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项体育运动,两人戴着特制的皮手套,用双拳进击和防卫;以拳殴击 拳击台 以拳殴击。《说郛》卷五八引 宋 郑文宝 《江表志》:“可以力平鲸海,可以拳击 鰲山。” 体育运动项目之一。运动员戴着特制的手套搏斗,以击倒对方为胜。 鲁迅 《准风月谈·扑空》:“他以为两个人作战,正如弧光灯下的拳击 手,无非给看客好玩。”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五章:“我在外流浪了一年,在一个游艺场和廉价体育馆搞拳击 ,实际上不过是用挨打来换得别人的笑声。” 拳击 是戴(拳击 )手套进行格斗的运动项目。它既是一项业余的,也是一项职业的运动项目。比赛的目标上要比对方获得更多的分以战胜对方或者将对方打倒而结束比赛。与此同时比赛者(拳击 运动员)要力图避开对方的打击。
拳击 比赛在由三条绳围绕的拳击 台上进行。一场业余拳击 比赛有三回合,每回合三分钟。拳击 运动员要戴(拳击 )手套。其他用具包括:头盔,护齿,运动短裤和护裆。拳击 运动员的比赛按体重分级。
赤手的拳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当作一种为自卫而习练的技艺,而且被列入古代奥运会。1867年英国采用了昆斯伯里拳击 规则,(比赛者)要戴(拳击 )手套进行比赛。1880年业余拳击 联合会在英国成立。1946年国际业余拳击 联合会成立。
在世界拳击 运动中属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古巴,英国和俄国。拳击 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力量、耐力、速度、灵活、凶猛、协调、果断和勇敢等素质。
拳击 运动的特点
拳击 是运动员双方通过两只拳头的对抗,进行体能、技术和心理的较量。拳击 竞技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两人在正方形的绳围比赛场地中,戴着特制的柔软手套,按一定的规则和技术要求,进行攻防对抗。攻防的武器只能是戴上特制手套的两只拳头,攻防的目标只限于对方腰髋以上的身体部位。 拳击 被人们称作是“艺术化的搏斗”。
拳击 的比赛规则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国际业余拳联 (aiba)自1997年开始实行的新规则中,规定业余拳击 比赛实行5个回合制,每个回合打2分钟,回合间休息1分钟;职业拳击 比赛一般是实行10-12回合制,回合中间休息1分钟。业余拳击 比赛主要靠技术得分来判定胜负,所用拳击 手套大而且厚,比赛时运动员要穿背心、短裤、软底拳鞋、戴护头盔。职业拳击 比赛主要靠强烈攻击或将对方击倒判定胜负,被击倒一方如果在10秒钟内不能站立起来恢复比赛,就判对方获胜;比赛时职业 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赤裸上身、头部不戴头盔进行比赛。业余拳击 比赛设有12个级别,职业拳击 比赛设有17个级别。
拳击 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人们对拳击 运动的不同看法。拳击 是人对人的竞技项目,因而比赛时表现出来的打和被打,以及产生 的伤害后果,特别是职业拳击 中被打倒不能站起的场面,在许多人的思想上产生极大的异议。使得许多人呼吁取消拳击 比赛。
由于拳击 需要肌肉的强大爆发力,需要完善的技术和战术, 所以,拳击 是最复杂的竞技运动之一。比赛时面对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要求运动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对方的基本状况,同时还要迅速作出相应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利用强有力的身体和娴熟的技术、多变的战术进行攻击和防守。不仅对拳击 爱好者和拳击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增强拳击 爱好者和拳击 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这是拳击 运动具有的最明显、最优秀的特点。
拳击 运动的作用
拳击 对人体和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拳击 可以增强人体的力量
拳击 比赛时要靠人体的爆发力来完成攻防动作, 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大的力量发挥出来,才能够达到攻防的 目的,有效地完成攻防动作,这就要求拳手具有强劲的爆发力。 训练有素的拳手肌肉工作时的弹力和出拳时的爆发力,要比一般 人高出几倍,同时其出拳的速度也会相应增快。经常练习拳击 。就可以锻炼拳击 爱好者和拳击 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力量。提高拳击 爱好者和运动员的肌肉素质。
进行拳击 训练和比赛时,需要人体肌肉在高度紧张状态下,持续较长时间的工作,这对人体肌肉和其它功能系统的持续工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拳击 比赛时,肌肉活动强度大,动作持续时间长,如果训练水平较差的拳手,要想坚持五个回合的比 赛是非常困难的。比赛时拳手的身体肌肉和精神高度集中,容易 造成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疲劳。经常练习拳击 ,经常参加拳击 比赛的拳手和拳击 爱好者,可以在练习和比赛中提高肌肉长时间工作能力,提高人体各系统的活动机能,从而增强和提高人的耐久力,使人体能够适应长时间高度紧张状态下的 工作、训练和比赛。
拳击 还可以增强练习者的绝对力量。在拳击 练习,特别是拳击 比赛时,拳手必须具有较大的绝对力量,才能达到攻防的目的。也就是说,必须具有重创对方的力量,才能在拳击 比赛中占据优势和主动。所以,大部分拳手都十分重视绝对力量的练习,经常做大量的上肢力量以增加进攻时的威力。据测定,世界优秀 拳手的发拳力量可以达到500公斤。具有较大力量的拳手在比赛 中会使对方心理上产生畏惧,丧失比赛的信心。但要注意,绝对力量是要和速度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只有强大的绝对力量,而速度较慢,就很难打到对方,使力量使去意义。所以,在拳击 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绝对力量和速度的结合,通过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力量,是取得拳击 比赛胜利的关键条件之
2.拳击 可以提高人的灵敏性和反应能力
拳击 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要具有高度的灵敏 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在拳击 比赛和训练时,运动员要熟练地掌 握运用各种技术方法,灵活地变化运用各种战术,并且要随机应 变地随场上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技战术,同时要完成各种技术组 合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拳手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具有快速的 反应能力,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处处被动。经常练习拳击 和参加 拳击 比赛的人,他们灵敏性和反应能力就会得到充分锻炼和提 高,这种灵敏性和反应能力表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会使你 觉得生活轻松自如,从而增加人的生活乐趣和情趣。
3.拳击 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拳击 运动是手脑并重、全身活动的运动项目,练习拳击 或参加拳击 比赛时,人一直都是在不停地跳动和运动之中,而且,拳手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在大脑缜密的、快速的考虑之后进行的,所以,这对人体的运动器官和大脑的分析反应都有极高的要求,使人体的运动器官和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又由于拳击 训练和比赛时,需要在高度紧张状态下进行高强度对抗,所以对拳手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和充分的锻炼。据实验测试,拳击 比赛时运动员的氧吸收量每 分钟达3000毫升,脉搏每分钟达200次左右。生理测试表明,训练有素的拳击 运动员的心脏体积有增大现象,心肌搏动强而有力。拳击 运动员的竞技年龄比其它竞技项目的竞技年龄要长得多,一般可保持到40岁左右。比如象美国拳王阿里38岁时,仍 在参加职业拳击 比赛;美国拳王福尔曼45岁时还在参加职业拳击 比赛;去年战胜泰森的美国拳手、新的世界拳王霍利菲尔德,是在35岁时第3次获得这一殊荣的。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拳击 运动对人体的良好作用。
拳击 既是人体能力的较量,同时也是心理智慧的较量。长期从事拳击 运动,会培养人们顽强拼搏、敢打敢拚、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也培养人们对事业的专注和执着追求的精神。由于拳击 运动具有极其强烈竞争的特点,可以锻炼拳手临危时的应急能力,培养拳手在危险状况和高度紧张状况下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这不仅对拳击 运动有利,而且对于拳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进行冷静处理,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4.拳击 是防身自卫的有效手段
拳击 做为一种空手格斗技能,学习掌握好拳击 技术之后,就可以把它运用于实战之中。拳击 的攻防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经过反复训练实践后,作为防身自卫的一种手段是非常有效的。通过拳击 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训练,可以提高练习者的防身意识和自卫方法,在打和被打的练习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防身自卫的本领,提高练习者遇到侵犯时自我保护能力。
5.拳击 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作用
拳击 运动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影响和起到了轰动作 用。现在几乎在全世界都知道泰森口咬霍利菲尔德的事情,这既 是拳击 事业的耻辱,同时也是拳击 在社会上引起社会效应的一个途径。当然,拳击 对社会的影响并不只是这些丑事或花絮,最主要的还是拳击 本身具有的粗犷与野性的魅力,拳击 运动表现着较高的力度美、健康美、技艺美,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刺激性。 拳击 和射箭都是人类古时的生存技巧,原始人用以强健体魄而可以于恶劣的环境之下生存。弓箭未面世前,人类要以拳头来自卫。这是拳击 的雏形。最早见于历史记载是公元前40世纪的埃及.而在古代奥运中,拳击 运动就已经是比赛项目之一。1896年,第一届夏季奥运中,由于希腊君王认为拳击 太为暴力、危险而且不为人道,因此不批准拳击 列入该届的比赛项目之一。1881年,英国业余拳击 协会成立,拳击 开始传到世界各地。到第三届夏季奥运男子拳击 正式被列入比赛项目之一,但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中,由于瑞典法律不准许拳击 运动,因此一度消失了。1920年,拳击 运动再次列入奥运比赛项目的名单之中,一直到现在。香港拳击 总会于1955年成立 , 是国际业余拳击 协会(aiba)及世界拳击 协会(wbc)成员之一.近年来香港选手在女子及青少年国际赛事中均能多次获得奖牌.目前为止,国际业余拳击 协会的成员共为一百九十多个国家或地区。与此同时,第一届世界杯女子拳击 锦标赛也于1999年芬兰举行。
