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广东 >汕头 > 妈屿岛
显示地图
目录
No. 1
  妈屿岛联系方式地址:汕头市出海口。
  邮编:515000妈屿岛投诉电话汕头市旅游投诉电话:0754-8297616
  广东省旅游投诉电话:020-866811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妈屿岛景区荣誉市文物保护单位。妈屿岛节庆活动汕头旅游节妈屿岛开放时间全天妈屿岛最佳旅游时间除了夏季,其他时间去汕头旅游都是不错的。
  妈屿岛特别提醒汕头美食物美价廉,有大批优秀的厨师,世界各地多有潮汕美食餐馆,但价格不菲,在汕头则可品尝到物美价廉的正宗潮汕美食。粗料精做的潮汕小吃经济实惠,有爱西干面、新兴牛肉丸等七个中华名小吃品种和潮汕落汤钱等三个广东名小吃品种。
  每年汕头市都举办各种形式的美食节庆活动,其中粤东地区最大规模的潮汕美食节已办八届,专门开辟了汕头美食特色旅游线路。妈屿岛美食汕头美食物美价廉,有大批优秀的厨师,世界各地多有潮汕美食餐馆,但价格不菲,在汕头则可品尝到物美价廉的正宗潮汕美食。粗料精做的潮汕小吃经济实惠,有爱西干面、新兴牛肉丸等七个中华名小吃品种和潮汕落汤钱等三个广东名小吃品种。
  每年汕头市都举办各种形式的美食节庆活动,其中粤东地区最大规模的潮汕美食节已办八届,专门开辟了汕头美食特色旅游线路。
  汕头所在的潮汕地区盛行潮州菜,它是广东三大菜系之一(其余两种为粤菜和客家菜)。
  潮菜的形成和发展可谓源远流长。唐代大文豪韩愈曾写过《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它是古代介绍潮汕饮食的著名篇章,从诗中可以看出,早在唐代时,潮汕地区的烹饪技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潮州菜以烹制海鲜见长,从选料到酱碟佐料,都要求新鲜美味、清而不淡、鲜而不腥、郁而不腻。鸳鸯膏蟹、生菜龙虾、红炖鱼翅、蚝烙、清炖乌耳鳗、清汤蟹丸是潮菜海鲜类的代表名作。
  潮州菜的另一特点是善于烹制素菜,粗料细做,清淡鲜美,比较有名的有护国菜、马蹄泥、厚茹芥菜、糖烧地瓜等。潮州菜的调味配酱也是一流的,不同的菜式都有专门的酱碟,咸甜酸辣,各有讲究。潮州特产的酱料有南姜、梅膏、鱼露、红豉油、三渗酱等,都很有风味,配上一些,能使菜肴更加鲜香。
  牛肉丸鲜香脆嫩,极有弹性,扔在地上可以反弹得很高者为上品。
  鲜蚶体小,壳易脱,肉质鲜甜无比,最好吃的同时喝一小杯红酒,滋味更佳。
  蚝烙以鲜蚝加鸭蛋和薯粉在平底锅中翻煎而成的点心,吃的时候要醮汕头鱼露和辣椒酱,鲜酥无比。
  生菜龙虾此菜是用龙虾、火腿片、番茄、鸡蛋和香菜为原料精心烹制而成的,特点是龙虾形态迫真,色彩鲜艳,肉质鲜美嫩滑。
  妈屿岛住宿汕头的宾馆酒店业十分发达,各种档次的住宿场所遍布全市各地。相对南方的其他几座城市而言,汕头的宾馆房价还是比较便宜的,高档一些的宾馆双标房价格从300元至700元不等;而一些大众化的旅馆就更便宜了,花百十块钱就可以住到,条件也还是不错的。妈屿岛购物狮头油甘古山二号龙眼靖海豆楫棉湖瓜丁普宁豆酱溪元宵柚普宁竹蔗乌叶荔枝凤湖橄榄妈屿岛交通由人民广场码头乘渡船,20分钟可达。妈屿岛玩法渡假、旅游、
  妈屿岛位于汕头市出海口。从汕头市区广场乘船,往东南方向航行约半小时便可达到。
