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廿八都投诉电话衢州市旅游投诉电话:0570-8878196
浙江省旅游投诉电话:0571—85117419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廿八都离县城70公里,是一个古老小镇。全镇有800余户4000余人口。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江山设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廿八,得名廿八都,至今已有900余年历史。由于历史上少受战乱,使镇上古建筑风貌依旧,保存较为完好。据统计现保完整、规模大的明清古建筑民居、厅堂共有36幢,公共建筑物有孔庙、大王庙、文昌阁、万寿宫、真武宙、忠义祠、观音阁、老衙门、新兴社等11幢。在这些众多的寺、庙、宫、殿中,以大王庙规模最大,孔庙最雄伟壮观。孔庙建于宣统年间,占地1500余平方米,整体布局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门庭、正门、前殿、天井、正殿、天井、寝殿共计三进三天井,左右为厢房,以檐廊连结,结构上,明间均为抬梁式、边贴为穿斗式,正殿为两层重檐歇山顶楼阁,四面飞檐出挑,十分高大雄伟。建筑内以精湛的木雕艺术和丰富的彩绘最具特色,所有的梁、枋、脊标、天花板,均绘月山水、人物故事以及龙、凤、花、鸟等绘画作品,几何图形、牛腿、雀替、窗扇、栏板等木构件均有浮雕或镂空雕,题材丰富,形象极为生动,犹如一座艺术宝库。镇南村口,有一座跨枫溪之半圆形的单孔石拱桥棗水安桥。桥上建有九间桥亭,中为重檐歇山顶,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为浙西唯一的设有古桥亭的古桥梁。镇上的古建民居,不仅数量多,保存完好,而且它的建筑风格与别处民居迥然不同。布局上以地势、环境、巷道之不同,错落有致,富于变化。民居的基本结构为平面长方形的四合院式,二进一天井,也有三进二天井的厅堂,房内厅堂自成院落,门扇、窗户上的图案少见雷同,民居正站均为石结构,门楼绝少见到砖雕,多以精致木雕构件组合而成,楼阁式的四柱三楼形式,风貌独特。古镇旧有东西南北四道城门,今唯有镇南石质门额一方,书有“枫溪锁钥”。一条街道与小溪并行,自北至南曲折蜿蜒长达1公里。两旁多为二层楼店铺作坊,基本保持了19世纪集镇的风貌。 |
廿八都官方简介 Nianbadu Official Profile |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为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作家创作基地。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历史上是边区的重要集镇,素有“枫溪锁钥”之称。专家誉此为“文化飞地”,学者称其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
廿八都地理位置 Nianbadu location |
廿八都镇地处浙闽赣三省边界,交通便利,205国道穿镇而过。镇辖面积66.7平方公里,10876人口。与周庄、同里、乌镇等著名古镇相比,它依然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它和那些江南水乡古镇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带有几分神秘。1100多年前,黄巢挥戈南下,在浙、闽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最初主要是军事功能的千年古道到了清代逐渐成为商旅要道,溯钱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货到江山的清湖码头靠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要到清湖装船运往金衢沪杭各地。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一个必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的商埠。鼎盛时期,商行店铺、饭馆客栈布满了整条鹅卵石铺就的大街,日行肩夫,夜歇客商,每天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富足热闹了数百年之久。
镇区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属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古朴淡雅的廿八都镇在现代文明的包围中显得异样夺目。众多专家学者和省内外知名人士都到过廿八都,对这里的古建筑赞不绝口,认为极具历史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
廿八都古镇详细介绍 Nianbadu Town details |
廿八都距离江山市县城70公里,是一个古老小镇。全镇有800余户4000余人口。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江山设都四十四,此地排行第廿八,得名廿八都,至今已有900余年历史。
由于历史上少受战乱,使镇上古建筑风貌依旧,保存较为完好。据统计现保完整、规模大的明清古建筑民居、厅堂共有36幢,公共建筑物有孔庙、大王庙、文昌阁、万寿宫、真武宙、忠义祠、观音阁、老衙门、新兴社等11幢。在这些众多的寺、庙、宫、殿中,以大王庙规模最大,孔庙最雄伟壮观。孔庙建于宣统年间,占地1500余平方米,整体布局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门庭、正门、前殿、天井、正殿、天井、寝殿共计三进三天井,左右为厢房,以檐廊连结,结构上,明间均为抬梁式、边贴为穿斗式,正殿为两层重檐歇山顶楼阁,四面飞檐出挑,十分高大雄伟。建筑内以精湛的木雕艺术和丰富的彩绘最具特色,所有的梁、枋、脊标、天花板,均绘月山水、人物故事以及龙、凤、花、鸟等绘画作品,几何图形、牛腿、雀替、窗扇、栏板等木构件均有浮雕或镂空雕,题材丰富,形象极为生动,犹如一座艺术宝库。
