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 古文 : 俗语 : 政治谋略 : 中国伦理学 > 挟天子以令诸侯
目录
挟天子以令诸侯 Emperor to the nobility of
拼音: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

解释: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资料来源: 《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No. 2
  挟制天子,并用其名义号令诸侯。《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夏五月, 刘表 遣兵救 绣 ,以絶军后” 裴松之 注引《献帝春秋》:“ 田丰 使 绍 早袭 许 ,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 晋 陆机 《辩亡论上》:“旋皇舆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挟天子以令诸侯,清天步而归旧物。”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必从,然谓之尊君则不可。” 鲁迅 《华盖集续编·谈皇帝》:“其实利用了他的名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和我那老仆妇的意思和方法都相同。”亦省作“ 挟令 ”。《隋书·李德林传》:“公与诸将,并是国家贵臣,未相伏驭,今以挟令之威,使得之耳。”
No. 3
  比喻借用名义,强迫令人服从。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论诗以 李杜 为準,挟天子以令诸侯也。”
No. 4
  挟:挟制,用强力逼迫就范。诸侯:古代帝王统治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后也指割据称雄的军阀。挟制皇帝,借其名义号令诸侯。比喻借重权威者的名义,发号施令。
  词 目: 挟天子以令诸侯
  发 音: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解释: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 处 :《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事 例:朕命白虎驮邱生来,原恶其自矜汉学,凌蔑百家,~,故有投畀豺虎之意。 ★清·袁枚《续子不语·麒麟喊冤》
  【献帝春秋曰:袁绍叛卒诣公云:“田丰使绍早袭许,若挟天子以令诸侯,四海可指麾而定。”公乃解绣围。】
  曹操就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换皇帝,他利用这个现成的皇帝,而且把这个皇帝客客气气地供奉起来,利用皇帝这张牌来号令天下、号召诸侯,这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这个说法是可以讨论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团的人从来没有说过“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何去何从》一集中, 易中天先生告诉我们,曹操的谋士毛玠曾经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曹操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并予以实施。也就是说,曹操的路线和策略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说法是人家说曹操的,比方说诸葛亮就说过这个话,他的说法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意思一样的。也就是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话是曹操的敌人说他的,敌人的话不怎么靠得住吧!那么“挟天子以令诸侯”有没有人说过呢?有,谁呢?袁绍的谋士沮授,叫做“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可是袁绍手下其他的谋士不赞成,说这个皇帝现在是个废物啊,这么一个废物你把他接到我们这儿来干什么呢?你是朝拜他呢还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请示他呢还是不请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请示,我现在把他弄来以后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请示,皇帝万一意见和我们不一样怎么办呢?我是听他的呢还是不听他的呢?我听他的显得我们没分量,我不听他的我不又是违法吗?算了算了。袁绍怎么想呢?袁绍一想,这现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来的,而且董卓要废立皇帝的时候我袁绍是不干的,我现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吗?当然我现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张的那个皇帝再扶起来,那个已经被董卓谋杀了,拉倒吧。那么这个事情袁绍一犹豫,曹操就抢先了一步。
  公元196年,被董卓劫持到西安的汉献帝在董卓死后,历尽千辛万苦,又回到了当时的首都洛阳。这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破败不堪,在洛阳,皇帝和百官的饮食起居甚至形同乞丐。曹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果断地采纳谋士毛玠“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想方设法把皇帝从洛阳接到了自己的根据地许县。
成语词典
  成语名称
  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语拼音
  xié tiān zǐ yǐ lìng zhū hóu
  成语释义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成语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蓄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使用例句
  无
近义词
挟天子以令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