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中国风景名胜 : 中国 >北京 >北京公交站 > 天安门
显示地图
目录
历史 History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1420年建成。最初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天顺元年(1457年),牌天安门与华表楼毁于雷火,八年后的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楼。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军队攻入北京,承天门再次被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名字也改成“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1952年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1970年的重建基本保持了1651年改建的形制,天安门比原来高了83厘米,通高34.7米(原高33.87米)。
  明清时期,天安门到大清门(明朝成大明门、中华民国称中华门)之间的千步廊形成占地几万平米的T字型宫廷广场,其东、西两次还各设一门,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国家主要统治机构六部及各院即设在此。这里是帝国统治机构的中枢。
  明清的皇帝们一般都在天安门颁布重要诏令,称为“金凤颁诏”。此外皇帝大婚、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在秋天提审要犯(“秋审”)、殿试公布“三甲”(“金殿传胪”)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
  1949年后,天安门进行过多次整修,其中1952年和1970年的两次整修规模较庞大。1988年,城楼开始收费,对社会公众开放。建筑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造型威严庄重,气势宏大,是中国古代城门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城楼通高37.4米,建于巨大条石砌成的须弥座式城台天安门夜景上,红墙、黄瓦、五个拱形券门,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城楼上60根朱红色通天圆柱,地面金砖铺成,一平如砥;高大而色彩浓郁的墙台,上有两层重檐楼,有黄色琉璃瓦,东西九间,南北五间,象征皇权的“九五之尊”。南北两面均为菱花格扇门,36扇朱红菱花门扉;天花、门拱、梁枋上雕绘着传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贴金的“双龙合玺”彩锦,团龙图案的天花藻井,使整个大殿庄严雄伟,金碧辉煌。殿内由一个450公斤八角宫灯和16个各重350公斤的六角宫灯组成的众星捧月图案。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现在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门前开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飞清末天安门架起七座精美的汉白玉桥,一般称为金水桥。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在王朝帝国时代,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两边的,只许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以下官吏和兵了走的,叫“公生桥”。桥南东西两侧,各有汉白玉石华表矗立,云绕龙盘,极富气势。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天安门多次维修,今已焕然一新。左右两侧筑起大型观礼台,供大型庆典贵宾观礼之用;金水河南并辟有绿化带,花木四季常青。周边景点故宫、天安门广场、 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中山公园等。
百科辞典 Encyclopedia
  Tian’anmen
  天安门
  Tian An Men
    原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在北京市区中心。创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名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改称天安门。城台是用停泥城砖以一顺一丁(也称梅花钉)的砌法铺成。台壁全部抹灰涂丹,南北贯以四卷四伏的筒状砖卷五道,下端为白石须弥座,台顶周圈为磨砖对缝的宇墙(俗称女儿墙)。在 2000余米□的城台上,耸立着木结构建筑的城楼,通高33.7米。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属于高等级的建筑体制。在城台的中间垒砌须弥座,并环以白石勾栏做为建筑的台基。柱网设计是按《易经》中“九五之尊”的说法布置,面宽九间,进深五间。装修均为棂花格扇,前后廊的檐柱上安装雕刻精美的雀替,既是额枋间的联系和承托构件,又有装饰功能。屋顶采用重檐歇山式的建筑形制,由于歇山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宋代称九脊殿。其结构为悬山与庑殿组合而成。为了承托屋顶末端的桁条(檩条),把两端屋架挑尖梁转90°布置,称为挑尖顺梁,梁上安交金墩,承托□步金。□步金的作用是既承载桁条和承托山面的椽子,在山面椽子上又立构件支顶桁头,钉山花、博风板即是歇山顶的做法,不过天安门的上层屋顶下面又有一圈腰檐,每层檐下均设额枋、平板枋和斗□承托正心桁和挑檐桁,檐下为青绿叠翠的和玺彩画。红墙、朱柱、黄琉璃瓦顶的鲜明色彩和雄伟的造型,呈现庄严、壮丽的景象。(见彩图天安门,城楼雄伟壮丽,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这里举行。原为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
    城楼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五座雕琢精美的汉白玉金水桥。城楼前两对雄健的石狮与挺秀的华表巧妙地配合,使天安门成为一座具有完美艺术风格的建筑。1949年以后,天安门又经过多次修葺,并改建了天安门广场。这里成为全国人民政治活动的中心。
    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它的庄严肃穆的图形是中国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以及五四运动、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都与天安门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于倬云 张纪衡)
    
英文解释
  1. n.:  Tian An Men (Gate of Heavenly Peace),  Tiananmen (square)
法文解释
  1. n.  Tiananmen (Porte de la Paix Céleste) (地名)
相关词
中国毛泽东历史建筑清朝城门书籍中国史
旅游王府井酒店预订订房经济型酒店网性价比高西单购物商圈
包含词
天安门东天安门仿
天安门西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城楼金玉天安门
天安门发型天安门诗抄
目击天安门天安门事件
天安门仿膳天安门广场东
天安门广场西我爱北京天安门
天安门诗歌运动六四天安门事件
天安门前的华表生日:天安门的庆典
天安门广场断代史天安门国旗护卫队
天安门广场显示屏7天连锁酒店(北京天安门店)
北京7天连锁酒店(天安门店)北京7天连锁酒店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LED显示屏北京7天酒店(天安门店)
北京市天安门广场鸟瞰风光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
北大青鸟天安门校区天安门放光芒”邮票
天安门广场电子大屏幕天安门广场上的风筝
中国六四天安门事件普2-天安门图案(第二版)普通邮票
普1-天安门图案(第一版)普通邮票普东1-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东北贴用,第一版)
普旅1-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旅大贴用)普3-天安门图案(第三版)普通邮票
普东2-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东北贴用,第二版)飞过天安门:寻访新中国开国大典受阅飞行人员
普东2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东北贴用第二版)普东1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东北贴用第一版)
北京年火炬接力圣火抵达天安门编号明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