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政部门 > 小臣
目录
No. 1
  【词语】:小臣
  【释义】:1、商、西周初期朝廷官员,亦称“少臣”,为掌管占卜、祭祀、田猎、征伐之官。有时还监督管理“众人”耕种。
  2、西周中期以后指职位低下的小吏。
  3、臣子在君王前的自称。
  【出处】:1、《国语·晋语二》:“ 骊姬与犬肉,犬毙。饮小臣酒,亦毙。”
  2、《礼记·礼运》:“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 孔颖达疏:“大臣谓大夫以上……小臣,士以下。” 清 叶廷琯《吹网录·闭城门大搜扬雄待诏二事芟正文留考异》:“始知荐雄者,不特非王音 ,且亦非 王根 也。然庄(杨庄)乃小臣,但能诵之帝前;根则执政,既已奇而召为门下史,遂荐之於帝,同时并行,固无不可。”
  3、《书·召诰》:“﹝召公﹞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保受王威命明德。’”《汉书·石显传》:“唯陛下哀怜财幸,以此全活小臣。”
百科知识
  小臣先秦官名。本为侍奉君主的近臣,地位和奴仆相近。古书中称商汤之辅佐伊尹为小臣,或说他出身于媵臣,表明小臣地位本极低贱。由于在君主身边执役,小臣中有的人得到君主赏识被委以要职。据甲骨卜辞,商王派小臣去管理祭祀、农业、车马等事务,有的小臣还奉命出使或随王率师征伐。如小臣墙从征危方得胜,俘获五百多人及武器等物品。在传世的商代器物铭文中,也有关于小臣受商王赏赐而作玉器、铜器以为纪念的记载。这些小臣掌握了相当的权力,在王朝中具有显赫的地位。西周从周公到成、康、昭、穆时期,小臣仍受到君主重用。据铜器铭文,小臣单、小臣宅等人曾接受周贵族赏赐的海贝、车马、干戈等物,并为此制作铜器以炫耀所得恩宠。但铜器铭文中也提到有些小臣和小子、夷仆等习射于学宫,则这些人和前面所举的跻身于显宦者有所不同。西周的大克鼎铭文中曾说,周王把小臣、史赏赐给克,这说明大贵族家中也设有小臣之官,其地位低下可想而知。见于《左传》的小臣极少,仅提到晋献公时,晋君以小臣作为检测有毒食品的牺牲品之事。另外,又有以小臣为景公殉葬的事例。可见,从商到西周、春秋,小臣中有相当一部分仍非常低贱。战国早期,小臣之官名犹存。《周礼》叙其职掌:一是“掌王之小命”,诏相王之小仪法;二是“掌三公及孤卿之复逆”,复逆是指为王向下传颁诏命和向上转达公卿之章奏;三是“王之燕出入,则前驱”;四是掌祭祀、宾射等事。《仪礼》中也多处提到小臣,并言其参与君主燕■、宾射之事,王出行时则持戈护卫,这些职掌和《周礼》所述基本一致。《仪礼》中有小臣正、小臣师,以统率人数颇多的小臣。《周礼》所举小臣诸职掌,可能有些还是沿袭商、周之旧制,如掌王命和公卿之复逆,皆属枢机之职。但春秋战国时,小臣职权日益削弱,处于津要地位的小臣在文献中已不复见,《周礼》所说的有些职掌,恐为具文。甲骨卜辞中的小臣《周礼》、《仪礼》中有所谓内小臣,皆由奄人充任,主要在后宫管事,并管理王之妃嫔,相当于后来的宦官内监。战国时出现宦者名称,内小臣之名渐为其取代。(吴荣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