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牌名 : 艺术类 : 笛子曲名 : 围棋 : 歌曲 : 中国 >甘肃 >兰州 > 平沙落雁
显示地图
目录
《平沙落雁 Pincha Luo Yan》
诗人: 赵蕃 Zhao Bo

  丛丛水边芦,雁雁滩头泊。
  我不解丹青,小诗亦可貌。
《平沙落雁》
诗人: 歌曲作者 Ge Quzuozhe

《平沙落雁》
诗人: 歌曲作者 Ge Quzuozhe

《平沙落雁》
诗人: 歌曲作者 Ge Quzuozhe

古琴曲名
  古琴曲名。是我国流传很广的古典标题乐曲。最早见于《古琴正宗》(公元1634年)。内容描写沙滩上群雁起落飞鸣﹑回翔呼应的情景。琵琶大曲中亦有同名乐曲,以不同曲调表现相似的内容和意境。
曲牌名
  曲牌名。即《雁儿塔》。
菊花的一种 A Chrysanthemum
  菊花的一种。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九花仙子》:“盖京师之菊种极繁,有……‘平沙落雁’。”
No. 8
  平沙落雁投诉电话兰州旅游投诉电话:0931-8419863
  甘肃省旅游投诉电话:0931—8411200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又名“芳洲思雁”,位于滨河路东段,雁滩尖子南面,由王志刚作于1987年10月。雕塑呈在不规则形浅水塘中,大小不等的三只不锈钢大雁离水展翅奋飞状,塘西畔点缀以五枚“雁卵”,错落有致。总体采用抽象派手法,略加变形,显得新颖别致。这一雕塑取材于兰州新十景之一的“芳洲思雁”景观和雁滩的传说,寄寓兰州人民恢复生态平衡,使大雁重返雁滩的愿望,并使人们能联想到大雁从孕育到雄飞的生命演替过程。
逸士胸怀鸿鹄之志――《平沙落雁
  据说《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现存的琴谱就达五十余种。与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后,并无脍炙人口的掌故。
  《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载于明代崇祯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古音正宗》这样解题《平沙落雁》:
  “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按说崇祯七年的时代,正是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的时代。朱明王朝王祚将尽,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时刊印《古音正宗》,也许作者另有深意。上面的解题文字意趣昂然,并无半点忧天悯地的情绪在内。也许“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两句,正是中心点题之句,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逸士即隐士,指隐居山林的读书人。孔子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易》曰:“天地闭,贤人隐。”从现实急流中退却下来的文人,在山林、田园中找到了最后的栖身之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说法。中国历代文人及其作品,受中国隐逸文化影响甚深。逸士虽“处江湖之远”,但社会影响力有时并不弱于“居庙堂之高”者。
  最早的隐士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商朝的伊尹曾隐于市肆,周朝的姜尚曾隐于山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隐士层出不穷。汉代以后,隐士的身份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一般指那些不与朝廷合作而又具有一定文化影响力的人。三国魏晋时代是隐逸最盛行的时代,士人“以高隐为贵”,诸葛亮、陆机、王猛、谢安等历史名臣都曾有过隐逸的经历。
  真正的隐士应该“只钓鲈鱼不钓名”,但是,渐渐地,自魏晋以降,隐逸却有极端化、世俗化的倾向。隐士中的一些人,他们不但“钓名”,而且“钓利”。他们把隐逸做为获取名誉和功利的手段。也有的当权者,为获得礼贤下士的名声,刻意逢迎隐逸山林的士人,有的甚至不惜以“假隐”充“高隐”。
  《晋书·列传第六十九》记载,隆安二年(399年),东晋权臣桓玄(桓温之子)发动叛乱,把持了东晋朝政。自魏晋以来历代都有隐士,偏偏当时却一个也没有。桓玄觉得很没面子。为获得礼贤下士的名声,他赶紧派人找来了西晋著名隐士皇甫谧的六世孙皇甫希之。先让皇甫希之隐居山林,由桓玄资助各种费用。然后桓玄下召将皇甫希之征为著作郎,但又指使皇甫希之故意推辞不接受,然后桓玄下召封皇甫希之为“高士”。此事传为举世笑谈,时人戏称这种隐士为“充隐”。
  另一个极端的例子,见于唐代刘肃编的《大唐新语·隐逸》。唐时的卢藏用考中进士后,特地隐居终南山中,但他身在山林,心在朝堂。与当时的朝士交往密切,后果以高士名被召入仕,授官左拾遗,时人称之为“随驾隐士”。另一个隐士司马承祯尝被召,将还山,卢藏用指着终南山曰:“此中大有嘉处。” 司马承祯慢慢道:“以在下看,这是仕官的捷径啊。”这就是人们所称的“终南捷径”。此时隐逸已成为一条做官捷径了。
  士人的隐逸,根据其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儒之隐和道之隐。前者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天下有治则进,天下无道则隐。儒之隐者大都抱有“兼济天下”的抱负。而道之隐则无任何功利目的,通过遁世来使心灵获得最彻底的明澈和宁静。对于那些既有从政经历又有隐逸经历的人来说,其隐逸分为仕前隐和仕后隐,即先隐后仕和先仕后隐。《平沙落雁》所表现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应属于儒之隐和仕前隐。
  真正做到彻底的隐逸,谈何容易。自古以来,象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纯正的逸士少之又少。古代大多数的逸士,或为世情所困,或因言获罪,最终归隐山林,潜居幽庐,也许不过是为世人做出的一种姿态而已。他们表面上超脱,但内心里也许从未平静过。
  从这个角度来看,《平沙落雁》的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包含词
题壁平沙落雁题平沙落雁图平沙落雁古筝
平沙落雁古琴平沙落雁片段平沙落雁徐梁
普天乐·平沙落雁题平沙落雁屏景我弹的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曹雅欣平沙落雁古琴曲平沙落雁王薇琳
平沙落雁彭裕雯平沙落雁丝竹山水平沙落雁潮州音乐
平沙落雁古典殿堂《平沙落雁》潇湘八景诗·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 徐梁平沙落雁 王薇琳平沙落雁 古琴
平沙落雁 潮州音乐平沙落雁 曹雅欣平沙落雁 古琴曲
平沙落雁 mqxs平沙落雁 李祥霆演奏平沙落雁 彭裕雯
平沙落雁 古典殿堂平沙落雁 古筝平沙落雁 丝竹山水
平沙落雁 guzheng平沙落雁李祥霆演奏潇湘八景诗平沙落雁
清簫古曲平沙落雁片段赋祝次仲八景平沙落雁清平乐题平沙落雁图
清平乐(题平沙落雁图)赋祝次仲八景·平沙落雁题张安国舍人平沙落雁
次韵陈侍郎李察院潇湘八景图·平沙落雁清簫古曲 平沙落雁片段平沙落雁 陈悦 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 筒箫
次韵陈侍郎李察院潇湘八景图平沙落雁平沙落雁陈悦中国民乐大师纯独奏筒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