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用语 : 佛教宗派 : 佛教寺塔 : 中国古建筑 : 建筑结构 : 建筑城市 : 建筑 : 潮汕话 : 池州 : 深圳公交站 : 山门镇 [显示全部] > 山门
目录
shān mén shān mén
  ∶佛寺的大门
∶指佛教
  ∶指佛教
墓门
  墓门。《宋书·袁顗传》:“奈何毁掷先基,自蹈凶戾。山门萧瑟,松庭谁扫?”
佛寺的外门
  佛寺的外门。 唐 李华 《云母泉》诗:“山门开古寺,石竇含纯精。”《水浒传》第九十回:“﹝ 宋江 等﹞转到山门外,只听寺内撞鐘击鼓,众僧出来迎接。”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 智圆 :‘村里人跑来敲山门,我们反而不明白是为了什么事情呢?’”
指道观的外门
  指道观的外门。《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杜慎卿 ﹞坐轿子一直来到 神乐观 ,将轿子落在门口,自己步进山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 玄妙观 ﹞山门外面,有两家茶馆。”
代指寺院
  代指寺院。 五代 齐己 《送林上人归永嘉旧居》诗:“东 越 常悬思,山门在 永嘉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僕人顺手直东指,道‘兀底一座山门!’”《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山僧有一句转语,学士若答得来便罢,若答不来,便请解下身上繫的玉带,留镇山门。”
寺院的外门
  ①寺院的外门:香客已到山门之外。也代指寺院:仆人高兴地顺手指道,前面有一座山门
  ②墓门:山门萧瑟,松庭谁扫。
No. 8
  山门投诉电话 池州市旅游投诉电话: 0566-2088371
  安徽省旅游投诉电话:0551-28217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离甘露寺,经龙池庵,略行片刻,可见大型牌坊式山门,由山门可进入群山环抱的九华街,来到九华山腹地。山门上有“九华圣境”四字。这是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赐予九华山的御书。 到了山门,可拍照留念,并购门票进山,安排住宿。
寺院的称呼
  寺院正面的楼门。寺院的一般称呼 。因为以前寺院多筑于山林之间,故以山门为寺院的别名。这是因为过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之间,因此称山号、设山门。后世造于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称山门。一般有三个门,所以又称"三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之寺院或仅有一门,也可称之为三门。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或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属护法神“天龙八部”)像。金刚力土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其形象一般都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手执金刚杵,两脚张开。所不同者,只是左像怒颜张口,以金刚杵作打击之势;右像忿颜闭口,平托金刚杵,怒目睁视而已。
  由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殿中间供大肚弥勒菩萨(或天冠弥勒),面朝南。弥勒菩萨的背后,供韦驮菩萨(护法神),面向北。两尊菩萨背靠背,中间隔板壁。我国汉地一般寺庙供奉的弥勒像为五代时的布袋和尚,因传说为弥勒化身,故后人塑像供奉之。据《高僧传》记载,布袋和尚为五代梁时僧,明州(浙江)奉化人,或谓四明人,姓氏、生卒年均不详。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常以杖荷一布袋,见物则乞,故人称布袋和尚。《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载,布袋和尚身材肥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均贮于囊中,时人称为长汀子布袋师。师能示人吉凶,颇能预知时雨。梁贞明二年(916)三月,师将示寂,于岳林寺东廊下端坐磐石,而说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山门镇
  湖南省洞口县山门镇,简称山门
  洞口县山门镇位于洞口县西部,辖34个村,3个居委会,456个村民小组,14933户,全镇总人口50628人,其中农业人口42942人,劳动力资源26642人,全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572亩,其中水田27764.4亩。
  山门镇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名躁子湘西南,秀云山南岳殿和“蔡锷公馆”每年都将吸引20—30万游客一慕方而来,每年都将为山门创收100余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山门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山门镇历届党委、政府在党中央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民营为主,工业强镇”战略,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城镇扩展,农业结构调整,旅游开发四条主线开展工作,由于组织严密,措施得力,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山门】(佛学内容)
  又作‘三门’。寺院正面的楼门,为禅刹七堂伽蓝之一。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中,因此称山号、设山门。关于‘山门’一词,《法苑珠林》卷三十九有有关荆州河东寺的记事︰‘寺开三门两重七间’。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西国僧佛陀波利空手来到山门。文殊现老人之身,不许入山。’而于大华严寺条载︰‘院内大众相送到三门外,扪泪执手别。’金阁寺条︰‘出金阁寺三门,寻岭向南’等。
  禅宗盛行以后,寺院都设有三门。《敕修清规》卷一〈圣节〉(大正48·1113a)︰‘启建之先一日,堂司备榜,张于三门之右及上殿经单俱用黄纸书之。’卷六〈日用轨范〉(大正48·1145c)︰‘食罢出寮,不得出三门。’该书并将寺院的开山祖称为开山,其他寺院称为诸山,或采用山门作为一寺一山的称呼。
  此外,《释氏要览》卷上〈住处〉解释三门的字义云(大正54·264a)︰‘凡寺院有开三门者,只有一门亦呼为三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盘也,三解脱门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盘人居之故由三门入也。’
  山门词义:
  1.墓门。《宋书·袁顗传》:“奈何毁掷先基,自蹈凶戾。山门萧瑟,松庭谁扫?”