镇南村口,有一座跨枫溪之半圆形的单孔石拱桥枣水安桥。桥上建有九间桥亭,中为重檐歇山顶,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为浙西唯一的设有古桥亭的古桥梁。
镇上的古建民居,不仅数量多,保存完好,而且它的建筑风格与别处民居迥然不同。布局上以地势、环境、巷道之不同,错落有致,富于变化。民居的基本结构为平面长方形的四合院式,二进一天井,也有三进二天井的厅堂,房内厅堂自成院落,门扇、窗户上的图案少见雷同,民居正站均为石结构,门楼绝少见到砖雕,多以精致木雕构件组合而成,楼阁式的四柱三楼形式,风貌独特。
古镇旧有东西南北四道城门,今唯有镇南石质门额一方,书有“枫溪锁钥”。一条街道与小溪并行,自北至南曲折蜿蜒长达1公里。两旁多为二层楼店铺作坊,基本保持了19世纪集镇的风貌。
廿八都镇的建筑依古道两侧而建,长达1公里。北为洵里街,以住宅为主;南为枫溪街,以经商为主。古镇在清同治年为鼎盛期,光饭铺酒店就50多家,南北杂货批发商有40多家。然而更让人注目的则是这里的桥、庙、阁等公共建筑。
水安桥,一座廊桥横架于枫溪之上,在晨雾的缭绕和夕阳的照耀下,展现出不同的侧面,着实谋杀了我们不少胶卷。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和嬉戏倦了的孩童在廊桥休憩,又为这美景增色几分。枫溪桥是典型的石拱桥构造,它与周边的水星庙构成了一副恬淡而抒情的中国画。其余的如花桥之类的只空留地名而已,原桥的构造不复存在了。
夕阳下的大王庙是最美的,前有金黄色的稻田作铺垫,后有青山蓝天为屏障,粉墙与黛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使得我不禁发呆,转身俯瞰廿八都镇,他躺在仙霞山脉的怀抱中,屋顶间的生起的炊烟在晚霞中一缕缕地散去。
廿八都有大小两个文昌阁,大文昌阁在镇北头,小文昌阁在镇南端。两座建筑的宏伟和精致在当地是无人可与之相媲美的。文昌阁一般只有县治才有,供奉文昌帝和魁星的地方。虽然廿八都人靠经商致富,但内心却始终无法摆脱"学而优则仕"的情结,他们的愿望和梦想早已飞出大山,飞向遥远的京都。于是同时他们也留下了300余幅彩绘在大文昌阁的梁、枋、藻井间,用"悬梁刺股"、"衣锦还乡"来激励后代。
古镇的大户有曹、姜、杨、金四家。他们围绕着宗族而居,至今还保留着36幢完整的古民居大院。站在老街上,最富有特色的是家家户户的门楣。门楣多为楼阁式,由梁、枋、檐、望板和垂帘虚柱构成四柱三楼式。各个部件都有精细的木雕装饰,题材多为福禄寿、合和二仙等吉祥物。这木制的门楣和江南其他地区的砖雕门楼有着截然的反差,使人走在这老街之上,无不被这景色所吸引。看这徽式的马头墙、浙式的屋脊、赣式的檐橼、闽式的土墙,其内涵的丰富已足以使建筑学家所惊叹。 |
廿八都为何叫廿八都——解读廿八都之“迷” Nianbadu Why call Nianbadu - read Nianbadu the "fans" |
许多人对这座古镇怎么叫“廿八都”感到奇怪。当然,它以前不叫这个名字,古称“道成”。宋朝时在乡以下设都,江山设都四十四,道成地属二十八都,此后就一直沿袭这个名称。在江山市,至今还保留着四都、八都、廿七都、卅二都等地名。
“百家姓”和“四大家族”
廿八都一带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汉武帝怕一旦造反不好收拾,将当地乡民都押往外地,成为“人迹所绝,车道不通”之地。自唐末黄巢起义军耗时两年开辟仙霞古道,打通三省交通后,这儿不但是军事要冲,从浙入闽、或从闽入浙,翻岭过关到达廿八都时正好一天,适应过往商旅的服务业遂兴旺起来。到清朝时全国长期统一,加上四面关隘相守,很少受战乱影响,商业繁荣发达,鼎盛时每天有千根扁担在运货。外来客商、杂夫,流落的败兵、退役官兵,纷纷在此定居。廿八都实际上是迄今发现惟一有百家以上姓氏的移民古镇。大户大族都修有族谱,知道自己祖上来自何处。
镇上曹、杨、姜、金“四大家族”,在清末民初时名噪一时。曹家以经营田地为主兼开南货店、布店;杨家从经营竹山到造纸,以后转为南北货交易为主;姜家从经营油料到以开布行为主;金家从经商到以收租耕读为主。古镇重点保护的36幢古建筑中,绝大多数是这“四大家族”的宅院。
九种方言和廿八都“普通话”
廿八都居民既以全国各地移民为主,自然带来各地方言,保留至今的主要有浙南、赣西、闽北闽南、徽州的九种不同方言,小区域的方言仅几户人家通用,十分奇特。但现在镇上听到的只有一种方言——廿八都官话。从明末郑成功父子镇关起至清朝,廿八都成为仙霞关、枫岭关守军的屯兵之地,最多时有马步兵一千五百多人,不比当时居民少。这么多各地来的军民在镇上生活,语言不便。清朝军营中不准讲方言,强行推行官话。守军在廿八都也强行推行官话,商家为了招呼好这个大客户也主动学讲官话,但都带点南腔北调,时间一长就成了全镇标准方言。据说镇上青年参加志愿军在丹东集结时,发现当地方言竟与家乡方言一样。其实,清军官话就带有关外口音,廿八都官话源自关上守军的通用语,因而也称为关话。廿八都人为什么都会讲普通话也就不奇怪了。廿八都人很为自己的“官话”骄傲,绝不肯被难懂的江山话同化。
南北交融的独特风俗廿八都老街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融合了各地民俗,经过几百年的相互同化和扬弃,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如婚丧节庆,亲友来贺喜吃饭,每餐主人只收几元钱的礼金,多一元都要退回。姑娘出嫁时,要在门头挂上男方送来的猪腿,并插上一把刀,象征婚姻关系如割不断的“连刀肉”。山歌、剪纸、木偶、高跷、秧歌、龙灯、舞狮、旱船等南北传统文化,在此地十分流行。因为古代官兵中有来自北方和西南的,有些民间游戏还带有北方冰上运动或云贵川一带娱乐活动的痕迹。 |
廿八都古镇的“古”特色 Nianbadu town's "historic" characteristics |
古镇工艺美术
一、建筑
古镇的建筑群,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古老而雅致,尽显古镇风采,其色调恢雅古朴,木雕工艺精湛,平面布局巧妙,寺庙彩绘传神,尽显19世纪集镇自然经济的繁荣景象... ...
