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目前,已建成具有多功能、多发射方式,集指挥控制、测控通信、综合保障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化发射场,航天发射综合能力实现了从年执行1次发射任务到每年执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卫星发射任务的跃升。中心先后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第一颗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第一颗海洋资源勘察卫星等,创造了我国卫星发射史上的9个第一。 |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岢岚县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发射场坐标位置为东经111度36分30.59、北纬38度50分56.71(111°36'30.59"e 38°50'56.71"n )。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 |
|
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还进行过一系列运载火箭试验。1997年12月8日,该中心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发射,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1999年5月10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高度为8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是该中心连续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进行的航天发射。
1997年至2002年的5年多时间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共发送22颗卫星,成功率100%,扭转了“八五”期间、“九五”初年中国航天发射的严峻局面,使中国航天在国际上重树雄风。
不断放飞的卫星绚丽着晋西北高原的夜空。2003年10月21日,中心发射“资源一号”02星和“创新一号”搭载星取得成功;2004年7月25日,“探测二号”卫星从这里冲向太空,准确入轨;2004年9月9日,两颗“实践六号”卫星从这里成功进入太空,相映生辉;2004年11月6日,中心发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再传捷报。 |
|
我国航天发射技术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承揽发射了多颗国外商业卫星。20世纪90年代,中心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签订了“铱星”通信网的卫星发射服务合同,从1997年9月开始,连续6次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12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在整个组网发射中,该中心以发射时间最准、入轨精度最高,赢得客户的高度赞誉。此后,中心还成功发射了巴西、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4颗商业卫星。2007年9月发射第三颗中巴“资源一号”卫星,被誉为“南南合作的又一经典之作”。 |
|
中国航天在这里写下了多个“第一”: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第一颗中巴“资源一号”卫星,第一颗海洋资源勘察卫星等,创造了我国卫星发射史上的9个第一。
随着中巴第三颗“资源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组建40年来,已成功将38颗(至2007年9月)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航天发射成功率达100%,居世界前列。
航天试验技术研究依托发射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人才培养在攻关克难中结出累累硕果。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有1000余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4项获部委级一等奖,22项获部委级二等奖。2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分获国家中青年人才奖和伯乐奖,20人获中国航天基金奖,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6人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或取得学位。如今,这里真正成为一座荟萃航天英才和尖端技术的“卫星城”。
1948年4月4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在离开陕北前往晋察冀根据地的途中来到这里。毛主席对县领导说,这里“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产胡麻、莜麦、土豆……”
1994年1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中心,他感慨地说:“……这个地方的条件确实是艰苦。”并题写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八个大字。
同一个地方,在两位领导人的眼中,却不尽相同。
说她是个好地方,自有道理。此地工业甚少,天清气爽。当全国大部分地区正处于火热的伏天时,位于天然风景区、山西第三高峰——芦芽山下的发射中心却十分凉爽,要说来避暑,承德避暑山庄也不及她。说艰苦,更为贴切。且不说初创时期的艰辛,即使把如今的自然风貌、生活条件与其他地方作一个横向比较,得出的结论仍然是:艰苦。这里是国家级经济贫困地区,最近的县城还比不上南方的一个乡镇繁华,当今社会的时尚虽然也悄悄把触角伸向这里,但到达之时山外已是另一种时尚。这里干燥贫瘠,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30毫米。一年中大半年里冰雪不化,年平均气温只有4.7℃;短暂的春季,40米/秒的大风刮得沙尘蔽日,童山秃岭,偏远寂寞……这一切,直接挑战着人们的心性、意志与信念。
为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批批航天科技人员甘愿舍弃都市生活,来到这里献青春、献终身。笔者看到一份统计资料:为了完成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的发射任务,中心保障部操作员张立华,在检修供电线路时以身殉职;中心计划处工程师孙文元,患有严重的胆结石病,率队驱驰千里,到深山峡谷执行火箭残骸搜索任务。20多天的野外生活,使他胆囊萎缩,功能几近尽失。任务中,中心510人推迟假期,230人在父母、亲人病重、病危之际坚守岗位,100多人带病工作,许多人妻子临产但因任务需要而无法回家照顾,几十对夫妻把幼小的子女寄托在老人或亲友家,双双奔赴任务一线……他们谱写出的“两种精神”即立足场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着眼试验、甘愿吃亏的献身精神,将和中心创造的卓越成就一样永载史册。
英雄的人们应该受到英雄的礼遇,不能让甘愿吃亏的人吃亏!近年来,中心对住房、水暖电设备、炊事机械、医疗设备等进行了更新改造和配套治理,特别是解决了下属散、远、险单位的吃水、取暖、洗澡、吃菜难等问题。新建的二级甲等医院大大改善了中心的医疗条件,竣工不久、呈大鹏展翅型的体训馆,集现代化的游泳池、健身房、保龄球道和室内篮球场于一体,丰富了科技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2004年,中心基层单位肉、菜、蛋自给率分别达到63%、60%、135%,实现了每年人均1只羊、3只鸡和每日“鸡蛋加牛奶”的目标。中心还积极推进发射禁区的三荒造林工程和办公、居住区的绿化美化工作,先后造林11万亩,植树300多万株,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
|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额济纳旗 塞汉桃来)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 凉山州冕宁县)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 岢岚县)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 文昌市,在建)
参见“中国航天发射中心”词条。 |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Taiyuan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Taiyuan Weixing Fashe Zhongxin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Taiyuan Sa‘elli‘e
Launeh eenter)中国科学试验卫星、应
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位
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这里人
烟稀少,干燥少雨,交通方便,有专用铁路
线与北同蒲铁路接轨,发射中心附近有专
用机场。发射中心居中国内陆腹地,它具有
多轨道、多射向、远射程发射能力和精确测
控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等卫
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任务,还可发射中
倾角中、低轨道卫星。发射中心由技术测试
区、发射区、指挥控制中心、首区和航区测
控站、通信网、气象台(站)、计量站、电站
和专用公路、铁路等组成。技术测试区设有
卫星及固体、液体运载火箭装配检测厂房,
各种检测间和精密实验室,并均配有防震、
接地、供气、配电、通风和空调设施。发射
区有发射台、固定式发射塔架和供不同类
型运载火箭多种发射方式需要的发射设施
(见图);地下控制室设有自动化指挥监控
设备;推进剂库设有转注、贮存、化验和加
注设备。指挥控制中心有计算机房、指挥监
控厅、安全监控厅、调度厅、时统中心站。
首区和航区测控站配有光学、遥测、高精度
雷达等跟踪测量设备,分布在山西、甘肃、
宁夏、内蒙古4省(区)。发射试验时,将跟
踪测量数据实时传输给指挥控制中心、西
安卫星测控中心和北京国防科工委试验指
挥中心。通信网配有固定及活动卫星通信
地球站和其他有线与无线通信设备。发射
中心的气象台(站)与附近省区气象台站组
成气象网,能准确及时提供各种天气预报。
该中心 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
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
颗和第二颗“风云”l号气象卫星送人太阳
同步轨道。还进行过一系列运载火箭试验。
(沈椿年)
澎彝
中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区胡广隆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