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 地理学教育 : 建筑 : 穴位 > 大都
目录
大多 Most
  大多。 6.仅仅;不过。 7.元代京城﹐旧址在今北京城内。蒙古忽必烈以开平为上都﹐辽之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中都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今北京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长安街﹐北至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参阅《元史.地理志一》﹑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建置》。
dà dū dà dū
  几乎全部或大多数
No. 3
  夜幕降临,动物大都走向高处,都想得到合适的光照
No. 4
  ◎ 大都 Dàdū
No. 5
  中国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营建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
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 Ji outside the territorial possessions of ancient public
  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周礼·地官·载师》:“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郑玄 注:“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
泛称都邑之大者 Pan said the major who Rhyme
  泛称都邑之大者。《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唐 世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採访处置使,治於所部之大都。” 清 顾炎武 《莱州》诗:“海右称名郡, 齐 东亦大都。”
大概;大抵 Probably; probably
  大概;大抵。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復可耳。”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
称事物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That the content or condition of things generally
  称事物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唐 韩愈 《画记》:“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 明 宋濂 《汉天师世家序》:“ 濂 因据氏族羣书补之,復用史法略载其相承之绪,使一閲輒知大都,而其详别见於左方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醒则犹人,而醉则犹鳖,此酒人之大都也。”
No. 10
  大多。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剉胡叶,煮三沸汤。待冷,接取清者,溲麴。以相著为限,大都欲小刚,勿令太泽。擣令可团便止。” 唐 元稹 《葬安氏志》:“大都女子由人者也,虽妻人之家,常自不得舒释。”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四折:“大都来是书生命里,不争将黄阁玉堂臣,几乎的做了违宣抗勅鬼。”《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便是那史书上所载的那些忠臣烈士以至愚夫愚妇,虽所遇不同,大都各有个万不得已。”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墙上的石灰大都剥落了,露出了焦黄的土砖。”
仅仅;不过 Only; but
  仅仅;不过。 宋 辛弃疾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词:“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 金 李俊明 《摸鱼儿·送侄谦甫出山》词:“这光景能销几度,大都数十寒暑。”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大都来一寸眉峯,怎当他许多顰皱。”
No. 12
  元代京城﹐旧址在今北京城内。蒙古忽必烈以开平为上都﹐辽之燕京为中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中都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大都﹐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今北京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长安街﹐北至德胜门﹑安定门外土城旧址。参阅《元史.地理志一》﹑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建置》。
①[副词]大都 dàdōu
  大多 mostly; for the most part
  例句:杜甫的杰出诗篇~写于安史之乱前后。
  Most of Du Fu's masterpieces were written around the An Lushan-Shi siming Insurrection.
②[穴位名]大都穴 Dàdū(xuè)
  指大都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一说“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灵枢·本输》)。
  大都穴 Dà dū
  〖取穴方法〗大都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主治疾病〗 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热病。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理治腹胀。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溜为“荥”。