拳击 运动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人类产生之初。为了生存和竞争,人类发明了它。最初,它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一种手段。有记载表明,它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有“公元前40世纪,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发现 拳击 的遗迹”的记载。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记载了拳击 用的护具“皮绷带”。后来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拳击 运动经过地中海的克里克岛传播到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在爱琴海岸发掘的一对磁瓶上,有两人相互攻防的拳击 图案。在希腊神话中,传说雅典王子赛希阿斯(公元前1000年)就通晓拳术,曾玩过这种拳击 。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1700年以前拳击 活动的遗迹。
自从古罗马皇帝西奥多雷斯下令禁止拳击 后,拳坛几乎寂寞了4个多世纪。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对古罗马拳击 的粗野影响难以忘怀;另一方面因为欧洲各地时兴骑马斗剑,马上技术抑制了拳击 的发展。骑士体育是属于统治阶级和贵族的,而且必须是基督徒。而拳击 作为一种自卫技术、娱乐活动,在民间仍然不断地流行着,只是不能公开比赛。
公元8世纪,奥斯曼大帝执政,法庭制定了一种新制度:“斗审”。就是在审判中遇到疑难案件,命令诉讼双方进行决斗,胜利者获胜诉。如果是贵族间的诉讼,就接贵族习俗骑马、穿护身甲胄进行斗剑;而平民间的诉讼,则以拳击 决胜负。从此,拳击 在平民百姓中更为广泛地流传了。
公元1200年间,传教士圣倍纳丁看到当时许多青年在斗剑中丧生的悲剧,设法推行拳击 代替斗剑。他废止了古罗马拳击 的野蛮方法,提倡赤手拳击 ,使之成为以锻炼身体为原则的体育活动。圣倍纳了在意大利的西纳开设了一所拳击 训练学校,亲自担任教练,并主持拳赛,执行裁判工作。在赛程中遇有可能发生危险的紧急关头,他会及时命令停止比赛,以防止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发生。这种改良的拳击 ,逐渐在青年中流行起来。圣倍纳了一生始终热衷于拳击 运动,使中断了几个世纪的拳击 东山再起,成为拳击 史上不可磨灭的里程碑。
到了16世纪拳击 运动越过了多巴海峡,传播到了英国。公元17世纪末,拳击 在英国复兴起来。公元18世纪初,在英国出现了有奖的拳击 比赛。1719年产生了被称为现代拳击 始祖的第一位英国拳击 冠军詹姆斯·菲格(1695—1734年),并把冠军保持了11年之久,他有“无敌将军”的美称,菲格的拳击 是没有防护的徒手的“生死”型格斗。他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拳击 学校,成为英国拳击 运动员的培养摇篮。
菲格死后,他的得意门生约翰·布劳顿(1704—1789年)继承了他的拳击 事业。为了使拳击 减少伤害事故,他组织了拳击 俱乐部。为了使拳击 更富有体育精神,他于公元1743年8月16日又推出了新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拳击 运动比赛规则,命名为“布劳顿规则”。规则主要规定不准打击已倒地者和不准打击腰部以下任何部位。同时,布劳顿又发明了第一种软皮手套,以保护脸部皮肤。后来布劳顿还在伦敦建造一所大型竞技场,作为专门教授拳击 和组织拳赛的中心。由于布劳顿对拳击 运动提出了新的方向,对拳击 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称他为“拳击 之父”。 www.17he.com
公元1792年,英国拳击 冠军门道沙为了推广拳击 ,加入马戏团到英伦三岛各地,做拳击 表演,积极宣传拳击 。1798年他写成拳击 史上第一本拳击 指南,定名为“拳击 艺术”,深受人们的欢迎。门道沙是位研究拳击 的先驱者,也是开展拳击 运动的功臣。
1838年,英国伦敦在布劳顿最初的规则基础上,制定颁布了《伦敦拳击 锦标赛规则》,被用在了拳击 比赛中。1853年还对这一规则进行了修改。1865年,英国伦敦业余竞技俱乐部成员。记者约翰·古拉哈姆·千巴斯又进一步完善修订了新的拳击 规则,英国昆士伯利的侯爵约翰·肖鲁图·道格拉斯担任了这个新规则的保证人,并把它命名为英国“昆士伯利拳击 规则”。在这个规则 中,明确规定了参加拳击 比赛的人必须戴拳击 手套,比赛的每个回合打满3分钟,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比赛中禁止发生搂抱和摔跤现象,否则被判为犯规;一方被打倒后开始数秒,如果10秒钟被打倒的人不能站起来,就判定对方胜利等内容。这个规则基本上形成了后来拳击 比赛的竞赛框架,为促进拳击 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英国昆士伯利规则形成之后,大约经过20年的反复实践和运用,才逐渐被人们肯定。例如比赛必须使用手套的规定,一直到1892年9月7日约翰·l·萨里班和基姆·哥培德戴着五盎司重的拳套进行了世界第一次重量级冠军赛,这个规定才最终在拳击 比赛规则中确定下来,并被所有的拳击 比赛所采用。上述规则的不断修订和完善,特别是英国昆士伯规则的最终确定,为促进现代拳击 比赛奠定了基础。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英国拳击 爱好者的努力,为推动和促进现代拳击 比赛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代拳击 运动于18世纪起源于英国,当时比赛不戴拳套,亦无规则和时间限制,直至乙方丧失继续比赛的能力为止。英国著名拳击 家j-布劳顿于1743年针对拳击 比赛的混乱局面,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击 规则,又在1747年设计了拳击 手套,对近代拳击 运动的开展做出了贡献。1839年,英国颁布了新的伦敦拳击 锦标赛规则,1853年进行修改,禁止用足踢、头撞、牙咬的低击等动作,并规定拳击 台四周用绳围起,1867年英国记者钱伯斯编写了新的拳击 规则,强调拳击 中的战术和技巧。1880年伦敦成立了英国业余拳击 协会,1881年举行了第1次锦标赛。1924年第8届奥运会前夕成立了国际业余拳击 联合会。当今世界上同时存在着两种拳击 运动,即职业拳击 和业余拳击 。奥运会和亚运会的拳击 比赛都是属于业余拳击 。这两种拳击 在比赛规则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在圣路易举行的第3届奥运会上,拳击 第一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参加比赛的只有美国1个国家的44名运动员,美国自然获得了所设7个级别的所有冠军。到了196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8届奥运会上,就有56个国家的269名运动员我国现代拳击 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最初称之为“西洋拳”。先有人翻译了一本《西洋拳术》。30年代,旧中国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国术(武术)馆、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将拳击 列为主课之一。 职业拳击
双方选手使用8~10oz拳套(赛前双方议定),进行3分钟一回合的对赛,一场职业拳击 赛为6-10回合。
业余拳击
双方选手要带上头盔、10oz拳套(大会提供),口咬护牙,穿著护裆(男性),比赛3-4 回合,每回合两分钟, 有力击中对方一下得一分(点),最后分(点)数较高或击倒对手的为胜利者。
拳击 的比赛规则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国际业余拳联 (aiba)自1997年开始实行的新规则中,比赛采用五回合制,每回合2分钟,回合之间休息1分钟。运动员用拳直接击打在对方头部或腰以上部位的正面或侧面,为有效击中,每击中一次得1点。每一回合结束后,占优势的运动员可得20分,处于劣势的运动员的得分相对减少;如果双方实力不分高低,也可各得20分。裁判员根据双方在5个回合中所得的总分判定名次,如总分相等,则判比赛中处于主动地位或技术风格较好的运动员获胜。当一方运动员被击倒后,裁判员要开始数秒,从1数到10,并用手势表示秒数,如裁判员数到10,该运动员还不能站起来,则判对方获胜。职业拳击 比赛一般是实行10-12回合制,回合中间休息1分钟。
业余拳击 比赛主要靠技术得分来判定胜负,所用拳击 手套大而且厚,比赛时运动员要穿背心、短裤、软底拳鞋、戴护头盔。职业拳击 比赛主要靠强烈攻击或将对方击倒判定胜负,被击倒一方如果在10秒钟内不能站立起来恢复比赛,就判对方获胜;比赛时职业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赤裸上身、头部不戴头盔进行比赛。
业余拳击 比赛设有12个级别,职业拳击 比赛设有17个级别。
我们国家在1953年和1959年两度暂时停止拳击 运动,目的就是为了考虑运动员的安全。但是,这种担心和忧虑是没有太大必要的,如果对拳击 运动有了深人的认识和了解,人们就不会对拳击 持怀疑和反对态度。在拳击 比赛中,产生伤害事故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职业拳击 比赛中,即使如此,在开展职业拳击 非常普及的美国,职业比赛时运动员头部受伤的比率仅排在所有运动项目受伤率中的第9位。国际业余拳联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世界上的运动项目中,业余拳击 的伤害率仅排在第11位,远比滑雪、赛车、曲棍球、橄榄球、足球、体操等运动项目低得多。由此可以说明,拳击 并不是最危险的运动项目,其伤害率比起其它有些项目要低得多。
由于拳击 需要肌肉的强大爆发力,需要完善的技术和战术,所以,拳击 是最复杂的竞技运动之一。比赛时面对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要求运动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对方的基本状况,同时还要迅速作出相应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利用强有力的身体和娴熟的技术、多变的战术进行攻击和防守,并且要具有战胜对手的信心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战胜对手。参加拳击 比赛必须要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练就强健的体魄,掌握优良的技术,能灵活运用多种战术,还要具有顽强拼搏、勇于争胜的意志品质。这不仅对拳击 爱好者和拳击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增强拳击 爱好者和拳击 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这是拳击 运动具有的最明显、最优秀的特点。
拳击 赛知识
1、世界性业余拳击 运动管理机构的名称是:aiba国际业余拳联是世界业余拳击 运动管理机构。
2、主要的国际拳击 比赛主要的有:美国业余拳击 锦标赛和欧洲业余拳击 锦赛。
3、拳击 比赛裁判人员包括一名台上裁判员,若干名台下评判员和一名计时员。
台上裁判员的职责是控制整个比赛。计时员打铃表示每一局比赛开始或结束。
4、构成犯规的动作包括打腰以下部位,击打脑后勺或颈背,和击打已倒地的对手。
5、犯规要扣掉犯规者的分数,直至取消比赛资格。
6、击倒(对方)获胜和技术击倒得胜的区别:击倒获胜是指一名拳击 手被击倒在地,并在裁判数十个数之前站不起来的情况;技术获胜是指裁判员停止比赛的情况。
