上,通高均3.6米,左边是文殊,右边是普贤。
普照寺是一组罕见的元代典型古建筑,佛像塑造逼真丰满,天花板为珍贵绘画。建筑、塑像、绘画融为一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
河北沧州普照寺 Hebei Cangzhou Puzhao |
位于沧州市偏西南60公里处的东光县城内,素有“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而闻名遐迩。据《东光县志》记载,铁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3年)。现“铁佛寺”匾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铁佛寺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及东西配殿组成。大雄宝殿正中的释迦牟尼佛为铁铸,高8.24米,重48吨,是我国最大的座式铸铁佛像。
北宋从太祖开宝到至道年间,大雨频繁,洪水泛滥,死伤者无数。人们为了乞求神力,决定铸塑铁佛,以镇天灾。吴桥镇有一位张铁匠,带领数百名工匠,支起百余盘熔炉,化开铁水,铸成铁佛。百姓又为铁佛建起庙宇,题名“普照寺”,意为铁菩萨金光普照东光。原普照寺殿后有千佛阁,钟鼓楼于两侧。 |
7,四川青城山普照寺 7, Sichuan Qingcheng Mountain Puzhao |
登上青城三十六峰,遍览一百零八道风景,你会发现味江河谷缠旋之一峰四季苍翠、地脉秀丽、山水清奇,此山名曰青峰山,闻名海外的青峰山尼众寺院普照寺即着落其中。沿着而今的景区大门拾阶而上,古树深幽、夹路松篁,左有龙王塘的水泉滴答作响,右有山石回头层层环抱,豁然开朗间深山捧出了梵宫普照!佛坐定中心,如花叶天香。该寺自清康熙甲子年诛茅开基数椽,到雍正七年始有心莲和尚由昭觉寺来此挂单,因见寺左有先朝已故僧人碑塔,知为古寺属禅宗临济一脉,遂发心重振。其九世祖心莲和尚始为开山祖师,十世传真、十一世海汶均能守成;十二世印广与师兄印宗及徒正文勤苦积累、协力经营;法堂,精舍,斋寮以及宝塔金碧木石次第修饰,一跃成为蜀中丛林后起之秀。到了十三世正文、正献祖师时代更是广大佛门,请得圣旨传受三堂大戒。咸丰初年传十四祖灵峰又置田两千亩,属庵二处,及至建国初年,寺内殿宇僧舍大小24院,房屋365间。近三百年的苦心耕耘,使青城山的佛教建筑以普照寺的建筑最有特色,她依山傍水构思奇特,其规模之宏伟,布局之精巧,与佛教经典及浮屠灵异结合之紧密,实属罕见!据重建藏经楼碑记载,咸丰初年,即于是冬,天示神奇,山裂石出,不劳雕琢,不烦辇运,自致良材以显神迹……幸存建筑藏经楼,据今三百年余,由四十七根大青石和一根小杉木构筑而成,取其“物无尽善”之意。其石柱上精工雕刻的文人楹联,书法,佛教故事人物依然苍颈有力,栩栩如生,屋顶上传说中有避尘珠故而终年不落树叶;楼侧有石雕普同塔全部用青石板嵌合而成,制作精美,造型独特,雕工颇为绝妙!惜乎文革中(1972年)普照寺浩劫难免,被拆毁大部,仅存藏经楼及周围建筑共61间。普照寺原始的宏伟格局虽大部分被毁,但藏经楼及船形石舫式的普同塔,对于研究佛教文化及建筑仍具有较高的价值。
改革开放,国运大昌,宗教信仰政策得以落实,1982年普照寺得以恢复香火,1988年6月29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人首次造访青城山普照寺,并为普照寺留下墨宝“普照寺女众道场”正式将普照寺的历史乾坤扭转,焕然成为蜀中女众道场,首任住持比丘尼通文法师偕护法居士何洁殚精竭虑,为普照寺成为十方女众丛林投入了全部心力,维修和保护了余存建筑,居士何洁更是在海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普照寺文章,让普照寺佛地重光。1996年开始恢复修建大雄宝殿,并从缅甸请回玉佛供俸,1998年居士楼竣工。在2000年五观堂落成期间,普照寺因其人杰地灵迎来了香港慈善家、隐世高人陈伯的护持,影星吕良伟捐资完成了山门的建设,谢霆锋,黎姿,刘嘉玲,香港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等海内外大众各发善念,垂重三宝,各捐己财,不辞辛苦,雕像装金,重修宝殿,重播福田,得已成功。陈伯从海内外不惜重金,请回佛像,供奉于普照,使普照寺文物藏品珍品成为川内之最。而今的普照寺环境优雅、历史文化沉淀厚重。可谓山有千年楠木,人无一点尘土;梵宇王宫开启觉悟之路,敲醒迷人,普济十方,同归善果。对欲寻幽探胜、欣赏艺术之雅士,崇拜观音欲修身养性之信士,此乃灵山福地极佳之去处。 |
