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广州医学院投诉电话广州市旅游投诉电话:020-86666666
广东省旅游投诉电话:020-866811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广州医学院创办于1958年,坐落在广州市中心秀丽的流花湖畔,是一所培养高级医学及管理人才的全日制本科院校。目前,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设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公共事业管理、麻醉学、应用心理学、预防医学、药学10个专业。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本、专科设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临床医疗、医学技术、卫生管理8个专业。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800多人(含研究生班),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6755人,成人教育在校生4237人。
学院师资队伍力量雄厚,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教授级153人、副教授级736人、中级职称1607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市级优秀专家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1人。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22名。
学院现设七系二部:临床医学一系、临床医学二系、临床医学三系、临床医学四系、医学检验系、医学影像学系、护理学系和基础医学部、社会科学部;3所二级学院: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广州医学院南大学院、广州医学院天河学院;两个分教点:广州卫生学校和佛山教学部;8所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含荔湾医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附属市二人民医院、附属市儿童医院、附属市妇婴医院、附属脑科医院、附属广东省妇儿医院;10个研究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蛇毒研究所、广州市妇产科学研究所、广州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广州市优生围产研究所、广州市儿科疾病研究所、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医学院化学致癌研究所、广州医学院肿瘤研究所、广州医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5个研究中心:广东省窥镜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医学伦理研究中心、广州呼吸监护中心、广州伽玛刀研究开发中心、广州医学院临床肿瘤研究中心。此外,还设有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广州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广州市继续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和一所护士学校。学院有50多所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实习基地和6个社会实践基地。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36个,三级学科15个。主要特色优势学科为:呼吸内科、泌尿外科、神经病学、妇产科、儿科、心胸外科、消化系疾病、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血液病学、药理学、卫生毒理学。经过40多年的发展,广州医学院已初步形成国家、省、市、学院四级重点学科体系,现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扶持学科)共15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15个,各级重点实验室(扶持实验室)11个,其中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五个一”重点专科7个。2001年学院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内科学(呼吸疾病)设立博士学位点,2003年获准设立临床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了广东省市属高校国家级重点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零的突破。
课程建设方面,有2门省优秀课程:诊断学、医学伦理学;10门省重点课程:预防医学、生物化学、内科学、传染病学、病理学、儿科学、外科学、诊断学、人体解剖学、中医学;9门市重点课程:病理生理学、耳鼻喉学、药理学、组织胚胎学、神经病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放射诊断学、皮肤科学、外科学。
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在呼吸疾病、恶性肿瘤、免疫调节剂、化学致癌研究、蛇毒、腔内镜、试管婴儿、优生优育和神经病学、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五年来,有400多项科研课题获得国家“863”、“十五”重大科技攻关等国家、省、市的重点资助,有140多项次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市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学院学报》(医学版与人文社科版)、《现代医学与生物工程学杂志》、《血栓与止血杂志》、《中国骨关节杂志》;协办的有《中国医学伦理学》。改革开放以来,学院先后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或研究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拥有先进教学、科研、医疗设施和仪器设备,总值达6亿多元。教学设备、教学手段先进,已全面实行多媒体教学,大部分课程已实现网上教学。
2003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州医学院的全体医务人员,特别是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专家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医术,坚持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为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非典”的有效控制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和政府的嘉奖。钟南山院士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及广东省抗击非典的特等功臣;第一、二附属医院、呼吸研究所荣获省、市抗击非典模范单位,42个科室部门荣获抗击非典模范集体、先进集体、省、市特等功,623人荣获省、市抗击非典一、二、三等功和先进个人等称号。
建院45周年来,广州医学院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指引下,弘扬“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已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和社区医疗卫生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国家医疗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
|
广州医学院创办于1958年,位于广州市流花湖畔,是一所全日制本科高等医科院校。
学校现有主校区、龙洞校区、南校区和江高校区,占地面积共38.8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69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0.53万平方米,宿舍面积3.88万平方米,运动场面积2.2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749.72万元,图书馆藏书54.46万册。
学校设有基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学院、护理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7个二级学院,以及研究生教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培训中心和附设广州卫生学校;学校还设有广东省唯一一所全科医学培训中心。
学校开设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麻醉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 、中西医结合、法学15个本科专业。
学校拥有7所直属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肿瘤医院是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羊城医院为口腔专科医院;荔湾医院是一所以全科和社区医学为特色的综合医院;港湾医院是一所以康复医学为特色的综合医院。另外,拥有8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分别是附属市一人民医院、附属儿童医院、附属妇婴医院、附属脑科医院、附属广东省妇儿医院、附属市十二人民医院、附属市八人民医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此外,还有30所教学医院和29个实习基地。
全校现有教职工6286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校本部在编682人。学校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15人。目前,校本部师资队伍有36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57人,具有硕士学位16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59.46%;教授34人,副教授98人,高级职称的比例达36.17%;非本校毕业的教师比例为72.60%。近年来,学校先后有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37人获省、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称号,80人入选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215人,硕士生588人,博士生37人。建校49年来,培养了各层次、各类型毕业生1万多人。 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近三年,研究生就业率为100%,本科生就业率达99%以上。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市级精品课程10门,校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优秀课程2门,省级重点课程11门,市级重点课程9门。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3个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为广州市名牌专业。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是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改革立项2项、省部级立项46项、市级立项32项、校级立项212项,发表教改论文448篇,获得教改成果国家级1项、省级9项、市级15项、校级29项。学校主编和副主编教材63部,参编教材85部,主编教材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学校内科学(呼吸系病)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等15个学科为广东省重点或重点扶持学科。学校有一级学科(临床医学)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0个(涵盖医学、管理学、理学3个学科门类);二级学科(内科学,涵盖8个三级学科)博士点1个;设有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下设第一附属医院工作站、第二附属医院工作站、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工作站和深圳大学生命科学院工作站。
学校设有呼吸疾病研究所、蛇毒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化学致癌研究所、肿瘤研究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妇产科学研究所等7个直属研究所。设有广东省伦理学研究中心、广东省窥镜外科研究开发中心。呼吸疾病研究所实验室是广东省属高校中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另外拥有省厅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局级重点实验室12个。
"十五"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40多项,其中国家"863"计划5项、"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8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910多项。近三年,获合同科研经费达6564.75万元。教师发表科研论文3250篇,其中SCI等收录的论文125篇,在《自然》、《科学》、《柳叶刀》等世界顶级杂志各发表论文1篇,在《循环》发表论文2篇。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14项、市级15项。
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学院学报》、《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血栓与止血学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CHEST》(中文版);协办刊物有《中国医学伦理学》。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一批国外著名高校专家被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近半个世纪的薪火相传,学校坚持发扬广医大学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施"学科强校、人才兴校、附属医院组团发展"三大战略,从整体上提升了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创建教学研究型医科院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附属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广州医学院附属荔湾医院 广州医学院附属港湾医院 广州医学院附属羊城医院
周边公交:(广医站)103 105 109 186 204 229 253 261 276 27 283 289快 289 297 2 305 518 549 555 556 83 高峰快线14 高峰快线30 夜18 夜19 夜26 夜7 12 133 181 215 293 29 38 62 80 823 高峰快线23 夜21 |
|
|
|
广州医学院院长 | 广州医学院一附院 | 广州医学院图书馆 | 广州医学院羊城医院 | 广州医学院口腔医院 | 广州医学院基础学院 | 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广州医学院港湾医院 | 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 |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 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 | 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 广州医学院南大学院 | 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 | 广州市肿瘤医院广州医学院临床肿瘤研究中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