二、雕刻
古镇的雕刻堪称绝顶的艺术品,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手艺,正所谓巧夺天工。精美的雕刻艺术犹如凝固的音乐。这样的音乐在廿八都比比皆是,如同一座民间艺术宝库,不无喧哗地在此度过了数百个春秋。
三、门楼
廿八都住宅最具特色的是大站和门楼的处理。住宅内向式的空间布局,使得外部都是高大的墙面,在村落景观中住宅的个体消失了,要想从长长的、高大的墙面中突出自家的特色,只有在入口门楼上刻意处理,体现自家的社会地位和富有,以取得心理的满足。长长的街巷两侧突兀着一座座门楼和门脸,形成丰富和具有节律的街巷景观。门楼多为楼阁式,由梁、枋、檐、椽、望板和垂莲虚柱构成四柱三楼,上覆黛瓦,檐角起翘,雕细刻,特别是斜撑,装饰最为精美,技法之纯熟,较之举国闻名的东阳木雕有过之而无不及..
四、壁画
壁画又是古镇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令人赞不绝口。丰富的彩画极具特色,所有梁、枋、檩以及藻井均彩绘人物、花卉、山水、鸟兽......
五、门饰
即古楼上的门上的装饰等等,工艺精湛,别具一格... ...
六、马头墙
马头墙是廿八都民居最富有表现力的地方之一。它随屋顶的坡饰层层叠落。般迭落二至三次,每层在墙头上用小青瓦做成短檐和脊,脊上青瓦竖立排列,尽端处起翘反卷。脊下两侧是短短的瓦珑,沟头滴水,一应俱全。这种逐层迭落的山墙当地称之为{三花山墙}或{五花山墙}。这种马头墙形式的山墙最重要的实用功能是防火,以免一家失火,殃及邻宅,故又称为{封火强}或{风火墙}。马头墙的尽端通过砖叠涩挑出墙面,这叠涩的部位当地称之为樨头,也是住宅外墙装饰的重点,常常装饰各种各样吉祥图案和花饰。
七、花格窗
门扇和窗户上的花窗图纹取材十分丰富,各座民居之间绝少重复、雷同,可见当年工匠丰富的想象力于强烈的竞争意识... ...
八、古家具
家俱也是一种历史,一种文化,这些在廿八都寻常可见的多个时代、多种风格的古家俱,似乎在诉说着曾经有过的显赫与辉煌.