  1995年12月,我国第一座大跨度悬索桥汕头海湾大桥建成后,妈屿岛便成了这座大桥的一个桥墩,与海湾大桥连成一体,形成一道新的景观。海湾大桥有通往妈屿岛的引桥,现在往返妈屿岛方便得多了。
  妈屿岛长0.65公里,宽0.64公里,面积0.206平方公里,海拔39米,海岸线长2.3公里。由于地处汕头内海向外海的出口,地理位置险要,解放后一直做为海防前哨,被列为军事禁区,1979年才对外开放,辟为旅游景点。
  
  (妈印石)
  来到码头,海上有块黑褐色的石头,其貌不扬,当地人叫它妈印石,相传为妈祖化神入海时的遗迹。说来也怪,这妈印石不论潮涨潮落,总是浮出海面,不被海水淹没。
  (妈祖庙)
  岛上最奇之处,莫过于一岛有两座妈祖庙。沿海渔民信奉妈祖本是平常事,但一岛两庙,且相邻而立,香火相映,却是此岛独有之景。
  
  位于妈屿岛北面山麓的古庙是元代渔民从湄洲祖庙请来香火而创建的,后毁,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重建,1928年重修,是粤东沿海最早的妈宫之一。古庙有正殿,三开间,庙内保存始建的二根梭型石柱。多少年来,人们出海前都要上岛祭拜,带活鸡放生,以至岛上鸡群满山,故妈屿岛亦称放鸡山。现庙前有座雄鸡雕塑,色彩斑斓,正是这段历史的写照。
  传说,老庙的香炉不知何故,一连三次滚落山坡,引起人们的猜测,大概是妈祖住得久了,想搬新居。于是,在香炉落地处,又建起一座新庙。岛上遂有新旧两座“天后庙”。新庙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分门亭、下堂、龙虎天井、拜厅、正堂,规模较大。后两庙皆失修倾塌,1981年重新修建。
  重修后新庙体现了潮汕木雕、石刻、嵌瓷三大建筑艺术特色,尤其是屋脊的薛仁贵征东、罗通扫北等6组嵌瓷塑像,久经海风日晒而不褪色,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令人叫绝。庙内天后娘娘像前,有一副对联:“江河湖泊清波浪,通达远近逍遥游”,上联七字全部以三点水做偏旁,下联偏旁全部“坐船”,颇有特色。
  (海湾浴场)
  岛之东南有天然海湾浴场,在100多米的沙滩中,有一块褐色巨石,裂痕片片,状若花瓣,称为牡丹石,与两边鸾、凤二山形成“鸾凤朝牡丹”佳景,是夏日避暑游泳胜地。
  鸾山有座“观海亭”,因1962年陶铸同志登岛倡建,又称“陶铸亭”。1983年2月,著名书画家刘海粟87岁时留下“妈屿碧海飞白浪,天风海涛曲末终”题词,现刻于醉潮楼前雕塑上。
  岛上最高处立有观世音菩萨巨型石雕像,高12米,由大小105块石雕砌成,从海湾大桥上过往时皆可望见。
  1860年设立的潮海关,位于妈屿岛东南,是汕头开埠的象征,1994年列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No. 2
  妈屿岛
  妈屿岛位于汕头港出海口处,距市区6.75公里,面积约1平方公里,是汕头港的门户。南面为群山起伏的广澳,北面是层楼高耸的龙湖工业区,东北面出韩江,正西面入榕江,千山百景,均拥入怀。岛的南北两面分别有观海亭、观风亭,中间一片平坦沙滩,沙软水清,为一天然海滨浴场。
  岛上有两座建于元、清的天后宫,故称妈屿。码头边的海面上,有一块黑褐色的浮石,据说是当年妈祖普渡渔人化神入海时留下的,叫“妈印石”。岛上最高处海拔41米,成了海湾大桥的天然桥墩。山上一座高大的观音塑像,目视着大桥上的过往车流,向人间挥洒着祝福的甘露。
