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崇善寺联系方式地址:太原东部的上官巷。
邮编:030000崇善寺投诉电话太原旅游投诉电话:0351-4070511
山西省旅游投诉电话:0351-7325012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崇善寺门票价格2元崇善寺节庆活动山西太原国际民间艺术节每年9月
首创于1991年9月21日,以后每隔一年在太原市举办一次,同时还有“山西国际锣鼓节”及“山西对外友好交流周”活动。
在首届山西太原国际民间艺术节及国际锣鼓节开幕式上,以数百名身穿大红古装绸服的青年男女为主的威风锣鼓队,敲响了“天下第一鼓”。之后,是舞龙灯的盛大队伍,赤、橙、黄、绿、青、蓝、紫、褐八条彩龙,抖出八面威风。来自全国十几个艺术团体的上千名表演人员汇聚在太原古城,彩旌飘舞,鼓乐齐鸣,全市人民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在艺术节上,还有来自俄罗斯、朝鲜、日本、新加坡、蒙古等国的民间文艺团体,表演精彩的外国民间舞蹈,还举办美术、绘画、剪纸、雕塑、曲艺、杂技、魔术、服饰等文化展览,令人大开眼界。崇善寺开放时间8:00-17:00崇善寺最佳旅游时间每年5一10月,是去太原的最佳旅游季节。崇善寺特别提醒太原公交车是无人售票,票价1元。如果逗留时间较长建议购买ic卡出行较方便。
太原商场的关门时间比较早,一般在7点左右。崇善寺美食太原的面食最为有名,品种多,历史久,制作方法各异,浇头菜码考究。炒莜面、拉面、猫耳朵、搓鱼儿、莜面烤佬、红面糊糊、肉丝炒剔尖、刀削面、炒疙瘩等应有尽有,特色独具。
除面食外,当地的风味食品首推特色早点“太原头脑”(八珍汤),其他如“认一力”蒸饺、太谷饼、六味斋酱肉、闻喜煮饼、芮城麻片、太原羊杂碎汤、灌肠、高平烧豆腐、平阳泡泡糕等,都是值得一尝的美味。
位于太原市府东街口的食品一条街,是品尝风味小吃的好去处。在这条几百米长的街道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遍布各种饭店、酒肆,有饺子馆、凉皮店、烧梅店等。位于米市街上的小吃林里,有冒着热气的各式滋补粥、整齐地摆放在柳藤篮中的肉夹馍、肉夹饼等点心,让人眼馋。早晨,在位于桥头街的清和园饭店你可以尝到地道的“头脑”。
小吃
“三倒手”硬面馍拨鱼刀削面豆腐脑豆沙糕稷山麻花解州羊肉泡馍晋南醪糟晋中油糕砍三刀拉面老劲子麻花猫耳朵孟封饼面麻片荞面灌肠烧麦太谷饼太后御膳泡泡糕太原头脑闻喜煮饼羊杂烩羊杂碎汤阳城肉罐肉阳泉飘抿曲应州牛腰油糊角油面油炸馓子莜面窝窝榆次灌肠珍珠粥猪血灌肠崇善寺住宿太原市做为省会城市,它的住宿业是比较发达的,从经济实惠的旅馆招待所到豪华舒适的宾馆饭店一应具备,服务设施齐备,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舞龙大酒店位于太原市府西街中段,总建筑面积为2.8万平方米,楼体高达31层,拥有各类客房共300间套。中央空调、卫星电视、国内外直拔电话以及其它房内设施一应俱全。
山西大酒店山西首家四星级豪华型涉外饭店,地处太原市迎泽大街和新建南路交汇处,交通方便。飞机场有专车接送预定客人。
太平洋酒店集餐饮、娱乐、住宿、旅游、商务为一体,硬件设施达三星级现代化大型综合酒店。由11层主楼及配属楼组合而成,营业面积达30000平方米。酒店建有400平方米的总统套房1套,豪华商务套房4套,标准套房12套,标准客房108套。
太原除了星级高档酒店外还有不受有本地特色的廉价宾馆或旅馆、招待所。收费低、服务周到是背包族的理想选择。崇善寺购物太原市内购物中心主要分布在迎泽东大街、五一路、解放南路、建设南路、开化寺街等区域,其中既有历史悠久的五一百货大楼、天龙大厦;又有新兴的华宇购物中心、御花园商厦、贵都百货;若是想看看太原的民风民俗,你可以去柳巷商品街、钟楼街、柳南夜市一条街。这些都是太原市人气最旺的地区,其中尤以柳巷和桥头街最为繁华,每到节假日,这里常常是人满为患。
太原的土特产品,以汾酒、竹叶青最为有名。此外,稷山板枣、平陆百合、蒲州青柿、垣曲猕猴桃、清徐葡萄、上党“党参”、文山段亩砚、高平丝绸、平阳木板年画、推光漆器等,均属名产之列。崇善寺交通乘2、3路公交车到红市街下车。崇善寺玩法观光、拜佛
崇善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南路皇庙巷的崇善寺,现在虽不及太原晋祠那样引人注目,但它在历史的进程中,却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一页。
崇善寺,初建于唐,名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后来又叫新寺。据记载,那是因为崇善寺是在原有旧寺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重新修建的。崇善寺新寺的名称,从十四世纪初叶到二十世纪民国年间,一直沿用了几百年。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妻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朱元璋第三子,即晋王朱(木冈),是马氏抚养成人的。为纪念母后,朱冈请求准建崇善寺。崇善寺的修建,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动工,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建成,历时八载。当年崇善寺的盛景,我们可以从一幅现仍保存在寺内的《崇善寺建筑全图》中看到。