7、打分:明显地以拳击 手套手指关节(正前部)部分击中对手时给记分。
8、拳击 运动的技术包括攻击、躲闪、上下移动、扭斗技术和善于反击。
9、攻击技术包括左直拳、左刺拳、左钩拳、右上钩拳和右交叉拳还有组合拳,如1-2连击组合拳套路。 (1)拳击 台
国际业余拳联(aiba)规定,国际拳击 锦标赛、奥运会拳击 比赛、世界杯拳击 赛等国际正式比赛的拳击 台最大不得超过 6.10米见方。一般比赛的拳击 台可在4.90米见方~6.10米见方。
在拳击 台的一个中立角处设置专用台阶,供场外医生和台上裁判专用,同时避免比赛双方的任何接触。台上的四角均有固定在台角的立柱,四个立柱间用三条粗绳围拦成一个正方形空间,以保护运动员。台上四个角落处均放有5-7厘米厚,20厘米宽的软护垫,运动员双方分为红色和蓝色,仲裁席左边的应放红护垫,为红角方,对面角放蓝护垫为蓝角方,另外两个角放白色软护垫,为中立角。中立角处要放置两个小塑料袋,供台上裁判员放用过的止血棉球和纱布。
比赛用的拳击 台面必须要坚固结实,平整稳固,不能在台面上有任何障碍,台面上要有1.5厘~2.0厘米的厚毡子或橡胶垫,软硬适度。台表面的帆布要拉正固定,平贴台面,便于运动员在台面上做任何技术动作。
拳击 台四周的围绳要坚固结实,一般用3厘米到5厘米直径的粗绳。拳击 台每侧有3道围绳,从四角的固定竖杆上拉出,3 道围绳距离拳击 台面的高度分别为40厘米,80厘米,130厘米。
围绳应用柔软光滑的材料裹起来,以免擦伤运动员。拳击 台围绳以外四周至少要有50厘米的绳外台面,以保证运动员不致失足掉下拳击 台。为了使围绳更加稳固,四周的围绳均须用两条质地紧密,宽度3~4厘米的帆布以同等距离上下固定住。拳击 台的围绳也可用四道绳子,每根围绳离台面的高度分别为40.6厘米、71.l厘米、101.6厘米和132.1厘米。
(2)护手绷带
拳击 比赛标准护手绷带长2.5米,宽5厘米。欧洲拳击 锦标赛、世界拳击 锦标赛、世界杯拳击 赛和奥运会拳击 比赛的主办国,应为每名参赛运动员的每场比赛提供绷带。绷带由拳套管理员发给拳手拳套的同时发放,而且每场比赛必须发放新的绷带。参赛运动员必须使用大会统一发放的绷带。
护手绷带一般都采用吸水性很强的棉纱制成,不要用其它质地的布料。缠护手绷带时,要注意腕部可以适当地缠的紧一些,手掌、手指等其他部位通常不能缠的过紧,因为缠的过紧,会使手指失去活动余地,影响技术动作的使用发挥。缠护手绷带的方法和顺序,可以按的顺序进行。
(3)拳击 手套
根据国际业余拳联的规定,拳击 运动员在参加拳击 比赛时,一定要戴拳击 手套。拳击 比赛时按体重级别使用不同重量的手套,48-67公斤级要使用226克重的手套,71-91公斤级使用284克重的手套。而且在拳击 比赛时,组委会要准备好两副和赛同样的拳套,一副是226克,另一副是284克,以备运动员手套出现问题时随时更换。
参加国际比赛时,运动员所用的手套要经过国际拳联代表的检查许可,才能使用。我国拳击 比赛用手套必须经过中国拳协批准,而且一场比赛中双方运动员的手套必须是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产品。按照规定,手套的套峰击打面要用非常清晰的白色标出,以便在运动员击打时,台上裁判员和评判员都能判别出运动员是否用拳锋部位击打对方。拳套不能有丝毫破损,带子要结扎在拳套背部,长出的带子塞进套筒,露在手套背面的结头处要用橡皮膏粘住,橡皮膏的长不应超过7.5厘米,宽不应超过2.5厘米。
按规则规定,台上裁判员每场比赛都要检查两个参赛者是否戴用符合规则的拳套,并要检查拳套填充物的软硬度,看拳套是否有破损等,如发现上述问题,应马上让运动员更换拳套,更换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分钟,一般是1分钟的时间。比赛中拳套上的带子松了,台上裁判应帮助系紧,但如果发现运动员故意解开带子,台上裁判应该立即警告该运动员。
(4)拳击 服装与护具
拳击 服装包括背心、短裤和软底鞋。背心应松紧适宜,不能影响技术动作的发挥。拳击 短裤要宽松长大,裤长必须到大腿部位的一半,不能让护裆有所暴露,更不能影响比赛。拳手必须穿软底鞋,而且要绑紧牢靠。比赛时如果服装出现问题,台上裁判员应立即暂停比赛,给运动员1分钟的时间更换、最多不超过2 分钟,运动员应准备好备用服装,以备更换。
拳击 的护具包括护头、护齿和护裆。参加比赛时运动员必须使用护头,双方运动员,护头的规格、样式要统一,一方为红 色,一方为蓝色,和各自所在的角色要一致,而且所用护头必须是国家拳协批准认可的统一护头。
规则规定,比赛时运动员必须使用护齿,护齿的大小应合 适。如果运动员没有自带护齿,东道主有义务提供。比赛时不允 许运动员故意吐出护齿,否则要受警告。如果护齿被打掉,台上 裁判员捡起后把拳手带到他自己的角落,交助手冲洗干净后,再由台上裁判员给运动员戴好。运动员不能随意更换护齿;不戴护齿,比赛不能进行。运动员要穿戴护裆,如果护裆脱落或损坏, 要及时更换和穿戴好,在1分钟内不能换好时,运动员可不戴护裆继续打满该回合,然后在休息时更换护裆。如果休息时不能及时穿戴好护裆,比赛则不能继续下去。
根据国际业余拳联的规定,拳击 运动员在参加拳击 比赛时,一定要戴拳击 手套。拳击 比赛时按体重级别使用不同重量的手套,48-67公斤级要使用226克重的手套,71-91公斤级使用284克重的手套。而且在拳击 比赛时,组委会要准备好两副和赛同样的拳套,一副是226克,另一副是284克,以备运动员手套出现问题时随时更换。
参加国际比赛时,运动员所用的手套要经过国际拳联代表的检查许可,才能使用。我国拳击 比赛用手套必须经过中国拳协批准,而且一场比赛中双方运动员的手套必须是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产品。按照规定,手套的套峰击打面要用非常清晰的白色标出,以便在运动员击打时,台上裁判员和评判员都能判别出运动员是否用拳锋部位击打对方。拳套不能有丝毫破损,带子要结扎在拳套背部,长出的带子塞进套筒,露在手套背面的结头处要用橡皮膏粘住,橡皮膏的长不应超过7.5厘米,宽不应超过2.5厘 米。比赛期间,要有两名拳套管理人员专门检查拳套,如果怀疑手套有问题,管理人员有责任和义务检查运动员的拳套以及绷带是否符合规则要求。 按规则规定,台上裁判员每场比赛都要检查两个参赛者是否戴用符合规则的拳套,并要检查拳套填充物的软硬度,看拳套是否有破损等,如发现上述问题,应马上让运动员更换拳套,更换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分钟,一般是1分钟的时间。比赛中拳套上的带子松了,台上裁判应帮助系紧,但如果发现运动员故意解开带子,台上裁判应该立即警告该运动员。 straight punch( 直拳):
right hook (右钩拳):一种中、近距离的击打拳法,钩拳通常配合直拳或摆拳组成组合拳进攻对手。
uppercut (上钩拳):
knockout(击倒):后演变为"ko"而在各种格斗比赛中使用。
break (抱持后拆散):比赛时双方选手经常会搂抱而不出拳,这就需要裁判把双方分开。 拳击 运动的技术包括攻击、躲闪、上下移动、扭斗技术和善于反击。
攻击技术包括左直拳、左刺拳、左钩拳、右上钩拳和右交叉拳还有组合拳,如1-2连击组合拳套路。 左直拳:
左直拳是拳击 中所有其他击拳的基础,能正确地运用左直拳是一个有良好技术素质的拳手的特征。凡是称雄拳坛的拳王和著名拳击 家都有着一手久经锻炼磨砺出来的左直拳。美国的英吉马·约翰逊在1959年与弗劳德·帕特逊的比赛中,他的左直拳使得对手难以招架,在第三回合中就将对手击倒,获得世界锦标赛重量级冠军。击败拳王阿里的拉利霍姆斯右臂受伤后专用左手练直拳达9个月,终于取胜。我国3o年代的上海拳手郑吉常,由于他的左直拳快而凶,在国外有"远东毒蛇"之称。
右直拳:
右直拳是拳击 运动中采用的重拳之一。有直拳适合于远距离的攻击,但有直拳一般使用时机少,在有充分把握时才能使用。由于有拳较左拳离对方远,发拳时身体变化幅度较大,所以右直拳较左直拳慢。为了便于击中对方,就要用左手的假动作来转移或破坏对手的防护,或用左刺拳引开对手的注意力,或使对手失去平衡,以此来创造有利于右直拳进攻的条件和时机。要领:由基本姿势以右脚掌蹬地开始发力,右腿发出的力量使右侧髋关节前送,带动腰部迅速向前转动,同时右肩前送。有拳以直线向前发出,攻击对方头部。髋和腰部的扭动以及右肩的前送,能够增加有直拳的力量和攻击距离。
摆拳是从侧面袭击对手的有力拳法。由于从侧面击打,身体向相反方向移动,起到分散对手注意力的作用。但摆拳走的路线较长,容易被对手发现,而且因力量大,一旦击空容易失去平衡。摆拳速度比直拳慢,一般不作开始的引拳。
左摆拳击 头、腹
要领:由基本姿势开始,拳由自己的左肩前开始,从左侧向前成弧形路线移动击打目标,上臂与前臂约成12o~150o角,臂与肩平,并利用腿、腰、脖发力,重心移至左脚,在出拳过程中拳及前臂略向内旋,肘部微向上翻与肩同高。在击中目标的一瞬间,肩、臂肌肉与腕关节突然紧张,并随即放松,恢复成实战预备姿势。击打对方腹部正、侧部位时,上体可略向右倾斜或向右侧跨步,借助身体的移动加大击打力量。
左摆拳:
左摆拳练习时的注意事项:①击打时不可有预拉动作。②左摆拳出击时,右拳微向上举,保护下纵③左拳出击后立即收回,还原成预备姿势。
右摆拳击 头、腹
要领:与左摆拳大致相同,唯腰、腿和胯的发力动作较左摆拳更为明显。右摆拳动作大,速度也较慢,但拳较重。当对手大意或其进攻时疏于防守出现空隙时,可用右摆拳给予出其不意的击打和还击,但一般使用机会较少。
右摆拳多与左手拳的击打配合运用。在对手被击中,注意力分散时,以有摆拳击 打可以收到极具威胁的效果。在对手疏于防守或体力
右摆拳:
右摆拳击 上体,常用于与左撇子对手对阵时,出击时要紧缩身体,出击后身体要向左前方运动,以防对手迎击头部。
摆拳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先原地徒手练习,体会发力、转体、转胯带动手臂前摆等动作要点。出拳时,要注意手腕内族动作,用拳峰部位接触击打部位。
第二,在基本掌握动作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步法练习出拳。
第三,运用打手靶的练习,可在原地与移动中进行,改进与提高动作质量,提高击打准确性。
第四,利用打沙包进行练习,一方面改进动作,一方面锻炼击打力量。
第五,进行实战练习,提高运用的能力。
上钩拳:
一场拳击 比赛中运动员的进攻与防守是多种多样的,这体现在调整距离上,要靠步法的灵活和判断的准确。如果说直拳与摆拳更注重中、远距离的进攻,那么上钩拳主要在中、近距离击打对方。
上钩拳既可发短拳也可发长拳。发长拳时手臂几乎伸直,上、前臂夹角大于90o,发短拳时上、前臂夹角小干90o。当对手两手高举成防头部的姿势时,或当对手击打头部而落空时,可发上钩拳击 对手的上体(胃、腹或助部)。
平钩拳:
钩拳是一种中、近距离的击打拳法,钩拳通常配合直拳或摆拳组成组合拳进攻对手。
(1)左平钩拳
要领:由实战姿势开始,先将左肘提起与肩平,肘部约成80o角,利用身体腰、肩部突然转动的力量,上体向右方向转,但不超过 90o,臂部肌肉由放松到突然紧张,之后再迅速放松,打击对方的右侧,这时重心移到右脚上,击打后立即收回还原成实战姿势。
注意事项:①出击时,拳不应有向后拉的准备动作。②左拳击 出同时有拳微上举,保护下颏。
(2)右平钩拳
要领:出拳要领与用力方法都与左平钩拳大致相同。
左、右乎钩拳都可以配合前进步法练习,即作前滑步同时击打左乎钩拳或右平钩拳。
刺拳:
刺拳属手直拳类型,是一种试探性拳法,以左刺拳为多。拳走的路线比直拳短,拳的力量较轻,能起试探对手的作用,并配合其它拳法以连续进攻。
要领:出拳比直拳快而突然,腰部与胯部转动比直拳小,蹬地力量不大,因此重心前移较小,出拳后,臂并没有完全伸直。
振拳:
此拳法多用在短兵相接、近距离搏斗时,贴近对手击打。
要领:借腰部突然快速转动,出击时两臂贴近身体,上、前臂之间小于90度角。
速击拳:
此拳法多用在近距离搏斗时,快速进攻,抢夺优势时使用。
要领:出拳快而突然,攻击对方要害,以快取胜。 在拳击 比赛中,产生伤害事故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职业拳击 比赛中,即使如此,在开展职业拳击 非常普及的美国,职业比赛时运动员头部受伤的比率仅排在所有运动项目受伤率中的第9位。国际业余拳联公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世界上的运动项目中,业余拳击 的伤害率仅排在第11位,远比滑雪、赛车、曲棍球、橄榄球、足球、体操等运动项目低得多。由此可以说明,拳击 并不是最危险的运动项目,其伤害率比起其它有些项目要低得多。
常见的手部损伤及防治
拳击 运动也是一项对抗程度十分激烈的运动,以手套的拳峰击打对方有效部位得分或击倒对方而判定胜负。因此手部损伤是司空见惯。
拳击 常见手部损伤:
