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昙华寺投诉电话昆明市旅游投诉电话:0871-3164961
云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871-460831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昙华寺位于昆明市东门约3公里的金马山麓,金汁河畔,原为明代光禄大夫施石桥的别墅,崇祯年间(1628──1644)其曾孙施泰维捐赠建寺,清道光年间(1821──1850)地震后重修。寺内有一棵伏昙树,相传来自印度,寺因之得名,古树依然耸立在寺内藏径楼偏院内,墙上有石刻题泳“优昙献瑞”四个大字,该寺历来以花木繁艳著称,民国初住持和尚映空“以善艺花名于滇中”,使寺内“花木亭亭,四时不谢”,当年培植的牡丹、春兰、雪兰、虎头兰、缅桂花、垂丝海堂等花,曾名噪一时,现绚丽多姿的名花佳木,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 |
|
位于昆明市东郊2公里处,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因园内有一株优昙树(实为云南山玉兰,树龄至今已300多年)而得名。
1981年,昙华寺被扩建成一座仿江南古典园林的公园,分为前园、中园、后园三部分。前园基本以原寺庙的三进院宇为主,亭台楼阁,假山水榭,花木竹林,回廊曲桥,错落有致。中园比前园稍大,建有一鉴轩、牡丹园、杜鹃园、山茶园、海棠樱花园和儿童娱乐园。在前园大义厅右侧小园中,存有反映朱德早期进步思想的“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前、中两园新增的钱南园纪念碑廊、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石刻、全国名联碑园等,值得瑞应塔一览。1996年4月,后院的瑞应山上,又新建成一座高48米、七层八角的“瑞应塔”。这是一座可供游人登楼远眺的螺旋式观览塔。登临塔楼,昆明市区林立的高楼大厦以及四周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它的四周山地上,遍植贴梗海棠、火把果、杜鹃花、雪松等花木,还有新建的长廊、小亭和垂钓池。
昙华寺面积约与圆通寺相等,但圆通寺的建筑比较大方、壮观,而昙华寺的建筑则小巧玲珑。
历史沿革
明代光禄大夫,著名学者施巨桥曾在这里建草堂别墅,读书治学。明崇祯年间,施巨桥曾孙施泰将祖业别墅捐赠建寺,由无穷禅师鸠工兴建。原草堂内有株优昙树(云南山玉兰)。优昙被誉为"佛花",就树创寺,寺名昙华。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昆明地震,寺庙大部分建筑倒塌,住持心容、心正和尚,费17年心力,募化修葺。清咸丰七年(1857年),寺又毁于兵燹,仅存正殿。光绪年间,喻芝、广法、续亮和尚先后再次倡建庵殿。辛亥革命前后,方丈映空苦心经营,昙华寺"名花罗列,落英飐空",成为昆明禅院名蓝。50年代昙华寺以花木繁茂、环境清幽吸引了城东众多游客至此赏花、品茗。1966年,文化大革命"扫四旧",昙华寺佛像被毁,寺院殿宇失修。1971年改为昆明市绿化队苗圃,1979年独立建制成为昆明市昙华寺苗圃。1981年,昙华寺被扩建成一座访江南古典园林的公园,分为前园、中园、后园三部分。前园基本以原寺庙的三进院宇为主,亭台楼阁,假山水榭,花木竹林,回廊曲桥,错落有致。中园比前园稍大,建有一鉴轩、牡丹园、杜鹃园、山茶园、海棠樱花园和儿童娱乐园。在前园大义厅右侧小园中,存有反映朱德早期进步思想的"朱德赠映空和尚诗文碑"。前、中两园新增的钱南园纪念碑廊、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石刻、全国名联碑园等,值得一览。1996年4月,后院的瑞应山上,又新建成一座高48米、七层八角的"瑞应塔"。这是一座可供游人登楼远眺的跌旋式观览塔。登临塔楼,可观赏到昆明市区林立的高楼大厦以及四周的湖光山色。它的四周山地上,遍布贴梗海棠、火把果、杜鹃花、雪松等花草,还有新建的长廊、小亭和垂钓池。昙华寺与圆通寺对比起来,其面积大约相等,但在建筑风格上圆通寺比较大方、壮观,而昙华寺则小巧玲珑,别有一番景致。 |
|
昙华寺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