|
普照寺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南岗区,东邻文化公园,西接极乐寺塔院,占地6000多平方米,创建于1985年,是市区内最大的一座尼众道场。因取“佛光普照”之意,故名普照寺。
普照寺坐西北朝东南,山门原是牌坊式建筑,落成于1988年。1995年拆除扩建成山门殿,重楼式屋顶,覆以黄色琉璃瓦,高13米,面积145平方米。殿中供奉着弥勒佛、韦陀菩萨及四大天王。其中弥勒佛坐像高1、5米,手握佛珠,笑逐颜开;韦陀菩萨高2米,手执金刚杵,英姿威武,均由汉白玉雕凿而成;四大天王各高3.5米,墨玉雕成,饰以重彩,形态逼真。山门殿两侧各开有一扇小门可供游人出入。钟鼓二楼左右峙立,八角形,直径约5米,高11米,飞檐翘角,上覆以黄色琉璃瓦,显得小巧玲珑。与钟鼓二楼相连的是左右各长44米、宽5米、高6米的半封闭的画廊,墙上嵌有四大佛山全景的大型油画。画前砌有1米高的案台,上面依次供奉着108尊观世音菩萨示现的各种形象,墨玉雕就,饰以彩绘,高矮胖瘦不一,神态各异。寺院供奉的108尊观世音菩萨玉石雕像据说在全国独此一家。
距山门殿约15米为大雄宝殿,建于1992年。面积394平方米,高15.5米,重楼式屋顶,飞檐翘角,覆以黄色琉璃瓦,巍峨庄严。“大雄宝殿”金匾高悬,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居士所题。大门前嵌有二龙戏珠木雕。迈入殿内,只见正面并排供奉着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三世佛)坐像,各高3.2米;背面供奉着观世音菩萨(高2.5米)和善财、龙女(各高1.5米)立像;左右供奉着十六尊者(各高1.5米)和文殊、普贤菩萨(各高约1.7米)。另外正门两侧供有护法韦陀和伽蓝菩萨,高约1.8米,身后分别设有钟和鼓。这种布局设置为汉传佛寺所常见,不过令人感到新颖的是:除韦陀、伽蓝菩萨以外的所有造像均采用优质汉白玉雕成,雕工细腻,饰以彩绘,十分庄严;外面罩以雕花木龛,飞檐翘角,三面镶有玻璃。龛内外设有灯光、花瓶等供品,尤显明净高雅;三世佛前嵌有二龙戏珠欢门,观世音菩萨两侧墙上嵌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故事木雕。地面光洁,蒲团整齐,熏香袅袅,使人置身其中,宛如来到佛国仙境,不由得五体投地,尘虑顿消。 |
江苏连云港南城普照寺 Lianyungang, Jiangsu Nan Puzhao |
历史上南城是苏北地区有名的佛、道胜地,城内有大小庙宇27座。而普照寺建筑历史最长,发迹于宋。据州志记载,始建普照寺者为一藏禅师,淮安南建义村人。常往返于东陬山和宿城一带。东海县安抚使张汉英多次使人征召,禅师遂来南城。于宋咸淳间(1265—1275)在县衙后建庙建塔,庙名“普照寺”,结集僧徒于此念佛,遂成名刹。元末,王信率农民起义,占据南城,毁塔拆庙,改筑防守工事。
清康熙卅二年(1675),政府提倡建城隍庙。于是在普照寺的旧基上筑城隍庙。
城隍是守护城池的主神,道教称其为“剪恶除凶、护国安邦”之神。古代称有水环护的城为“池”,无水环护的城为“隍”。唐宋以降名城皆祭城隍,建城隍庙。后唐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现今的城隍庙正殿供城隍神像,旁有判官周二老爷,为城隍缉凶除奸,是城隍的得力助手。东西厢房为大奶奶二奶奶的卧室。
清明这天为城隍老爷巡城日,周二护神保驾,南城举行盛大的庙会,举行“跳马痞”赛神活动。还有“抬阁”等地方文艺表演,于是形成了庙会。还愿、购物群众,人山人海,至今庙会年年有,形成了传统的文化活动和商业贸易活动,促进了南城镇的经济发展。
今日普照寺是自1992年起,决定翻修,2000年4月市宗教局和南城镇政府从南通如皋迎请修恒大师主持普照寺的修复工作。从7月破土奠基,到2002年12月大殿完工,建于城隍庙东,宽23.7米,进身20.4米,高19.2米,占地面积483.48平方米。大雄宝殿内贡奉“华严三圣、释迦牟尼”等佛像,后面为海岛观音,大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共集资200多万元。与东山玉皇宫遥遥相对,成为南城旅游的一个新景点。 |
甘肃省兰州普照寺 Gansu Province, Lanzhou Puzhao |