明代的崇善寺是完全按照标准的宫殿式建筑的格式修建的。中轴线上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由南往北一字排开。在各大殿的左、右,又整齐的排列着一系列的小院落。它们不仅对称,而且整齐划一。这种格局,与北京故宫中轴线上的主殿和东西六宫的布局极为相似。从这幅图,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年占地二百四十五亩的崇善寺,是多么的富丽堂皇,宏伟壮观。当年的崇善寺不仅外表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拥有其他寺庙不具备的条件,那就是它不仅是一座寺院,而且是朱家王朝的一座祖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大殿——金灵殿,就是一座没有帝座的祖庙。这在中国佛教寺院的修建中是罕见的。崇善寺既是佛教寺庙,又是皇家祖庙,因此,它享受着比一般寺庙更多的香火。在这种背景下,它渡过了自己旺盛、兴隆的时期。
我们现在看到的崇善寺,只是原来寺庙的几十分之一,仅是六大主殿中的一座——大悲殿。崇善寺的其他宏伟建筑,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的大火中全都化为了灰烬。
幸免一毁的大悲殿,虽然在明成化和清嘉庆年间进行过修葺,但都是小修,大至梁架,小至门窗都未更换,基本上还是明代初修时的原物。因此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
占地仅为九百平方米的大悲殿,虽然仅是原崇善寺的几十分之一,但它却保存着崇善寺的精华,保存着价值连城的宝物。
藏经是它的第一宝。这里保存的佛教藏经,数量之多,版本之名贵,在全国是少有的。寺内保存着我国木刻印刷史上的早期珍贵版本——北宋《崇宁万寿藏》和南宋《碛砂藏》。《崇宁万寿藏》又称《鼓山大藏》,前后用了三十三年时间刻成。原刻本共五百六十四函,五千八百余卷。现仅存十七卷零十八页。《碛砂藏》是南宋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开刻,到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3年)完工。历经百年刻成的《碛砂藏》,共五百九十一函,六千三百六十二卷。现存五百六十二函,四千八百四十六卷。除此之外,这里还一直保存着元版藏经,即元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由民间募资刻印的《普宁藏》,现存五百零五函,四千二百五十七卷,比原版少八十一函,二千零六十八卷。
除上述版本外,这里还有以后从其他寺院或地方移来的藏经多种,如从太原中十万院移来的明版藏经《南藏》和从大同移来的《北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日本清置的影印藏文《大藏经》,又名《甘珠尔》等。此外还有另具特色的石刻《金刚经》拓本、金字《华严经》、《法华经》及刺血《华严经》等。正是这一些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不同特色的藏经,使崇善寺在佛教寺院中占据着重要的席位。
崇善寺的第二宝,就是那两套壁画临摹本。在还没有照像和制版技术的古代,临摹复制是使历史上的名画流传后世的唯一手段。我们今天能够一睹大雄宝殿当年两掖长廊上的绘画风采,应感谢为我们留下如此珍贵摹本的先人。这两套绘画,一套是《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图》,描绘了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另一套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描绘了善财童子参拜诸佛学法的故事。这两套摹本,虽经五百余年,但仍鲜艳如初,被人们称为“宝石画”。这些画不仅可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我国的绘画史等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崇善寺的第三宝,就要数那位于大悲殿正面须弥座上的三尊泥塑贴金菩萨立像了。这三尊佛像是明洪武年间塑制的,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正中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其左为普贤菩萨像;其右为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像。三尊立像均高八米左右,身姿秀美,面慈目善,雍容华贵,给人可亲可敬的感觉。这三尊佛像造型奇特,雕工细腻,实为我国雕塑艺术的珍品。