古镇民风民俗
一、民俗
“一唱猪坡风光好,阵阵歌声闹盈盈。砍柴男女挑柴回,口唱山歌真好听。二 唱香亭晚钟响……”这是来自廿八都山歌对唱比赛的现场,廿八都10多个乡村的人 们演唱了十八对》、《四季歌》、《我给哥哥唱首歌》等节目,音调或缠绵幽婉 ,或粗犷奔放。如载着无数浪花的大海在歌唱。据当地文化站的人介绍,廿八都的山歌可以一人独唱,多人对唱,没有固定的歌词,即兴创作的很多。内容上多以表 现人们生活劳动、爱情婚姻为主。但如果你仔细听,廿八都山歌有云贵高原山歌的 许多特点,这也充分说明廿八都的文化与外地的风俗遗迹有千丝万缕的瓜葛。
民间坐唱班,其音量如大山般粗犷;音韵如小溪般 清纯;节拍似松涛般雄浑;声域如原野般宽阔。一时笛子、二胡、唢呐、鼓、钹齐鸣,生、旦、净、丑竟唱,如骤雨,如醒木的贲张,音情顿挫,激越威壮,光英朗练,有金石声。坐唱班共有9人,独以唱赣剧为名,赣剧曾是江西的地方大戏, 共有四大派系,从南昌宜黄流传到廿八都的一支已有300多年历史,此次金宗怀为 领班的坐唱班演唱了《满堂福》的片断,昔时于宰官堂上、市肆茶楼、郎曹之署的 赣剧成为廿八都人喜爱的一个乐种。
廿八都风俗独特的婚俗仪式包括“联刀肉”、“挑担礼”、“风炉仔”(有些类似火锅),让一些外地来的摄影人抓拍不止。
而剪纸更是活在民间了,在铜锣糕的糕心、婚嫁的箱子上等等地方都贴有象征吉祥如意、惟妙惟肖的剪纸。
另在一声声“磨剪子,铲白刀”的吆喝中,在打铁铺、豆腐坊的手艺中,在种种履痕的风情中,民间艺术品从时间的深处定格在历史的烟尘中。
二、节庆
廿八都的舞龙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一般以七节、十三节的纸龙(青龙)为主,每年的正月,廿八都龙一直舞进农家、店铺里,以求避邪祛瘟。此次表演的四条廿八 都龙是根据山区特点,小巧灵动,以小取胜。时而是一字长龙、双龙戏珠;时而又 盘龙对珠,变幻莫测。杂在其间的四狮叠塔,结合了南狮的特点,点、跳、扑、打 ,飞、挪、动、腾,尽情演绎红(红红火火)、黄(吉祥如意)、青(清清洁洁)、绿( 绿水长流)的五彩生活。
由扮作关帝、财神领路的高跷队来了。令人惊奇的是,队伍中有两位老人都已74岁,他们从14岁起就开始踩高跷,踩过廿八都沧桑的古街,也踩出生活的融融乐趣。旱船队的姑娘们头戴花冠,身披锦绣,凤冠蟒袍、大红大绿地摇摆走来。据当地的杨庆山老人介绍,旱船、高跷本源于河南等北方地带,由于历代驻军、商贾曾云集于廿八都,旱船、高跷遂渐渐兴起。在高跷和旱船中,一些龟、虾、鱼灯的扮演者插诨打科,令人忍俊不禁地笑啊笑,整条街成了沸腾、欢乐的河。
“咚咚咚”,在一阵紧锣密鼓后,廿八都灯阵以其布局奇异、变幻莫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时而灯于阵中,阵依灯行;时而阵走灯行,灯移阵变。内有“长蛇阵”、“穿沟阵”、“梅花阵”、“罗汉阵”等形式,激情奔放地为人们演绎了一场光怪陆离、眼花缭乱而又蕴含廿八都古老文化积淀的舞姿。 。
三、百姓
廿八都(包括所属的13村)1万多人口中至少有146个姓氏,仅镇上的3600多人口中现在就有141个姓氏,是名副其实的“百姓”镇。据统计,现在的十二大姓是:陈、戴、王、李、谢、徐、刘、杨、黄、周、金、饶,昔日“四大家族”中的杨、金两姓还在其中,姜、曹已不是大姓,可见变化之大。
一般的乡镇都有百种以上的姓氏,但一村一地普遍都是聚族而居,某一姓氏占多数人口,而在廿八都146种姓氏中,人口数量最大的陈、戴、王、李四姓也不过是超过了500人而已,各占全镇人口的6.1%-7.5%,其他姓氏所占人口比例更低。 有研究表明,在这146种姓氏中只有40个姓是因婚嫁迁移原因造成的。由于地处相对闭塞的山区,人口婚嫁迁移的地域范围很小,这一因素对廿八都的姓氏分布影响较少。
造成“百姓”镇的主要原因是历史上的移民,虽然在146姓中只有47姓有历史迁徙地的记录,但这个47姓却占了总人口的近95%,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廿八都移民的来源,他们主要来自浙、闽、赣三省交界的江山、广丰、浦城,以及福建、江西其他地方(包括福建沿海、泉州等地)。从廿八都的方言来看,也是吻合的。
清初是一个移民的高峰,许多大姓都是这个时候迁徙来的。这些廿八都人的祖辈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作为栖息地,也并不是因为这里的生存环境多好,无非是他们原来的处境可能更加恶劣。廿八都四周的大山、关隘的拱卫似乎带来了某种安全感,尽管上千年来险峻的山岭从来没有使枫溪谷地免于刀兵和厮杀,但在一次次动荡的乱世中,相比之下,这块谷地还是要显得平静一些、安稳一些。特别是清代“三藩之乱”后有过长达180多年的安宁,使得廿八都在商业上迅速繁华起来,移民纷至沓来,“百姓”镇大体上也是这个时候才最后形成的。
