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攀枝花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学园路
邮编:617000
电话:0812-3371009 传真:0812-3371000 攀枝花学院投诉电话 攀枝花市旅游投诉电话:0812-96927
四川省旅游投诉电话:028—86657308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攀枝花学院是教育部批准在川西南、滇西北布点的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座落于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世界著名的“钒钛之都”——攀枝花市市中区。
学校占地1260亩, 校舍面积 3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18亿元,馆藏图书83.06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7187万元;教职工917人,专任教师67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210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04人。学校下设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医学系、数理教学部、体育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教学单位,27个本科专业,32个专科专业,本、专科共50多个专业方向,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等7个学科门类。在校学生总规模1.4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1万余人,成教学生3000余人,生源覆盖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兼容,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步树立起了“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经营学校,适应市场”的办学理念,并围绕“按教育规律育人,按市场规律办学”,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按照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适应本科教育教学的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学生学业测评系统,加强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建校20多年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近2万名毕业生,毕业生以其较强的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和普遍欢迎,学校也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完善。建有70余个基础课实验室、7个专业技术实验室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近100个实习基地。同在攀各大企业联合建设校企共享专业技术实验室7个、实习基地24个,共享实验设备值2600多万元。学校还利用奥地利政府498万欧元贷款,建成16个专业实验室、7个工程训练中心、6个工程技术中心,保证了基础课实验开出率达到100%,专业课实验开出率达到91%以上。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引入教学环节,已建成实验实习中心、多媒体教学中心、语言教学中心、cai课件制作中心和20个多媒体教室等完善配套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校园网双向链入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网络覆盖校园内学习、办公和生活场所,已完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学管理与行政办公自动化。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科研和科技开发快速发展。学校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3个, 国家级教改项目“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子课题9项,省级教改项目和省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2个,获省、校两级教学成果奖40多项。学校先后完成各级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5项,地厅级27项,企业合作11项;教师科研成果获省、市级以上奖励的科研项目95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近100部。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国内先后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院校开展了联合办学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学校建立了奖、贷、补、助、免“五位一体,联动助学”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各类专项奖学金覆盖所有本专科专业,对各类高分录入新生给予特别奖励,为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利保障。
学校在省内外具有良好的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先后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优秀文明校园”、“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部门绿化百佳单位”、“先进园林式学校”、“卫生先进单位”、“人才开发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校参观访问和指导工作,热忱欢迎全国各地有志青年报考攀枝花学院! |
|
中文:攀枝花学院(原攀枝花大学)
英文:PANZHIHUA UNIVERSITY
英文简称:PZHU, 中文简称攀大
学校主页:http://www.pzhu.cn http://www.pzhu.edu.cn |
|
1983年建立攀枝花大学(专科)。
1994年攀枝花大学与攀枝花教育学院合并。
1998年攀枝花卫生学校并入攀枝花大学。
2001年改名为攀枝花学院(本科)。
2005年攀枝花高级技工学校并入攀枝花学院,成立攀枝花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2007年攀枝花中西医结合医院并入攀枝花学院,更名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
如今,攀枝花学院是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普通本科大学,也是全国发展最快的123所大学之一。 |
|
攀枝花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二本),学校学校实行“(四川)省(攀枝花)市共建共管”的管理体制,校级领导班子由省、市共同管理,教育业务工作由省教育厅指导,办学经费主要由市财政投入,学校发展纳入省、市两级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
|
学校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机场路10号
邮政编码:617000
招生电话:0812)3370868
学校传真:0812-3371000 |
|
植根攀西沃土 服务资源开发
坚持学产研结合 培养应用型人才 |
|
明德砺志,博学笃行 |
|
育人为本,励精图治 |
|
历史沿革
攀枝花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83年专科层次的攀枝花大学,是教育部布点在川西南、滇西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的地方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座落于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世界著名的“钒钛之都”、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山水园林城市——四川省攀枝花市,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长期以来,学校的建设、改革和发展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方毅、李铁映、杨汝岱、费孝通,教育部领导杨海波、张保庆,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杨超、周永康、张学忠、张中伟等先后来校视察和指导工作,对学校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方毅、费孝通先后为学校题写校名;杨汝岱、杨海波分别为学校题词:“把握办学方向,服务西部开发”、“坚持改革,求实创新,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把攀大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大学”;李铁映殷切期望学校“办特色大学、育创业人才”。
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84万平方米,约1260亩。整个学校布局分为:南苑、北苑、西苑和C区,校舍建筑49.1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22.35万平方米、学生公寓11.46万平方米、图书馆1.8万平方米,运动场馆5.07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69.11万册,。固定资产总值5.7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016.49万元。校园网接入CERNET和INTERNET,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办公和师生生活区域。教学基础设施能完全满足本科办学和人才培养需要。
成都基地(学院)
为加快学校的发展,我校在成都市郫县古城镇建有攀枝花学院成都教育实习基地,该基地占地250余亩,建筑面积约250000平方米,可容纳各类在校学生5000余名,成都教育实习基地是我校在成都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 “窗口”,为学生在成都地区实习、就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更是为了在成都设立学院打基础。
学科专业