1、掌指关节部皮肤擦伤及关节囊损伤:运动员绑护手绷带后戴拳套击打对方运动员、或戴较薄的沙包手套击打沙袋作为长期训练的内容,握拳后掌指关节为直接受力部位,因直接摩擦、击打的反作用力而致掌指关节部位出现皮肤擦伤、破溃,关节囊慢性反复损伤而呈现纤维化增厚,尤其是第三掌骨头部位更为明显。此类损伤会引起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皮肤破溃或继发感染,反复受伤会造成局部皮肤角化、关节变形。为了预防和减轻此类损伤,要求运动员使用较柔软的护手绷带,训练后进行局部按摩和热疗,以改善皮肤的血运和营养;出现皮肤破溃要清洁消毒伤口,避免再次受伤,并提议更改训练内容,以促进愈合。
2、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运用摆拳击 打对方时,由于握拳不紧或击打动作不规范,用拇指部作为击打点,易发生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这类损伤表现为突发性剧痛,有时可听到清脆的弹响声,拇指的掌指关节局部肿胀或可见畸形,压痛明显,活动受限。x线拍片可见第一掌骨头向外、向背侧移位呈半脱位状。处理原则是尽快实施手法复位和局部固定,要求拇指呈背伸、外展位固定。
3、掌骨骨折:这类损伤常发生在比赛中,由于出拳迅猛有力,击打对方较坚硬部位所致。最常见的是第三掌骨骨折或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其损伤表现为运动员比赛中突感剧烈疼痛而不敢出拳,甚至自己在拳台中能听到骨折的响声,运动员常示意裁判要求中止比赛。场边坐台的临场医务监督要善于观察比赛的每一个细节,若发现某运动员突然出现痛苦面容而不敢出拳击 打,应示意台上裁判要求暂停比赛,细致检查受伤运动员的手部,若有骨折迹象,可中止比赛进一步诊治。骨折发生后,受伤部位出现肿胀,有周边性压痛及轴心挤压痛,严重者可见局部畸形或听见骨擦音,x线常显示为短斜面掌骨骨折,应尽快采取手法复位和外固定,复位不满意者可考虑采用切开整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
造成上述损伤的主要原因有:1、因解剖特点而造成易受伤的部位:拳击 比赛时运动员一手握拳在前、一手在后,分别称之为前手拳、后手拳(亦称为主拳或重拳)。后手拳是运动员主要力量所在,出拳凶猛有力,爆发力强,击打后所承受的反作用力亦大,因此,运动员的后手往往更易受伤。由于第三掌骨最长,突出拳锋前方,无论运用哪种拳式(刺拳、摆拳、勾拳等),均以第三掌骨头作为主要力点击对方。所以该部位的皮肤、关节囊最易受伤及劳损,且第三掌骨易发生骨折。
2、因运动员动作不规范而造成的损伤:正规的击拳动作是紧握拳套、拇指尽量屈曲对掌、以拳峰部位击打(拳套前方有色部位为拳峰)。由于运动员本身不规范的握拳或出拳动作是手部损伤的常见原因。例如握拳不紧,拇指屈曲不够,会造成用拳心或拇指作为击打点,则易造成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或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3、因比赛器材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手部损伤:目前在拳击 比赛中,必须使用国际业余拳击 联合会认可的合格拳套。如果由于拳套本身质量问题,使得运动员握拳不紧或拇指屈曲受限,进而发生手部损伤,应引起教练员、运动员、医务监督、裁判员、拳套生产厂家、拳击 运动管理中心的官员高度的重视。既要监督器材质量,又要检查运动员戴手套是否规范,可以避免或减少受伤。
平时训练时,应及时发现运动员的手部损伤、正确诊断、合理治疗、积极康复。临场医务监督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目光,一旦出现伤情及时暂停比赛,作细致检查,为保护运动员的健康,甚至可以中断比赛,予以及时合理的诊治。有一定经验和魄力的医务监督是拳击 运动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 国际职业拳击 组织]
目前,世界上共有三大国际公认的职业拳击 组织。职业拳击 比赛同业余拳击 比赛不同,比赛设问个级别。每个职业拳击 组 织都有自己的各个级别的世界冠军。
1.世界拳击 协会(the worldboxing association,简称wba)
世界拳击 协会成立于1967年,主席是曼多萨。wba原是在美国成立的国立拳击 运动协会,以对抗纽约州体育运动委员会。 它主要是一个美国机构,基本控制着整个美国的拳击 比赛。这个组织宣布有他自己的世界拳击 冠军,经常与世界拳击 理事会发生 冲突抵触。阿里、弗雷泽、福尔曼被称为“70年代重量级拳坛 三巨头”,是当之无愧的拳王,他们的得到的金腰带都刻有wba 字样。
2.世界拳击 理事会(the word boxing council,简称 wbc)
世界拳击 理事会成立于1963年,总部设在墨西哥城,主席是苏莱曼。这个组织由美国大多数民族和国际管理团体组成,并得到了纽约州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支持,同时,它联合了欧洲拳 联、英国拳联、拉丁美洲拳联、美国部分州的拳协和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拳联。它更倾向为一个世界性的、更具包容性的组 织。他们的大部分收入用来促进拳击 运动、保护运动员及改善医 疗设施上。
1979年,wbc进行了重建,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实力最强的职业拳击 组织。
在世界职业拳击 锦标赛上,体重级别增加,结果就产生了更多的较轻级别。在世界职业拳击 锦标赛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事件发生在1982年,那就是,世界拳击 理事会宣布,本组织所有的赛事,时间最长只能达到12个回合,而不是以前的15个回合。
3.国际拳击 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简称 ibf)
国际拳击 联合会成立于1983年,总部设在美国的新泽西州,主席是罗伯特·李。ibf是一个与wbc对立的组织,这个组织成立的目的在于夺取被美国把持的颁奖权利。这个组织的前身是美 国拳击 协会(usba,成立于1976年),原来两个组织并存,现 在又重新合并,称ibf/usba,冠军为两个组织所共有。
ibf有一句名言“一个理想,现在是实现的时候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ibf为国际拳击 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4.世界拳击 组织(wbo)
世界拳击 组织是1988年从世界拳击 理事会(wbc)中分裂出来的一个新的职业拳击 组织。它的总部设在波多黎各,但冠军委员会却是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现任主席的美国的乔托福斯。到目前为止,wbo已在世界上每个洲、几乎20多个国家进行过冠军赛。
5.美国国家拳击 协会(nba)
美国国家拳击 协会是除以上四大拳击 组织外,在国际职业拳坛上比较活跃的职业拳击 组织。它成立于1990年,总设在美国 佛罗里达州的好莱坞市,现任主席是艾瑞·阿见拉姆森。nba是国际上成立较早的拳击 组织之一,所以深受广大拳击 手和拳击 界人士的拥护。
他推出了著名三大方案,即:拳击 医疗方案、教育服务方案、拳击 抚恤退休金方案。nba虽然是美国国家拳击 协会,但是它也举办洲际比赛和世界级比赛,它也有自己的世界冠 军。
职业拳击 组织还有90年代以后问世的,他们是国际拳击 组 织(ibo)、国际拳击 理事会(ibc)和世界拳击 联盟(wbv),这三个职业拳击 组织纯属鱼目混珠。
事实上,尽管世界职业拳击 组 织林立,拳王多不胜数,但 wba、 wbc和ibf三大拳击 组织还是始终垄断世界拳坛,虽然他们之间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但举办 比赛的级别却是一样的。有时他们也联合起来组织比赛,产生统一冠军;有时有的组织个别冠军难产,出现空缺。
6.国际业余拳击 联合会
由英、法等24个国家的拳击 协会倡议,于1946年在伦敦成立。简称国际拳联。目前已有130个会员。总部设在美国(主席 所在地)。
正式用语:英、西班牙、德、俄和法语。
1946年1月28日在伦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国际拳联 的第一部章程。
国际拳联设若干地区局:
欧洲局——包括30多个会员。总部设在柏林。所有欧洲国家拳击 协会都是欧洲业余 拳击 联合会成员;
亚洲局——包括23个国家和地区的协会。总部设在东京。
非洲局——包括31个会员,总部设在突尼斯。
美洲局——包括29个会员。总部设在美国的克列斯蒂尔。
大洋洲局——包括近10个会员。总部设在悉尼。
国际拳联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拳击 为奥运会正式项目。
国际拳联的任务:
传播拳击 运动的真正业余精神和开展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好竞赛;制订世界锦标赛和国际比赛的规程;保证国际拳联的一切比赛严守比赛规则;发展各会员之间的相互友 好和尊重。
代表大会是国际拳联的最高机构,由主席、名誉主席、副主席、执委以及会员代表组成,每4年召开1次。开会时间和地点 必须在会前1年决定,并立即通知各会员。每个会员协会可派出3名代表参加大会,但只有1票表决权。代表年龄不得小于21 岁,而且只能代表1个会员协会。
国际拳联下设若干常务委员会:
技术委员会——由7名执委、主席、副主席和若干委员组成。任务是:解释章程、规则、信息交流、出版、训练、器材和 设备的生产等问题,向执委会提出建议。
裁判员委员会——由5名执委和8名优秀裁判员组成,任务是:任命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裁判员;在执委会的领导下,对 国际拳联的候补裁判和正式裁判进行考试,研究和分析重大比赛 的裁判工作等。
医务委员会——由20名高水平医生组成(每洲不少于4 名)。其任务是向执委会报告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提出预防外伤 的建议,组织参加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医务小组等。
财务委员会——由5名执委组成,其任务是监督财政收支情况,向执委会提出扩大基金的建议,向代表大会报告财政状况。
上述委员会同执委会一样,每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
国际拳联章程明确规定,所有会员国权利均等,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歧视。按照规定,给正式比赛的优胜者授奖时,升国旗、奏国歌。
我国于1987年加人这一组织。 (1)国际业余拳击 联合会的主要比赛
奥运会拳击 赛、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区域性和洲锦标赛、世界青年锦标赛和国际邀请赛。所有 比赛都按国际拳联的规则进行。成年和青年世界锦标赛每4年举行一届,洲锦标赛每2年一届。
(2)世界职业拳击 锦标赛 1.泰森 拳击 场外问题多多使得泰森难以成为世界上现存的最伟大的拳王。从1986年到1989年,泰森凭借天生神力与他对进攻时机的把握的恰到好处击溃了任何对手。1986年,20岁的泰森击败了伯比克(trevor berbick)成为了世界最为年轻的重量级拳王。拳王斯平克斯和霍尔姆斯都败在了泰森的铁拳之下。但是,从1990年之后,泰森再也没有取得1986年到1989年的成就。强奸案和咬耳朵使得泰森名声扫地。
2.雷伊·罗宾逊(ray robinson) 拳王阿里曾经称呼罗宾逊是:"拳击 之王、拳击 大师、我的偶像."从1946年到1951年保持了世界次中量级冠军的头衔。从1951年到1960年,罗宾逊又获得了5次中量级世界冠军。在他的拳击 事业的巅峰阶段,罗宾逊的成绩为128胜1平2负,84次将对方击倒在地获胜。在近200场比赛中,他从来没有被裁判数过点。
3.阿里(muhammad ali) 1964年,阿里击败了令人生畏的逊尼·利斯顿,震惊了世界拳坛。在他的21年拳击 生涯中,阿里几乎囊括了所有重量级世界拳击 冠军。它与弗雷泽、诺顿的比赛堪称拳击 场上的经典之作。1974年,在丛林之战中战胜了福尔曼确立了阿里在职业拳坛的独一无二的地位。直到32岁之时,阿里仍然活跃在拳击 台上。
