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云南 >大理 > 巍宝山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巍宝山联系方式
  地址:地理巍山县城南10公里.
  电话:08726123574
  邮编:6722400巍宝山投诉电话大理州旅游投诉电话:0872-96927
  云南省旅游投诉电话:0871-4608315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巍山是云南省设置郡县最早的地区之一,是南诏的发祥地,是清代云南省四个文献名邦之一。有省、州、县级文保护单位30多处,有明清风貌保存较完整的古城,有全国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宝山,有展现候鸟迁徙奇观的鸟道雄关,有建筑风格各异的回族清真寺,有云南省绿孔雀自然保护区。民族传统节日以彝族“二月八”、火把节及回族的圣诞节、开斋节最为热烈。巍山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旖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了巍山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巍宝山简称巍山,位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城南11公里。海拔2509米,峰峦起伏,绵绵数十里。山中绿树成荫,地涌青霞、花放异彩,前人认为有宝气,故得名。巍山可分为前山和后山两个景区,景点有30多处。除10多个道观外,有洗心间、银粟泉、七星井等新景观,还有古人撮合的美女瞻云、龙池烟柳、鹤楼古梅等八景,这些景观往往与神话故事相关联,使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互相交融,形成巍山一大特色。此外,巍宝山还是南诏发祥地,道教名山,如今又恢复了洞经音乐乐奏会和彝族歌会,使这座名山更加璀璨。
  巍宝山是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位于巍山县城东南面约10公里处,面积19?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569米。巍宝山南依太极顶,西邻阳瓜江,东连五道河,北与大理点苍山遥望,峰恋起伏,绵延数十里。因山势挺俊,满山古树葱茏,山中地涌青霞,花放异彩,古人认为山中有宝气,故名巍宝山,简称巍山。1992年巍宝山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现已查明有高等野生植物300多种,飞鼠、花面狸等稀有动物20多种,绿鸠、金丝黄眉等珍贵禽鸟40多种。与其它高大的山脉相比,巍宝山并不算高。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巍宝山是中国十四个道教名山之一,又是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南诏国发祥地,这里的彝族同胞至今还流传着与南诏有关的传说——“老君点化细奴逻”(这与《南诏图传》“观音点化细奴逻”的说法同样是一种“君权神授”的附会传说),使巍宝山增添了神秘的宗教气氛,成为云南的道教中心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地。
  一千二百多年前,南诏曾以260人的大型乐舞团历尽艰辛,跋山涉水,赴长安向唐山朝献"南诏奉圣乐"乐舞,成都市云南音乐史上的壮举。经世界语民族文艺学会的推荐,巍山洞经古乐队又踏上了这条古才能的"音乐丝路"到了北京,作为民族文艺的新成就,光荣出席了1998年8月10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国际世界语科技学术会议》,把古老的巍山洞经古乐奉献给与会的28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内外专家和朋友,演出受到了中外贵宾的高度赞扬和好评,并荣获大会《绿星》二等奖。巍山洞经古乐,得名于"文昌大洞仙经"。它值根于当地民族民间,又深受"特善诸国"的"龟兹乐"的薰陶,成为明净深幽、泌透心灵的一种特殊古乐。演奏以民间乐器为主,各种乐器配合得贴切和谐,融吹、打、弹、拉、唱为一体。使用的乐器有:瑟、筝、古琴、琵琶、笙、箫、笛、青铜锣、磬、钹等数十种民族乐器。深受历史影响的巍山洞经古乐,不仅吸取了中原古文化和宫廷音乐的韵味,同时也融合了当发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色,形成了庄严、典雅、深沉古朴的独特风格,区别于其它任何地区的洞经音乐,深受各民族群众的喜爱。当你聆听这抑扬起伏、节奏明快、旋律流畅、古朴典雅、清新优美的巍山洞经古乐时,仿佛使你走进了繁荣昌盛的唐代宫殿,看到了长安古城人民安居乐业的欢乐情景;又仿佛看到了唐玄宗把"龟兹乐"等大型乐舞赔给"南诏"古国;南诏王向唐王敬献大型乐舞"南诏奉圣乐"的热烈欢腾的场景。