四、方言
除了通行的“廿八都官话”,廿八都经常使用的方言至少还有9种,包括“江山腔”、“浦城腔”、“广丰腔”、“灰山腔”、“岭头腔”、“溪下腔”、“河源腔”、“下浦腔”、“洋田腔”等。一个方圆不过十数里的小山谷中竟然有这么多活的方言,确实算得上“方言王国”。据杨展三先生说,北京有一位研究语言的女博士,在杨家大院住了半个多月还舍不得离开,她说,中国的大部分乡村或集镇因为聚族而居,同村人往往同宗,姓氏、语言都比较单一,廿八都却是南腔北调,同时又有自己统一的方言——“廿八都官话”。
方言的多样性最能反映廿八都移民的特征,“江山腔”、“浦城腔”、“广丰腔”无须多说,“灰山腔”实际上是江西宜黄口音。600多年前,江西抚州府宜黄县很多人到这里来开石灰窑,烧石灰,推动了廿八都造纸手工业的发展。他们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并一直讲自己家乡的方言,他们的聚居地因此而叫做灰山,他们的方言被叫做“灰山腔”。灰山人卖了石灰,一定要买几两酒和豆腐坐在店里边吃边谈天,所以这里有豆腐店而兼酒店的,到民国时还有六七家,也算是一个特色。
“岭头腔”实际上是福建汀州方言。“溪下腔”是福建泉州、莆田一带方言,也称下府腔,是指福建下八府的方言。“洋田腔”、“河源腔”,是位于浙、闽交界的浮盖山麓两个小村落使用的方言,受浦城方言影响较大,又有所不同,基本上属于一种方言的变种。这些方言的存在大致上将廿八都先民的源头说清楚了。
最让人费解的还是“廿八都官话”,当地人也叫“正字”,通行于整个廿八都,和属于吴语系的江山话截然不同,形成了独特的“廿八都音系”(《衢州市志》)。不过它虽然保留了“官话”的特点,但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也受到了附近江山等地方言的影响。他们叫孩子为“娃仔”,女孩子为“女娃仔”。凡有小的意思都叫“仔”,什么狗仔、猫仔、牛仔、猪仔、羊仔等,连小沙锅也叫“泥锅仔”或“风炉仔”。
这一语言是如何形成的?有一种说法是,清初在仙霞关和枫岭关之间设立“浙闽枫岭营”,游击衙门设在廿八都,“官话”就是驻扎廿八都的守关清军的通用语,“官话”其实不过是关外口音,因此也称“关话”,俗称“廿八都腔”。
廿八都人后来在遥远的东北丹东遇到知音,找到自己语系的源头不是偶然的。杨庆山老人说,抗美援朝时,镇上有几个青年参加了志愿军。部队在丹东停留时,他们吃惊地发现当地的方言几乎和“廿八都官话”一样,于是恍然大悟———“官话”不就是“关话”,山海关外的一种话吗?据说几位年轻人曾禁不住喜极而泣。
“廿八都官话”不仅远在东北找到了源头,而且近与衢州开化古代著名商埠华埠镇的方言,远到云、贵、川的语言都有神奇的相通之处,所以另有一种说法称,廿八都方言中云贵川语系占比例较大,因为当年与黄巢对阵的高骈部队多系云贵川人,也多有流落廿八都一带的。但这只是一种猜测,并不足信。 |
廿八都古镇旅游相关 Nianbadu town tourism-related |
吃
一、铜锣糕
廿八都铜锣糕是古镇廿八都的传统糕点,已有千年历史,在浙闽赣地区被称为“糕中之神”。配料由糯米、红糖、佛耳草、百年丹桂、茶油、枸杞子、藕粉、红枣等,滑腻爽口百香调和营养全面。
二、豆腐
廿八都豆腐之所以香嫩可口,当地水质好是一个因素,采用优质的大豆和传统的工艺也是关键所在。来古镇一游,值得品尝。
住
客 栈:名都大酒店
介 绍:名都大酒店坐落于廿八都镇镇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酒店共有客房10多间,每间客房均设有空调、彩色电视、热水器等设施, 酒店餐厅设有高,中,低档菜谱,及提供百人以上大型旅游团队餐等....
地 址:廿八都镇邮电路(镇政府旁)
电 话:0570-4886100
网 址:www.nianbadu.com/md
游
一、桃花弄
枫溪街上有一条令人想入非非的桃花弄,其中一处宅院有曲里拐弯的三道院门,现在只剩下了空空的三个门洞,如同空空的眼窝,在春日的细雨中显得有几分破败。有人猜测这可能是过去的“红灯区”。不过80岁的金庆康老人肯定地说这完全是误传,因为过去后面山上桃树很多,春天时满山桃花,故名桃花弄,有人却由桃花联想到桃色,以为这是古代的花柳烟巷。廿八都有赌博场所,也有鸦片馆,青楼从来没有听说过。至于宅院有三道拐弯的院门,主要是生意人钱财不露白,另外还有为了隐蔽、安全,避免兵荒马乱。