4.洛奇·马西亚诺(rocky marciano)马西亚诺是拳击 赛场上唯一直到退休仍然没有败绩的拳手。他的成绩是49胜0负,43次将对方击倒在地。从重量级来看,马西亚诺无疑是个小矮子,但是他的拳头非常有力。1952年,他的右手拳击 倒了瓦拉科特堪称拳击 界的杰作。他曾经6次卫冕冠军成功。
5.本尼·伦纳德(benny leonard) 也许,本尼·伦纳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轻量级拳王。他掌握了超人的拳击 技术,并且经常打出致命的一击。1911年,年仅15岁的伦纳德进入了职业比赛,两年之后成为了职业拳赛冠军。他的轻量级冠军保持了7年半,至今这一记录仍然没有被打破。在212场比赛中,本尼·伦纳德仅仅输掉了5场比赛。这多亏了他像芭蕾舞演员一样轻盈的身体和灵活性
6.雷伊·伦纳德(ray leonard) 拳击 许多人认为,伦纳德是世界上最富有竞争力的拳手。极高的速度伴随极大的力量,在上个世纪80年代,伦纳德打遍天下无敌手。拳坛传奇人物哈格勒、赫恩斯和杜兰都曾败在伦纳德的拳下。由于明星地位早立,伦纳德仅仅参加了39场比赛就获得了一亿美元。当时,对于职业拳击 运动员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他曾经在4个不同的级别中获得了6个世界冠军。
7.亨利·阿姆斯特朗(henry armstrong)阿姆斯特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保持三个不同级别世界冠军的拳手。从1937年到1939年,阿姆斯特朗成为了最轻量级、轻量级和次中量级三个级别冠军。阿姆斯特朗风格独特,速度极快,一轮比赛中他平均出拳100多次。为此,拳迷给阿姆斯特朗创造了一个非常动听的绰号:"龙卷风"。在150场比赛中,阿姆斯特朗100次将对方击倒在地。这在轻量级选手当中不可多见。为此,阿姆斯特朗在拳击 名人堂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8.乔·路易斯(joe louis)路易斯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重量级拳击 运动员。在长达12年时间里,路易斯曾经让25名拳手败在自己的拳下。他成为了世界第一位黑人重量级拳王。许多世界名将全都败在了路易斯的拳下。1938年,路易斯击败了德国拳手施姆林(max schmeling),让施姆林赛后整整在医院里住了3周,成为了美国的拳击 英雄。当时德国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因此路易斯的胜利意义更加重大。不过,从1942年到1945年,路易斯加入美国军队。二战之后,路易斯仍然称霸拳坛相当一段时间。
9.维利·派普(willie pep)1942年7月25日,派普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业。他成为了唯一一位没有打出一拳就获得了一轮比赛胜利的拳手。在与杰基·格雷福斯(jackie graves)之间比赛的第三轮,派普像猴子一样跳来跳去,没有让格雷福斯打上一拳,而且自己也没有出拳,最终派普还是获得了胜利。派普的速度、灵活性、身体柔韧程度都是绝大部分拳手所不具备的。1948年,派普失去了冠军称号。但是在拳击 生涯的241场比赛中,派普至今仍然被人们记得的依然是与格雷福斯第三轮比赛。 中国现代拳击 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最初称之为“西洋拳”。先有人翻译了一本《西洋拳术》。30年代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国术(武术)馆、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将拳击 列为主课之一。 我国3o年代的上海拳手郑吉常,由于他的左直拳快而凶,在国外有"远东毒蛇"之称。
中国在1953年和1959年两度暂时停止拳击 运动。 拳击 是戴(拳击 )手套进行格斗的运动项目。它既有业余的(也称奥运拳击 ),也有职业的商业比赛。比赛的目标上要比对方获得更多的分以战胜对方或者将对方打倒而结束比赛。与此同时比赛者(拳击 运动员)要力图避开对方的打击。 拳击 被称为“勇敢者的运动”。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就有许多有关拳击 的生动记载。
一幅公元前1500年的希腊壁画中就有戴手套进行拳击 的场面。在古代,战士拳击 时,由于可以任意使用摔、打、踢、蹬等动作,直至将对手置于死地,所以它只是一种供奴隶主寻欢作乐的残杀游戏。
最早的拳击 规则是1729至1750年称霸英国拳坛的杰克·布荣顿于1743年制定的。
拳击 在国际上分业余与职业两种比赛。奥运会举行的拳赛属于业余性质,职业拳手不得参加业余拳赛。
拳击 比赛在由三条绳围绕的拳击 台上进行。一场业余拳击 比赛有五回合,每回合二分钟。拳击 运动员要戴(拳击 )手套。其他用具包括:头盔,护齿,运动短裤和护裆。拳击 运动员的比赛按体重分级。
赤手的拳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当作一种为自卫而习练的技艺,而且被列入古代奥运会。1867年英国采用了昆斯伯里拳击 规则,(比赛者)要戴(拳击 )手套进行比赛。1880年业余拳击 联合会在英国成立。1946年国际业余拳击 联合会成立。
在世界拳击 运动中属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古巴,英国和俄国。拳击 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力量、耐力、速度、灵活、凶猛、协调、果断和勇敢等素质。
一、拳击 运动的特点
拳击 是运动员双方通过两只拳头的对抗,进行体能、技术和心理的较量。拳击 竞技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两人在正方形的绳围比赛场地中,戴着特制的柔软手套,按一定的规则和技术要求,进行攻防对抗。攻防的武器只能是戴上特制手套的两只拳头,攻防的目标只限于对方腰髋以上的身体部位。 拳击 被人们称作是“艺术化的搏斗”。
拳击 的比赛规则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国际业余拳联 (AIBA)自1997年开始实行的新规则中,规定业余拳击 比赛实行5个回合制,每个回合打2分钟,回合间休息1分钟;职业拳击 比赛一般是实行10-12回合制,回合中间休息1分钟。业余拳击 比赛主要靠技术得分来判定胜负,所用拳击 手套大而且厚,比赛时运动员要穿背心、短裤、软底拳鞋、戴护头盔。职业拳击 比赛主要靠强烈攻击或将对方击倒判定胜负,被击倒一方如果在10秒钟内不能站立起来恢复比赛,就判对方获胜;比赛时职业 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赤裸上身、头部不戴头盔进行比赛。业余拳击 比赛设有12个级别,职业拳击 比赛设有17个级别。
拳击 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人们对拳击 运动的不同看法。拳击 是人对人的竞技项目,因而比赛时表现出来的打和被打,以及产生 的伤害后果,特别是职业拳击 中被打倒不能站起的场面,在许多人的思想上产生极大的异议。使得许多人呼吁取消拳击 比赛。
由于拳击 需要肌肉的强大爆发力,需要完善的技术和战术, 所以,拳击 是最复杂的竞技运动之一。比赛时面对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要求运动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对方的基本状况,同时还要迅速作出相应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利用强有力的身体和娴熟的技术、多变的战术进行攻击和防守。不仅对拳击 爱好者和拳击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增强拳击 爱好者和拳击 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这是拳击 运动具有的最明显、最优秀的特点。
二、拳击 运动的作用
拳击 对人体和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拳击 可以增强人体的力量
拳击 比赛时要靠人体的爆发力来完成攻防动作, 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大的力量发挥出来,才能够达到攻防的 目的,有效地完成攻防动作,这就要求拳手具有强劲的爆发力。 训练有素的拳手肌肉工作时的弹力和出拳时的爆发力,要比一般 人高出几倍,同时其出拳的速度也会相应增快。经常练习拳击 。就可以锻炼拳击 爱好者和拳击 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力量。提高拳击 爱好者和运动员的肌肉素质。
进行拳击 训练和比赛时,需要人体肌肉在高度紧张状态下,持续较长时间的工作,这对人体肌肉和其它功能系统的持续工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拳击 比赛时,肌肉活动强度大,动作持续时间长,如果训练水平较差的拳手,要想坚持五个回合的比 赛是非常困难的。比赛时拳手的身体肌肉和精神高度集中,容易 造成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疲劳。经常练习拳击 ,经常参加拳击 比赛的拳手和拳击 爱好者,可以在练习和比赛中提高肌肉长时间工作能力,提高人体各系统的活动机能,从而增强和提高人的耐久力,使人体能够适应长时间高度紧张状态下的 工作、训练和比赛。
拳击 还可以增强练习者的绝对力量。在拳击 练习,特别是拳击 比赛时,拳手必须具有较大的绝对力量,才能达到攻防的目的。也就是说,必须具有重创对方的力量,才能在拳击 比赛中占据优势和主动。所以,大部分拳手都十分重视绝对力量的练习,经常做大量的上肢力量以增加进攻时的威力。据测定,世界优秀 拳手的发拳力量可以达到500公斤。具有较大力量的拳手在比赛 中会使对方心理上产生畏惧,丧失比赛的信心。但要注意,绝对力量是要和速度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只有强大的绝对力量,而速度较慢,就很难打到对方,使力量使去意义。所以,在拳击 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绝对力量和速度的结合,通过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力量,是取得拳击 比赛胜利的关键条件之
2.拳击 可以提高人的灵敏性和反应能力
拳击 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要具有高度的灵敏 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在拳击 比赛和训练时,运动员要熟练地掌 握运用各种技术方法,灵活地变化运用各种战术,并且要随机应 变地随场上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技战术,同时要完成各种技术组 合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拳手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具有快速的 反应能力,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处处被动。经常练习拳击 和参加 拳击 比赛的人,他们灵敏性和反应能力就会得到充分锻炼和提 高,这种灵敏性和反应能力表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会使你 觉得生活轻松自如,从而增加人的生活乐趣和情趣。