  大都穴 荥穴,属火。
  〖别名〗太都穴。
  〖穴义〗脾经的生发之气在此聚集。
  〖名解〗
  1)大都。大,穴内气血场的范围大也。都,都市也,物质的集散之所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气血物质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生发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都市之物质聚散也,故名。太都名意与大都同,太,通大。
  2)脾经荥。荥,极小的水流。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脾土生发之气,富含水湿,至本穴后部分水湿之气散热冷降归地,所降之水也小,故为脾经荥穴。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隐白穴传来的气化之气,至本穴后为散热冷降的变化,所散之热上炎于天,体现出火的炎上特性,故本穴属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水湿云气聚集本穴后以横行的风气传向太白穴。
  〖功能作用〗散发脾热。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③[历史地名]元大都 Yuán Dàdū
  指元大都(the Great Capital of the Yuan Dynasty),元朝都城。其址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北京的部分地区。
  突厥语称为汗八里(Qan-baliq),意即汗城。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金中都(今北京),复旧称为燕京,作为蒙古贵族统治汉地的重要据点。窝阔台开始在这里派驻断事官,建立行政机构,统辖汉地诸路,时称燕京行台或行尚书省。在这四十多年间,燕京遭受严重破坏。
★ 元朝建都大都之经过
  1260年,忽必烈即帝位于开平,在汉地分置十路宣抚司,并在燕京设行中书省,分遣宰执人员,行省事于燕京。后将设在开平的中书省移至燕京,与燕京行中书省调整合并。中统四年(1263)升开平为上都,至元元年(1264)改燕京为中都。四年,正式兴工,在金中都旧城的东北修建新城。城址的选择和规划主要出自刘秉忠,负责工程的先后有张柔、段天■和回回人也黑迭儿等。五年十月,宫城成,八年,始建大内。九年二月,改中都为大都,定为都城。十年九月,初建正殿及周庑两翼室。十一年正月,宫阙竣工。同年四月始建东宫,十一月建延春阁。十三年,城建成。
  大都北连朔漠,南控中原,西拥太行,东濒渤海,地势优越,辽、金两代都选择为京城。忽必烈称帝后,元朝的统治重心已由漠北移到中原。为了巩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忽必烈必不可免地要学习汉文化,改行汉法。因此,把都城确定在大都,并按汉文化的传统,兴筑新都,是有其必然性与政治意图的。
  都城规模与布局大都城周围约28600米,呈坐北朝南的矩形,城墙夯筑,外傅苇草,以防止雨蚀。它的南墙濒原金口河,相当于今长安街的南侧,北墙在今安定门与德胜门北八里小关一线,东、西城墙的南段即明、清两代北京的城墙。环城共开十一门:正南为丽正,其东为文明,西为顺承;北面,东为安贞,西为健德;正东为崇仁,其南为齐化,北为光熙;正西为和义,其南为平则,北为肃清。城内海子(今什刹海)东岸有中心阁,阁西面立有“中心之台”的石碑,为全城的几何中心。中心阁地址的选定和中心阁南至丽正门距离的确定,构成全城四至基准,使之能把金代原有的海子、琼华岛风景包括进来,并以此为基点,巧妙地安排全部宫殿和苑囿的布局。刘秉忠摒弃金中都旧城,而把海子湖沿地区选择为新城城址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海子受高梁河贯注,水量比金中都所依赖的莲花池水系丰富,足以满足扩大了的宫阙与城市用水的需要。
  城市的布局是根据《周礼·考工记》所说的王都“左祖右社,面朝背市”的原则设计的,城门与宫殿也多取《易经》命名。这同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建元“至元”一样,都是“仪文制度,遵用汉法”的重要内容。皇城在全城的南部而偏西,跨太液池两岸,周围约二十里。皇城的城墙称为萧墙,俗称阑马墙。由南面的棂星门进入皇城,沿御道至承天门则为宫城。宫城周围九里三十步。宫城内的主要建筑是以从丽正门、承天门达中心阁的正南北线为中轴而排列并对称展开的;南为大明殿,是皇帝的正朝;北为延春阁,皇帝常在这里接见大臣和修佛事。宫城之西,隔太液池,南有隆福宫,是太后住所;北有兴圣宫,为太子所居。太液池上有木桥和吊桥与湖心的瀛洲(今团城)相通。瀛洲之北,有白玉石桥与万岁山(即琼华岛)相接。万岁山、太液池是皇城内的主要苑囿区。
  城市区同样按《周礼》所说“国中九经九纬,径涂九轨”的原则,分划成东西与南北向的街道坊衢。忽必烈规定旧城居民迁入新城的,以赀高和居职者为先,每八亩地为一份。贵族功臣均受封地以建宅第。新城建成后,旧城并未毁弃,仍是大都的一部分。当时习惯把新城称为北城,旧城称为南城。但旧城居民大多移居新城,因而新城繁荣,旧城萧条。新城中市集三十余处,主要分布在海子、鼓楼附近与西城的羊角市一带,商业十分繁华。至元二十九年,采纳郭守敬的建议,重凿了大都东接通州的漕渠,定名通惠河。南来船只可通过文明门西之南水门,循皇城东墙而北,直驶海子。湖面上船只蚁聚。
  管理机构大都路设有都总管府,下领左、右两警巡院和南城警巡院,负责城区坊市的民事与供需。左右两院分领新城五十坊,南城警巡院管理南城坊。大都城郊由宛平、大兴二县分治。南、北两城均设有兵马都指挥使司,各有巡兵一千人,负责城市治安。此外,还设有大都留守司。前代的留守一般是临时设置的,元代的大都留守司则是常设机构,负责守卫宫廷、都城和宫廷的营建修缮。忽必烈定都大都后,上都仍然保存,作为皇帝避暑的行都。每年四月,皇帝去上都避暑,中央各机构都派人随从,就在上都处理重要政务,八、九月返回大都。在此期间,通常指定一名宰相在大都驻守。
百科辞典
  Dadu
  大都
    足太阴脾经穴。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足太阴脾经的荥穴。
    
英文解释
  1. :  ta tu,  sp 2,  Cosmopolitan
  2. n.:  universally,  Dadu,  mostly,  for the most part,  on the whole
  3. adj.:  general
法文解释
  1. adv.  pour la plupart
近义词
大都村
北京, 北京市, 北平, 燕京, 涿郡, 幽州
包含词
大都会大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