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圣人——孔子一、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严格来说,“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等同于“佛”的境界,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儒家的。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但儒家认定的尧舜禹等圣人却受到诸子百家的公认。其实将儒家和诸子百家对圣人的理解汇总起来,也就是圣人的真容了,因为并没有矛盾,不过儒学强调的是整体,诸子百家强调的是某个特征。在《孔子家语·五仪》中,提到了孔子对“圣人”的描述,虽然此书真伪有辨,但这段话却对“圣人”一词的真实意涵做出了最详尽,最贴切的解释:
“所谓圣人,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内心光明如日月,却如神明般在冥冥之中化育众生,凡夫俗子永远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伟大,即使了解一点,也无法真正明白他精神的边际到底在哪里。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是圣人。”
按照上述这段话理解,基于“圣人”一词原始的儒学立场,中国古典中记载的、著名的、比较受认可的圣人主要有:
伏羲、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皋陶、舜、禹、伊尹、傅说、商汤、伯夷、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柳下惠、孔子……
到孔子之后,中国文化就没有公认的严格意义上的圣人了。但还有许多专业领域的精英被后人尊称为“某圣”,犹如今人呼为“股神”之类,但这些世俗之圣都已经与“圣人”的本意无关:
酒圣:杜康
书圣:王羲之
草圣:张旭
史圣:司马迁
文圣:欧阳修
医圣:张仲景
武圣:项羽 岳飞 关羽
乐圣:李龟年
茶圣:陆羽
棋圣:黄龙士
诗圣:杜甫
画圣:吴道子
词圣:苏轼
曲圣:关汉卿
药圣:孙思邈
兵圣:孙武 吴起
谋圣:张良
木圣(科圣):张衡
智圣:诸葛亮
剑圣:裴旻
塑圣(雕圣):杨惠之
字圣:许慎
情圣(诗人):徐志摩
鬼圣:蒲松龄
二、古代臣民尊称君主为“圣上”。
三、由于受到儒学的影响,有些人会把道家讲的达到返璞归真而无名(无碍,不被世间一切所累)之人称为“圣人”,但其实老子推崇“绝圣弃智”(这里的圣人指儒家推崇的圣人,但也说明了圣人一词是专门指向儒家的),所以这种称呼违背了道家的初衷。道家对应于儒家“圣贤”的境界是“仙真”。但道教修炼中有“结圣胎”的说法,某些道教神祇也被称为“圣”。
四、天主教的“圣人”,学术考证认为大多源于《旧约》与古代欧洲各地的“异教信仰”的融合,还有梵蒂冈对一些有功的已故教徒的册封追认。另根据天主教教义,“圣人”未被梵蒂冈封圣时已经是“圣人”。
五、佛教有时也会将“佛”称为圣人,这是受到儒学的影响。
六、剑圣有时也用于称呼日本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剑客冢原卜传与上泉信纲 | | 【圣人】 (术语)梵语阿离野A^rya,译言圣者圣人。对于凡夫之称。谓大小乘见道以上,断惑证理之人也。涅槃经十一曰:“以何等故,名佛菩萨为圣人耶?如是等人有圣法故。常观诸法性空寂故。以是义故名圣人,有圣戒故复名圣人。有圣定慧故,故名圣人。有七圣财,所谓信、戒、惭、愧、多闻、智慧、舍离,故名圣人。有七圣觉故,故名圣人。”金刚经曰:“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 | 【圣人】指大小乘见道以上断惑证悟真理的人,亦即智慧最卓越,人格最完善,能力最高强的人。 | | - n.: mahatma, sadhu, sage, solomon, emperor, very wise man, holy person, saint
| | - n. sage, saint
| | 贤喆, 贤哲, 智者 | | 犹太人 | 圣经 | 基督教 | 耶稣十二门徒 | 人物 | 诸子百家 | 历史人物 | 儒家 | 春秋 | 历史 | 文化 | 伟人 | 佛教百科 | 古迹 | 文物 | 宗族 | 曾子 | 教宗 | 圣经人物 | 创始人 | 宗教 | 伊斯兰教 | 中国 | 孔府轶事 | 社会 | 更多结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