3.拳击 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拳击 运动是手脑并重、全身活动的运动项目,练习拳击 或参加拳击 比赛时,人一直都是在不停地跳动和运动之中,而且,拳手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在大脑缜密的、快速的考虑之后进行的,所以,这对人体的运动器官和大脑的分析反应都有极高的要求,使人体的运动器官和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又由于拳击 训练和比赛时,需要在高度紧张状态下进行高强度对抗,所以对拳手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和充分的锻炼。据实验测试,拳击 比赛时运动员的氧吸收量每 分钟达3000毫升,脉搏每分钟达200次左右。生理测试表明,训练有素的拳击 运动员的心脏体积有增大现象,心肌搏动强而有力。拳击 运动员的竞技年龄比其它竞技项目的竞技年龄要长得多,一般可保持到40岁左右。比如象美国拳王阿里38岁时,仍 在参加职业拳击 比赛;美国拳王福尔曼45岁时还在参加职业拳击 比赛;去年战胜泰森的美国拳手、新的世界拳王霍利菲尔德,是在35岁时第3次获得这一殊荣的。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拳击 运动对人体的良好作用。
拳击 既是人体能力的较量,同时也是心理智慧的较量。长期从事拳击 运动,会培养人们顽强拼搏、敢打敢拚、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也培养人们对事业的专注和执着追求的精神。由于拳击 运动具有极其强烈竞争的特点,可以锻炼拳手临危时的应急能力,培养拳手在危险状况和高度紧张状况下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这不仅对拳击 运动有利,而且对于拳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进行冷静处理,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4.拳击 是防身自卫的有效手段
重量级拳击 比赛精彩一瞬 拳击 做为一种空手格斗技能,学习掌握好拳击 技术之后,就可以把它运用于实战之中。拳击 的攻防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经过反复训练实践后,作为防身自卫的一种手段是非常有效的。通过拳击 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训练,可以提高练习者的防身意识和自卫方法,在打和被打的练习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防身自卫的本领,提高练习者遇到侵犯时自我保护能力。
5.拳击 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作用
拳击 运动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影响和起到了轰动作 用。现在几乎在全世界都知道泰森口咬霍利菲尔德的事情,这既 是拳击 事业的耻辱,同时也是拳击 在社会上引起社会效应的一个途径。当然,拳击 对社会的影响并不只是这些丑事或花絮,最主要的还是拳击 本身具有的粗犷与野性的魅力,拳击 运动表现着较高的力度美、健康美、技艺美,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刺激性。
三、拳击 运动的技巧战术
拳击 运动的技术包括攻击、躲闪、上下移动、扭斗技术和善于反击。
攻击技术包括左直拳、左刺拳、左钩拳、右上钩拳和右交叉拳还有组合拳,如1-2连击组合拳套路。
三、拳击 运动的术语
直拳 straight punch
右钩拳 right hook 一种中、近距离的击打拳法,钩拳通常配合直拳或摆拳组成组合拳进攻对手。
上钩拳 uppercut
击倒 Knockout 后演变为"KO"而在各种格斗比赛中使用。
抱持后拆散 break 比赛时双方选手经常会搂抱而不出拳,这就需要裁判把双方分开。 职业拳击
双方选手使用8~10OZ拳套(赛前双方议定),进行3分钟一回合的对赛,一场职业拳击 赛为6回合、10回合、12回合。 在拳击 比赛中,场上情况千变万化,因此战术的运用在拳击 比赛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胜负结果取决于双方技术、战术、心理、身体素质等因素,这四者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战术的运用就是对一名拳击 运动员综合能力的体现,在技术、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差不多的情况下,战术打法运用的质量将对比赛胜负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拳击 比赛中,产生伤害事故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职业拳击 比赛中,即使如此,在开展职业拳击 非常普及的美国,职业比赛时运动员头部受伤的比率仅排在所有运动项目受伤率中的第9位。
常见的手部损伤及防治
拳击 运动也是一项对抗程度十分激烈的运动,以手套的拳峰击打对方有效部位得分或击倒对方而判定胜负。因此手部损伤是司空见惯。
拳击 常见手部损伤:
1、掌指关节部皮肤擦伤及关节囊损伤:运动员绑护手绷带后戴拳套击打对方运动员、或戴较薄的沙包手套击打沙袋作为长期训练的内容,握拳后掌指关节为直接受力部位,因直接摩擦、击打的反作用力而致掌指关节部位出现皮肤擦伤、破溃,关节囊慢性反复损伤而呈现纤维化增厚,尤其是第三掌骨头部位更为明显。此类损伤会引起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皮肤破溃或继发感染,反复受伤会造成局部皮肤角化、关节变形。为了预防和减轻此类损伤,要求运动员使用较柔软的护手绷带,训练后进行局部按摩和热疗,以改善皮肤的血运和营养;出现皮肤破溃要清洁消毒伤口,避免再次受伤,并提议更改训练内容,以促进愈合。
2、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运用摆拳击 打对方时,由于握拳不紧或击打动作不规范,用拇指部作为击打点,易发生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这类损伤表现为突发性剧痛,有时可听到清脆的弹响声,拇指的掌指关节局部肿胀或可见畸形,压痛明显,活动受限。X线拍片可见第一掌骨头向外、向背侧移位呈半脱位状。处理原则是尽快实施手法复位和局部固定,要求拇指呈背伸、外展位固定。
3、掌骨骨折:这类损伤常发生在比赛中,由于出拳迅猛有力,击打对方较坚硬部位所致。最常见的是第三掌骨骨折或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其损伤表现为运动员比赛中突感剧烈疼痛而不敢出拳,甚至自己在拳台中能听到骨折的响声,运动员常示意裁判要求中止比赛。场边坐台的临场医务监督要善于观察比赛的每一个细节,若发现某运动员突然出现痛苦面容而不敢出拳击 打,应示意台上裁判要求暂停比赛,细致检查受伤运动员的手部,若有骨折迹象,可中止比赛进一步诊治。骨折发生后,受伤部位出现肿胀,有周边性压痛及轴心挤压痛,严重者可见局部畸形或听见骨擦音,X线常显示为短斜面掌骨骨折,应尽快采取手法复位和外固定,复位不满意者可考虑采用切开整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
造成上述损伤的主要原因有:
1、因解剖特点而造成易受伤的部位:拳击 比赛时运动员一手握拳在前、一手在后,分别称之为前手拳、后手拳(亦称为主拳或重拳)。后手拳是运动员主要力量所在,出拳凶猛有力,爆发力强,击打后所承受的反作用力亦大,因此,运动员的后手往往更易受伤。由于第三掌骨最长,突出拳锋前方,无论运用哪种拳式(刺拳、摆拳、勾拳等),均以第三掌骨头作为主要力点击对方。所以该部位的皮肤、关节囊最易受伤及劳损,且第三掌骨易发生骨折。
2、因运动员动作不规范而造成的损伤:正规的击拳动作是紧握拳套、拇指尽量屈曲对掌、以拳峰部位击打(拳套前方有色部位为拳峰)。由于运动员本身不规范的握拳或出拳动作是手部损伤的常见原因。例如握拳不紧,拇指屈曲不够,会造成用拳心或拇指作为击打点,则易造成拇指掌指关节半脱位或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3、因比赛器材质量问题而造成的手部损伤:目前在拳击 比赛中,必须使用国际业余拳击 联合会认可的合格拳套。如果由于拳套本身质量问题,使得运动员握拳不紧或拇指屈曲受限,进而发生手部损伤,应引起教练员、运动员、医务监督、裁判员、拳套生产厂家、拳击 运动管理中心的官员高度的重视。既要监督器材质量,又要检查运动员戴手套是否规范,可以避免或减少受伤。
平时训练时,应及时发现运动员的手部损伤、正确诊断、合理治疗、积极康复。临场医务监督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目光,一旦出现伤情及时暂停比赛,作细致检查,为保护运动员的健康,甚至可以中断比赛,予以及时合理的诊治。有一定经验和魄力的医务监督是拳击 运动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国际职业拳击 组织
目前,世界上共有三大国际公认的职业拳击 组织。职业拳击 比赛同业余拳击 比赛不同,比赛设问个级别。每个职业拳击 组 织都有自己的各个级别的世界冠军。
1.世界拳击 协会(The WorldBoxing Association,简称WBA)
世界拳击 协会成立于1967年,主席是曼多萨。WBA原是在美国成立的国立拳击 运动协会,以对抗纽约州体育运动委员会。 它主要是一个美国机构,基本控制着整个美国的拳击 比赛。这个组织宣布有他自己的世界拳击 冠军,经常与世界拳击 理事会发生 冲突抵触。阿里、弗雷泽、福尔曼被称为“70年代重量级拳坛 三巨头”,是当之无愧的拳王,他们的得到的金腰带都刻有WBA 字样。
2.世界拳击 理事会(The World Boxing Council,简称 WBC)
世界拳击 理事会成立于1963年,总部设在墨西哥城,主席是苏莱曼。这个组织由美国大多数民族和国际管理团体组成,并得到了纽约州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支持,同时,它联合了欧洲拳 联、英国拳联、拉丁美洲拳联、美国部分州的拳协和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拳联。它更倾向为一个世界性的、更具包容性的组 织。他们的大部分收入用来促进拳击 运动、保护运动员及改善医 疗设施上。
1979年,WBC进行了重建,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实力最强的职业拳击 组织。
在世界职业拳击 锦标赛上,体重级别增加,结果就产生了更多的较轻级别。在世界职业拳击 锦标赛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事件发生在1982年,那就是,世界拳击 理事会宣布,本组织所有的赛事,时间最长只能达到12个回合,而不是以前的15个回合。
3.国际拳击 联合会(The International Boxing Federation,简称 IBF)
国际拳击 联合会成立于1983年,总部设在美国的新泽西州,主席是罗伯特·李。IBF是一个与WBC对立的组织,这个组织成立的目的在于夺取被美国把持的颁奖权利。这个组织的前身是美 国拳击 协会(USBA,成立于1976年),原来两个组织并存,现 在又重新合并,称IBF/USBA,冠军为两个组织所共有。
IBF有一句名言“一个理想,现在是实现的时候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IBF为国际拳击 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4.世界拳击 组织(WBO)
世界拳击 组织是1988年从世界拳击 理事会(WBC)中分裂出来的一个新的职业拳击 组织。它的总部设在波多黎各,但冠军委员会却是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现任主席的美国的乔托福斯。到目前为止,WBO已在世界上每个洲、几乎20多个国家进行过冠军赛。
5.美国国家拳击 协会(NBA)
美国国家拳击 协会是除以上四大拳击 组织外,在国际职业拳坛上比较活跃的职业拳击 组织。它成立于1990年,总设在美国 佛罗里达州的好莱坞市,现任主席是艾瑞·阿见拉姆森。NBA是国际上成立较早的拳击 组织之一,所以深受广大拳击 手和拳击 界人士的拥护。
他推出了著名三大方案,即:拳击 医疗方案、教育服务方案、拳击 抚恤退休金方案。NBA虽然是美国国家拳击 协会,但是它也举办洲际比赛和世界级比赛,它也有自己的世界冠军。
职业拳击 组织还有90年代以后问世的,他们是国际拳击 组 织(IBO)、国际拳击 理事会(IBC)和世界拳击 联盟(WBV),这三个职业拳击 组织纯属鱼目混珠。