崇善寺的文物宝藏很有特色,也很珍贵。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崇善寺正以它自己独特的魅力,迎接着日益增多的四方客人。 | | 崇善寺正门
崇善寺在山西太原市迎泽区狄梁公街。创建于唐。初名白马寺,后改延寿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 为荐其母高皇后,就该寺旧址大事扩建,南北长550米,东西长250 米,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为山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以前,只是一个不大的寺院,有说它是隋炀帝巡幸太原时的行宫,还有的说它是武则天少时出家的旧址,如今山门右额的“宗唐遗址”四字,很可能就是源于这些传说。据寺内木匾记载:晋恭王朱枫为纪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马氏,于洪武十六年(1383年)四月,启奏明太祖,批准建立新寺,历时8载,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竣工,名为崇善禅寺。不幸的是,清同崇善寺正殿前治三年(1864年)的一场大火,主要建筑均被焚毁,幸存下来的只有大悲殿及一些附属建筑。清光绪七年(1881年),山西巡抚张之洞在崇善寺的废墟上建造了文庙。从此,崇善寺一分为二,文庙占了大部分地方,这就是现在的山西博物馆第一部分,而仅占原寺面积四十分之一的大悲殿,就成为古白马寺、明崇善禅寺的当然代表了。
步入古朴的山门,只见一院芳草,落英缤纷,沿着花间甬道,即达大悲殿。大悲殿是本寺主要建筑,也是太原现存最完整、最标准的明代木构建筑,它的历史比北京故宫的太和殿还要早二三十年。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其上部为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具有一种庄严的美。殿内豁敞明亮,从内柱、梁枋到平基,全部采取了宫廷中惯用的金碧彩绘,处处给人以富丽、典雅崇善寺殿内观音菩萨像的感觉。
殿内正面是一尊8.3米高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像,造型奇特,比例匀称,金箔覆身,金光熠熠。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实际上左右只有20手臂,每个手中心各有一眼,40只手、40只眼分别乘以佛家的“二十五有”,就构成了千手千眼。按照佛经的解释,千手千眼是观音的“六种变相”之一,象征能洞察人间一切祸福。额头上的那只眼睛,象征她已修行到了“三摩”境界,所持的轮、螺、伞、幢、花、瓶、鱼、结等8种法器,象征着吉祥如意;手握的刀、枪、剑、戟,据说是用来降魔伏妖的;那头边两手上高托的日用,象征主宰宇宙的无量佛法;那胸前四手中高举的哈达,象征着她对祖师虔诚的敬仰……她大而不悍,身姿秀丽,具有温文的女性风度。飘动的衣带、流畅的线条,感情丰富的面庞,处处表现出一种端庄、持重的内涵美。这座佛像不仅是珍贵的宗教艺术品,而且也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在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的两侧分别矗立着一尊与她等身的塑像,右为普贤菩萨立像,左为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立像。文殊像从正面看,只有三头六臂,但如果加上身后由一圈圈手臂组成的相轮上的手的话,那就不止是千只手臂了。走近观看可以发现塑像的每只手上还托着一个金钵,每个金钵中都端坐着一位释迦佛。据《大乘瑜伽经》的解释,这种形象是文殊菩萨的变相之一,具有如同观音菩萨一样特定的象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那每只手中的雕塑,虽多少带有装饰意义,仍精雕细刻,一丝不苟的金球球面,释迦的眉眼都清晰可辨。繁工不蔓,令人叹服。
普贤菩萨右下方的韦驮立像,是一件形神兼具的木雕珍品。大小与真人相仿,铠甲齐整,体稍前倾,眉宇、眼神和嘴角之间,流露出一种坚毅、英武的气质,此塑像已完全摆脱了宗教塑像类型化束缚。此外还有一尊铜佛,一尊缅甸玉佛,十几尊高不盈尺的小铜佛,它们别具一格,各臻其妙。
在大殿内的两侧,排列着几十只古色古香的藏经柜,一部清代和尚刺血手写的《华严经》,特别引人注目。
大悲殿台基不高,但月台却很大,几乎占了整个大院的三分之二,这也许是整个大院并不因其建筑高大而显得拥塞的主要原因。为使平旷的月台变化有致,聪明的古代建筑师在月台两侧增添了两个小巧的六角亭子,左为鼓亭,右为钟亭,一律琉璃瓦盖顶,砖镶围栏,玲珑剔透,极有风致,也是珍贵的明初建筑。大院东南拐角的大钟楼,高达20多米,楼上悬挂着一口正德元年(1506年)铸造的大铁钟,通高2米,外径1.8米,总重9999斤。大钟的音域宽广,轻击圆润深沉,幽雅悦耳,重击则其声宏亮,浑厚有力。每遇庆典,那浑厚悠扬的钟声,全城可闻。门前铁狮一对,明洪武时铸造,神姿威猛,筋骨雄健,为明代狮兽中的佳作。