  鸾山有座“观海亭”,因1962年陶铸同志登岛倡建,又称“陶铸亭”。1983年2月,刘海粟时87岁留下“妈屿碧海飞白浪,天风海 涛曲未终”题词,现刻于醉潮楼前雕塑上。
  岛上最高处立有观世音菩萨巨型石雕像,高12米,由大小105块石雕砌成,从海湾大桥上过往时皆可望见。
  1860年设立的潮海关,位于妈屿岛东南,时汕头开埠的象征,1994年列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妈印石
  来到码头,海上有块黑褐色的石头,其貌不扬,当地人叫它妈印石,相传为妈祖化神入海时的遗迹。说来也怪,这妈印石不论潮涨 潮落,总是浮出海面,不被海水淹没。
  老妈宫
  创于元代(1271至1368年),是粤东沿海最早妈宫之一。明万历四十八年南澳副总兵何斌臣拓新之,其所撰碑记堪称妈庙史学瑰 宝,已被重刻嵌墙。咸丰十一年重建,1928年扩建,1984年由港胞捐修,1993年“妈生”日重建落成。庙建筑335平方米,恢宏典雅, 富丽堂皇,并筑石牌坊、大戏台、寿星石雕、亭阁、碑廊、放鸡立体嵌瓷台等。
  新妈宫
  创于清。传说来汕办洋行泉州人吴氏,请先生选中老妈宫数十米远处作墓地,吴来看地,忽见一个大香炉,经打听知它是妈宫的, 是“自己飞来的”,便带头捐资,经3年多于此建起新妈宫,比老者规模更大。1983年,由市旅游公司牵头,普宁人泰侨张伯花先生捐7 万多元,公司也捐约1万元,合力重修。同年,张华云撰、高煜书碑记竖于庙前。门壁保留清代由100多块石雕石和规格石砌成,古色古 香。龙柱工艺超凡,嵌瓷艳丽精美,木雕巧夺天工。
  海龙王庙
  这是闽粤罕见之庙。处于老妈宫戏台背后,创于清初,咸丰十一年重建老妈宫时修之。1988年,新加坡北海宫主持人张德法,梦海龙王请他回祖国修庙,便先返故乡福建寻庙而无获,后闻妈屿有庙,登岛果然寻获,便为首带动共108名华侨乐捐而重修之,于1989年 11月2日事竣。著名嵌瓷世家许梅三(已故)及其儿子,所嵌双龙夺宝、花鸟、英雄等佳品,熠熠生辉。是当代潮汕工艺珍品代表作之一。
  望海观世音
  望海观世音巨型石雕站像屹立在全岛峰巅尖山顶上,由白石精雕细刻而成,望海观世音菩萨巨型站像,庄严高耸,露于绿丛,为乘车从海湾大桥而过者所瞩目,赞叹不已。
  它落成于1994年5月29日,雕艺高超,面容端庄,惟妙惟肖,其左手拿甘露瓶,瓶口向下;右手执柳枝,拈露洒人间,形象动人。这座高达12米(含莲座2米),由总重10多万公斤108块石雕砌成,当时是由市工艺美校设计,惠安县石雕高手刻后远途载来。其左竖一石灯。又有册形石板刻着诗僧定持所书二诗,韵妙墨妍。
  东海普陀山寺
  在新妈宫东南墙边,创自清乾隆甲午年(1774),现存大殿后墙,搭篷奉供佛像供善信祭拜,政府宗教部门已批准重建,正在筹 资。寺有两块重要文物碑刻幸存,一是“东海普陀山”寺匾,上下小字刻“广东南澳镇标右营把总姚高敬题”、“乾隆三十九年 (1775)二月谷旦立”;二是“开山三寺正瑞和公莲位”碑,内载正瑞大和尚共创三寺(其一东海普院山寺)、重兴五寺、修路50 余里、修桥70余处,堪称大德。
  海关
  这是潮州新关,由中国人管理,也称“常关”,为营仔山上两座平房。咸丰三年(1853年),潮州与香港贸易猛增,粤海关就在妈屿设海关,筑两座各150平方米平房(市文保单位),因此前在庵埠已设海关,故妈屿者称“潮州新关”,同治二年即1863年迁入汕头市,1901年被潮海关接管。7年后在岛南靠海处,又设立潮海关,由外国人掌管,故也称“洋关”。建一座两层洋楼为洋人头目税务司等所住(2002年被拆),附近再建两层大洋楼为海关人员住(俗称“引水楼”,1991年因属危房被拆)。