事实上,尽管世界职业拳击 组 织林立,拳王多不胜数,但 WBA、 WBC和IBF三大拳击 组织还是始终垄断世界拳坛,虽然他们之间充满着矛盾和斗争,但举办 比赛的级别却是一样的。有时他们也联合起来组织比赛,产生统一冠军;有时有的组织个别冠军难产,出现空缺。
6.国际业余拳击 联合会
由英、法等24个国家的拳击 协会倡议,于1946年在伦敦成立。简称国际拳联。目前已有130个会员。总部设在美国(主席 所在地)。
正式用语:英语、西班牙语、德语、俄语和法语。
1946年1月28日在伦敦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国际拳联 的第一部章程。
国际拳联设若干地区局:
欧洲局——包括30多个会员。总部设在柏林。所有欧洲国家拳击 协会都是欧洲业余拳击 联合会成员。
亚洲局——包括23个国家和地区的协会。总部设在东京。
非洲局——包括31个会员,总部设在突尼斯。
美洲局——包括29个会员。总部设在美国的克列斯蒂尔。
大洋洲局——包括近10个会员。总部设在悉尼。
国际拳联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拳击 为奥运会正式项目。
国际拳联的任务:
传播拳击 运动的真正业余精神和开展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好竞赛;制订世界锦标赛和国际比赛的规程;保证国际拳联的一切比赛严守比赛规则;发展各会员之间的相互友 好和尊重。
代表大会是国际拳联的最高机构,由主席、名誉主席、副主席、执委以及会员代表组成,每4年召开1次。开会时间和地点 必须在会前1年决定,并立即通知各会员。每个会员协会可派出3名代表参加大会,但只有1票表决权。代表年龄不得小于21 岁,而且只能代表1个会员协会。
国际拳联下设若干常务委员会:
技术委员会——由7名执委、主席、副主席和若干委员组成。任务是:解释章程、规则、信息交流、出版、训练、器材和 设备的生产等问题,向执委会提出建议。
裁判员委员会——由5名执委和8名优秀裁判员组成,任务是:任命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裁判员;在执委会的领导下,对 国际拳联的候补裁判和正式裁判进行考试,研究和分析重大比赛 的裁判工作等。
医务委员会——由20名高水平医生组成(每洲不少于4 名)。其任务是向执委会报告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提出预防外伤 的建议,组织参加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医务小组等。
财务委员会——由5名执委组成,其任务是监督财政收支情况,向执委会提出扩大基金的建议,向代表大会报告财政状况。
上述委员会同执委会一样,每年至少召开1次会议。
国际拳联章程明确规定,所有会员国权利均等,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歧视。按照规定,给正式比赛的优胜者授奖时,升国旗、奏国歌。
我国于1987年加入这一组织。 国际业余拳击 联合会的主要比赛
奥运会拳击 赛、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区域性和洲锦标赛、世界青年锦标赛和国际邀请赛。所有 比赛都按国际拳联的规则进行。成年和青年世界锦标赛每4年举行一届,洲锦标赛每2年一届。 邹市明
中国现代拳击 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最初称之为“西洋拳”。先有人翻译了一本《西洋拳术》。30年代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国术(武术)馆、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将拳击 列为主课之一。 我国3O年代的上海拳手郑吉常,由于他的左直拳快而凶,在国外有"远东毒蛇"之称。
1953年和1959年中国在两度暂时停止拳击 运动。
2004年雅典奥运会,邹市明获得了中国运动员首枚拳击 奥运奖牌(铜牌)。
2008年,中国业余拳击 网团队,由山东体育学院拳击 队成立。
2008年邹市明获得第29届北京奥运会48公斤级金牌
2008年张小平获得第29届北京奥运会拳击 81公斤级金牌 在公元前688年举行的第23届古代奥运会上,拳击 运动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且逐渐成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运动项目。在公元前616年的第41届古代奥运会上,又增加了少年业余拳击 比赛。
现代业余拳击 运动于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举行的第3届奥运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第5届奥运会由于瑞典人认为拳击 运动有损人的健康,没有设此项目。第6届、12届、13届奥运会因为第一、二次世界大战而没有举行。至2004年雅典奥运会,拳击 比赛共参加了21届奥运会。
拳击 运动进入现代奥运会时,由于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不完善,很多是借鉴当时职业拳击 比赛的规则。比赛的级别是按照当时职业拳赛的7个级别进行划分的,并且允许在自己级别夺冠的运动员参加重于自己体重的另一级别的比赛。
第4届奥运会拳击 比赛的级别减为5个,比赛办法同第3届,运动员可以跨级比赛。从1920~1948年,奥运会拳击 比赛的级别为8个; 1952~1964年,奥运会拳击 比赛级别为10个。1968~1976年,奥运会拳击 比赛的级别又增加了48公斤级,使拳击 比赛级别增加至11个;而且从本届奥运会起不再使用原来的轻量级、中量级等称呼,而是变更为数字。1980~2000年,奥运会拳击 比赛级别又增至12个;2004年,国际业余拳击 联合会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将业余拳击 比赛的级别从12个缩减到了11个。
从2012年开始,女子拳击 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第29届奥运会拳击 比赛设11个级别,级别和体重要求如下:
1、48公斤级(体重在48公斤以下,包括48公斤)
2、51公斤级(体重在48公斤以上~51公斤)
3、54公斤级(体重在51公斤以上~54公斤)
4、57公斤级(体重在54公斤以上~57公斤)
5、60公斤级(体重在57公斤以上~60公斤)
6、64公斤级(体重在60公斤以上~64公斤)
7、69公斤级(体重在64公斤以上~69公斤)
8、75公斤级(体重在69公斤以上~75公斤)
9、81公斤级(体重在75公斤以上~81公斤)
10、91公斤级(体重在81公斤以上~91公斤)
11、+91公斤级(体重在91公斤以上) 一幅公元前1500年的希腊壁画中就有戴手套进行拳击 的场面。在古代,战士拳击 时,由于可以任意使用摔、打、踢、蹬等动作,直至将对手置于死地,所以它只是一种供奴隶主寻欢作乐的残杀游戏。
最早的拳击 规则是1729至1750年称霸英国拳坛的杰克·布荣顿于1743年制定的。
拳击 在国际上分业余与职业两种比赛。奥运会举行的拳赛属于业余性质,职业拳手不得参加业余拳赛。
拳击 比赛在由三条绳围绕的拳击 台上进行。一场业余拳击 比赛有五回合,每回合二分钟。拳击 运动员要戴(拳击 )手套。其他用具包括:头盔,护齿,运动短裤和护裆。拳击 运动员的比赛按体重分级。
赤手的拳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当作一种为自卫而习练的技艺,而且被列入古代奥运会。1867年英国采用了昆斯伯里拳击 规则,(比赛者)要戴(拳击 )手套进行比赛。1880年业余拳击 联合会在英国成立。1946年国际业余拳击 联合会成立。
在世界拳击 运动中属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有美国,古巴,英国和俄国。拳击 运动要求(运动员)具有力量、耐力、速度、灵活、凶猛、协调、果断和勇敢等素质。
一、拳击 运动的特点
拳击 是运动员双方通过两只拳头的对抗,进行体能、技术和心理的较量。拳击 竞技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两人在正方形的绳围比赛场地中,戴着特制的柔软手套,按一定的规则和技术要求,进行攻防对抗。攻防的武器只能是戴上特制手套的两只拳头,攻防的目标只限于对方腰髋以上的身体部位。 拳击 被人们称作是“艺术化的搏斗”。
拳击 的比赛规则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国际业余拳联 (AIBA)自1997年开始实行的新规则中,规定业余拳击 比赛实行5个回合制,每个回合打2分钟,回合间休息1分钟;职业拳击 比赛一般是实行10-12回合制,回合中间休息1分钟。业余拳击 比赛主要靠技术得分来判定胜负,所用拳击 手套大而且厚,比赛时运动员要穿背心、短裤、软底拳鞋、戴护头盔。职业拳击 比赛主要靠强烈攻击或将对方击倒判定胜负,被击倒一方如果在10秒钟内不能站立起来恢复比赛,就判对方获胜;比赛时职业 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赤裸上身、头部不戴头盔进行比赛。业余拳击 比赛设有12个级别,职业拳击 比赛设有17个级别。
拳击 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人们对拳击 运动的不同看法。拳击 是人对人的竞技项目,因而比赛时表现出来的打和被打,以及产生 的伤害后果,特别是职业拳击 中被打倒不能站起的场面,在许多人的思想上产生极大的异议。使得许多人呼吁取消拳击 比赛。
由于拳击 需要肌肉的强大爆发力,需要完善的技术和战术, 所以,拳击 是最复杂的竞技运动之一。比赛时面对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要求运动员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对方的基本状况,同时还要迅速作出相应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利用强有力的身体和娴熟的技术、多变的战术进行攻击和防守。不仅对拳击 爱好者和拳击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增强拳击 爱好者和拳击 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这是拳击 运动具有的最明显、最优秀的特点。
二、拳击 运动的作用
拳击 对人体和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拳击 可以增强人体的力量
拳击 比赛时要靠人体的爆发力来完成攻防动作, 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最大的力量发挥出来,才能够达到攻防的 目的,有效地完成攻防动作,这就要求拳手具有强劲的爆发力。 训练有素的拳手肌肉工作时的弹力和出拳时的爆发力,要比一般 人高出几倍,同时其出拳的速度也会相应增快。经常练习拳击 。就可以锻炼拳击 爱好者和拳击 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力量。提高拳击 爱好者和运动员的肌肉素质。
进行拳击 训练和比赛时,需要人体肌肉在高度紧张状态下,持续较长时间的工作,这对人体肌肉和其它功能系统的持续工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拳击 比赛时,肌肉活动强度大,动作持续时间长,如果训练水平较差的拳手,要想坚持五个回合的比 赛是非常困难的。比赛时拳手的身体肌肉和精神高度集中,容易 造成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疲劳。经常练习拳击 ,经常参加拳击 比赛的拳手和拳击 爱好者,可以在练习和比赛中提高肌肉长时间工作能力,提高人体各系统的活动机能,从而增强和提高人的耐久力,使人体能够适应长时间高度紧张状态下的 工作、训练和比赛。