“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弄是否旧时的烟花之地,或者真的像金庆康老人所说的,只是因为后山遍植桃树,春来桃花迷人眼的缘故,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曾在这个地方生活过:爱过,恨过,奋斗过,梦想过甚至荒唐过,规避过,祈求过。
二、福禄寿僖门楼
在望峰亭不远处有个“福禄寿僖门楼”,青石门框上有四个篆字[图2、3],杨庆山老人说他问过很多人,包括研究古建筑的教授都不认识这几个字,他的老师郑纵横老先生说是“业精于勤”,但无法确认,有一年杭州一位出版社的编辑到廿八都旅游,脱口而出“这是四寿门庭”,他说这是四个不同写法的“寿”字。我猜想可能是诗人魏德平先生,多年前他似乎策划、编辑过一本丝绸的“百寿图”,见过很多不同写法的“寿”字,他说的恐怕没错,再说这个门楼本身就叫“福禄寿僖”。
福禄寿僖门楼代表了世俗的一种终极性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人生无常、苦闷的精神象征物。正如人生的繁华总是昙花一现,而希望有时候又总是那样渺茫。当你走在这条颓败却真实的老街上,无论如何,请放慢你的脚步,因为这里沉睡着最意味深长的历史。
三、万寿宫
踏过水安桥桥,迎面就是一座高大的祠堂式宅院,围墙比一般江南古宅高出几乎一倍,门额上有“万寿宫”三个字,这就是旧时的江西会馆,听说是明朝后期崇祯年间造的,那时不仅到廿八都灰山烧石灰的江西宜黄人很多,江西籍商人往来也日益频繁。所以就集资造了这个会馆,作为江西同乡歇脚、办事的去处。旅居廿八都的江西人,如遇到天灾人祸、生意亏本都可以向会馆申请帮助,实际上相当于江西人的同乡会。
踏着石阶走进大门,昔日的江西会馆几年前已变成了一个竹器工场,里面堆满了竹片,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几乎连抬头看一眼冒然走入的陌生人的时间都没有,大概也是习惯了。中间是一个正方形的大天井,四周厅堂房廊高敞,即使阴雨天也并不觉得昏暗压抑,房梁和窗格上的木雕图案依稀可辨。由于房屋年久失修,有的地方已露出了天。
里面的廊柱上看到这样一幅对联,字迹清晰:
“鸢飞鱼跃是天真;花放水流皆正果。”
听说以前还有这样两幅对联,不过现在早已看不到了:
“隔秋水一湖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共明月千里记夜醉桥畔晓浮枫水相逢好话家山。”
“水底月为天上月人间共月;眼中人是面前人家乡故人。”
也只有这些含意深远的对联才能使人想起廿八都盛时,江西老表在这里进进出出的身影。“亲不亲,故乡人”,一个人出门在外,总不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倘若是个少年,也会慢慢识得愁滋味。这里有灯火,有殷切热情的乡音,倘若有酒,再有三两个下酒菜,又有朋友陪你同饮,在秋风冷冷的夜晚,大约就可以抵住一半的乡愁,一半的思念。如果说故乡的月是金黄而又圆满,异乡的月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身如飘萍辗转在人间,平地里总生出一份物是人非,人生如梦的忧伤感慨。
四、枫溪老街
廿八都古街商家多是前店后宅,店堂往往就是店家的客厅和起居室,因此街道除了它们的商业功能外,往往还是居家生活的延伸。居民们常常在街道边就餐、择菜、洗衣,甚至进行产品加工。早早晚晚也就成了沿街居民会餐交谈的场所,因此商业气氛和生活气氛十分浓厚。而到了逢年过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沿街进行走旱船,踩高翘,舞狮子,玩龙灯等喜庆活动。小街则又成了欢乐喜庆的舞台。
古街两侧排列着整齐的店铺,一般是每户三间店面,间以高耸的马头墙。店面出檐深远,梁架以雕饰精美的木斜撑,山墙侧以叠涩形成将檐口悬挑至一米开外,街道两厢屋檐相对而出,在行人头上留下狭窄的一条天空。
五、枫溪望月
枫溪桥是一个半圆形的单孔石拱桥,比水安桥的历史还要悠久,是 1838 (道光十八年)建的, 1925 年(民国 14 年)受大水冲击重修过一次。 桥身全部由青石砌筑,桥台、桥栏及上下台阶也都用青石板铺设,桥上的护栏上都有精雕细刻,拱顶南北两面都有“枫溪桥”三个字的青石桥额。
小桥如虹霓跨溪,上面长满了绿藤,桥下水声依依,站在不远处的水埠上,半圆的桥拱与水中的倒影正好构成了一个圆,水波荡漾,恍如一轮圆月,此景被叫做“枫溪望月”确是名不虚传。