学校于2001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2005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本科专业33个,专科专业36个,其中工学类专业14个,基本形成以工为主,文、理、法、经、管、医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校级重点学科6个,校级品牌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个。建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市重点实验室3个。校内实验(实践教学)中心17个,含6个公共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其中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个)、11个专业实验(实践教学)中心,下设183个实验室。学科专业设置与建设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资源综合开发需要。
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一支整体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发展趋势良好、能满足本科办学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约1100人,专任教师73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232人,博士、硕士334人。学校有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9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8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8人。有111人次参加各级专业技术学会(协会),其中27人次担任省级以上专业学会(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绝大部分市级专业学会(协会)均有我校教师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秘书长。学校返聘、外聘高级职称教师150人,外籍教师3人。
人才培养
学校一贯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正确处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学改革与其他改革之间的关系,将人才培养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学产研结合,育应用型人才,为区域资源综合开发服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构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兼行高职高专和继续教育两项职能,同时合作其他高校开办研究生教育。学校现设13个二级学院(含继续教育学院)、2个教学部,面向全国30个省(市、区)招生。2008年全日制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总规模13573人,成教生约3000人。24年来,学校为社会各条战线输送普教本专科毕业生两万多名,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和骨干力量,我校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勤奋务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科学研究
2001年以来,我校教师承担校级以上科研课题215项,其中省部级19项、地厅级78项、横向课题15项、校级103项;国家专利授权11项,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55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57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1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70部;获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奖71项,其中省级4项,市级67项。以钒钛材料研究为代表的“学产研”结合模式实践,为学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熔盐电解TiO2制备海绵钛”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新流程工艺”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07年8月,学校被省政府授予“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
教学成效
2001年来,学校荣获省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和优秀电教科研成果奖2项,奖励校级教学成果80项,编著出版教材42部。2003年以来,学校批准立项建设重点课程10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4门和校级精品课程32门。近三学年来,学生138人次在全国、全省各类科技或学科竞赛中获奖61项,申请专利16项(已获专利授权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39篇(EI源刊2篇),出版诗集2部;学生2617人次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或执业资格证书。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人数逐年大幅增长,个别专业2007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18%。2001年以来,我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2004-200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重视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与加拿大卡布特学院、意大利佩鲁贾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瑞典哈姆斯塔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东新墨西哥大学、劳伦斯技术大学及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西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成立了董事会和校企协作委员会,以人才培养和攀枝花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为平台,与攀枝花市各县(区)及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二滩水电开发公司、攀枝花煤业(集团)公司、四川龙蟒(集团)公司等大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了校地、校企的紧密协作。学校在市内外各企事业单位建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64个。
校园文化
学校秉承“育人为本、励精图治”的办学理念和“明德砺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大力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努力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着力建设平安和谐文明校园。学校充分利用攀枝花独特的气候特点,精心打造具有浓郁亚热带风光特色的校园自然环境,是攀枝花享有盛誉的花园式学校和园林式校园。学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培育各级各类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民族艺术团等文艺团队积极参加各类调演和比赛,多次受到表彰奖励。在2006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公益文化艺术大赛中,我校选手获四川赛区校园戏剧总决赛一等奖、歌曲总决赛民族组十佳歌手和优秀选手。
社会影响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优秀文明校园”、“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园林式单位”,是攀枝花市重要的城市名片和对外交流窗口单位。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办学影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改革报》、《四川日报》、《四川教育导报》、四川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学校办学成就。 |
|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们将始终以本科建设统揽全局,精心规划,励精图治,倾尽全力,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学思想、师资队伍、学科专业、教学条件、质量保障机制等基本建设,奋力实现高水平教学型大学的建设目标,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争取早日恢复"攀枝花大学"校名。
攀枝花学院是一所年轻的大学,但她也是一所年轻却早以声名远播的高等学府。 |
|
学校现设有:
攀大陶行知像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计算机学院
人文社科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艺术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医学院
工程技术学院
体育部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
继续教育学院 |
|
四川省钒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土木工程力学实验中心
信息与控制实践教学中心
电气信息工程电子实训中心
机械工程实训中心
工程技能实验中心
机电工程实践教学中心
土木工程结构技术研究中心
干热河谷特色生物资源工程技术中心
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所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金沙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所
生物与化工技术研究所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计算机软件研究所
信息技术研究所
建筑设计研究所
艺术设计研究所
外语翻译研究所
四川省钒钛材料重点实验室
攀枝花市钛材料重点实验室
攀枝花细鳞片石墨深加工实验室
攀枝花市钒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高校细鳞片石墨深加工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高校钒钛材料及复合技术重点实验室 |
|
简介 | 计算机学院 | 教学 | 成都教育实习基地 | 节目 | 校园 | 广播 | 攀枝花学院校园广播 | |
|
|
攀枝花学院图书馆 | 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 | 攀枝花学院计算机学院 | 攀枝花学院校园广播 | 攀枝花学院成都教育实习基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