拳击 还可以增强练习者的绝对力量。在拳击 练习,特别是拳击 比赛时,拳手必须具有较大的绝对力量,才能达到攻防的目的。也就是说,必须具有重创对方的力量,才能在拳击 比赛中占据优势和主动。所以,大部分拳手都十分重视绝对力量的练习,经常做大量的上肢力量以增加进攻时的威力。据测定,世界优秀 拳手的发拳力量可以达到500公斤。具有较大力量的拳手在比赛 中会使对方心理上产生畏惧,丧失比赛的信心。但要注意,绝对力量是要和速度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只有强大的绝对力量,而速度较慢,就很难打到对方,使力量使去意义。所以,在拳击 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绝对力量和速度的结合,通过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力量,是取得拳击 比赛胜利的关键条件之
2.拳击 可以提高人的灵敏性和反应能力
拳击 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要具有高度的灵敏 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在拳击 比赛和训练时,运动员要熟练地掌 握运用各种技术方法,灵活地变化运用各种战术,并且要随机应 变地随场上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技战术,同时要完成各种技术组 合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拳手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具有快速的 反应能力,否则就会受制于人,处处被动。经常练习拳击 和参加 拳击 比赛的人,他们灵敏性和反应能力就会得到充分锻炼和提 高,这种灵敏性和反应能力表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就会使你 觉得生活轻松自如,从而增加人的生活乐趣和情趣。
3.拳击 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拳击 运动是手脑并重、全身活动的运动项目,练习拳击 或参加拳击 比赛时,人一直都是在不停地跳动和运动之中,而且,拳手所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在大脑缜密的、快速的考虑之后进行的,所以,这对人体的运动器官和大脑的分析反应都有极高的要求,使人体的运动器官和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又由于拳击 训练和比赛时,需要在高度紧张状态下进行高强度对抗,所以对拳手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和充分的锻炼。据实验测试,拳击 比赛时运动员的氧吸收量每 分钟达3000毫升,脉搏每分钟达200次左右。生理测试表明,训练有素的拳击 运动员的心脏体积有增大现象,心肌搏动强而有力。拳击 运动员的竞技年龄比其它竞技项目的竞技年龄要长得多,一般可保持到40岁左右。比如象美国拳王阿里38岁时,仍 在参加职业拳击 比赛;美国拳王福尔曼45岁时还在参加职业拳击 比赛;去年战胜泰森的美国拳手、新的世界拳王霍利菲尔德,是在35岁时第3次获得这一殊荣的。所有这一切,都说明拳击 运动对人体的良好作用。
拳击 既是人体能力的较量,同时也是心理智慧的较量。长期从事拳击 运动,会培养人们顽强拼搏、敢打敢拚、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也培养人们对事业的专注和执着追求的精神。由于拳击 运动具有极其强烈竞争的特点,可以锻炼拳手临危时的应急能力,培养拳手在危险状况和高度紧张状况下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这不仅对拳击 运动有利,而且对于拳手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进行冷静处理,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4.拳击 是防身自卫的有效手段
重量级拳击 比赛精彩一瞬 拳击 做为一种空手格斗技能,学习掌握好拳击 技术之后,就可以把它运用于实战之中。拳击 的攻防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经过反复训练实践后,作为防身自卫的一种手段是非常有效的。通过拳击 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训练,可以提高练习者的防身意识和自卫方法,在打和被打的练习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防身自卫的本领,提高练习者遇到侵犯时自我保护能力。
5.拳击 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作用
拳击 运动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影响和起到了轰动作 用。现在几乎在全世界都知道泰森口咬霍利菲尔德的事情,这既 是拳击 事业的耻辱,同时也是拳击 在社会上引起社会效应的一个途径。当然,拳击 对社会的影响并不只是这些丑事或花絮,最主要的还是拳击 本身具有的粗犷与野性的魅力,拳击 运动表现着较高的力度美、健康美、技艺美,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刺激性。
三、拳击 运动的技巧战术
拳击 运动的技术包括攻击、躲闪、上下移动、扭斗技术和善于反击。
攻击技术包括左直拳、左刺拳、左钩拳、右上钩拳和右交叉拳还有组合拳,如1-2连击组合拳套路。
三、拳击 运动的术语
直拳 straight punch
右钩拳 right hook 一种中、近距离的击打拳法,钩拳通常配合直拳或摆拳组成组合拳进攻对手。
上钩拳 uppercut
击倒 Knockout 后演变为"KO"而在各种格斗比赛中使用。
抱持后拆散 break 比赛时双方选手经常会搂抱而不出拳,这就需要裁判把双方分开。 电影名:拳击
英文名:Duel of Fists
类型:动作片 / 剧情片
导演:张彻
编剧:倪匡
动作指导:刘家良、唐佳
出品公司:邵氏电影公司(香港)
首映日期:1971年10月1日
主要演员:
领衔主演
狄 龙 饰 汶烈
姜大卫 饰 范克
主演
井 莉 饰 玉兰
刘兰英 饰 眉黛
陈 星 饰 强人
谷 峰 饰 重炮
王 钟 饰 米塞
杨志卿 饰 老拳手
剧情简介:
国术社负责人范勤廉(井淼)拟往泰国寻找旧情人两母子,不幸心脏病猝死,其子范克(姜大卫)仅凭一张褪色相片与其同父异母之臂上有梅花刺青为线索代父搜寻此未曾谋面之母子二人。青年拳手汶烈(狄龙)为母筹集治病费用打拳而引出一番是非,最后范终于找到右臂有刺青的人。
张彻导演可说是香港六、七十年代武侠片的标志,其新派武侠片热潮,同时催化了国语片迅速冒升,最后完全占据香港粤语片领域的过程。他为使影片看起来更为逼真,每天晨早起床,就召集一众武打明星,到户外苦练打斗招式。《拳击 》名列1971年度香港十大电影票房榜上的第二名(仅次于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可谓是张彻与两位干儿子——狄龙及姜大卫,这个无敌阵容的时装动作巨片之一。 quanji
拳击
boxing
两人戴上拳套在规则限制下用拳相互攻击和自卫的一项竞技运动。
发展概况 拳击 有悠久历史。古希腊人为了在战场上搏斗,非常重视这种运动,他们常在露天场地观众围绕下进行比赛,当时的比赛不计回合,直至一方承认被击败为止。公元前 688年,第23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拳击 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第41届古代奥运会又增加了青年拳击 比赛。当时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不分体重级别,主要以身体高矮和力量大小为标准。公元 1世纪时,罗马的贵族为了寻欢取乐,训练奴隶学习拳击 ,并强迫他们在圆形广场上作你死我活的残酷拳斗。直至罗马帝国衰落以后,这种凶残的搏斗才停止。
早期的职业拳击 比赛不戴手套。比赛时除用拳击 外,还可兼用摔跤。由于没有规则限制,往往将一方击倒在地后还继续进行攻击。英国著名拳击 家J.布劳顿于1743年针对拳击 比赛的混乱局面,曾制定出最早的一份拳击 规则。其中规定:“在比赛过程中,如一方被击倒在地,经30秒钟仍不能起立,即判为失败。当一方倒地后,对方不得再继续进行攻击。”布劳顿于1747年设计了拳击 手套,对近代拳击 运动的开展作出了贡献。1839年英国颁布了新的伦敦拳击 锦标赛规则。1853年进行修改,禁止用足踢、头撞、牙咬和低击等动作。规定拳击 台四周用绳围起。1867年英国记者J.G.钱伯斯编写了新的拳击 规则,强调拳击 中的战术和技巧,规则规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戴拳套;每个回合 3分钟,回合之间休息 1分钟;摔跤判为犯规;被击倒在地的运动员,必须在10秒钟内自行起立,否则即判为被击败。”1880年伦敦成立了英国业余拳击 协会,翌年举行了第 1次锦标赛。1888年美国也成立了业余拳击 运动协会。1904年第 3届奥运会上,拳击 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24年第 8届奥运会前夕成立了国际业余拳击 联合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停止工作。直到194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24国代表大会上才又重新成立了国际业余拳击 联合会。近代有名望的职业拳击 家,最早的是美国的J.L.沙利文,他在23岁时就赢得美国重量级冠军,1882年成为世界重量级冠军。他在比赛中,不仅出手动作和脚的移动速度快,而且发拳重而有力。另一名拳击 家是美国黑人拳王J.路易斯,1937~1949年他一直保持着世界重量级冠军的称号。由于他的发拳特别重,故有“褐色轰炸机”的称号。在比赛中,他以勇敢沉着、步法稳健和连续进击著称。现代著名拳击 家M.阿里曾多次获得冠军,有拳王之称。
拳击 从20世纪初传到中国,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大城市流行。1936年中国曾派出代表参加第11届奥运会拳击 比赛。1948年的全国运动会上,拳击 被列为比赛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上进行了6个拳击 级别的比赛。1956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击剑、拳击 、技巧运动表演赛中,拳击 进行了 5个级别的比赛。1957年在上海举行的15城市拳击 锦标赛中,进行了 9个级别的比赛。1958年在北京召开了21城市拳击 锦标赛(10个级别)。以后,多年没有再举行比赛。
拳击 技术 拳击 比赛要求快速有力、准确、清晰、有效地出拳击 中对手,而自己又能巧妙地躲避对手的攻击。在拳击 技术中发力是重要的一环,发力是把身体重量和速度,出拳的速度和两腿撑地的反作用力加在一起,集中到拳头上打出去。拳击 需要手足协调一致,步法与正确的拳法相结合,攻与守相结合,并要始终保持身体平衡。完善的拳击 技术由拳击 的姿势、步法、拳法以及防守与还击等部分构成。
拳击
姿势 一般有“左手在前”和“右手在前”两种。拳击 运动员首先应选择对自己适 : boxing n.: beat the wind, throw [toss] in the towel, lose a handful of tooth, knock sb. out of time, mitten sport, throw [toss, chuck] up [in] the sponge, beat sb. to the punch, knock sb. off his pins, put on the gloves, come it, touch the canvas, kiss the canvas, beat the air, thump, slug, pugilism, mill, clout, buffet, bantamweight v.: box vi.: spar n. boxe 词语解释 体育 外语 创作 美国 人物 拳王 历史 电影 百科辞典 NBA球星 田径人物 运动员 历史人物 名人 歌手 动漫 漫画 安达充 更多结果...
拳击手 拳击者 拳击等 指拳击 拳击台 拳击鞋 拳击术 拳击家 拳击的 拳击场 拳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