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圆圆
(春兰名品)
瓣型:荷瓣
历史:1932年由朱荫博选出。
特征:外三瓣圆阔收根,紧边。蚌壳捧,大圆舌,花色净绿。叶半垂,叶宽阔而长。
2.大熊猫圆圆
2004年9月1日出生于卧龙中心,现年1岁,雄性。外号小乖乖。是海归美女华美的后代。性格温顺,喜与人玩。身体健康,发育良好。对人友好,当工作人员在时老喜欢抱着工作人员的腿,亲昵轻咬,一定要工作人员陪他玩上一阵子才肯罢休。
1月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确定将两只大熊猫团团和圆圆赠送给台湾
大名为:志明,由台湾地区网络投票所得
圆圆是中国大陆赠送给台湾的一对大熊猫中的雌性熊猫,圆圆是通过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的“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活动于2006年1月29日0时投票产生的乳名。它和团团共得到了1亿3000万观众的短信和电话投票。
圆圆是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第16号,2004年8月31日出生。外号黄毛丫头。是被誉为“英雄母亲”断掌雌性熊猫雷雷的后代。 |
|
|
|
圆圆是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第16号熊猫,2004年8月31日出生,外号黄毛丫头,台湾地区网络投票名为“春娇”(后台湾方面表示沿用乳名,不再征集大名),父亲是琳琳,而母亲是被誉为“英雄母亲”的断掌雌性熊猫雷雷,因此她具有来自野外的优良血统和品性。她也是中国大陆赠送给台湾的一对大熊猫中的雌性熊猫。圆圆这一乳名是通过2006年1月29日0时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的“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活动投票而产生的,她和团团共得到了1亿3000万观众的短信和电话投票。
圆圆偏棕褐色的毛色独一无二,在大熊猫幼儿园六只宝宝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一枝花,这也是其得到黄毛丫头昵称的原因。圆圆嘴唇两边各有一黑点,黑毛略带棕色,体形适中,性格活泼、温驯,爱“哼哼”叫。最喜欢独卧木架顶端,它在研究中心是本领高强的平衡木冠军和攀爬冠军。圆圆脸圆嘴短,最符合大熊猫美女的标准,素有“卧龙之花”的称号。作为卧龙唯一的熊猫“美女”,她喜欢闹点小脾气,而且性格刚毅,自主性强,身体健康,发育好,喜欢独处,常攀高远眺,略有所思。
刚出生的圆圆 |
|
2004年8月31日,圆圆出生在四川卧龙。
2006年1月6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确定将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16号(圆圆)和19号大熊猫赠送给台湾。
赴台图示2006年1月29日0时候,圆圆一名由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的“大陆同胞向台湾同胞赠送大熊猫”活动投票中,和团团一名同时产生,得票1亿3000万。
2008年12月23日上午八时二十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坐着大卡车,在家乡人不舍的目光和深情的祝福中,由武警战士护送,从雅安碧峰峡基地启程向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进发。
2008年12月23日17时5分许,经过近三个小时的飞行,搭载大熊猫“团团”、“圆圆”的长荣航空专机顺利抵达台湾桃园机场。下飞机后,他们入住了台北木栅动物园。
从2009年1月1日开始,即大熊猫入台第10天,动物园为大熊猫供应的竹子已全部是台湾本地产的,包括绿竹、箭竹、麻竹、黄金竹等。动物园提供的信息显示,从2日上午9点到下午3点45分,“团团”“圆圆”共进食竹子达33公斤,此外还吃了窝窝头、苹果、胡萝卜等。
“团团”“圆圆”吃台湾竹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来台第三日,动物园为他们提供竹子有一半来自台湾,第8天就达到了90%。看来它们对台湾竹子已经适应了。
到2009年1月2日上午,“团团”体重109.2公斤、“圆圆”体重110.4公斤,分别比1日增加了1.4公斤和2公斤。 |
|
结缘团团
在挑选赴台大熊猫的时候,虽然专家们将16号与19号和21号两个候选“帅哥”放到一起,但16号历来与19号相处甚欢,两个随时同进同出,形影不离,很有“夫妻相”。不仅如此,16号和19号还性格互补,经常互相照应,显得异常恩爱。因此,16号和19号就被确定为赠台大熊猫,也就是大家后来熟知的团团圆圆。
震后团圆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大熊猫“团团”“圆圆”圈舍后面的山体垮塌,巨大的石块将圈舍完全毁坏。幸运的是机警的“团团”“圆圆”都跑出了圈舍。5月12日,“团团”被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救出;3天后,“圆圆”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也被工作人员救出。团团圆圆在一起最后,“团团”“圆圆”在卧龙依然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霸道圆圆
08年12月25日,圆圆掌掴团团一掌,吓得团团见到圆圆就退缩。
这么一个小举动,已惊动动物园上下,赶紧开会评估,有人说是团团圆圆打情骂俏,有人说是圆圆想与团团示好亲热,有人则解释是团团“怕老婆”。不过金仕谦说,最后经园方评估,认为是圆圆发情期已到且领域较强,可能借此宣示自己才是“老大”。而团团相对还是个大孩子,自知年纪小,所以退让。
大熊猫“团团”“圆圆”如果顺利通过检疫,计划于2009年1月26日大年初一在台北市立动物园正式与游人见面。台北市立动物园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