  天然海浴场
  海浴场位于东南面,可远眺南澳岛,近观鹿屿,是约100米长月眉形海湾。沙滩平坦洁白,海水碧透清绿,是沐浴天池。两侧凤、 鸾二山,怪石嶙峋,千姿百态。海滩中间,突起一座小石峰,裂痕片片似花瓣,故被称为“牡丹峰”,与左右山形成“鸾凤朝牡丹”佳 景。滩顶木麻黄绿树成带,可供泳者避暑。冲淡室、餐饮室、酒楼为泳者提供种种方便。浴场海蚀岸石刻着赖少其颂妈祖诗、曾鸣 “南岛奇峰”、陈大羽“听涛”等绝笔,为岛增彩。
  此外,岛上还有双忠庙、伯公庙、友谊亭、观海亭、醉潮楼,和附近鹿屿灯塔等古迹新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今交通方便, 于海湾大桥下西侧码头,停车然后乘船约1公里远即可登屿,已成为潮汕游热点。
  妈屿岛位于汕头市出海口。从汕头市区广场乘船,往东南方向航行约半小时便可达到。
  1995年12月,我国第一座大跨度悬索桥汕头海湾大桥建成后,妈屿岛便成了这座大桥的一个桥墩,与海湾大桥连成一体,形成一道新的景观。海湾大桥有通往妈屿岛的引桥,现在往返妈屿岛方便得多了。
  妈屿岛长0.65公里,宽0.64公里,面积0.206平方公里,海拔39米,海岸线长2.3公里。由于地处汕头内海向外海的出口,地理位置险要,解放后一直做为海防前哨,被列为军事禁区,1979年才对外开放,辟为旅游景点。
  来到码头,海上有块黑褐色的石头,其貌不扬,当地人叫它妈印石,相传为妈祖化神入海时的遗迹。说来也怪,这妈印石不论潮涨潮落,总是浮出海面,不被海水淹没。
  岛上最奇之处,莫过于一岛有两座妈祖庙。沿海渔民信奉妈祖本是平常事,但一岛两庙,且相邻而立,香火相映,却是此岛独有之景。
  位于妈屿岛北面山麓的古庙是元代渔民从湄洲祖庙请来香火而创建的,后毁,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重建,1928年重修,是粤东沿海最早的妈宫之一。古庙有正殿,三开间,庙内保存始建的二根梭型石柱。多少年来,人们出海前都要上岛祭拜,带活鸡放生,以至岛上鸡群满山,故妈屿岛亦称放鸡山。现庙前有座雄鸡雕塑,色彩斑斓,正是这段历史的写照。
  传说,老庙的香炉不知何故,一连三次滚落山坡,引起人们的猜测,大概是妈祖住得久了,想搬新居。于是,在香炉落地处,又建起一座新庙。岛上遂有新旧两座“天后庙”。新庙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分门亭、下堂、龙虎天井、拜厅、正堂,规模较大。后两庙皆失修倾塌,1981年重新修建。
  重修后新庙体现了潮汕木雕、石刻、嵌瓷三大建筑艺术特色,尤其是屋脊的薛仁贵征东、罗通扫北等6组嵌瓷塑像,久经海风日晒而不褪色,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令人叫绝。庙内天后娘娘像前,有一副对联:“江河湖泊清波浪,通达远近逍遥游”,上联七字全部以三点水做偏旁,下联偏旁全部“坐船”,颇有特色。
  鸾山有座“观海亭”,因1962年陶铸同志登岛倡建,又称“陶铸亭”。1983年2月,著名书画家刘海粟87岁时留下“妈屿碧海飞白浪,天风海涛曲末终”题词,现刻于醉潮楼前雕塑上。
  岛上最高处立有观世音菩萨巨型石雕像,高12米,由大小105块石雕砌成,从海湾大桥上过往时皆可望见。
包含词
妈屿岛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