兰州普照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约627——649),在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遗址在今兰州市武都路中段的兰园少年宫。昔日全盛时,殿宇雄伟、塑像精美、文物荟萃、为兰州诸寺院之冠。寺内藏有历代经卷6358卷,其中公元1419年刻印的《永乐南藏》638函,现藏于甘肃省图书馆。
清末民初,普照寺方丈释众诚,号悟明上人(俗称蓝大师),其视寺院经卷为生命,持戒严谨、道场庄严。1933年春季,开坛传授三坛大戒,得戒僧尼数百人。后又邀来西北弘法的湖北名僧心道法师入寺讲经,共办“护国息灾”法会,宣讲反侵略、反邪教和众生平等的主张等,吸引了众多善男信女及各界人士,使寺院香火旺盛,信徒云集。
1939年,日本侵华空军狂轰滥炸兰州时,具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普照寺遭劫,使“视经卷为生命”的蓝大师与藏经楼同为灰烬,真是”千年古刹遭劫运 一代名僧殉经楼”。 |
山西沁县普照寺 Shanxi Qinxian Puzhao |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沁县城西10千米的郭村镇开村村东。寺院依山傍水,林木掩阴,视野广阔,景色优美。据清雍正年间《杭州志》载,寺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唐元和年间(806——820)大修,金大定年间(1161——1189)重修,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顺治(1644——1661)、雍正年间(1723——1735)屡有增建与修葺。寺坐北向南,原为西进院落。中轴线上原有天王殿(南殿)、大佛殿(中殿)、观音殿(后殿),两侧配殿、厢房、节义堂等建筑。并有方形千佛碑一通、大石佛像等石刻造像多尊。是上党地区以建筑宏伟而著称的佛教寺院之一。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将南殿、后殿及其附属建筑炸毁,现仅存大佛殿(中殿)及部分石刻造像。
大佛殿建于高台之上,广深三间,六架椽屋,单檐歇山顶。通檐用四柱,柱头卷刹缓和,柱升起显著。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拱计心造,昂呈批竹式。明间设补间斗拱一朵,五铺作双抄,前檐转角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昂呈琴面式,外檐耍头单材伸出作昂型。斗拱肥硕,用材敦厚,符合宋营造法式木作之制。殿内施后金柱两根,方形八角抹楞,室内空间宽敞。梁架为四椽栿对后乳栿相交于金柱柱头之上,次间为爬梁后丁栿,各部构件造材适度,结构合理。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屋顶琉璃脊兽,简板瓦作,正脊两端,微微翘起,具有曲线柔和之美感。所有勾头、滴水、吻兽有行龙、花卉等图案,两山博风、悬鱼、惹草日月造型,既有早期的遗物,又有历代修葺更换的构件。综观全殿,其梁架斗拱仍保留宋金时期的建筑风格及遗构。寺内原存有石刻艺术品多件,较为完整的是具有北魏晚期造像风格的方柱型千佛造像碑,已由县文物馆收藏保存。 |
四川省简阳普照寺 Jianyang, Sichuan Puzhao |
四川省简阳普照寺简阳普照寺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普安乡卧龙山麓,距简阳市城区10多公里远,四周群峰环抱,林海茫茫。该寺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历史上曾香火鼎盛,十分壮观。据历史记载,清初寺庙庙产占地达4000多亩,僧侣多达上百人。“破四旧”时,从菩萨身上刮下的金粉多达数公斤重。1997年普照寺恢复重建,寺庙布局小巧紧凑,古朴庄重。
13、河南省汝州市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夏店乡夏东村境内,古汝州八大景点之一。 |
|
|
|
普照寺塔 | 普照寺村 | 召陵普照寺 | 龙海普照寺 | 江油普照寺 | 渭南普照寺 | 淄博普照寺 | 泰山普照寺 | 独游富阳普照寺 | 哈尔滨市普照寺 | 邢台南海普照寺 | 华亭百咏普照寺 | 邢台市沙河普照寺 | 清丰普照寺大雄宝殿 | 次韵子瞻游富阳普照寺 | 华亭百咏·普照寺 | 与石昼秀才过普照寺 | 贵州省贵阳市普照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