  2.佛寺的外门。 唐 李华 《云母泉》诗:“山门开古寺,石窦含纯精。”《水浒传》第九十回:“﹝ 宋江 等﹞转到山门外,只听寺内撞钟击鼓,众僧出来迎接。”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 智圆 :‘村里人跑来敲山门,我们反而不明白是为了什么事情呢?’”
  3.指道观的外门。《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杜慎卿 ﹞坐轿子一直来到 神乐观 ,将轿子落在门口,自己步进山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 玄妙观 ﹞山门外面,有两家茶馆。”
  4.代指寺院。 五代 齐己 《送林上人归永嘉旧居》诗:“东 越 常悬思,山门在 永嘉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仆人顺手直东指,道‘兀底一座山门!’”《西湖佳话·六桥才迹》:“山僧有一句转语,学士若答得来便罢,若答不来,便请解下身上系的玉带,留镇山门。”
  平阳县山门
  山门镇位于平阳西部,距县城44公里,东接水头镇,西邻晓坑、怀溪乡,南与南雁镇隔溪相望,北界凤卧镇,平(平阳)文(文成)公路横穿而过,全镇面积35.84平方公里,下辖山门、东屿、畴溪三个办事处,有26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总人口2.87万,是“温州市文明镇”、“温州市生态镇”。2005年全镇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50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23元。
  山门是革命老区,素有“浙江延安”之称,早在30年代,山门人民就在曾山、刘英、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山门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皖赣四省边区主任公署国共合作谈判地,山门大屯村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驻扎地,山门凤岭山畴溪小学是当年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创办地,山门街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改编的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北上抗日始发地。2005年2月,平阳连同上海、嘉兴列入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线路,温州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山门镇成为平阳县红色旅游主要乡镇之一。
  山门镇依山傍水,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有国家级森林公园——满田林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等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融革命传统教育和自然景观为一体,奇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仅2005年游客数就达11万。
  近年来,山门镇牢牢抓住机遇,不断开拓创新,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产业水平全面提高。以红色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平阳县党政干部培训学校主体工程竣工,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主入口及通道工程开工建设,陈列馆完成方案设计,山门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现有马蹄笋基地6000多亩,无污染瓜蔬基地4000亩,早香茶基地600多亩。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投资900多万元完成总计27.96公里共7条康庄工程道路建设任务;建成城镇水泥路18条近11万平方米;完成了平阳至文成公路山门段的改建工程。城镇面貌日新月异,投资400多万完成山门一桥二桥小流域治理工程;投资60多万元完成了平西路综合整治;新建了电信、邮政、工商、水利、土地、电力、房管、规划和广播电视等大楼;启动了山门镇小迁建工程。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实施了城镇亮化工程;山顺输变电线路山门段改造完成;山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开始启动。三是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实施了下山脱贫移民工程,建成扶贫小区3个,安置下山脱贫群众630户2584人。开展“十百工程”建设,农村环境逐步改善。教育创强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镇有高中1所、初中1所、小学4所。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四五”普法顺利通过验收。农村社会保障逐步完善,投入20万元建设了山门镇集中供养院。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逐步发展。
  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山门人民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打造红色之都、建设生态山门”为目标,加快产业培育,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和谐社会构建,坚持以民为本,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全力推进山门镇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佛教百科
  【山门】 (术语)寺院之外门也。宋史曰:“法驾临山门,黄云覆辇道。”凡寺院必有山林。故指寺院之门曰山门,又寺院全体亦曰山门。高僧传曰:“支遁于石城山立栖光寺,宴坐山门,游心禅苑。”
英文解释
  1. n.:  gate of a Buddist temple,  Buddhism,  gate to a monastery,  a Buddhist monastery or temple
近义词
山门村
山门社区
山门镇
山门乡
包含词
中山门山门镇骂山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