陆游诗“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顾影来”,爬满绿藤的枫溪桥,莫非也见证了同 样伤心的一段爱情。
六、水星庙
坐落在枫溪桥头的是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一八六八年}的水星庙,又名真 武庙。前后两进,前进是山门和戏台,后进是供奉真武大帝和道教诸神的大殿。山门入口的上部是戏台,大殿和两厢的院落构成观众厅。是演戏和居民聚会的场所。整个道观将建筑、木雕、绘画、文学融于一体,少了一份神的肃穆,而多了民俗的亲和与平易。
当年水星庙不仅香火不绝,而且经常演戏,和相去不远的关帝庙都是镇上重要的娱乐场所之。直到 1932 年红军第一次打廿八都之前,这里都是热闹非凡。庙里本来有一幅著名的谐音联:
“真武庙中真舞妙;水星楼外水声流。”
如今舞台仍在,却已见不到锣鼓喧天、咿呀不绝的盛况了。不过水星庙的观戏台上,有时会端坐着一个少妇,拨弄琴弦,弹唱一曲她自编的“枫桥望月”:
“月朦星稀人未休,倚栏断长昼。佳期复何归,剑长琴急,雪劲寒风骤。庙台抚琴黄昏后,有客凭栏处,莫道情可遣,抽刀断水,对月水更流。”
听说这位妇人的丈夫“出远门”多年未归,好心人劝她改嫁,她却决意不肯,独自含辛茹苦抚养女儿,供女儿上学。已有十一、二岁的女儿说,她妈妈本来就爱好填词弹唱,近些年来,已将“水安凉风”、“浮盖残雪”、“珠坡樵唱”、“相亭晚钟”、“炉山夕照”、“狩岭晴岚” 等“枫溪十景”一一填词谱曲,以致廿八都许多人也都能吟唱了。她自己常在水星庙弹唱的则是这一曲《醉花阴·枫桥望月》。
“抽刀断水,对月水更流。”她在空空的水星庙戏台上,自弹自唱她的“枫桥望月”,就像《边城》里的“翠翠”那样绝望而又希望着,她丈夫什么时候回来?她不知道。也许明天,也许永远都不会回来。而桥下的水不舍昼夜,那月永远是缺的。如果水星庙真有神灵的话,他护佑一个女人的爱情吗?这样一个故事为古老的廿八都又频添了几分凄美、几分忧伤,乃至几分古色古香的书卷气。
七、水安凉风
仙霞之南枫岭之北,百姓聚族而居;三省边境古道中点,千年古镇存焉。廿八都,地当仙霞孔道浙闽要冲;东联婺处,西达饶信。自黄巢刊山,历代官兵潴留;至仙霞道辟,各路商贾云集。檐牙高啄,栋宇如鳞。南腔北调,百家姓氏杂居;奇风异俗,“文化飞地”独具。水安桥,系廿八都南关入口之所,号称“枫溪锁钥”;向有千名营兵巡守,竟然三品游击驻防。地接浔湖之村落,道联闽浙之通衢。南宋偏安,古道遂成京畿闽粤直通之要道;泉州口开,古镇即为连结“海上丝路”之枢纽。自此冠盖如云商宦似鲫,常憩乃镇;从来扶舆达闽转毂入越,必经斯桥。一夫当关万夫莫越,诚天设之喉吭也。是桥古为木构建筑,因常毁于水,同治三年(1864)遂改建为石桥。光绪十七年(1891),里人重修廊亭。昔时江浦路筑,拆除廊架二榀;丙子(1996)飓风突降,尽摧桥亭七间。越三年,政府拨款村民捐资,联手共建,于庚辰(2000)修复廊亭如故。上出重霄,下临深池。层峦耸翠,飞阁流丹。一桥串南北,两廊观东西。望水中见明月团团,处桥上觉凉风习习。田夫晚唱桥头,村妇晨浣溪边。翁妪清谈,世事变迁;渔樵问答,保护开发。仙霞浮盖,遥临胜境。枫溪杨柳,近锁寒烟。北水南流,合坎离既济之局;依水乃安,取“水安”吉祥之名。为不负名镇胜景之盛誉,不揣浅疏,爰为之记。
水安桥是个单孔石拱桥,桥身始建于 1864 年(清同治三年),长有 20 多米,宽近 6 米 , 由“姜隆兴”等六家商号合资建造。 1891 年(清光绪十七年),廿八都大户祝家又在桥上造了桥廊,本来共有九间,两边各为四间,中间是三层重檐亭阁,四面都有镂空花窗装饰,抬梁、雀替浮雕是简易的花草纹,沿柱的牛腿是镂空的几何图形。顶楼天花板下装有木活轮,作悬吊照明灯之用。桥亭梁木上原刻有:“清光绪十七年辛卯春月下瀚祝洪廪字善铭子鼎三修建”的字样。
“桥驾南流通闽浙,仕商车马往来常”。廿八都在近代之前曾是闽越之间的交通枢纽、商业重镇,由北向南,踏过水安桥,循着千年古道即可西去江西,南到福建,誉之为“一脚踏三省”并不为过。水安桥上曾留下无数商旅的足迹,建造廊亭的初衷大概也是为了方便往来行人休憩,遮蔽风雨、烈日,特别是夏天酷暑时,山谷里风很大,所以旧时“枫溪十景”中有“水安凉风”。在破山修路之前,“水安凉风”曾经名不虚传。清代王珏有诗:
“突兀危梁指顾间,中通一水绿回环。凉生石磴风来候,消夏分明是此湾。”
以后修建公路及先后三次拓宽公路,廊亭被拆了两间,只剩下了七间,已不对称,“水安凉风”也已名不副实,只有水安桥依然静静地屹立着。
廊亭依然静静地守着水安桥,那么安详。站在桥上,望着清澈的溪水,瞧着水中的一个影子,或许你会怀疑时光正在倒转,自己是否在梦中?
