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西藏 >那曲 > 巴青县
显示地图
目录
概况 Baqing County
  邮编:852100 代码:542429 区号:0896
  拼音:Bā Qīng Xiàn,Baqing Xian
  
    巴青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那曲地区东部,北与青海省接壤。总面积10326平方千米,人口3.62万人。
    地处唐古拉山南麓、怒江上游。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性季风性气候,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全县平均海拔4100米以上,年均气温1℃,年降水量 500~600毫米。境内河流众多,索曲河、益曲河、本曲河都汇合在县境。湖泊有玛木错、江锦错等。317国道横穿县境。以牧业为主。古建筑有苯教寺庙。
自然地理
  巴青县地处西藏东北部、那曲地区东部、怒江上游,藏北高原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势北离南低,全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巴青县属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冬寒夏凉,太 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年温差相对较大,无霜期短,冬季多大风雪。年日照时数 2400小时左右,年降水量约500-600毫米。降雪日数约在150天以上。
  巴青县主要矿种有煤、铁、铭等。
  主要野生植物资源有冬虫夏草、贝母、知母、大 黄、黄连等。
  主要野生动物资源有白唇鹿、棒子、黄羊、岩羊、旱懒、水徽、高原兔、狐 狸、拾剩、熊、狼、材等,其中白唇鹿为国家级保护动物。
  在那曲东部各县的群山峻岭中,分布着许多奇特的天然溶洞,最神奇的是巴青县的麦莫溶洞,人称其为仙女秘室。
  洞内有天然形成的石梯,洞口左右各立一人高的石柱,如两位守门的卫士,洞口不远处有石头垒起的祭台,洞口的上方有一个天然的白色藏文阿字。洞口还有一天然石狮,进洞后有许多小岩洞,洞内挂满下垂的冰柱,“滴哒、滴哒”的水珠滴声在洞中格外清脆悦耳,各种冰块千姿百态,犹如万物再生。三座人形岩石,人称阎罗法王和其黑白两助手,还有许多天然佛像。再向前行,内套红色、青色两大溶洞,皆深不可测,再强的手电筒亮光,在洞中都形如萤火,连脚下都看不清楚。民间传说一条洞长100多公里,另一条长达200多公里,具有极高的科学考察和探险价值。
经济概况
  西藏和平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和西藏人民政府给予牧民群众各种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科学养畜,科学放牧得到推广。牧业生产迅速发展。现有2台装机容量为320千瓦的发电站1座,为居民照明用电发挥了重要作用。
  巴青县经济以牧业为主,种植业比重很小。近几年来,巴青县通过投资拉动、积极开发第二、三产业、提升传统畜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等手段,使巴青县经济由“体质软弱型”向“厚积薄发型”转变,招商引资力度逐年增大,项目拉动效果明显、作用强劲,县域经济积畜力十足。
行政区划
  巴青县辖3个镇、7个乡:雅安镇、拉西镇、杂色镇、江绵乡、岗切乡、巴青乡、阿秀乡、玛如乡、本塔乡、贡日乡。共有162个行政村。注:岗切乡有7个行政村在青海省境内。
历史沿革
  巴青,藏语意为“大牛毛帐篷”。
  巴青,吐蕃王朝时期称该地为松比东布琼,受象雄郭比诸侯及松比管辖。元代属元朝皇帝任命的霍尔王领有。明代归属四川。清朝为三十九族部落之一,光绪年间,划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清中央政府并派有官员驻扎。1941年,西藏地方政府始建巴青宗。西藏和平解放后,1954年归属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管辖。1959年巴青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址迁至益塔区。1960年划归那曲地区管辖至今。1964年县址迁至达尔塘。县府现驻拉西镇。(出处)
  巴青县辖2个区,12个乡,161个村委会:阿秀乡、本塔乡、巴青乡、高口乡、贡日乡、岗切乡、满塔乡、马如乡、拉西乡、荣青乡、雅安乡、杂色乡。
  2000年,巴青县辖1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589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拉西乡 6253 荣青乡 1481 贡日乡 1378 满塔乡 2543 本塔乡 2578 阿秀乡 2081 扎赛乡 3456 雅安乡 4042 巴青乡 1667 马儒乡 4414 岗切乡 3039 高口乡 2963 。
  2002年,巴青县由2区,12乡,162村委会调整为3镇、7乡,3居委会、159村委会:拉西镇、雅安镇、杂色镇、江绵乡、巴青乡、贡日乡、玛儒乡、阿秀乡、岗切乡、本塔乡。
英文解释
  1. n.:  Baqing County
近义词
巴青
包含词
巴青县藏医院巴青县卫生防疫站
分类详情
张开雅安镇张开杂色镇张开岗切乡张开巴青乡张开阿秀乡
张开本塔乡张开拉西乡张开满塔乡张开马如乡张开高口乡
张开荣青乡张开雅安乡张开扎赛乡张开拉西镇张开江绵乡
张开玛如乡张开贡日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