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类 > 夸克模型
目录
No. 1
  1964年,美国科学家盖尔曼(见右上图)提出了关于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强子是粒子分类系统的一个概念,质子、中子都属于强子这一类。“夸克”一词原指一种德国奶酪或海鸥的叫声。盖尔曼当初提出这个模型时,并不企求能被物理学家承认,因而 它就用了这个幽默的词。夸克也是一种费米子,即有自旋1/2。因为质子、中子的自旋为1/2,那么三个夸克,如果两个自旋向上,一个自旋向下,就可以组成自旋为1/2的质子、中子。j/ψ粒子由丁肇中等人于1974年发现,它实际上是由粲夸克和反粲夸克组成的夸克对。凡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粒子称为重子, 重子和介子统称强子,因为它们都参与强相互作用,故有此名。原子核中质子间的电斥力十分强,可是原子核照样能够稳定存在,就是由于强相互作用力(核力)将核子们束缚住的。由夸克模型,夸克是带分数电荷的,每个夸克带+2/3e或-1/3e电荷(e为质子电荷单位)。现代粒子物理学认为,夸克共有6种,分别称为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顶夸克、底夸克,它们组成了所有的强子,如一个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一个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则上夸克带 +2/3e电荷,下夸克带-1/3e电荷。上、下夸克的质量略微不同。中子的质量比质子的质量略大一点点,过去认为可能是由于中子、质子的带电量不同造成的,现在看来,这应归于下夸克质量比上夸克质量略大一点点。
  质子和中子的组成:一个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一个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虽然夸克模型当时取得了许多成功,但也遇到了一些麻烦, 如重子的夸克结构理论认为,象Ω-和Δ++这样的重子可以由三个相同夸克组成,且都处于基态,自旋方向相同,这种在同一能级上存在有三个全同粒子的现象是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泡利不 相容原理说的是两个费米子是不能处于相同的状态中的。夸克的自旋为半整数,是费米子,当然是不能违反泡利原理的。但物理 学家自有办法,你不是说三个夸克全同吗?那我给它们来个编号 或着上“颜色”(红、黄、蓝),那三个夸克不就不全同了,从而不再违反泡利原理了。的确,在1964年,格林伯格引入了夸克 的这一种自由度——“颜色”的概念。当然这里的“颜色”并不 是视觉感受到的颜色,它是一种新引入的自由度的代名词,与电子带电荷相类似,夸克带颜色荷。这样一来,每味夸克就有三种颜色,夸克的种类一下子由原来的6种扩展到18种,再加上它们的反粒子,那么自然界一共有36种夸克,它们和轻子(如电子、μ子、τ子及其相应的中微子)、规范粒子(如光子、三个传递控制夸克轻子衰变的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玻色子、八个传递强(色)相互作用的胶子)一起组成了大千世界。夸克具有颜色自由度的 理论得到了不少实验的支持,在70年代发展成为强相互作用的重要理论——量子色动力学。
  2005年,发现夸克;2006年6月底第六界天文学大会通过《勾股模型》证实夸克的存在,此模型由中国闪烁软件公司http://www.scsso.com——“耗散的空虚”领导的专利开发小组发现并建立。
  其中质子由至少2种5粒夸克组成:其中组合为
  同子(12倍电子体)12 * 12 * 12 = 1728 一粒,
  来子(3倍电子体)3 * 3 * 3 = 27 四粒,
  这样1836 = 1728 + 27 * 4 。
  其中中子由至少5种11粒夸克组成:其中组合为质子加上
  电子(1倍电子体)1 * 1 * 1 = 1 两粒,
  宁子(0.5倍电子体)0.5 * 0.5 * 0.5 = 0.125 四粒,
  光子(0.3倍电子体)0.3 * 0.3 * 0.3 = 0.027 一粒,
  ……
  这样1838.53 = 1728 + 27 * 4 + 1 * 2 + 0.125 * 4 + 0.027 * 1 + ……。
  其中“u子”由最多3种61粒夸克组成:其中组合为
  “来子”(3倍电子体)3 * 3 * 3 = 27 七粒,
  “电子”(1倍电子体)1 * 1 * 1 = 1 十二粒,
  “宁子”(0.5倍电子体)0.5 * 0.5 * 0.5 = 0.125 四十八粒,
  这样207 = 27 * 7 + 1 * 12 + 0.125 * 48 。如图所示:
  ……
  所有这些基本粒子,包括轻子、介子和重子中的核子
  都被分成为勾股主族的夸克(三维空间的球形最简体)
  其中部分超子不属于勾股主族的夸克组成。
  比如上文的Ω-和Δ++由(4倍电子体)——未命名粒子组成,
  质量4 * 4 * 4 = 64
No. 2
  1964年,美国科学家盖尔曼(见右上图)提出了关于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强子是粒子分类系统的一个概念,质子、中子都属于强子这一类。“夸克”一词原指一种德国奶酪或海鸥的叫声。盖尔曼当初提出这个模型时,并不企求能被物理学家承认,因而 它就用了这个幽默的词。夸克也是一种费米子,即有自旋1/2。因为质子、中子的自旋为1/2,那么三个夸克,如果两个自旋向上,一个自旋向下,就可以组成自旋为1/2的质子、中子。J/ψ粒子由丁肇中等人于1974年发现,它实际上是由粲夸克和反粲夸克组成的夸克对。凡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粒子称为重子, 重子和介子统称强子,因为它们都参与强相互作用,故有此名。原子核中质子间的电斥力十分强,可是原子核照样能够稳定存在,就是由于强相互作用力(核力)将核子们束缚住的。由夸克模型,夸克是带分数电荷的,每个夸克带+2/3e或-1/3e电荷(e为质子电荷单位)。现代粒子物理学认为,夸克共有6种,分别称为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顶夸克、底夸克,它们组成了所有的强子,如一个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一个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则上夸克带 +2/3e电荷,下夸克带-1/3e电荷。上、下夸克的质量略微不同。中子的质量比质子的质量略大一点点,过去认为可能是由于中子、质子的带电量不同造成的,现在看来,这应归于下夸克质量比上夸克质量略大一点点。
  质子和中子的组成:一个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一个中子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虽然夸克模型当时取得了许多成功,但也遇到了一些麻烦, 如重子的夸克结构理论认为,象Ω-和Δ++这样的重子可以由三个相同夸克组成,且都处于基态,自旋方向相同,这种在同一能级上存在有三个全同粒子的现象是违反泡利不相容原理的。泡利不 相容原理说的是两个费米子是不能处于相同的状态中的。夸克的自旋为半整数,是费米子,当然是不能违反泡利原理的。但物理 学家自有办法,你不是说三个夸克全同吗?那我给它们来个编号 或着上“颜色”(红、黄、蓝),那三个夸克不就不全同了,从而不再违反泡利原理了。的确,在1964年,格林伯格引入了夸克 的这一种自由度——“颜色”的概念。当然这里的“颜色”并不 是视觉感受到的颜色,它是一种新引入的自由度的代名词,与电子带电荷相类似,夸克带颜色荷。这样一来,每味夸克就有三种颜色,夸克的种类一下子由原来的6种扩展到18种,再加上它们的反粒子,那么自然界一共有36种夸克,它们和轻子(如电子、μ子、τ子及其相应的中微子)、规范粒子(如光子、三个传递控制夸克轻子衰变的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玻色子、八个传递强(色)相互作用的胶子)一起组成了大千世界。夸克具有颜色自由度的 理论得到了不少实验的支持,在70年代发展成为强相互作用的重要理论——量子色动力学。
英文解释
  1. :  quark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