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 > 扁嘴海雀
目录
No. 1
  中文名:扁嘴海雀 拉丁名:synthliboramphus antiquus 英文名:short-billed guillemot, ancient murrelet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gmelin, 1788)
  物种分类: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今颚总目->鸻形目->->->海雀科->->扁嘴海雀属->
  分布范围: 在中国繁殖于山东青岛至上海的沿海岛屿上,迁徙时见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及旅顺沿海,为福建及台湾冬候鸟。
  国外分布于西伯利亚、朝鲜、日本及美国。
  保护级别: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列为易危种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动物简介:全长约25cm。雌雄羽色相似,夏羽与冬羽略有不同。夏羽头顶至后头黑色,后头部两侧至眼间有白条纹,颈侧白色;背及翼羽暗灰并具白纵纹,尾色似背;颊、喉黑色,颈以下大部为白色,仅胁部具长黑羽。嘴形粗短,黄色;脚铅黑色。冬羽大致似夏羽,但喉为白色,后头两侧无白纹。
  据对山东大公岛繁殖地的调查,岛上的主要树种有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泡桐paulownia fortunei、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朴树celtis sinensis、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酸枣zizipus spinosa、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等。岛上岩洞、峭壁众多,除扁嘴海燕外,尚有白额鹱 puffinus leucomelas、黑叉尾海燕oceanodroma monorhis等在此筑巢。扁嘴海雀每年10月下旬迁来,至1月上旬以前在岛屿周围海域漂泊,捕食鱼、虾及软体动物等,可集成100~200只的群体。1~4月筑巢繁殖,在岩洞内以草茎铺垫为巢;2月中、下旬开始产卵,每窝产卵2枚 ,间隔约10天。雌雄鸟轮流孵卵,雏鸟出壳后30个小时离巢入海。
  近海地区的石油污染以及渔民到岛上淘窝取蛋,是主要致危因素。
包含词
扁嘴海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