又好似你置身在风景如画的巍宝名山,追寻着那"巍宝仙踪",浮想联翩,那时隐时现的古乐声,尤如松涛阵阵,仙乐飘飘,令人陶醉。十年来,巍山洞经古乐队除了炎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外,还先后为顺巍山召开的《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会议》、《云南省第五次十五地州市县我政协横向联系会议》、《县庆迎宾文艺晚会》等会议进行演出。中央台播出的实况录音磁带,先后赠送给美国、日本友人及巍山在外的港台同胞、侨胞以及前来巍山考察、旅游观光者,对宣传介绍巍山和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巍山洞经古乐定能发扬光大,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No. 2
  巍山县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县城中心保存有明代建筑古城楼。巍宝山在县城东南约10公里处,总面积19.4平方公里,山顶海拔2509米,山势雄伟,气势磅礴,自东北向西南走向。开辟于汉代,唐代为南诏国的发详地。
  巍宝山以南诏发祥地和道教圣地而出名,是中国西南部的名山之一,历代史籍均有记载。主峰南北两侧有宫观二十余座,其中以清微观、斗姥阁、培鹤楼、长春洞规模最大。宫观群中有一大庙名巡山殿,主祀细奴逻,即第一代土主神,与其他道教名山有别。
  张陵所创立之五斗米道也曾传播到此,山中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张陵的故事。传说道教教祖太上老君曾云游止巍宝山并在山上点化南诏始祖细奴罗,故唐代南诏山并在山中传教,许多关于吕洞宾在山传教的故事至今仍流传于山间道观与村舍。明末清初,很多道士进入巍宝山隐居修炼,收徒传教,并创建了青霞观、玉皇阁、依仙阁、三官殿、三师殿、三皇殿、魁星殿、斗姥阁、无极宫、碧永宫、云鹤宫、培鹤楼、道源宫、财神殿等二十余座规模宏大的道教建筑,时住山道士多达数百人;清代巍宝山道教发展到鼎盛时期,山中宫观林立,香火旺盛,十方道士往来不绝;民国期间,前往巍宝山出家清修的道士亦为数不少。解放后,巍宝山的道教宫观庙宇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保护。从1982年开始,当地政府逐年拨款对山中的文昌宫、玉皇阁、青霞观、三皇殿、斗姥阁、培鹤楼、财神殿等道教建筑进行修缮。现存道教宫观殿宇布局严谨,格式齐全,金碧辉煌,气势壮观,其建筑造型具有显明的少数民族古建筑特色和地方特点;宫观殿堂内的壁画雕刻,内容丰富多彩,形象逼真传神。巍宝山不仅是滇南的道教名山,而且还是全国风景名胜区之一,山中名胜景点颇多,主要有“天门锁胜”、“拱城远眺”、“龙池烟柳”、“朝阳育鹤”、“山茶流红”、“鹤楼古梅”、“古洞长春”等三十余处。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为巍宝山传统的庙会期,届时山上香客游人成千上万,宫观殿宇香烟缭绕,常可欣赏到由民间道教组织演奏的洞经音乐和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彝族歌会。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把巍宝山列为中国的13座道教名山之一。根据史籍记载,巍宝山在汉代就有孟优(孟获之兄)导师在山中传教。明清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的道人移住巍宝山,先后在山中修建了准提阁、甘露亭、报恩殿、巡山殿、文昌宫、主君阁、老君殿、玉皇阁、三皇殿、观音殿、魁星阁、三清殿、三公主殿、财神殿、青霞观、灵宫殿、斗姥阁、培鹤楼、含真楼、长春洞等20多座道观殿宇,鼎盛时期,道人多达上百人。宫观依山就势,布局巧妙,出阁架斗,工艺精湛,雄浑古雅,雕塑形象逼真传神,雕刻壁画和图案丰富多姿,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民族特色。文昌宫内文龙亭桥墩上的清代壁画“松下踏歌图”,画面上反映的是彝族打歌的欢乐情景,是一件珍贵的文物,摹本曾送北京展出,评价甚高。
  巍宝山的自然植被保存完好。从山腰到山顶,覆盖着枝叶繁茂的苍松翠柏和各种阔叶林木,其中不乏古树名木,如粗可数人合抱的高山栲、名贵树种云头柏、野香樟等。主君阁(灵宫殿)前的古山茶,为明末清初遗物,高15米,粗28厘米,已生长300多年,现仍亭亭玉立,姿态优美,早春二月,开花达数百朵,花大如碗,红似胭脂。行走在巍宝山中,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每年农历二月一日之十五日是巍宝山传统朝山庙会,四方游人云集,络绎不绝,盛况空前。届时山上香客游人成千上万,宫观殿宇香烟缭绕,常可欣赏到由民间道教组织演奏的洞经音乐和富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彝族歌会。
近义词
巍宝山乡
包含词
巍宝山乡巍宝山道观巍宝山风景区
巍宝山朝山会云南大理巍宝山三清道观巍宝山国家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