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方言 : 中国 >湖北 >襄樊 >襄樊名胜古迹 > 承恩寺
显示地图
目录
旅游 Travel
  承恩寺投诉电话北京市旅游投诉电话:010-65130828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承恩寺在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部。创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占地约30亩。承恩寺共计四进院落。寺之东部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殿、后殿。大殿两侧有配殿、厢房数十间。院墙四周有瞭望更楼,为明、清寺庙所罕见。寺内尚有明碑2座。一为皇上敕谕碑,明正德八年(1513)立;一为吏部尚书李东阳撰记,正德十年(1515)立。天王殿四铺壁画各绘一腾龙,反映明代壁画艺术的多种风格,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为石景山区保护文物。
No. 2
承恩寺
  1.千年古刹承恩寺建于隋朝,距今有 17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隋炀公主隐居疗疾之地。明朝时期兴建了大雄宝殿、钟鼓楼和毗卢大佛、弥勒石佛以及万斤铜钟等。据襄樊简史记载,天顺年间,英宗为报答叔父,对该寺进行修缮,改其山为“永乐山”,改其寺为“大承恩寺”,承恩寺因此而得名。寺旁金子山、狮子峰、玉石碑、卧牛池、青丝泉、玉带水、锁凤桥、万斤钟等,素有八景之称,其建构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此地植被丰厚,无山不绿,风水极佳,被誉为聚气藏风、练功修行的宝地,近年来国内许多气功研究会在此举行。主要景观有五朵莲山、襄宪王墓、锁风口、公主坟、灵泉等。
  承恩寺大殿前原有钟楼、鼓楼各一座。可惜鼓楼已毁。尚存的钟楼上,悬挂着一座高约八尺、重一万余斤的铜钟。它是哪朝哪代遗物,现尚无考证。但以梵文作装饰的万斤之重悬于钟笋,令人惊疑不止。此钟鸣声悠远,每当月白风清之夜,微曦初露之晨,僧人们上殿念经,必撞钟以伴诵。钟声悠扬,远送数十里,久鸣不灭。闻此钟声,犹如万马奔腾,群狮怒吼,催人奋进。
  2。北京地区以承恩寺命名的寺庙有宣武区承恩寺和石景山区承恩寺等。
  ①宣武区承恩寺。戒台寺下院,原为明黔宁昭靖王的府邸,后改建为佛寺。景泰年间赐名为承恩寺。清代遭火灾,后重修。
  ②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段。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始建于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两次修缮,2001年开始重修,现未对外开放。
  承恩寺图片承恩寺规模崇宏,布局严谨,占地约30亩,四周有院墙围护。寺庙为四进院落,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及法堂。它和明清两代的皇室都关系密切,清朝的礼亲王前来西山扫墓祭祖都要在承恩寺歇息拜佛。承恩寺的建筑格局有两大特点,其一:承恩寺院内四角有四座石砌雕楼,并有地下室,碉楼与碉楼之间有地道相通,这在北京明清时期众多寺庙中是很罕见的;其二:在天王殿东西两侧,有倒转角房各三间,这是一般寺院常见的,但在角房上起阁建有钟鼓楼却颇为少见。天王殿内现存六铺壁画,采用工笔重彩,画工精湛,染料为矿物质染料,衣袖、环佩多为沥粉贴金。乃宫廷画师所作。壁画高2.2米、长18.8米,壁画总面积41.36平方米。东墙绘黄龙、绿龙各一条,西墙绘青龙、白龙各一条。北墙东西两侧绘“放生图”、“放飞图” 各一铺,西边的是放鱼、虾、蟹回归河流,东边的是放鸟回归天空。画上人物共十六人,尺寸比真人略小,两边的人物主角是皇帝和皇后。两组画面都有完整的故事,创作思想奇妙、人物动作连贯,彼此呼应,异常生动。壁画主题鲜明,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承恩寺东侧建有关帝庙,供奉的是忠义的化身——关羽,他不仅受到历代帝王尊崇、官民祭祀,也受到道家、佛家的顶礼膜拜。庙门门额刻“敕封三界伏魔大帝庙”,庙有前后两院,前院大殿形状独特,前厦后廊。承恩寺古树苍天,奇树众多,有柏树、松树、国槐、人字柏等,其中还有四株400年以上的古银杏,郁郁葱葱,果实累累。
  承恩寺自古还有三不之说,即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因此庙门常年紧闭。曾有人推断,此处可能是明代政治史上的特务机构,是东厂西厂的外围重要据点,兼有皇家情报机构的功能。
  寺内正在进行大规模整修,到处堆满了仿古砖石和木梁,在习武演兵的场地内,散落着许多从石景山墓地收藏来的各种墓碑。据悉该寺将于今年五一首次对外开放。
  该寺另外与众不同的是佛道皆供,寺内东侧是供奉道教的院落,西侧有佛教的院落。佛教的院落已经整修完毕。 2006年05月25日, 承恩寺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湖北谷城县承恩寺
  位于谷城县狮子山,始建于隋朝。相传大业年间(605-618),隋炀帝公主在此治愈头上癞疮,于是派人兴建庙宇,取名宝岩禅寺。唐宋以来屡有兴废,明朝重修改名大承恩寺承恩寺背靠狮子山,面对金子山。狮子山层林叠翠,奇松古柏,蔚为壮观。
  历史上的承恩寺规模宏大。现存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等。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高约20 米,殿中毗卢佛,趺坐莲台,神态自若,为湖北现存少有的大佛。天王殿建在台上,为单檐硬山顶砖木建筑。天王殿前有汉白玉大石碑一通,高6米多,雕刻精美,乍看上去,赑屃驮负着高大雄伟的石碑,游于波涛汹涌的海中,两旁有鱼、兽护卫,为艺术佳品。天王殿前两侧分立钟、鼓楼(现仅存钟楼),楼下供如来佛一尊,楼上悬挂明宪宗所赐大铜钟一口,通高2米左右,口径1米多,据说重万斤,所以称为万斤铜钟。钟上铸龙,工艺精湛,造型美观。钟声洪亮,可传数十里。寺内还有玉石碑、卧牛池、龙泉池、玉带水、锁风桥等古迹和金子山等自然景观。卧牛池位于寺院右前方的一个泉水池。
  相传隋炀帝公主头上生癞疮,累治不愈,颇悲观厌世。一年中秋,公主凭栏远眺,叹息不止。忽然见白云向她冉冉飘来,公主跳上云头,觉得骑在白牛身上,随其御风而行,至此白牛卧于池中,公主在旁边结庵修行,出家终生。
近义词
承恩寺村
包含词
承恩寺村承恩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