崇善寺面积虽然仅为原寺的四十分之一,但集中了这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和资料,以其所独具的典雅、和谐、充实,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登门造访。
崇善寺三宝
藏经是它的第一宝。这里保存的佛教藏经,数量之多,版本之名贵,在全国是少有的。寺内保存着我国木刻印刷史上的早期珍贵版本——北宋《崇宁万寿藏》和南宋《碛砂藏》。《崇宁万寿藏》又称《鼓山大藏》,前后用了三十三年时间刻成。原刻本共五百六十四函,五千八百余卷。现仅存十七卷零十八页。《碛砂藏》是南宋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开刻,到元英宗至治二年(公元1323年)完工。历经百年刻成的《碛砂藏》,共五百九十一函,六千三百六十二卷。现存五百六十二函,四千八百四十六卷。除此之外,这里还一直保存着元版藏经,即元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由民间募资刻印的《普宁藏》,现存五百零五函,四千二百五十七卷,比原版少八十一函,二千零六十八卷。
除上述版本外,这里还有以后从其他寺院或地方移来的藏经多种,如从太原中十万院移来的明版藏经《南藏》和从大同移来的《北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日本清置的影印藏文《大藏经》,又名《甘珠尔》等。此外还有另具特色的石刻《金刚经》拓本、金字《华严经》、《法华经》及刺血《华严经》等。正是这一些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不同特色的藏经,使崇善寺在佛教寺院中占据着重要的席位。
崇善寺的第二宝,就是那两套壁画临摹本。在还没有照像和制版技术的古代,临摹复制是使历史上的名画流传后世的唯一手段。我们今天能够一睹大雄宝殿当年两掖长廊上的绘画风采,应感谢为我们留下如此珍贵摹本的先人。这两套绘画,一套是《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图》,描绘了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另一套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描绘了善财童子参拜诸佛学法的故事。这两套摹本,虽经五百余年,但仍鲜艳如初,被人们称为“宝石画”。这些画不仅可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为我们研究我国的绘画史等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崇善寺的第三宝,就要数那位于大悲殿正面须弥座上的三尊泥塑贴金菩萨立像了。这三尊佛像是明洪武年间塑制的,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正中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其左为普贤菩萨像;其右为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像。三尊立像均高八米左右,身姿秀美,面慈目善,雍容华贵,给人可亲可敬的感觉。这三尊佛像造型奇特,雕工细腻,实为我国雕塑艺术的珍品。
交通线路:乘820路、815路、102路、805路、4路在桥头街下车,步行10分钟即到。 | | Chongshan Si
崇善寺
Chongshan Temple
中国佛教寺院。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内,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是明代大型□建佛寺的典型代表。现仅存后院大悲殿,但成化十八年(1482)的庙貌图仍存,可全面反映其布局原状。寺南向,基地规整,为纵长方形,据载,东西长290多米,南北长570多米。山门前有东西横街,经过街门通向城市。街南三院,正中横院设棂星门和照壁与山门相对,丰富了山门前的处理。横街则密切了寺院和城市的联系。山门内布局分左中右3路,以最宽的中路为主。正中大回廊院是全寺核心,院门为天王殿,院内主殿9间,单层重檐庑殿顶,下有2层白石台基。殿左右为朵殿,殿北以中廊与后殿相连成工字形。院北隔横路并连3座小院,中院较大,以大悲殿为主殿。在大回廊院东西各隔以通长的南北夹道,建左右路各9座小院。其中从南至北第 4院的东西轴线恰与回廊院东西廊上的配殿所形成的寺院横轴相重,在此两小院的外侧建面向寺内的殿堂,以中廊和前述回廊院的配殿连成工字殿。两条夹道北端都有门通后园。全寺布局严格对称,构图谨严,主次分明,气氛隆重。
明成化八年庙貌图
(萧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