八、大王庙
对于镇外的大王庙 ,金庆康老人也是印象深刻,他说大王庙又叫东岳庙,供奉东岳大帝(即《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掌管阴曹地府,有阎王殿,还塑有哼哈二将、四大金刚像。他说小时候看过这些塑像,非常高大,眼睛很大,而且好象盯住了你似的,人看到会怕的,“文革”中都被毁掉了。
一个细雨迷蒙的下午,我独自走进了气势不凡的大王庙,这是一座外观看起来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走进去一看,里面却已破烂不堪,连木柱都开始腐烂,现在是一家酒厂,正在酿造高粱酒,地上散落着一些高粱。外面墙上依稀可见“皇宫酒厂”几个字。什么时候这里开始办酒厂,我问了几个人,他们都说不清楚,反正已经很久了,都换了好几茬人了。殿前修了两堵墙,听说是以前用来养猪的,到处是坛坛罐罐,长满了杂草,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发酵的高粱的气味。
我在庙内见到两块石碑,一块记录了“宣统乙酉元年仲冬日”(即 1909 年)建庙的缘由、经过之类,一块则是捐助者的姓名、数额。这两块石碑现在躺着作为洗衣板使用。其时,清王朝已摇摇欲坠,等待着坐在龙椅上撒尿的宣统的将是——武昌城头的枪声,各地的四起响应及袁世凯的逼宫,但地处大山深处、偏远边地的廿八都并没有感到即将来临的剧变,正忙于大兴土木,文昌宫刚竣工,又想着修建一座恢弘壮丽的大王庙。对廿八都的绅商而言,在经济富裕了以后,除了想到敬鬼神,渴望子孙读书做官、封妻荫子之外,确实还没有别的。他们属于古老的农业文明时代,近代文明的曙光尚未照到大山深处。但他们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比如修建这样规模的宫阁、庙宇,文昌宫、大王庙两项工程从施工到竣工,连一块砖、一片瓦片都没有剩余、浪费的,设计、计算之精密不用说了,地方上主事绅士的廉洁奉公、恪尽职守更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的。更不用说,文昌宫担负的地方慈善等功能,简直具有现代人道主义精神。
大王庙是杨秀东设计并主持建造的,外表看起来寻常,里面门楼的雕工却极为繁复精美,有廿八都保存至今最漂亮的“喜鹊窝”(飞檐翘角下的木质喜鹊图案),设计上确有独到之处。
金庆康老人对我说,一般县里有城隍庙,东岳庙比城隍庙还要大,廿八都为什么要建一个这样规模的庙已无从考据,或许与清代在这里设有枫岭营寨、三品游击衙门有关,据传这里当年很风光,正月初一,三县的知县都要把这里来朝拜。
站在大王庙外的山坡上俯瞰整个廿八都,在四面青山的环抱中,马头墙、飞檐似乎在淡淡的雨雾中诉说着那些逝去的历史和曾经的辉煌。炊烟袅袅,没有外出打工的廿八都人依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平静地过着和他们的先辈一样的生活。枫溪边、田野上黄色的油菜花正在开放,三三两两可见耕牛、蓑衣,好一派田园牧歌的悠闲自得。
九、文昌阁
廿八都文昌阁,建于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一九零九年)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为1570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三进二天井,左右为厢房,沿轴线依次为照壁、庭院、前殿、天井、正殿、后殿等。主体建筑正殿为三层楼,阁作重檐飞角,整幢建筑的木雕艺术和丰富彩画极具特色。所有梁、枋等以及藻井均彩绘人物、花、山水、鸟兽。全部雀替、牛腿、樘门、窗扇均以浮雕或透雕装饰。题材丰富,形象生动。
廿八都文昌阁有两大功能,一是供奉文昌帝和魁星,二是用来作为地方学子读书会文的场所,起书院或义塾的作用。
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封建时代,文昌帝君是中国民间广为祭祀的道教大神之一。以一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警句誉华夏的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禄·魁}文中写道{今人所奉魁星,不知始自何丰,以奎为文章之府,故立庙祀之}.民间多将奎星阁和文昌阁合一,在文昌阁中祭祀着奎星。
十、(小)文昌阁
有关专家说,古代中国崇尚读书,一般县城有一座文昌阁,但廿八都不是县治所在,却居然有两座文昌阁,这在浙江省是绝物仅有的,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
行
火车:
2185:杭州-南昌 19:25 - 江山 00:33
1325:杭州-重庆 20:17 - 江山 00:47
班车:杭州汽车南站或西站坐早晨8点左右有到江山的快客,4小时到,也可在汽车西站先坐到衢州。衢州至江山的大巴10几分钟一班,约40分钟到江山。
自驾:
杭州方向:沪杭高速—-杭金衢高速—-京台高速—江山出口下,若直接到景区京台高速江郎山出口下。
温州方向:金丽温高速---丽龙高速(丽水到龙泉)---龙丽高速(龙游--丽水)---杭金衢高速---京台高速-----江山出口下,若直接到景区京台高速江郎山出口下。
福州方向:京台高速(黄衢南)---江山出口下,如直接到景区江郎山出口下。
江山至廿八都班车具体时间为:
{5:40} {6:25} {7:10} {7:55} {8:40} {9:55} {11 :20} {12:30} {13:10} {13:50} {14:20} {15:00} {15:30} {16:40}
购
廿八都蓑衣, .... 工艺品,也可做为雨披。
订购:13355707097 |
|
廿八都镇 |
|
廿八都镇 | 廿八都古镇 | 廿八都铜锣糕 | 廿八都古民居 | 衢州廿八都古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